05.28 道医之元气

元气

元气就是先天一气,或是混沌之气。在《云笈七签》中引《太始经》云:“昔二仪末分之时,号日洪源。淇悻檬鸿如鸡子状,名日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虚。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元气”首先来源于对“元”字的讨论。在《周易》中说:“乾,元享利贞。”这里的元也就是本始。在《春秋繁露》中则说:“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故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变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人惟有终始也。而生死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董仲舒认为元为万物的本原,所以认为元犹为原,其能与天地同始终。而何休在对《公羊》的注解中,认为“元”就是“气”。如在《公羊》中说:“‘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何休注云:‘变一为元,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疏云:《春秋说》云:‘元者,端也。’气泉注云:'元为气之始,如水之有泉,泉流之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不闻’宋氏云:无形以起,在天成象;有形以分,在地成形也。疏又云:‘《春秋说》云:‘王不上奉天文以立号,则道术无原,故先陈春,后言王。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其化,故先起元,然后陈春矣。是以推元在春上,春在王上矣。‘公何以不言即位。’何休注云:‘即位者,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

《吕氏春秋》中则说:“黄帝日: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庄子,大宗师》则说:“‘伏戏得之,以袭气母。司马彪云’:‘袭,人也。 气母,元气之母也’。崔譔云:"取元气之本。”又举《春秋命历序》说:“元气正,则天地八卦孳也。’《元命自日:“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所凑液也。《说题辞》日:‘元,清气以为天,浑纯无形体“宋均注云: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泽沌,未分也。言气在《易》为元,在《老》为道,又不殊也。“可以说元气之前是浑沌的,如在《云度七签》中说:“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生焉。元气运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张,而万物用焉。”又说:“道君日:元气于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空洞之内,生乎太无。太无变而三气明焉。三气混沌,生乎太虚而立洞,因洞而立无,因无而生有,因有而立空。空无之化,虚生自然。上气日始,中日元,下气日玄。玄气所生出平空,元气所生出乎洞,始气所生出乎无。”

《鹃冠子. 秦录》篇中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天地生成于元气,天地为阴阳,也可以说阴阳二气在没有分化以前为元气。这也有一个疑问,元气分化成阴阳二气,是不是元气就不存在?如果不存在,河上公所认为的天地之门是通元气往来的处所,这里的“元气”又是指的什么呢?是元气之子?元气也就是始气,是元始之祖气,“始者道本也,出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又说:“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一气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中具有一气,正如河上公所言“天中复有天也”,天中复有天的“天”就是指元气,天地“含气生万物”,也就是说元气分化成阴阳二气,其依然存在。天地之所以含气生万物?因为“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太平经》的作者则认为,“ 在六极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故元气无形,以制有形。”并认为“云雨布施,民忧司农事,元气归留,诸谷草木政行喘息蠕动,皆含元气。”其又说:“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元气含括天地及一切,万物莫不因有元气的存在而生长繁衍的。同样是在《太平经》,其说:“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

关于元气,在《云笈七签》中有专门的讨论,如在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混沌之先,太无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无适无莫。三一合元,六一合气,都无形象,窈窈其冥,是为太易,元气未形:渐谓太初,元气始萌:次谓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一。元气先清,升上为天;元气后浊,降下为地。太无虚空之道已生焉!道既无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宜。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气之根本也。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无气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则可以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混沌之未质,故莫可纪其穷极。”太易之时,元气还没有形成;太初之时元气才开始萌发。对元气的认识,吴筠在《玄纲论》中说:“元气者,无中之有,有中之无,旷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氲渐著,混茫无倪,万象之端,兆联于此。于是清通澄朗之气浮而为天,独滞烦昧之气积而为地,平和柔顺之气结而为人。吴筠的元气论,把元气看作为无中之有或有中之无。成玄英《老子注》说:“元气,大虚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真一 运神而元气自化。元气者,无中之有,有中之无,广不可量,微不可察,佩氲渐著,混茫无倪,万象之端,兆关于此。于是清通澄朗之气而浮于天,烦昧浊滞之气积而为地,平和柔顺之气结为人伦,错谬刚戾之气散为杂类。自一气之所育,播万殊而种分,既涉化机,迁变罔极,然则生天地人物之形者,元气也。”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其多认为元气是产生天地人物的根本。因为元气对生命的可贵或重要,对元气的摄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认为能够服食元气则可以长生不死。如《西山会仙记》日:“知至道者,天不杀;服元气者,地不灭。夫至道不远,只在己身。用心精微,命自延久。”《神农经》日:“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相异,日月并列”。又在《胎息经》注中说:“锱诛阴气不灭不为鬼,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元气即阳气也;食气即阴气也。常灭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若壮,即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海蟾真人胎息诀》中说:“夫元气者,天地之母,大道之根,阴阳之质,在物名淳利之气,在人名元气者也。乃性命也。凡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常常口鼻中泄了真气,圣人久炼胎息者,常纳于丹田,故微微出人定,自身安,而得长生。长生者,乃心与神气相合,与道同真也。”

《雒书宝子命》日:“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在心肺终身无患”。而在《玄枢》中则把元气看成是“肾间动气也。”并认为“右肾为命门,精神之所舍,爱惜保重,荣卫同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元气就是先天之祖气,如果没有元气的存在,也就等于生命没有了生机,就如同松柏之所以青青,就是因为其生机永存,也因此比其它的植物要长寿。一个人的长寿同样不能离开先天的祖气一元气,因为它就是一种生机,是一种抵御疾病延长生命的物质。只因为有此,人才能得以生存;因为有此,人才能得以长寿。

老君说:“知道者天不杀,含德者地不害。道德相抱,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清净自炼,忘身放体。志无念虑,安定脏腑。洞极太和,长生久视。诸气不动,意如流水,行之不休,得道真矣。每人静室,守玄元气,玄中有玄是我命,命中有命是我形,形中有形是我精,精中有精是我气,气中有气是我神,神中有神是我自然。德以形为车,道以气为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形劳则德散,气越则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魄微。是以守静爱气,全精实神,道德凝密,魂魄固守,所谓含道不言。得气之真,肌肤润泽,得道之根,手足流汗。精之充溢,不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用之不竭,登于太清,还年反婴。道之自然,至道不远,近在已身,用心精微,命乃永存”。元气是长寿的根本,守住元气,也就是守住生命,失掉元气,也就是失去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