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餐飲“復甦”②丨 和久違的美食“重逢”愛上這座城的煙火氣

星辰在線3月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餐飲業在長沙逐步復甦,讓城市有了更多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星辰全媒體記者在長沙城區走訪時發現:一個個餐飲門面在疫情期間重新開張,離不開企業的主動作為,更離不開街道社區和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天心區金盆嶺街道黃土嶺社區餐飲企業大米先生設立了用餐隔板,切斷人傳人路徑。方謝瑩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天心區金桂小區附近的牛聾子粉店開業,食客一人一桌,保持間距。劉賓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天心區金盆嶺街道獅子山社區內德園包子鋪門前,志願者引導源源不斷的顧客“相隔一米”,排隊等候。李珊瑩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開福軒轅殿社區工作人員指導中山西路319號清泉閣包子鋪門店復工。該門店3月1日正式復工,社區工作人員要求老闆必須專門安排兩名店員對顧客進行登記和消毒,並要求顧客相隔一米遠。王一聰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在河西王府井商業廣場,外賣員都集中在商場外面的一張桌子處等候。每當有外賣小哥過來,商場工作人員都會拿體溫槍給外賣小哥檢測體溫。夏曉瀾供圖)

餐飲門面復工需報備 街道社區上門指導

“總算買到福膳源的招牌豬腳了,中午加餐。”3月6日,天心區金盆嶺街道天劍社區福膳源餐廳已經復工,市民張先生在餐飲店門口等到了自己想了很久的美味豬腳。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天心區天劍社區內的一家餐飲企業已經復工。張彬 黃文霞 供圖)

星辰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這家餐廳暫時不提供堂食服務,所有食客可以通過手機點單。疫情期間,餐廳廚房內,廚師炒菜、配菜員切菜洗菜、打包人員裝米飯,忙得熱火朝天,而食客們則在餐館外一邊追追劇、看新聞,一邊等待自己的食物到來。

餐飲業復工,首先要向街道社區報備。天心區天劍社區指導這家門店在餐廳門口擺了一張桌子,上面放著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同時,門口設置了腳墊和消毒水,供快遞騎手進門時“踩上一腳”,消除安全隱患。餐廳工作人員笑著對食客說:“疫情期間減少接觸,只提供外賣,掃二維碼即可下單。”復工十多天來,福膳源餐廳的外賣已達到日均50單左右。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位於雨花區香樟路社區的松花江餃子館,按照社區要求設立了消毒專區。王海蘭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在雨花區香樟路社區的松花江餃子館內,嚴格貫徹一人一桌、間隔一米的堂食方法。王海蘭供圖)

在雨花區香樟路社區的轄區內,透過玻璃,都能看到食客在松花江餃子館內大口吃餃子的歡快模樣。

3月4日,這家餃子館在香樟路社區的指導下順利開張。餐廳提供少量堂食,所有想進店堂食的市民進門前,要踩一踩消毒地巾,且必須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測量。顧客需要獨桌用餐,一桌一客,面向同一個方向就餐,且間距在1米以上。

長沙高新區麓谷街道的寫字樓較多,隨著返崗工作人員增多,餐飲門面在社區指導下陸續開業。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長沙高新區麓谷街道桔苑社區工作人員為餐館老闆提供開業指導和服務。蔣星 攝)

3月6日上午,麓谷街道桔苑社區的工作人員來到轄區的餐館,上門辦理相關開業的手續,同時送來了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在“居家飯屋”餐館,負責人劉靜如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現在生意還不是很好,但隨著企業、工地慢慢復工復產,明顯感覺外來務工人員增多了。他們現在主要是給工地送盒飯、外賣。

“防疫一線我們要做戰鬥員,復工復產後,我們要當服務員。”麓谷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存奎說,麓谷街道各社區會全力為企業、中小工商業主有序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外賣送餐是眼下餐飲業的主要選擇,一位快遞小哥正在送餐路上。符聰供圖)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給外送箱消毒。)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現在外賣配送,多采用無接觸配送方式。符聰供圖)

無接觸配送正流行 炸雞烤雞送上門

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歡。近段時間,長沙多家快餐門店陸續恢復了經營,只不過,疫情期間,這些提供炸雞、烤雞、披薩和漢堡的門店,只提供外送上門服務,不提供堂食。

星辰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這些門店紛紛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模式。“無接觸配送”,指的是騎手們帶著食物來到客戶所在的生活小區或者企業大門附近,待客人出現後,騎手們將食物放到外賣車上,然後退開一段距離,避免和客人近距離接觸。客人拿走外賣後,騎手們再駕駛車輛離開。這樣避免了直接取餐,降低了人傳人的風險。

每次送餐前離開門店、送餐後回門店,騎手都會對自己的雙手、外賣車輛、食品包裝箱進行消毒,給市民提供安全的飲食。

想吃這些食物的市民和復工企業工作人員,現在可以打開手機app進行網絡點單。一般情況下,40分鐘即可配送上門。

餐饮“复苏”②丨 和久违的美食“重逢”爱上这座城的烟火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