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一些高中老師不建議學生當老師這種現象?

段槿年


老師的不建議也只不過在課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感慨罷了,這種感慨學生自有理解,這些感慨包括:

1.以後你們可千萬別當老師,沒前途。

2.當老師就是窮命,勞累命,操心的命,你們還是到大城市去闖一闖,做一些更有發展前途的工作。

其實,說真的,不用老師建議,學生自己也會有判斷,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誰會報考師範院校呢,和多年前不一樣,如今一般的大學普通的本科師範院校錄取分數線,比起重點大學的重點專業那要低很多。

所以,在大家有選擇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把師範專業放在第一選擇,這也符合目前學校在招聘老師時的“潛規則”。

學校在招聘時以師範學校的相關專業優先考慮,但是非師範院校的具備同等教師資格的同樣可以報名參加面試等。

對非師範院校的學生來說,報考教師資格證書和其它的各種考證一樣,實在不行,市面上的輔導班很多,參加一個輔導班基本也就解決問題,但是從就業的角度來說,就多了一種選擇。

窮、一直窮、收入不高是主要原因,幾十年薪水如一日誰受得了,當然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對整個教育來說,只有素質更高的老師參與的越多,大環境才可能逐漸被改變!

我們希望教師行業有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老師加入,教育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我們看著學生這一棵棵小樹苗慢慢的成長,如果之前長出了一些不好的枝丫,希望能在我們所教授的那一段時間中能修剪掉壞枝丫,能走向更陽光的地方,成長的更好。迴歸現實,我們很多人認為“情懷不能當飯吃”,希望未來教師能成為一個既可以讓人有情懷又可以讓人有錢花,情懷能當飯吃的職業!


九鬥學生心理


一、課程多.

一所高中裡面的那些老師課程還是相當多的,像我上高中時候高一高二的代課老師,一般一個老師需要帶三個班級的課程,高三的老師一個老師要帶兩個班的課程。如果是高一高二老師一個老師帶三個班級的課程的話,一般那些課程都是連在一起的,上午要上三節課,下午要上三節的自習,有時候晚上自習還有課程,所以一天到晚課程還是相當多的;往往一場考試下來一份試卷就要在三個班級講習題,這不就是為了不混淆,還要在這些試卷上面進行一些標記。


二、工作強度高、壓力大.

在高中學校裡面的那些老師工作強度還是比較大的,沒課的時候需要在辦公室裡面坐班,上課的時候就要去教室上課,還要應對學校方面的各種考核和檢查。像我們在上高三的時候考試頻率相當之大,有時候當天考試第二天就能夠出考試成績,這些都是在各個代課教師的高強度加班之下批改出來的試卷。


三、加班多.

一般那些重點高中老師加班強度還是比較大的,像我上高中的時候高一高二週末一般都需要補課,僅僅一個月才有一次完整的週末;節假日的話一般都需要補幾天的課程才能夠放假;寒暑假時間也有大量的時間是在學校裡面補課的,在這些補課的時候,那些任課教師都需要在學校裡面待著上班,可見在高中學校裡面當老師加班強度之大。

四、班主任.

如果是在高中學校裡面當班主任的話,那麼工作強度就更高了,像我們高三時候的那個班主任,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是在學校裡面,過得早上很早就來了,晚上熬到將近11點才離開學校,週末的時候也會在辦公室守著盯著大家。


饕餮視聽


真的不用建議,我教了22年書了,連續當了18年班主任,帶了7屆學生,算起來也當過近350名學生的班主任了,回想起來,我的學生報考師範大學的真的寥寥可數,最終走上三尺講臺的,我目前所知道的不超過10個學生。

為什麼不用老師建議,學生也會慎重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因為學生每天與老師在一起,最能深刻理解老師的不容易,尤其是畢業班的老師,學生中考高考掉一層皮,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真的要掉兩層皮,老師每天早出晚歸,每天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去轉化後進生,學困生,有時一個問題學生就可能把老師折騰得夠嗆。學生耳聞目睹老師付出,再想想老師的收入(學生其實是知道的),不想當老師,是很多學生自然而然的選擇,尤其是男學生,選擇當老師的越來越少。

教師這個職業本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職業,在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教師備受尊重。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家裡的神龕上那幾個大字:天地君親師位,父親經常教育我,老師如父母,全家人都要尊重老師。哥哥也是一位老師,考上中師那一年,整個村子裡都覺得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哥哥在一所鄉鎮中學教書,那個年代,哥哥在小鎮上走一圈,有很多人跟他打招呼,無論學生,還是鄉親們,都很熱情,而且是發自內心的。

教書本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但現在教書的確遇到了很多難題,尤其是網絡上展現的眾多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衝突,讓很多老師很無奈,也給不少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教育有負荷,還有風險。我想,一些高中老師不建議學生當老師,不要去過度解讀,這是一件很平常,也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老師的待遇提高了,如果教師真的成為令人羨慕,受人尊重的職業,如果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樂於當教師,那麼不用老師建議,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填報師範院校,願意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人師的。

現在正在改善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途蟲的百味人生


其實,不單單是高中教師不建議學生當老師,初中、小學的老師也不會建議自己的學生當老師,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學生日後來搶他們的飯碗,而是他們知道老師這碗飯並不好只,他們清楚老師的職業艱辛,可以說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自己的學生別走自己的老路,希望學生能在更好的職業中獲得幸福感、滿足感。

不光是老師會這麼想,醫生、公務員、事業編也同樣會有如此的想法,每個行業從業者都會清楚自己所從事職業的不易。在社會上,肯定會有很多人認為教師、醫生、公務員、事業編都是非常好的職業,要麼假期多、要麼工資收入高,要麼政治前途光明,可是他們的艱辛與不易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以筆者為例,作為公務員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從事這份工作,至少不要在縣級以下單位從事這份工作。不否認如果當上領導,這份工作就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沒有人脈實力,僅憑辛辛苦苦、任勞任怨的工作,能提拔到領導幹部職位?別說我這種待在體制內的人不信,就算是體制外的人也應該不會信吧?如果沒有當上領導幹部,那也只是一份謀生的工作而已,與在工廠的職工或者說其他體制外的工作人員相比,並沒有多大的優勢,每天也有加不完的班,寫不完的材料......

只能說各行各業都有其艱辛與不易,我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既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要考慮現實環境,從筆者的角度來看,有時現實環境的考慮要高於興趣愛好,所謂的興趣愛好只是別人家孩子的專利,一般家庭的孩子還是多考慮一下現實情況吧。


東愛雨小公


還真是的,悟空!有時候跟學生生氣,我就會跟他們說:對你們最好的懲罰,就是讓你們以後當老師,然後他們就一片唏噓。

讓學生當了老師,他們才能體會到:最愛他們的,除了他們的父母,就是老師。父母還需要他們反哺,而老師,不需要他們一絲回報;拜個師傅學個藝,師傅可能還怕教會了徒弟會砸師傅的飯碗,會留一手,而他們的老師,恨不能傾其所學,全盤傳授給他們的學生。

讓學生當了老師,他們才能體會到:有多少個學生,老師就得分多少份心,老師的管理,太嚴不是,太鬆更不行,上有領導,下有家長,中間還有這幫熊孩子,老師就是把心揉碎了,也不可能左右逢源,面面俱到,所以,做老師,當真是吃力難討好的。沒看見媒體今天報道某某打了老師,明天報道某某要訴訟老師?

讓學生做了老師,他們才能體會到: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不但要精通本專業的知識,還得上知天文,下達地理,各種奇聞八卦,歌星影星,大小遊戲。。。時代不同了,老師要與時俱進,要不然,走不進學生的圈子裡去,溝通就成了問題。老師除了要完成學校規定的各種進修,考核,聽課,備課,還得隨時提防著哪個學生,一臉壞壞地跟你說:老師,你怎麼這個也不懂啊?老師的心臟是要超強大的。

讓學生做了老師,他們才能體會到:老師也有家,家中也有嬌兒。但是隻要為師一天,學生的一切,就是天。無論你是頭疼腦熱,還是打架生事,老師都得撇下一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嚴格說來,老師是沒有上下班之分的,你們躁動的芳華,是老師才下心頭,又上眉頭的不安。

讓學生做了老師,他們才能體會到:老師也食人間煙火,老師也想住高樓,也想開小車,也想穿華衣,然後,行有行規,老師只能拿固定的薪水,如有兼職,就會很多的聲討。幾十年如一日,春蠶到死絲方盡,老師的一生。

我估計學生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懲罰,所以不用老師建議,選擇做老師的就不多了。


流蘇簪子


廣大人民教師並非不熱愛教育事業,一般也不會公開建議學生不要當老師,因為學生的未來要由學生自己選擇。至於一些高中老師不建議學生當老師這一現象,估計有以下原因:


一、高中教師的苦與累使得教師產生了職業厭倦。高中教育面臨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任務,對高中教師的評價也常常與考試成績與升學指標掛鉤,要取得好的社會評價,教師常常與學生浴血奮戰,迎戰高考。“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長年累月的辛勞,常常使教師身心疲憊。對於這樣辛苦的職業,他們也不忍心讓下一代來繼續承受。

二、高中教師的辛勤付出與較低的待遇讓人吐槽。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也無怨無悔,可是,教師辛勤的付出與他們的福利待遇極不相稱,特別是剛工作的年輕教師,工資3000多元,要買房成家,養老撫幼,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近年來男老師逐漸減少的現象正折射出教師待遇底下的社會困境。教育者最瞭解自己的處境,難道這樣的處境會讓孩子羨慕?

三、高中教師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更廣闊的空間。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高中教師都嫌棄和厭倦自己的職業,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也以為國家奉獻為榮,有的對孩子來當教師還感到欣慰。但是,老師普遍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更高的發展平臺。既然孩子們能通過努力超過老師,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為什麼還要苦勸孩子來高中當老師呢?


總之,孩子的未來有無限可能,這在於孩子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發展。老師不建議孩子當老師,也不會讓教育後繼無人。只是希望社會更理解老師,更尊重老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才能有更多的優秀人才走向講壇。


教育問道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覺得比較熟悉,曾記得自己有一次不知什麼原因,也給學生說過,不建議學生當老師,現在想想,當時的做法還是不太合適,身為教師不該給學生這樣的建議。



記得當時給學生說了幾點:1. 想當老師要做好白加黑的工作,要準備好加班加點,準備好迎接繁瑣又勞神的備課、研討、考試、批改作業。2.想當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好言勸導屢次犯錯的學生,處理學生和師生之間的摩擦,要迎接家長對處理學生不理解的死磨硬泡。

3.想當老師要準備承擔責任。管學生要得法,稍不注意就成了體罰學生,學生缺課要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只要學生在班裡出點事班主任一般逃不了管理不當的責人。4.要有付出不求回報的思想,師德第一位,時刻注意為人師表,甘於奉獻,不講報酬。


等待2084553


正常。

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做了哪一行,就知道這一行辛苦,不想讓自己孩子再從事和自己相同的工作。

當老師也有這樣的心裡吧。這是其一。

其二,做老師做大學老師或者教授什麼的更高級別的老師比較有前途。但是小初高的老師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前途吧。活累,錢少,說白了還是本事不大。還不如做其他的工作呢。

不建議學生做老師,從道德底線來說,抹殺了崇高的理想和奉獻的精神。但是從實際情況和將來發展以及生活方式來說,這是實話實說。


獨立疏籬趣味濃


承擔不起一個家庭的基本責任,還去當什麼老師!

只要是普通人,都有對物質的最基本需求。

現在的工資,簡直是……

發了一篇說老師工資低的文章,居然引來罵聲一片。

可見社會對老師的認識是非常不客觀的。除了讓老師“無私奉獻”,一般的家長根本就不懂的什麼叫尊師重教!

不建議當老師,除非是富二代!


李耀波老師


正如父母一般都不太願意讓自己孩子從事自己的職業一樣!每一種職業對於從業者而言更多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不足為外人知的辛苦,因而自己經歷過一遍就不願孩子再經歷一遍。說這種話的老師不是矯情,也不是炫耀,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學生,也是自己的孩子不再經歷自己曾經經歷的和現在正在經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