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怎麼未見有對抽菸的描寫呢?

春日之虎


三國時,有煙抽嗎?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

一番酒肉過後,張飛自懷中掏出大中華散一排子:大哥,二哥,暫且抽一袋,咱三人邊抽邊聊。

雖然詩情畫意,兄弟情深,怎奈那時無有菸草,只有酒肉,哥三隻能是對酒臨風,對花而聊了,可惜呀,美中不足!

當年關羽在華容道等曹操,

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心煩的緊。要抽袋煙,一摸胸口,臨出來時,被諸葛亮氣到了,忘了拿煙了。急問旁邊周倉:”可曾有煙。”

周倉曰:“君候莫嫌,某乃老菸民,身邊不可或缺之物,非煙莫屬,只是煙次點,勁大,蘭州煙,君侯將就,抽一袋則個。

關羽聽了只得接煙在手,待要燃起火把,點菸過癮。心內忽然一驚:”險些壞了大事,我若燃了火把,定被曹操遠遠看到,不從此路過,豈不誤了軍機大事。

想罷,將煙擲還給周倉:“且等捉了曹操再過煙癮,且忍耐一時。”.

周倉只有收了香菸,與關羽一起忍了煙癮,靜下心來埋伏在華容道,靜等曹操。

諸葛亮出使江東,要說服孫權,聯劉抗曹。

不想到得江東大堂,那孫權與江東眾臣皆是煙鬼。朝堂之上煙霧繚繞,如霧如霾,一時間連人模樣都看不清,那諸葛亮本不抽菸,腹內原想好了主意,想舌戰群儒,說服孫權。不想被這煙氣燻的頭昏腦漲。趕忙向堂上孫權一拱手:“臣諸葛亮被煙所迷,目不能視,口不能言,且請明日朝堂再議聯盟之事,還望明日眾人不要抽菸,還朝堂以清淨,才好議事。

堂堂蜀漢丞相,足智多謀,深機妙算,罕有敗績。誰想竟被小小香菸所敗!

那曹操連日來頭瘋病更甚,頭疼欲裂,

不能理事。急請華佗來醫治,不想神醫在外雲遊,一時不能請到。

手下張郃看得主公曹操難受,心中不忍。遂自懷中掏出希爾頓煙來:主公,且抽一袋,這煙乃洋菸,能止咳止疼,勁足煙氣香,抽一袋或可止疼。”

曹操無法,平日清潔,不愛吸菸,今頭疼至及,且抽它一支試試。

不由抽出一支含在嘴裡 ,那張郃忙用油燈給點燃。曹操深吸幾口,剛吸嗆嗓,引得曹操嘔出一口惡痰,不由罵道:“張郃竟敢欺俺,這等菸草,嗆死老夫了。”正要發作,痛打張郃,

不想突然感到頭內一絲涼氣升起,熾熱立下,頭疼立時止了。曹操驚到,這希爾頓如此神奇,真乃好藥也,治好了我這頑疾。一時高興,立馬封賞張郃,

而曹操從此之後成了癮君子,馬上也抽,飯後也抽,廁所抽,朝堂抽,無處不抽,雖頭疼止了,卻把肺抽壞了,因此早早去世,留下了大好江山,予了曹丕。可見,煙不是如此抽法,若這樣每日不離嘴,會早早夭折,錢,老婆,江山都留給別人,自己享受的機會就少了。

總結:

幸虧三國時沒有香菸,若有時,任你多少英雄豪傑都要敗給這小小香菸,任你主公將軍文臣武將都難逃尼古丁之手。

珍愛生命遠離香菸。

此上所言皆杜撰之詞。或可博大家一笑,足矣。香菸據說明朝才有,三國時沒此物。


火煮水壺84501


我曾參與修訂《益陽市菸草志》,期間查閱過相關資科。看到的最早記載是明代萬曆年間、莆田人姚旅著《露書》所述:"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孤"。"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有人攜埠州種之,今反多於呂宋"。明末名醫張介賓所著《景嶽全書》則記載:"菸草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始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之間種植矣"。我國明史專家吳晗也說:菸草傳入中國有三條途徑。一是1563一一1641年間,從菲律賓傳到臺彎、福建,然後傳到其他地區;二是1620一一1623年間,從印尼或越南,傳到廣州再傳到其他各省;三是1616一一1617年間,從日本傳到朝鮮,再傳入我國遼東並傳向其他地區。

這些史料都證明,菸草是明代傳入的我國。而《水滸傳》寫的是北宋末期故事,《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至三分時期故亊。那時菸草尚未傳入我國,人們哪裡有煙可抽?

順便再說一句,兩書的作者生卒時間為:施耐庵1296一一1370年,羅貫忠1330一一1400年。這兩個時時間段內,兩位作者不可能知道菸草為何物、抽菸為何事,你叫他們怎樣去描寫抽菸?


跛翁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兩部文學作品。沒有對菸草的描述,那是因為明朝皇帝曾經下過禁止抽菸的詔書。明朝萬曆年間姚旅撰寫的《露書》曾經記載過菸草進入中國的歷程。這說明菸草在明朝萬曆年間以前已經進入中國。《露書》稱菸草為“金絲醺”,它是在貴族之間流行的奢侈品,因為這種東西容易使人上癮,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崇禎皇帝下詔明令禁止民間不準吸食。可見中國古代已經知道菸草的上癮性。



菸草進入我國是在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從美洲將菸草帶到我國的澳門,同時也帶來了吸菸的習慣。澳門的中國人最初也是看著有點好奇,慢慢的就跟著他們學會了吸菸。當時的葡萄牙人是用紙把菸絲捲起來抽的,這種方式和我們現在的抽菸方式已經非常接近了。到了萬曆年間,中國人抽菸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了,由於當時菸草需求逐漸加大,福建當地已經開始有人種植菸草。福建人將種植好的菸草進行烘乾處理,販賣到京城,姚旅就是在這個時期撰寫的《露書》。到崇禎皇帝的時候,也就是明朝的末期,吸菸的人數逐漸太多。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這個時候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開始對菸草情有獨鍾,危害性也被人們發現了,它可以是人上癮併產生依賴性,另外它更是一個燒錢的東西。國產的菸草不夠消費,還要進口外國的菸草。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金錢外流。朝中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禁菸,崇禎皇帝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於是下詔書宣佈從此開始禁菸,如有違者杖40罰錢1000。禁菸令引起的後果是很多人不抽菸了,轉身去抽更昂貴的鴉片,再加上屢禁不止,慢慢的朝廷也失去了耐心,廢除了禁菸令,但是規定只能買中國人自己種的菸草。不準從外國人那裡進口。



當時的滿清還在關外。應該沒有抽菸的習慣,但是滿清和明朝正在打仗,滿清的士兵是從明朝軍隊那裡學會了抽菸。由於明朝的煙價很貴,而且受到戰略物資的控制。滿清的士兵搞到菸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滿足煙癮,滿清士兵很快想到了辦法,他們從朝鮮人那裡去購買菸草。由於購買菸草和抽菸極大地影響了滿清的戰鬥力,皇太極也開始頭痛這個問題,一怕上癮,二怕費錢。乾脆也來了一個禁菸令。一直到滿明戰爭結束,禁菸令還在執行,由於處罰的力度根本不夠,抽菸的人越禁越多。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紀曉嵐的那個大煙袋。從此抽菸在中國成為很普通的事情了。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根本沒有接觸到過菸草。《水滸傳》同樣創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對於菸草的見聞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所以抽菸這種陋習是根本不會出現在這兩本書中的。


斤斗山下


首先我們科普一下菸草的發展楊,16世紀中葉菸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臺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水滸傳》是施耐庵在元末明初創作,《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間創作的,那個時候菸草未在中土出現,還有就是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連年爭鬥不止,所有人都在為了生存而奮鬥,都在為解決溫飽而拼搏,菸草既不是能用來解決貧苦百姓溫飽的作物,又不是富人觀賞之物,故而無人種植。

比起現代的煙文化,古時候我們的酒文化更加源遠流長,古代大多都是用酒來描述當代人物的形象,比如: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一一李白《結客少年場行》。還有三國裡的“”煮酒論英雄”。

所以大家在兩部影視裡見不到抽菸的情景也是有原因的。



朗哥視頻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少解中國的菸草歷史。

菸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及南太平洋的某些島嶼。到了十六世紀菸草才進入中國,那時引進的不是菸草植物,而是成品,當時能抽起煙的都是達官貴人。後來中國的臺灣開始引進種植菸草,直到清朝末菸草種植才擴大到中國北方地區,抽菸的百姓才越來越多。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分別講述的是三國時期和宋朝的歷史故事。這兩個時代都早於明朝時引進菸草的時間好多年,當然他們不抽菸。


本昌談歷史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兩部文學作品。沒有對菸草的描述,那是因為明朝皇帝曾經下過禁止抽菸的詔書。明朝萬曆年間姚旅撰寫的《露書》曾經記載過菸草進入中國的歷程。這說明菸草在明朝萬曆年間以前已經進入中國。《露書》稱菸草為“金絲醺”,它是在貴族之間流行的奢侈品,因為這種東西容易使人上癮,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崇禎皇帝下詔明令禁止民間不準吸食。可見中國古代已經知道菸草的上癮性。

菸草進入我國是在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從美洲將菸草帶到我國的澳門,同時也帶來了吸菸的習慣。澳門的中國人最初也是看著有點好奇,慢慢的就跟著他們學會了吸菸。當時的葡萄牙人是用紙把菸絲捲起來抽的,這種方式和我們現在的抽菸方式已經非常接近了。到了萬曆年間,中國人抽菸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了,由於當時菸草需求逐漸加大,福建當地已經開始有人種植菸草。福建人將種植好的菸草進行烘乾處理,販賣到京城,姚旅就是在這個時期撰寫的《露書》。到崇禎皇帝的時候,也就是明朝的末期,吸菸的人數逐漸太多。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這個時候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開始對菸草情有獨鍾,危害性也被人們發現了,它可以是人上癮併產生依賴性,另外它更是一個燒錢的東西。國產的菸草不夠消費,還要進口外國的菸草。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金錢外流。朝中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禁菸,崇禎皇帝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於是下詔書宣佈從此開始禁菸,如有違者杖40罰錢1000。禁菸令引起的後果是很多人不抽菸了,轉身去抽更昂貴的鴉片,再加上屢禁不止,慢慢的朝廷也失去了耐心,廢除了禁菸令,但是規定只能買中國人自己種的菸草。不準從外國人那裡進口。

當時的滿清還在關外。應該沒有抽菸的習慣,但是滿清和明朝正在打仗,滿清的士兵是從明朝軍隊那裡學會了抽菸。由於明朝的煙價很貴,而且受到戰略物資的控制。滿清的士兵搞到菸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滿足煙癮,滿清士兵很快想到了辦法,他們從朝鮮人那裡去購買菸草。由於購買菸草和抽菸極大地影響了滿清的戰鬥力,皇太極也開始頭痛這個問題,一怕上癮,二怕費錢。乾脆也來了一個禁菸令。一直到滿明戰爭結束,禁菸令還在執行,由於處罰的力度根本不夠,抽菸的人越禁越多。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紀曉嵐的那個大煙袋。從此抽菸在中國成為很普通的事情了。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根本沒有接觸到過菸草。《水滸傳》同樣創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對於菸草的見聞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所以抽菸這種陋習是根本不會出現在這兩本書中的。





f夢飛翔f


《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怎麼未見有對抽菸的描寫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菸草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1,菸草在何時傳入中國?菸草是否為中國本土產物?這是學術界至今仍在探討的話題。清汪士朝在《金絲錄》中說:“菸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大子子古,曰淡肉果,曰擔不歸,曰醺,曰金絲醺,曰芬草,曰菸酒,而總名曰煙。”清人黎士宏的《仁恕堂筆記》中載:“煙之名始於日本,傳於漳州之石馬”。意指初期由於語言不通,人們對菸草的記錄是根據外文的發音記錄下來的,而“煙”和“菸草”的名稱是由日本傳過來的並逐漸取代了音譯。

然而,關於菸草在我國是本土物還是舶來品的爭論一直不斷。主要有“三國說”,“漢代說”,“南北朝說”,“唐代說”。其依據大多是我國古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提到的有關論證,有的則是依據古詩詞裡提到的“菸草”及考察我國野生菸草生長規律後結論的。甚至有人提出美州菸草也是由中國傳入的。這些是否意味著在美洲大陸發現之前中國境內就存在菸草這種植物呢?

我國民間傳說認為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中,發現了可避瘴的“雲香草”,從此始有菸草,流傳於陝西洛川一帶的喜歌這樣唱道:“劉備吃煙一輩子,娶了孫權他妹子,關公抽了一口煙,斬了六將出五關”。民間傳說和民謠能否做為歷史依據,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中國古詩詞裡確有“菸草”,“菸葉”,“野煙”,“茶煙”之稱。李白有詩:“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菸草”。陸游亦云:“小園菸草接鄰家,桑拓陰陰一經斜”。白居易還提到:“菸葉,風條搖兩帶,菸葉貼雙眉”。晏幾道《浪淘沙》有詩:“多少雨條菸葉恨,紅淚離涎”。關於“野煙”,清代《滇南本草》確有記載,野生菸草,植株很小,在我國雲南,四川,湖南均有分佈,但少有人將其作為菸草的代用品吸食。1984版《中國載培植物發展史》也提到河南有一種外形很像菸草的野生植物。本地人有采摘代菸草吸食的習慣。中國曆來重視史書修纂,文獻典籍浩如煙海,但是在明以前的本草,雲草,藥譜以及其他歷史著述中,均不見“菸草”的內容。因此,菸草是否為中國本土物產還需要尋找更多證據。明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此物自古未聞也,近自我明萬代時始出於閩廣之間”。作為吸用的菸草和吸菸這種嗜好,是在美洲菸草傳入之後才有的,其在我國真正流傳和興盛是在明以後了。

《景嶽全書》載明萬曆(1573——1620)年間始有菸草。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稱:“淡巴姑菸草,萬曆未有攜帶至漳泉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府州府志》載:“菸草名淡巴菰,明萬曆中始於種者”。這些史籍均認為菸草是在明萬曆年間始傳入中國的。1959年明史專家吳晗先生髮表《談菸草》一文,指出:“在中國方面,最初傳入菸草的是17世紀初年的福建水手,他們從呂宋帶回來菸草的種子,再從福建南傳到廣東,北傳到江浙”。儘管學術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菸草是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水滸傳》是以描寫北宋時期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的,北宋與明萬曆年間相距幾百年的時間間隔,北宋時菸草做為一種舶來品還沒有傳入中國,那其《水滸傳》作品中怎麼會有關於菸草的描寫呢?再看《三國演義》描寫的時代背景則是西漢末年至西晉年間,距離明萬曆年間時間更為久遠,雖有民間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中發現可避瘴的“雲香草”一說,但終歸是歌謠,喜歌一類流傳。正史沒有記載。這樣看來《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未見有對抽菸的描寫也就不足為奇了。


虎哥143993466


吸菸草,在人類歷史上雖然很久,但傳入中國較睌,準確的說菸草傳入我國,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廈門,所以當時叫它為“呂宋菸”。種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認為是先傳入臺灣,再傳入漳州、泉州。傳入的確切時間、年份已不可考, 據鄭振鐸考證,記載菸草進入中國的史料當以明萬曆年間姚旅撰寫的《露書》為最早。其中記有菸草初進我國的事實:“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有人攜漳州種之,今反多於呂宋,載入其國售之。淡巴菰,今莆中亦有之,俗曰金絲醺。”

清代文史學家全祖望在《鮚埼亭集》中載:“是時(清兵初下江南之時)淡巴菰初出的記載。趙學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1755年)中把菸草歸入火部,並引張景嶽之說,謂“菸草味辛氣溫,性微熱……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植之”。趙學敏是清代醫家,但他卻引用了明未張景嶽著作中的話,說明菸草傳入中國的時間。張景嶽是明代著名醫家,著有《景嶽全書》。德國人白裡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國植物學文獻》(1870年)一書中,亦謂我國古籍中沒有菸草的記述,看來菸草傳入我國,至遲不會晚於1620年。

萬曆以後到明朝滅亡的25年間,吸菸之風已經很盛行。不然的話,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不會嚴令禁止種菸草和吸菸。開始嚴到吸菸者一經發現,判死刑,但一後吸食菸草還是盛行起來。

清代是我國菸草吸食消費的第一個高峰,菸草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推進,菸葉產量也進一步提高,並出現了大量的菸草著述,如陸耀的《煙譜》、陳琮的《煙應該禁止生產槍斃》已經看到它的害處。

清代盛行吸菸草,文學作品中就多有反映了,所以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就是吸菸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紀大煙袋”。

《水滸》的時代背景是宋代,《三國演義》更早歷史背景是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吸菸的氣慣還遠遠沒有傳入中國,所以人們就不會有這亇嗜好。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菸草的危害,吸菸已成為當今世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眾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吸菸和二手菸暴露(被動吸菸)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每年因吸菸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即平均每6秒鐘有1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吸菸者中將會有一半因吸菸提早死亡;因二手菸暴露所造成的非吸菸者年死亡人數約為60萬到100萬人。


李伯禺


主要那時候,兩作者尚不知菸草為何物?菸草也沒有介入百姓生活,《水滸傳》關於北宋年間的,《三國演義》更早,能抽到煙的只能是劇組演員。

看關於菸草的最早嘗試好像是葡萄牙人,那位貌似口吐煙霧的嘚瑟傢伙,還被認為是魔鬼,被宗教裁判所的業務員,給架在火刑架上,直接灑了孜然。

青煙嫋嫋,江水迢迢,試想諸葛亮一邊羽扇輕搖,一邊口吐菸圈,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也夠費香菸的。

水滸裡一幫弟兄要有煙抽,那更不得了,天王晁蓋隨手一支大雪茄,也夠範,可惜沒有,說明那時候,古人還是挺重視健康的,神農嘗百草,對含尼古丁的卻不感冒。自明代以前,國人的肺從未被菸草毒害,也是幸運!

菸草進入中國已是明晚期,據說還是奢侈品,普通人抽不起,算下來,菸草進入中國也才將近500年,現在越來越多場所禁菸,也希望菸草慢慢的淡出我們的視野!銜接500年前,過沒有菸草作祟的生活!



無語言樂


您好我剪影,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人抽菸的歷史據說始於明朝,起初抽的煙只有水煙、旱菸兩大類三國時期那個時候應該沒有菸草,要是有的話,不符合文學描寫的內容!

菸草在中國的歷史:16世紀中葉菸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臺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由此,水滸英雄三國演義中沒有抽菸的情節的描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