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每年五月的戛纳,对于电影人和影迷来说,都是一座盛会之城。

今年,报名参加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华语片有几十部之多,但只有贾樟柯的新片《江湖儿女》入围主竞赛单元、有份角逐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这是贾樟柯第五次入围戛纳,也是第五次入选主竞赛单元。

2013年,他曾凭借《天注定》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两年后,他又获得有点类似于终身成就奖的戛纳“金马车奖”,且是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导演,那年贾樟柯45岁。

但,他始终与分量最重的“金棕榈奖”无缘。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北京时间2018年5月20日凌晨,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贾樟柯再次与金棕榈奖杯擦肩而过。

结束即是又一次开始。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电影诗人,他曾经表示目前的工作其实与他小时候的梦想、喜欢的生活反差很大。但从1995年拍第一个短片开始,他就从未停下脚步,尤其在有了“金马车”后,他就说过,自己变得更自由,更不怕失败了。

儿时梦想,当有权有势的混混

1970年5月,一个男孩出生于中国山西汾阳,他的父亲给他起名为贾樟柯。

樟,是带有芳香的、坚硬的木头;柯,是斧子的手柄。

父亲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能发挥关键作用的人。就算斧子再锋利,没有手柄也是用不了的。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但贾樟柯从小就想当一个每天混迹街头、有权有势的大混混,即便他中学时已经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即便他高中时创办诗社,即便他没考上大学,山西作协也愿意吸纳他为成员。

高考前,包括贾樟柯在内的“考不上大学的差生们”破罐子破摔,每天在宿舍里打麻将,但有一天,贾樟柯躺在宿舍床上听着旁边的麻将声,想想自己的未来,心里突然一阵潮湿。

十八岁前的日子清晰可见,之后的大片岁月却还是一整张白纸。他被深不见底的未来吓倒,在搓麻声中用被子拼命捂住自己,在黑暗中悄悄哭了。

那天没有人知道,他们旁边的少年正忧愁上身。

高考失利后,父母给他报了山西大学美术系培训班,为第二年高考做准备,因为考艺术院校文化分不会太高。于是,贾樟柯离开汾阳去了太原。

在太原学画的日子很无聊,无聊到有时只能靠打架来解解闷。有一天,他晃进电影院,看了陈凯歌的《黄土地》,被震住了。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电影原来不仅是歌颂光辉形象,它也可以是真实人生,可以调动一个观众的所有经验与感情。”贾樟柯曾对媒体表述当时他的那份震惊。

于是,21岁的他,做了一个决定:学电影。

对于当时就比较有文学天赋的贾樟柯来说,能够让他离电影更近的便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1年开始报考,考到了1993年才考上。

文学系的他,因为不满导演系才有的拍片特权,在宿舍里振臂一呼:“打倒导演系”,便领着同学们成立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大二时,他们曾不计报酬、群策群力合作了短片《小山回家》,一个不小心在香港映像节就获得了大奖。自此,他的电影旅行正式启程,并一发不可收拾。

处女作即成名,“准拍证”被收缴

贾樟柯的处女作长片《小武》,也是他的成名作。很多人对贾樟柯的印象,至今好像依旧停留在了他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在那里面,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山西汾阳人贾樟柯对故乡的土地爱得深沉。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1997年毕业前,贾樟柯和朋友们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用21天时间拍完了《小武》。“穷剧组”为了撑够90分钟的片长,贾樟柯把胶片由35mm级别降为16mm。

1998年,《小武》入选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论坛,28岁的贾樟柯只身前往。近十个小时的航程,他是在冥想中度过的,一会儿柏林、一会儿北京、一会儿故乡汾阳。他也在不断问自己,资本主义的柏林能看得懂《小武》吗?

“多年之后我想,我之所以到现在还热爱所有的远行,一定跟故乡曾经的封闭有关。而所有远行,最终都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乡。的确,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贾樟柯曾在书中写道。

那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土耳其导演锡兰也用电影《小镇》将他的故乡带到了柏林。通过锡兰的电影,贾樟柯突然发现其实人还有一个故乡远在他乡,无论在哪个国家的电影中,他都找到了他的故乡。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所以他同样相信,资本主义的柏林一定会在他的电影《小武》里找到他们的乡愁。

那年,《小武》收获了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NETPEC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等8个奖项和西方电影人的掌声,西方媒体也毫不吝啬版面与赞美之词,贾樟柯成为了聚光灯下的亚洲新锐导演。

但因“私自拍摄《小武》一片并赴国外参赛”,贾樟柯于1999年1月13日被电影局下了禁令:拍摄影视作品的权利无限期被停止。

彼时,他正在筹备他的第二部电影《站台》。“准拍证”被收缴的贾樟柯,决定让《站台》成为地下作品。

因为这部电影,贾樟柯遇到了赵涛,多年后赵涛成为了他的人生伴侣。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2000年春天,《站台》拍摄完毕;6月,完成剪辑;8月,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亚洲电影奖”;11月,在法国南特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两年后的《任逍遥》,是“故乡三部曲”的最终部,让贾樟柯第一次入围了戛纳。

那时,他依然没有被解禁。

另一个贾樟柯,何时能等到

2004年1月8日,贾樟柯终于迎来解禁。同年4月,他的第4部电影《世界》得以在国内公映。

“我8年拍了4部电影,这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开上映”,这也让贾樟柯在《世界》发布会上,泪洒当场。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真正让贾樟柯走入更多观众视线的,是他的第5部电影《三峡好人》。

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贾樟柯的父亲被确诊肺癌,在山西医院陪护和在北京为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而赶制后期中辗转忙碌着。

他以为影展错过就不再,父亲会永远等他。

但他错了。

那一年,《三峡好人》获得最高奖金狮奖,贾樟柯在威尼斯大放异彩。同时他的纪录片《东》,也入围那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并获得“2006开放奖”及纪录片奖。

同样是在那一年,他失去了父亲。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2008年,贾樟柯拍了一部“最大可能避免动作,只用画面、音乐、诗这三种电影语言”的电影《二十四城记》,这部电影也开启了贾樟柯继《任逍遥》之后的戛纳奇幻之旅。

从《二十四城记》到2013年《天注定》,到2015年《山河故人》,再到今年的《江湖儿女》……这十年间,贾樟柯所拍摄的4部电影(不包括纪录片和短片),无一例外全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早在今年年初,《江湖儿女》就入选了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年度最期待电影”。

“在《江湖儿女》拍摄现场,当大家停下来等我,看我一个人沉默,抽烟,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其实我正在等待另一个贾樟柯的到来。”贾樟柯说。

但戛纳并没有给“另一个贾樟柯”介绍自己的机会。

20年9部电影,墙内开花墙外香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从影20年的贾樟柯,有9部作品(不包括纪录片和短片)问世,而且全部是豆瓣7分以上的艺术片。

他的不接地气让他和他的电影,始终自带一层薄如蝉翼的纱,纱里的观众爱得如痴如醉,纱外的观众表示一脸的读不懂。

尽管获奖无数,但他的影片从未受到过市场的宠爱,票房自然少得可怜。

除了被禁的“故乡三部曲”,《世界》票房200万(2005年),《三峡好人》31万(2006年),《二十四城记》票房:144万(2009年),《天注定》被禁,《山河故人》3222万(2015年),《江湖儿女》又能会怎样?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让贾樟柯频频被质疑:脱离大众、出卖某种中国的现实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取悦西方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遇到的娱乐媒体记者其实都 90 后了,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这个让我非常非常的失落。我刚拍电影的时候特别有激情,我觉得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现在我觉得世界改变得太慢了。二十年了,七年算是一代,三代人过去了,思维模式没任何变化。”贾樟柯曾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这样慨叹。

贾樟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五度陪跑戛纳又如何?

国内文艺片没市场,其实并非一个贾樟柯就能改变的了。

但是这么多年来, 贾樟柯始终还是那个拍着自己喜欢的电影的贾樟柯,“我不喜欢跟踪电影的情节,对我来说看电影最大的乐趣,是看导演描绘的诗意氛围,没有诗意的电影对我来说是沉闷的电影。”

从拍摄第一个短片到现在,贾樟柯走过了高度浓缩的23年,始终行走在写作、看景、选演员、建组、拍摄、发行、宣传这样一种无限循环中。

最近几年,他开始愈发想回到过去那种生活。

曾有人问他,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他说,就是街道上的生活,“跟人在一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