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土地爺姓什麼?

老索12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取經途中孫悟空每到一個地方都好找來當地的土地爺打聽消息,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土地爺並不是一個,他們管轄的範圍也並不太大。其實神話世界裡土地爺就是一個官職,幾乎是仙界裡最小的一個官職,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派出所所長一樣,保佑著一方平安。所以土地爺的姓那就太多了,可能姓趙錢孫李也可能姓周吳鄭王。



但是任何一個職業都有第一個,我們今天主要是探討第一個土地爺姓甚名誰。幹寶的《搜神記》中有記載第一個土地爺姓蔣名歆,字子文,三國時期人,此人臨死之時對侍衛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而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但是沒人相信,沒過多久,當地真的發生了大的瘟疫,於是當地百姓大驚之下為其建造祠堂,供奉起來,果然瘟疫很快退去。


就這樣,大家口口相傳,慢慢地各地的土地爺都有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因此土地爺的姓氏也是各種各樣了。


雙人得


土地爺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各地的土地爺都不一樣,所以土地爺姓什麼誰也說不準。土地爺更像是神仙體系裡的一個官職,而不是特指某個人。

最早的被稱為土地神的人叫蔣子文,是三國時期的人。這個人經常對別人說自己死後會成仙,還說他有法力,甚至還有人說見過蔣子文施法。蔣子文死後,還有人見到他騎白馬在路上走,於是很多人都認為蔣子文真的成仙了,就開始供奉他。慢慢的就把他供奉到了土地廟裡,成了第一個有名字的土地神。

後來各地都會把當地的名人,尤其是對百姓有功的人供奉為土地爺。比如杭州一代在土地廟供過岳飛。

唐代文學家韓愈也被當成土地爺供奉過。


漂浮菌


在道教典故土地爺姓韓,是八仙之一韓湘子的叔叔,與韓湘子同時修煉,因為受不了修煉的寂寞與苦難,落下雲頭,因為他是韓湘子的長輩,批評不得,就隨他所願,被賜封了一個土地爺,又稱土地公公,土地神。

土地爺掌管並保佑一方土地內所有人、動物、植物,及一切地上生靈。人吃的、動物吃的、植物吃的一切營養,無不來源於土地的提供。凡是上表神靈下濟地府的疏函表文,全由地土爺傳送。土地爺是最接地氣的神,穿著樸實,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直至現在大部分農村,還都會有自己的土地廟,基本用途是人死後前往報廟。一般的土地廟都比較小,高不過一米左右,說明了土地爺不思索取的品德。但是,土地爺再好,那也是仙界,雖然土地爺總是憨態可掬,慈祥端莊,但我們還是好好保重身體,別早早前去報道找土地爺報道。

中國這麼大,各方都有自己的土地爺姓名各異,不能逐一而論,而最出名的土地爺姓韓。

金吾文化很高興為您解答!


金吾文化


土地爺姓什麼?本來是打算迴避這個問題的,因為土地爺的來歷實在說法眾多,但土地爺又是民間最為重視的信仰,所以還是根據我所掌握,和大家說一說土地爺的事吧。

在民間信仰中,土地爺是最低一級的神靈,但卻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神靈,特別在漢族人的信仰中,每個人都有出生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相當於個人的籍貫,人死後要到土地報廟,靈魂先在土地廟暫住幾天,再由土地送到城隍。


土地爺官職雖小,但也是仙職人員,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土地祭祀來自於上古的社祭。社神原是是地位顯赫的大神。東漢時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者更甚。先秦時期社神地位極高,漢唐以後,社神演變為各種土地廟,原本一個高級的大神演變為明清小說中所描寫的猥瑣的土地老兒。

但不管土地爺的地位高低,土地爺卻一直是最接地氣的神,民間有“土地老爺管得寬”的說法,甚至將一地的保長社長也稱為土地爺。至於土地爺到底姓什麼,這可真是版本眾多,沒有明確的出處。

在民間,有兩個順口溜知者眾多。一是“土地老爺本姓韓,不住東北住西南,如今了卻生前願,瑤池大路去成仙。”這是人死後往土地廟報廟時祭文上的詞兒。在膠東一帶,流傳的說法是,這一帶民眾都是由四川豐都城遷來,四川在膠東的西南方向,人死後回老家,所以土地廟多在村子的西南方向。至於土地老爺姓韓,多數說法是土地老爺原是八仙之一韓湘子的祖父韓文公,當然也有說法這韓文公指唐代詩人韓愈,不管哪個說法更有確信,說明很多人認同土地老爺是姓韓的。



另一個順口溜是,“土地老爺本姓張,家住西南拐角方,有錢老爺住瓦屋,沒錢老爺蹲水缸。”這個順口溜到出了土地老爺本姓張,也說出了土地爺地位低微,土地廟不拘大小好賴,有點地方就行。那麼,這姓張來歷是啥呢?傳說是周武王年間的官吏張福德,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有一個窮人感念他,用四塊石頭圍成石屋來祭祀他,不久就由貧轉富。這事傳出後,人們就尊張福德為“福德正神”,演變為土地神。



後來,隨著土地神地位的下降,明清以後民間多以當地名人作為各方土地。土地爺的版本就越來越多,土地爺到底姓什麼,就沒必要管了。只要知道,每一方土地都有一方土地神,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永遠保佑著我們,值得我們永遠敬畏,這就足夠了。

現在大部分農村,幾乎都有自己的土地廟,基本用途是人死後前往報廟。一般的土地廟都比較小,高不過一米左右,說明了土地爺不思索取的品德。但是,土地爺再好,那也是仙界,雖然土地爺總是憨態可掬,慈祥端莊,但我們還是好好保重身體,別早早前去報道喲!


齊東晏子


“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自小就知道土地爺是天上來的,天上來的當然是神仙了。

不可小看了土地爺,雖然是神界最小最小的官兒,但喊起城隍爺來,可是神乎其神。小心得罪了土地爺,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人家不要錢,不要權,只需要記得,在心裡對土地爺老人家有一份敬重就好。

至於土地爺姓什麼,他根本不在乎,你們當地的菩薩說了算,說姓什麼就是什麼。不過,人家官雖小,也是有點來頭的,可不要輕看了小小的土地爺。

來頭一:

“土地老爺本姓韓,不住東北住西南,如今了卻生前願,瑤池大路去成仙。”

姓韓與韓湘子的叔叔韓文公相關,說土地爺的原型就是韓文公。也說韓文公就是唐代著名詩人韓愈。

不管怎樣說,反正都說姓韓,這一點沒有假。

話說韓湘子成仙后,想將他的叔叔韓文公也度化成仙。

但當帶到半空中時,韓文公說,不行,你嬸嬸還在家呢!韓湘子拗不過他,想逼他一把進紅門。

於是大手一揮,下起雨來,並說,要避雨,紅門進。他叔叔聽錯了,逢門就進,一頭鑽進了小房子,就成了土地爺了。

廟宇一般為紅色,看門的神,都比土地的職位高。而韓文公入錯了門,就成了永遠的土地爺了。

不過也好,他和土地婆婆在一起,過著最有人情味的神仙生活。

來頭二:“土地老爺本姓張,家住西南拐角方,有錢老爺住瓦屋,沒錢老爺蹲水缸。”

張是百家姓一大姓,擁護土地爺姓張的還真多。

傳說在周武王時期,有一民間小官張福德,當官時清廉,愛民如子。

在當地口碑甚好。在為官期間,為群眾辦了很多好事,是實實在在為窮苦老百姓辦事的主。

在他死後,有一位受到他幫助的窮人很感謝他,就用幾塊石頭砌了一個小屋子,為他寫了一個牌位供奉。

沒幾年,這位窮人發達了,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都知道了。

都認為是張福德為官一任,積德一方,好事做得多,上天做了神仙,顯靈了呢。

加上張福德這名字確實好,人們就對張福德尊稱為“福德正神”。

因土地爺清廉,不在房屋豪華,有點地方就行,這與張福德生前的節儉為官很像,後來就演變成了土地神了。

其實發展到現在是土地本無姓,一方水土一方姓。

現在我們看到的土地廟,都比較小,高不過1米,供奉的土地慈眉善目,和同樣慈祥的土地婆婆在一起,很接地氣,也很有人情味兒。

每個地方的土地不同,姓也不同。

像我出生的地主叫吳承保土地,姓吳;

女兒出生的地方叫方君王土地,姓方;

還有我現在住的地方稱為康王廟,姓康,還有石王爺,姓石;騰聖爺,姓騰……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土地爺姓氏雖不一樣,但都是天生一副熱心腸,愛幫助人,喜點化眾生的神仙。

神仙職位雖是最低等的,但在當地也是德高望重,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與人為善、不貪節儉的美德,受人敬仰。

據說每個地方的土地爺也是由玉皇大帝統一指派任命的呢!

至於土地爺真正姓什麼不重要,對其敬畏才重要。土地是我們的母親,土地爺是最接地氣的神,也確實值得我們敬畏。

敬畏土地爺,也是敬畏善良,敬畏傳統美德!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關於土地爺,我大概做個介紹,希望朋友們喜歡。

東晉史學家幹寶寫了一本志怪書叫《搜神記》,裡面就出現了土地爺了,他是漢代的蔣子文。卷五是這麼說的:蔣子文者,廣陵人也。……漢末為秫陵尉,逐賊到鐘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緩縛之,有頃刻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文於道,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

後來,很多地方,也根據各自地方一些有功勞又為人所崇拜者建立祠廟祭祀,他們被稱為當地的土地爺,管一方安寧,受人香火供奉。就拿潮汕地區來說,本地人所熟悉的就是“三山國王”了,他們就是本地神。像潮汕人去世了,有一個習俗就是報地頭爺,就會要去三山國王廟拜拜,報告一下,三山國王就會給予登記,然後帶著死去的人走,幫忙帶路的意思吧。

真正的土地公,是福德正神,原名張福德。傳說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36歲官拜朝廷總稅官,清正廉明。他關心百姓疾苦,為百姓做了許多福利事業。102歲去世,去世時,三天容貌如生。有一戶人家感他恩德,以四塊石頭圍城小屋形狀奉祀他,沒多久竟然富裕起來。周圍百姓看到這個情況,都相信是張福德神恩浩蕩保佑的緣故。於是,合資為他塑金身建廟奉祀。也有一個良好願望是希望國家不要過多苛捐雜稅,能和張福德一樣,多為人們著想。至此,福德正神漸漸的便為各地所尊崇,效仿奉祀,畢竟大家都希望有這樣的好官好神靈,多為百姓著想做事。

話說,土地公確實也是神恩浩蕩深得民心,所以一直香火不斷啦。那麼,關於各地的土地爺,姓氏就各有不同的,我聽說有些地方也把韓愈當土地爺的,總之各個地方土地爺都不一樣。但福德正神,就只有一個,他就是張福德大人,姓張名福德,是全國統一的土地公公。


命理師陳一宏


土地神的來源是周代的“社神”。《說文解字》說:“社,地主也。”古人認為土是屬社神所有的,每年仲春都要祭社。《禮記*月令》記載“仲春之月,擇元日,命民社。”周代從天子、諸侯到大夫、庶人都有“社”,祭社以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社”是在樹林裡設置一個土壇,壇上陳列石塊或木塊作為“社主”。祭祀的時候男女齊集,以牛羊作為祭品,並載歌載舞,這也相當於民間的群眾集會,然後還要聚餐。《史記》裡寫過“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 ‘善,陳孺子之為宰 ’。”這是說建漢的功臣陳平,原來在村社祭祀時作為執禮者,然後聚餐的時候給大家分肉食分配得很公平,所以那些年高德劭的父老們都對陳平讚不絕口,說“這孩子不錯,很公平”。

周代至於漢,“社神”的地位很高。關於“社神”,有兩種觀點:第一認為共工氏的“句龍”是社神;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治水的大禹死後託祀於後土之神。

漢代以後“社神”就變成土地神了。東晉以後,土地神的地位不斷下降,慢慢變成了只能掌管鄉土的低級小神,慢慢也就人格化了。民間就把當地死去的名人奉為土地神來祭祀。比如清代翰林院、吏部奉韓愈為土地神;杭州太學以岳飛為土地神。


沅汰


土地爺是民間世俗化了的土地之神。土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空間資源和生產、生活資源,歷來受到人類最高度的重視。擁有了土地,就等於擁有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許多動物有領地意識,人類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人類崇拜土地,把善於利用土地為人類造福的先祖奉為土地之神。



《國語·魯語》有這樣的記載:“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這裡的“后土”應當不是人的名字,“後”是君王的意思,“后土”的意思就是土地之王。蓋因某人善於利用土地造福人類,被人們贊為“后土”,又由於人們祭祀紀念他,故“后土”就成為土地之神,這就是“社”。


這段記載實際說明烈山氏和共工氏對發展生產作出了貢獻。烈山氏當是出自炎帝之後的姜姓部落群,在其部落首領人物“柱”的領導下,發揮了這個部落善於“烈山澤而焚之”開荒種地的特長,發展了多種穀物和蔬菜的生產,影響很大,後來被尊奉為穀物之神――稷。共工氏也屬於姜姓部落群,時代約晚於烈山氏,它以善於平治水土著名,推動了眾多部落對洪水作鬥爭,擴大了耕地,使它的部落首領人物有了“后土”之稱,後來還被尊奉為土地之神――社。對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民族來說,“社”與“稷”是社會經濟的基礎,關係重大,所以在國家形成之後,“社稷”就成為國家的象徵。天子祭祀天地,設天壇和地壇,地壇就是社稷壇。


祭祀天地本是天子的專利,天下土地皆屬天子,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實行井田制和土地分封制,土地所有權屬天子,使用權歸諸侯。這樣諸侯就有了祭祀各自所屬山川土地的權利,逐漸發展到擁有土地的百姓也能夠祭祀各自所擁有的土地。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土地神,天子所祭祀的土地之神,是天下最高級別的土地之神,諸侯祭祀的土地神次之,而百姓祭祀的土地之神就成為最小的土地之神,通常被稱為“土地爺”。我們家族每年清明節上墳祭祀先人,都首先要在墳地的西北角供獻“后土”。


總之,天子祭祀的土地之神(社)是天下最高等級的,由於他源自姜姓部落群,所以無疑姓姜,是炎帝之後代。而眾百姓供奉的“土地爺”,其姓就繁雜了。依筆者淺見,百姓所供奉的“土地爺”,其姓當與土地所有者的姓是一致的。民間起樓蓋房,用了哪裡的土,事後都要在那裡舉行“謝土”儀式,供奉一些祭品。這說明土是各有所屬的,用了人家的土是要答謝的。最後要說明的是,“土地爺”無論姓什麼,都是炎黃子孫所尊奉的先祖。


子夏故壇


這個問題看到幾次,都繞過了,剛剛又看到,想進來向大神們學習學習,竊以為幾乎都不很系統,所以有必要說出自己的看法了。


要想知道土地爺姓什麼,就要知道你問的是那個地方的土地爺,那個級別的土地爺。

土地爺有級別?對,這些大神們沒有說,就連度娘都沒有說。其實土地爺是有級別的。

最高級的土地爺現在住在北京地壇,他叫后土,是僅次於皇天的中華文化裡的正神,就連皇帝都要三跪九叩,親身前往祭拜🙏。全程皇帝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皇帝年邁體衰不能親躬,要派親王或皇子代祭,幾乎所有代祭的親王或皇子都是皇位繼承者。康熙大帝在位61年,親詣致祭26次。而且要求甚嚴,比如嘉慶廿四年五月廿四日,成親王行“終獻”禮時,亂了先東後西次序,被革職罰俸。



自嘉靖九年庚寅(1530年)五月建地壇,次年四月,明世宗首次首次祭祀到1911年,連續381年朝廷在地壇祭地,可見作為最高級別的土地爺一一后土在中華文化的重要性。


比后土低一級的土地爺是泰山山神,泰山為五嶽之首,所以泰山山神地位甚高,並且泰山高兀,山神靠近皇天,所以歷史上都把泰山封禪作為曠世偉業的最高典禮,因為只有通過泰山山神,豐功偉績才能不折不扣的上達皇天。所以一塊泰山石敢當,就超越了所有的神氏,具備了保佑諸身的欽差大臣,尚方寶劍。

再次的就是各省會、首府的城隍廟裡的城隍,他們也是土地爺,他們是所在省、自治區裡最大的土地爺。



比省城城隍低一級的土地爺是大山大河的山神河神,他們分別是大山大河所在區域的專職土地爺,


州府城隍和大山神大河神同級,再下級是縣城的城隍。他們都是所在轄區裡最大的土地爺,鄉鎮裡就是社神,是鄉鎮轄區的土地爺,再次就是大神們和度娘所說的村莊裡土地廟裡土地爺了。眾口一詞的說土地爺是神仙界級別最低,錯了,比他級別低還有就是具體到家到戶的灶王爺和廁神,他們只管一家一戶,出了門他都管不了。但是灶王爺權利很大,可以直接到天庭述職,所以每家每戶都希望自家的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好了,瞭解了土地爺的級別和管轄權後,該說說土地爺姓什麼了。告訴你,你問的土地爺由誰任職,他就姓他從父親那裡得到的姓。

天壇裡后土和泰山的山神都是天地正神,只可尊敬,不可呼名道姓的褻瀆。所以自古以來都避其諱,據說人及萬物皆出於他,他不能姓一姓而厚此薄彼。


各地的大小城隍土地爺,都由當地的有功德的人擔任,有的地方歷史上有功德的人多了,也都頂著當地的城隍土地爺名額,所以有的一個地方城隍土地爺不止一個。同樣,有的城隍土地爺,兼任從省會到村裡的好幾級城隍土地爺。

灶王爺姓張,這是玉帝欽定。


好了,你問的那位土地爺姓什麼你知道的,就是你認為當地歷史上功德最高的那個人。


詩人的眼睛83314


土地爺和土地公公是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很常見的神仙形象,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土地爺的前世今生,更沒幾個人知道土地爺姓什麼叫什麼。那麼,今天俺就來向大家剖析一下有關土地爺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社稷”一詞,這裡的“稷”,是指粟谷。而“社”,則是指土神。《史記》:“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說的是從禹王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祭祀土地神了。

最開始的土地神並不是男的,不可能叫做土地爺。土地神是一名名叫女媧的女性,她用泥土捏製出來了人類。中國古代有個詞,叫“皇天后土”,自然是皇帝(男)所佔據的天。而這裡的“后土”,就是指女後(女媧)所主管的土。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是認為女媧娘娘就是土地之神的。

女媧,就是女媧氏,女媧就是她的姓氏(這個姓氏和姬、姚、姜、嬴是一類),所以你要問中國土地神的正祀姓什麼,答案就是女媧。


但是,到後來,土地神的形象,逐漸變成了一個憨厚的白鬍子老頭。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從母系社會以後,下地幹活的主要是男性,而女性則被束縛在家裡織布或做飯。因此,人們自然就認為管理土地的神仙也是一位男性。而這位男性年齡肯定很大,所以就成了一個白鬍子老頭。既然是個老頭,那他肯定有個媳婦,所以很多地方都給土地爺配了個老太太,這就是“土地婆”。

那麼,這個土地爺應該姓什麼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正統道藏》:

社神,天之正臣,左陰右陽,姓黃名崇

為什麼叫黃崇呢?

黃,土地之色,天地玄黃。

崇,山嶺之姿,崇高險峻。

可見,土地爺姓黃。

土地爺,保佑平平安安,五穀豐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