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宰相和丞相是一回事兒嗎?

六道輪迴220010


這個問題問得不錯,宰相和丞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確實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情!

先來說宰相,在中國歷史上,真的以宰相為官名的朝代其實並不多,在我印象中只有遼朝大概有以宰相命名的官職。但,宰相卻是在中國歷史上普遍存在的。那麼宰相是什麼呢?宰相其實就是政府首腦。皇帝是國家元首,這一點大家都非常明白。但皇帝不可能直接領導政府,他一個人縱然三膀六臂也管不過來,於是就有了宰相來作為政府首腦協助皇帝治理天下。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宰相的稱呼卻是不同的。

我們就從秦始皇確立皇權制度之後來說起吧。秦朝的宰相官名就是丞相,丞相可以有多人,比如左丞相、右丞相。到了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宰相也是以丞相為官名。蕭何、曹參等人,因為特殊的貢獻,他們又被尊為相國。西漢的丞相也可以有多人出任,比如周勃、陳平就曾經同時任丞相。但在他們兩個人之後,西漢一朝的丞相基本上都是一個人擔任。到了西漢末年,漢哀帝將丞相孔光的官名改為大司徒。之後一直到東漢末年,就再也沒有丞相一職了。但並不是說從此後漢朝就沒有宰相。東漢王朝建立後,以三公為宰相,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尉是百官之首。

到了東漢末年,出現了一些權臣,這些權臣都以丞相的身份來控制政權。比如曹操的身份是漢朝丞相,諸葛亮也是蜀漢的丞相。除了這些權臣之外,其他時候,三國魏晉時期朝廷還是以太尉、司徒、司空為宰相。同時,從東漢開始起,相當於皇帝秘書性質的尚書檯重要性逐漸提升。到了魏晉時期,太尉、司徒、司空雖然名義上是宰相,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權力。相反,尚書令、中書令等則成了事實上的宰相。於是到了東晉、南北朝的時候三公就成了名譽性職務,而尚書令、中書令就發展而為真宰相。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三省長官,尚書令、尚書右僕射、尚書左僕射、侍中、中書令共同組成了宰相班底。這一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延續。只不過後來由於唐太宗曾經擔任過尚書令,於是在他當了皇帝之後就廢黜了尚書令一職,而以左右僕射為尚書省的長官。到唐太宗後期,又給一些其他的官員“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義,讓他們參與到政府決策之中,他們也成了宰相班子的成員。到後來,甚至三省長官如果沒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義,也不是真宰相。

到了北宋初年,以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等官職組成宰相班子。其中平章政事是正宰相,參知政事是副宰相。到了宋神宗元豐改制以後,北宋又開始設置了丞相的官職。這種局面一直到南宋滅亡都沒有改變。

金朝入主中原以後,也在原宋、遼等國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制度。金熙宗天眷改制,頒佈了金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則是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金朝的制度,只不過他們在三省之中,只保留了中書省。元朝以中書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二人、參知政事二人、左丞、右丞組成了宰相班子。其中,中書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是正宰相,參知政事、左丞、右丞是副職。中書令一職並不常設,一般都是以太子為中書令。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後,起初他基本上照搬了元朝的制度,只是廢黜了中書令。在發生了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下令永遠廢黜宰相制度,今後不設丞相一職,任何人提議設立丞相就要被殺頭。朱元璋真的做到了皇帝而兼宰相!不過,朱元璋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忙碌的皇帝之一。後來,他自己也實在受不了了,決定要找一些人幫忙。於是他讓一些人以內閣學士的身份來幫助他起草文書。這些人就是皇帝的秘書。

從永樂皇帝開始,內閣學士的地位不斷提升。後來逐漸形成了明代的內閣制度。明代的內閣,從官制上說,不是宰相。但他們發揮了宰相的作用。內閣設大學士數人,其中首輔大學士地位最為重要。內閣首輔就是事實上的宰相。

到了清朝入關以後,他們也基本照搬了明朝的制度,以內閣來行使宰相的功能。但到了雍正皇帝以後,逐漸設立了軍機處,部分取代了內閣的功能。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若干,其中地位最重要的是首席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和內閣大學士,共同組成了清朝的宰相班子。這種局面,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新政開始才有所轉變。

總結一下,從秦朝到清朝,宰相作為政府首腦輔助皇帝治理天下。但,宰相的官名卻在每個朝代裡有所不同。在西漢、宋朝、元朝等為數不多的朝代裡,宰相的官名是丞相。而在其他的朝代裡,宰相的官名卻五花八門。真正設立丞相的朝代不多,但每個朝代裡都有特定官職來行使宰相的職能。


野叟雜談


春秋時期中國開始出現宰相一職!

其中以齊國的管仲最為出名。宰相的宰是指主宰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僅次於君主,總管國家的行政服務。



秦朝將宰相改成丞相,並被多個朝代沿用!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把宰相改成了丞相,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的角度明確了丞相的官名。漢朝的時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丞相制度,不過為了防止丞相權利過大,有時候會設置左右丞相相互牽制。到了唐太宗時期丞相的權利則進一步被削弱。


中國歷史上的丞相和宰相權利有所區別!

它們兩者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從權利範圍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更大。而秦朝以後的丞相雖然和宰相的職能一樣,但是他把一個宰相分成了多個丞相,以此來限制相權威脅皇權。

宰相是最高官職的通稱,也是一種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職的一個稱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一事不知,儒者之恥,如若不知,那就悟空!我是觀史談兵,歡迎點贊留言加關注】


觀史談兵


既有區別也有聯繫。這個可以用官和職來區分。這就和軍隊的職和銜差不多。如軍隊中的團長和政委都是上校,那麼團長、政委是職務;上校是軍銜。

宰相是職務,而丞相是官名。在明廢宰相之前,各個朝代的官名是不一樣的。夏朝為相,西周為太宰,秦漢為左右丞相,唐初為中書令、侍中和左右撲射,唐中期以後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宋朝沿用唐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明初為左右丞相。


歷史軍魂


宰相和丞相雖然不是一回事,但關聯密切。

丞相是官職,宰相是指類似丞相職務的官職統稱。

一.丞相是官職,古代的皇帝,綜理國家大事,軍民工農財文法,繁瑣雜務,根本忙不過來,於是自春秋戰國始設置丞相一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為百官之首,相當於現在的政府首腦,總理、首相職務。


如秦朝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的丞相李斯,漢朝助漢高祖劉邦成就帝業的“漢初三傑”之一的丞相蕭何。

二.宰相,只有遼朝設為官職。

宰相是在不設丞相的朝代,對行使丞相職權官職的統稱。

如唐宋,不設丞相一職,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行使丞相職權,習稱宰相。

又如,明初設置丞相,不久裁撤,以內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亦稱宰相。

再如,清朝始仿明制,以殿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但自雍正皇帝設立軍機房,後改軍機處,軍國大事皆經辦理,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殿閣大學士變成皇帝授予文武勳臣的榮譽性加銜職務。

如清朝重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


z山海


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宰相是一個部門,丞相是一個官職,宰相可能是一個人,也有可能是一群人,是為國家出謀劃策引導國家前進的團隊,國家大事皇上第一個要找的就是宰相,和現在的中南海智囊團隊有些相似,但地位和權利遠遠大於現在的中南海智囊團隊,宰相應該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而丞相只是一個官職,只指定一個人,也是屬正一品大員,但地位和權利亞於宰相,


詠春鳥


宰相多半是一種榮譽性稱號,一般官員的官階達到一定程度後都可以被稱呼為宰相,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是這樣的一種稱號,達到一定級別後是可以被這麼稱呼的,人數不唯一,但是,丞相則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只有你擔任了這個職位後才能這麼稱呼你,而且數量也一定,這些都有制度規定,一般秦漢都稱丞相,唐宋稱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