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為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Anne_心語


我是微史春秋,我來回答此題。

北宋對遼,南宋對金,在雙方談判的過程都涉及和親問題,宋朝君臣也都曾有過和親有否的爭論。

苟利社稷,朕豈愛一女耶。

這是宋仁宗的話,面對可能存在的和親問題,為了國家利益,宋仁宗寧願犧牲女兒。

但是大臣們不同意。

為何?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兩宋時期,封建理學興起,和親與倫理道德相悖,華夷偏見更加嚴重

隨著理學的興起,宋代士大夫把和親與倫理道德相對立,認為和親辱國,是自取其辱,有失體面。

而且理學的發展,使得這時候的華夷之辨比以往更加厲害,中原漢族認為自己是正統,出現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和民族偏見。

與夷狄結婚,那是自甘下賤,自取其辱,對漢族人格國格都是羞辱。

而且以漢唐公主和親為鑑,少數民族存在收繼婚制,意味著宋朝公主可能要嫁給下一任異族皇帝,這完全是有悖倫理道德的。

“重華夏輕夷狄”在當時尤為突出,在強烈的民族意識下,又上升到國格高度,官員們都強烈反對和親。

而在南宋,金朝和南宋又有亡國大恨,又多了一份和親事仇的反對。

而且他們也總結歷史教訓,認為漢唐的和親沒有起到作用,匈奴、突厥、吐蕃在和親之後人就是大患。

二、經濟實力雄厚,錢可以替代和親

宋仁宗時,有個事件叫重熙增幣(也稱慶曆增幣)。

當時兩國談判,遼興宗先是索要關南之地,被宋使富弼拒絕。然後遼興宗又提出和親結婚

退而六符謂弼曰:“皇帝意甚感悟,然金帛必不欲取,惟結婚可議爾。”

富弼認為遼興宗此舉不過是想要錢,那就用錢來說話吧。

弼揣北欲婚,意在多得金帛,因曰:“南朝嫁公主故事,資送不過十萬緡爾。”由是北結婚之意緩。

最終雙方達成和議,在澶淵之盟歲幣基礎上再北宋向遼增納絹十萬匹,銀十萬兩的和議。

自從澶淵之盟後,宋人就對歲幣一事持正面看法,用金帛換和平很好,以後用金帛對待邊境談判是宋人最常見的手段。

就拿富弼那句“南朝嫁公主故事,資送不過十萬緡爾。”金帛十萬那都是小錢。

因為大宋真的很有錢,經濟高度發達,付出的歲幣很容易就能以其他的收益賺回來。

而對於遼金等政權來說,錢可比公主實惠多了。

三、宋代“守內虛外”國策的影響

自宋太宗後,宋代就將重點放在內部統治,對外部喪失了進取心。

一切工作的著力點都在對內統治,如將公主嫁給某大臣,某武將,來籠絡他們。

公主是用在這樣的地方的。

而對外,宋代是消極的,主要是安於現狀,這也符合宋代遵守祖宗之法的一貫要求。

如果外部有事,想到的就是和談,就是歲幣。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微史春秋


宋朝不和親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先說遼與北宋,再說金和南宋。


宋與遼不和親

契丹自立國後,就定下了皇族與蕭氏結親的鐵律,每一任皇后都必須是遼國蕭氏族人,期間只有在遼世宗時期破例娶了漢人子女,且一直被耶律氏和蕭氏列為恥辱,自此後遼國皇室再也沒娶過漢家女,而遼世宗時期,宋朝還沒有立國。

北宋立國之初,軍事實力略強於遼國,但遼國佔據地利優勢,對於宋朝來說,收回幽雲十六州才是根本,雙方只有戰,沒有和。杯酒釋兵權之後,宋朝軍隊戰鬥力開始急速下降,而自宋太宗北伐失敗後,宋朝開始由進攻轉向防守,直到宋真宗年間,宋遼兩國在澶州城皆下盟約,結為兄弟之國,此後雙方承平百年。宋與遼自始至終實力相差無幾,宋朝又一直對幽雲十六州念念不忘,且遼國沒有和親的想法,雙方又為兄弟之國,根本就無需和親。


宋與金不和親

靖康之恥時,金國已經搶了太多宋朝皇室貴女了,這些公主有的被賜給了金國將軍,有的被送入了官妓,對於宋朝的公主金國不稀罕,和親就是讓人難堪,是打自己的臉,因此金國是絕對不會選擇和親的。

南宋大部地處長江以南,金國根本就打不過來,且金國還得提防南宋的北伐,而南宋初時皇室的貴女差不多都被搶走了,也沒有什麼和親的對象,且剛剛被金國羞辱,不稀罕宋室公主,北伐喊的熱火朝天,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如此愚蠢的建議了。雖然南宋初期被金國嚇得半死,但時間久了南宋也發現金國根本就打不過來,因此無需怕金國,這就更加沒有必要送公主去和親了,且金國墮落的太快了,比南宋還要快,後期也沒有資格和南宋和親,而靖康之恥是雙方永遠解不開的結,想要公主可以自己搶,和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總結:宋、遼、金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特別的一個時期,三方除了立國之初有雄心壯志,然後很快就會泯滅,且北宋與遼和南宋與金這兩方自始至終是誰都奈何不了誰,也誰都沒雄心征服誰,和親是完全沒有市場的玩意兒。對於遼與金來說,領土上都有漢人,不缺需要的人才,因此大宋的錢才是好東西,能拿到錢就行,公主又不能當錢花。而對於宋來說,能用錢解決的根本就是什麼大事,誰家沒幾個公主了,根本就不稀罕。


達達說歷史


確實,漢朝和唐朝的和親比較多,漢代有昭君出塞,唐代有文成公主入藏。然而有意思的事,兩宋和明代都沒有和親出現。按說,宋朝北部面臨著嚴重的邊患,為什麼不和親呢?主要還是宋朝不願意嫁。

具體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三點原因,坐好小馬紮,聽我一一道來。

一、宋朝:我們不止有女人 我們更有錢

眾所周知,宋朝是一個有錢的時代,商品經濟極度繁榮,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海外貿易發達。雖然我們一直在說,宋朝積貧積弱,但應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幾十萬兩銀子,我們還是拿的出來的。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提出和親的請求。比如說遼興宗就曾派人南下宋朝,商量和親的事。當時的官員,富弼說啊:

“結婚易生嫌隙,本朝公主出降,齎送不過十萬緡,豈若歲幣無窮之利哉?”

那意思是你們遼國人是不是傻,要啥女人啊,公主出嫁不過才給你十萬多塊錢,哪如歲幣划算啊,要錢吧,我們給錢,不給女人。

這一方面是託詞,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宋朝的普遍想法,有錢就不給女人!

二、宋朝理學盛行 和親不被接受

宋代是理學的發端時期,大家講究的是啥?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你皇帝想和親門都沒有,更可怕的是兩宋的官員士大夫全都持有這種觀點。

有個當官的叫賈昌朝,他就直言:“和親辱國”,還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朱熹朱老師,人家就公開說了,中國結婚夷狄那就是“自取羞辱”,丟人,丟臉!

其實啊,作為宋朝的皇帝可能也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也基本上是這種狹義儒家文化,“華夷之防”可能已經在腦子中形成了一根弦,很自然地認為和親違背倫理道德。所以,議和的時候,寧可多給錢,也不願把女人送到少數民族那裡。——咱當皇帝的不能帶頭違背倫理,丟人吶。

三、與鄰邦“約為兄弟之國”,不好做人家岳父啊

宋遼之間簽訂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估計宋朝都會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哥,咱倆是兄弟啊,你不能當我岳父(女婿)啊。確實如此,尤其是宋朝被遼國打得很慘,遼國自然是不會給你當女婿的,何況遼國皇帝在盟約後輩分還要比宋朝皇帝高,宋真宗尊蕭太后為母。

南宋和金就更好說了,你南宋可是向金稱臣的,還和啥親啊,都稱臣了,難不成金國要向自己的臣屬南宋叫一聲岳父?亂了輩分了,大哥!

當然了,調侃歸調侃,我覺得大致就是這幾個原因,可能理學盛行是最最主要的因素。不過這樣也好,免去了多少無辜女性的異鄉之苦啊,這也是宋朝可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