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就算家裡子女再多,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別愛錯了

現在是二胎的時代,自從二胎政策開始實行,身邊就有很多家庭選擇了要二胎,當二寶出生,為家庭再次帶來了不少

歡聲笑語


就算家裡子女再多,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別愛錯了


在傳統的家庭中,其實一直都是多子女的家庭,但是作為獨生子女,我就非常羨慕父母一輩的老人,從小身邊就有兄弟姐妹陪伴長大,老了以後依然還有眾多的兄弟姐妹可以互相照顧,特別的溫馨。

家裡的孩子多,幸福是雙倍的,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也真的是挺讓人頭疼的。在新聞中就經常看見這樣的新聞。

家裡明明有兒有女,但是老人的贍養卻成為了問題。老人雖然把一生的積蓄都給了孩子,但是就因為錢的問題,反而成了孩子之間反目的起點。那麼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呢?

在影視劇作品中,大家能夠發現,一般在家裡眾多的兒女中,最孝的那個孩子,往往不是父母最寵愛的那個。


就算家裡子女再多,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別愛錯了


前兩天聽婆婆說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樓下的李奶奶已經87歲的高齡了,身邊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生活在上海,並且工作上小有成就,小兒子自己經營著一家大飯店,做得也是非常成功,每年都能賺很多錢。

李奶奶則和二兒子一起生活在城市中,雖然只是工薪階層,但是二兒子非常的孝順體貼,還非常的勤勞肯幹,一家人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是好在衣食無憂過得也是其樂融融。

李奶奶經常說,二兒子雖然沒有老大和小兒子掙得多,工作上也沒有他倆那麼成功,但是對自己卻是最體貼最孝順的,自己有病的時候,都是這個二兒子在身邊照顧著,端屎端尿,跑前跑後的,從來都沒有說過一句怨言。

後來李奶奶歲數大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二兒子就經常用輪椅推這李奶奶到樓下的小花園中散心遛彎,鄰居們都誇獎李奶奶的二兒子懂事,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父母辛苦操勞一輩子才把孩子拉扯大,特別的辛苦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懷有感恩之情。就像李奶奶的二兒子那樣,對母親充滿了感恩,才會回報父母。


就算家裡子女再多,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別愛錯了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懂得孝順,那麼就一定要從小就教育孩子懷有感恩之情,父母應該如何來做呢?

1、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勞動活動,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付出什麼是回報

現在好多家長都不捨得讓孩子身手幹活,怕耽誤孩子學習,更怕孩子吃苦挨累,讓孩子從小就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得到非常的容易,因此就不會知道什麼是珍惜,還會越來越自私,只要有一點的不順心就會發脾氣。

應該讓孩子多多參加勞動活動,讓孩子知道勞動的辛苦,讓孩子能貼身體會到家長的辛苦,這樣孩子才能推己及人學會珍惜和付出。

2、父母用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一個號的榜樣,用自己的行為來薰陶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和品德都是在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家庭的環境,父母的作為就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孝順,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懂得如何孝順長輩。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孩子充分的陪伴有效的陪伴,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懷中成長,在孩子成年之後,自然也會回來陪伴自己的父母。

3、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心中充滿愛

孩子在什麼環境下長大,身上就會有什麼樣的特點。孩子的生活氛圍中到處充滿溫暖和關愛,孩子的內心自然就會也充滿了關愛,和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密的關係,孩子長大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對父母關懷備至。

就算家裡子女再多,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別愛錯了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事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離開家人,離開孩子到外邊去工作,甚至讓溝通都減少了。殊不知,人類是群居生活的,群居的基本就是溝通,通過良好的溝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也是通過溝通來維持關係,如果溝通少了,自然內心就感受不到別人的關心和關注,變的冷漠也是必然的。

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我們的關心和關愛,才能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才會知道用自己的陽關去溫暖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