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朝疆域那麼廣,為何不把吐蕃併入版圖?

勞倫斯602


客觀條件決定主觀意願。無法吞併吐蕃。

1,吐蕃交通難行。在封建社會,雖然是盛唐,要想進入西藏,是非常困難的。道路難行,而且不利於大規模用兵。文成公主進入西藏,用了一年多,而且是在沒有襲擊干擾,又有人接應的情況下。

2,吐蕃地貧民寡,在封建社會農業資源匱乏,經濟極端落後,人口稀少。而這幾個資源在封建社會中是最重要的資源。什麼都沒有,打下來還要花錢搞建設,費用巨大,足可以拖垮大唐經濟。

3,吐蕃文化制度落後,沒有民族認同感。吐蕃一直都是奴隸制,與中原早已進入封建社會不一樣,吐蕃長期都是農奴制,直到解放都是,可以去查資料。文化上不認同中原文化,長期排斥中原文化。所以即使佔領吐蕃也無法長治久安。當今藏獨也是時時刻刻都想叛亂。

現在條件變了,吐蕃王朝結束,西藏自從元朝就已經歸化中華大家庭,已經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kinglino520


原因很簡單,因為唐朝即便在全盛時期,也沒有能力完全吞不下吐蕃!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吐蕃是一個軍事強國,是唐朝全盛時期唯一能與之單挑的“二號強國”!

唐朝強盛時期,真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般的存在,在對外戰爭中開創了輝煌的武功,相繼攻滅了東突厥、薛延陀、高昌、龜茲、吐谷渾、高句麗等周邊勢力,進一步開疆拓土,打下了遼闊的疆域。然而,即便在唐朝強盛時期,也始終有一個勢力是其無法徹底攻滅的,這個勢力就是吐蕃。

的確,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唐朝吐蕃戰爭的前期,軍力和國力更為強盛的唐朝,確實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並且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然而,當時雙方戰爭的天秤也並非是一邊倒的傾向唐朝,吐蕃也照樣能在大非川之戰擊敗唐初名將薛仁貴的大軍,一舉攻佔唐朝的安西四鎮,迫使唐朝將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由此可見,吐蕃的軍事實力是十分強悍的,即便是全盛時期的唐朝,也無法完全擊敗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吐蕃的軍事實力這麼強大呢?

其實,地處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王朝,不論人口規模、社會生產力還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唐朝。然而,吐蕃卻能憑藉獨特的軍事制度,使其一躍成為當時僅次於唐朝的“二號強國”。

吐蕃王朝實際上是一個“軍政一體化”的軍事政權,全國上下就像是一個超級“軍營”。從贊普到地方的各級長官,都是“平時主政、戰時統兵”,而吐蕃上下更是全民皆兵。

如此一來,吐蕃便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並且組織嚴密的軍事體系。在這套軍事體系讓吐蕃擁有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其即便在人口規模和社會生產力都遠不上唐朝的情況下,卻仍然具備足以抗衡唐朝的軍事力量。

此外,雖然吐蕃王朝自文成公主進藏後,也吸收了不少唐朝先進的科技文化和政治制度。但吐蕃始終都沒有徹底實現封建化,仍舊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所以,吐蕃最高統治者贊普對全國的統治,並非像唐朝那樣,是通過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封建官制來實現的。而是類似匈奴這類草原帝國的部落制那樣,通過大小奴隸主各自分治來實現的。

正因如此,吐蕃軍隊的高級將領在行軍打仗過程中,便擁有比唐朝高級將領更大的自主權和指揮權。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公元659年-663年的吐蕃對吐谷渾地區的征戰。在此戰中,吐蕃名將祿東贊在外統領吐蕃大軍數年,而且在消滅吐谷渾後,祿東贊也不需要即刻回師,回去向贊普覆命,而是在戰爭結束三年後的公元666年,才從吐谷渾回師。

而在這七八年期間,贊普都沒有對祿東讚的軍事行動和動態進行絲毫的干預。由此可見,吐蕃高級將領所獲得的自主權和指揮權,別說是唐朝的高級將領所無法相比,就是匈奴和突厥這些草原帝國也都比不了!可以說,吐蕃乃是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宗旨執行得最為徹底的一個勢力。

也正因為吐蕃所特有的軍事制度,使其具備不輸於唐朝的強大軍事實力,使吐蕃得以與唐朝進行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的爭霸戰爭。並且在安史之亂後,趁唐朝國力式微之際,吐蕃甚至對唐朝形成軍事壓制之勢,盡奪唐朝隴右、河西、北庭、安西等大片領土,還曾一度攻陷唐朝首都長安。



這些歷史要讀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唐朝與吐蕃的戰亂紛爭持續兩百餘年,而且整體的軍事實力遠在吐蕃之上,為什麼不把吐蕃直接吞併劃入到本國版圖呢呢?以下幾個原因帶你瞭解一下。

歷史原因


咱們從第一個封建國家秦朝說起,我們審視歷朝大一統國家的版圖疆域會發現自秦漢以來,歷經兩晉,後至隋朝,他們的疆域範圍都不包括吐蕃所在地。中原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在疆域範圍內默認的單位體,那就是北逼長城,南抵嶺南,西至秦地蜀地,東瀕大海這之間的廣袤國土。吐蕃自始至終都是歷代大一統國家從來沒有觸及到的領地,後世朝代及各政權統治者也不會接納這被剔除於中原文化之外的新領地。

地理方面

吐蕃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地廣人稀。如果要戰略攻取,內耗巨大,不僅對軍隊將士考驗極大,對於後勤的供給方面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且,即使攻伐成功,在民族管理上和思想文明同化方面也是一個難題。當年司馬昭滅蜀之戰中就因為蜀地極其複雜的地形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時間。蜀地尚且如此,更何況吐蕃之境?!

唐朝和吐蕃的自身原因


隋末唐初,吐蕃部落就開始崛起,並開始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政權。而此時唐朝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原本就無意將吐蕃併入版圖的唐朝對於吐蕃偶爾的騷亂也不以重視,兩者之間總體也相安無事。 貞觀年間,吐蕃在松贊干布的帶領下開始強大,並對唐朝邊境屢有騷擾,然而此時的唐王朝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北境的突厥,對付吐蕃來說是分身乏術。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達成。這種和平為主,偶有戰爭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唐高宗中期。


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由於吐蕃的進一步強大,開始覬覦唐朝的西域地區並時有出兵佔領,唐朝開始與吐蕃展開對西域地區的爭奪,前後持續數十年,總體上唐朝處於優勢地位,但由於唐朝版圖對吐蕃呈包圍之勢,戰線拉的太長,也使得唐朝無力再對吐蕃本土做進一步的軍事部署。

安史之亂時期,吐蕃又趁機侵佔河隴、西域兩地,唐朝在一方面平叛的情況下,又不得不分兵來抵抗吐蕃軍隊。即使如此,唐朝軍隊在名將郭子儀的率領下還是擊退了吐蕃的進攻。


安史之亂後,唐朝又在西南、西北兩境與吐蕃展開數次大戰,幾乎每次都是傾全國之力與唐朝作戰的吐蕃雖然也有數次勝利,但是常年的作戰耗費了巨大的國力,吐蕃也日漸衰落下去。同樣,此時的唐朝雖然在軍事上佔據優勢,但整體上也是在走下坡路,雖可保與吐蕃邊境相安無事,但是要直驅佔領吐蕃,已非國力所能允許。


小宋拾趣


唐朝時期吐蕃很強,非常強。不是唐朝不願意征服吐蕃,而是真的做不到。要知道吐蕃和唐朝爭奪了將近兩百年的東亞霸主地位,誰都奈何不了誰。

首先,從歷史條件說說吐蕃和唐朝。

當時全球氣候正進入溫暖期,氣候變暖使得無論是唐朝還是吐蕃在這一時期人口都是大增(隋朝的糧食儲備能夠供給唐朝百姓不勞作三十年不是吹的),因此,吐蕃在松贊干布時期(隋末唐初)基本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統一,而唐朝也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和唐朝有過一戰,但是這個時期唐朝還是略勝一籌。

在之後的唐高宗時期,由於唐高宗前世忽視了對吐蕃的壓制,所以吐蕃得以在沒有與唐朝進過大戰的情況下,吞併了土谷渾等其他羌族。(土谷渾這支慕容鮮卑盤踞在西北近四百年,中原多次攻打都沒有覆滅他)。在吐蕃吞併整合之後,吐蕃的實力大大增強。於是乎,在唐高宗後期,開始與吐蕃爆發大戰。而且一直持續到武則天時期,唐軍曾三次攻上青藏高原,但是遭遇了失敗。雖然也取得過多次勝利,但是對於吐蕃來說並沒有傷到根基。

在多次與吐蕃的交戰中,唐朝大多是勝多敗少,大多是唐朝佔優勢,從東到西都能夠壓制吐蕃,甚至打的吐蕃不敢靠近青海湖。這樣的局面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亂才發生改變你,由於唐朝忙於內戰,才使得吐蕃得以侵佔另一部分黨羌。

在唐朝前期國力鼎盛的時候都僅僅是將吐蕃打敗,即便是幾次攻入青藏高原也是遭遇了失敗。而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闇弱,所以引吐蕃兵前往中原鎮壓。此時隨著唐朝不斷內鬥削弱,而吐蕃乘亂髮展逐漸走向鼎盛。

後來由於民族矛盾的爆發,吐蕃走向衰落,直至滅亡。但是此時唐朝也是無力將吐蕃納入版圖。唐朝中後期以後,藩鎮林立,地方軍閥割據,就算打敗了吐蕃也無力佔據這麼一大片地域。

所以說,唐朝前期是有機會將吐蕃被納入版圖的,但是沒有把握好機會。而唐朝進入中後期以後,雖然打敗了吐蕃,但苦於藩鎮割據,也無力派兵。


這個歷史很正


簡單來說,打不下來。

吐蕃是青藏高原唯一拿的出手的王朝,同時也是中原周邊最為特殊的一個異族政權,首先她存在的時間夠長,從618年松贊干布定都邏些(今拉薩),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到842年,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身亡,存在時間長達224年;其次她足夠強,吐蕃在兩百餘年間與唐朝開戰一百九十多次,不僅沒有被滅,還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壓著唐朝打;再次她足夠大,吐蕃巔峰之時,地方萬里,東北抵隴山(六盤山)、北達賀蘭山、西接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南臨天竺(在今印度)、東南收南詔(在今雲南)為屬國。

算起來,當唐朝於618年取隋朝而代之並開始統一戰爭之時,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也進入到了興盛時期,二十年後的638年,兩個政權在松州城下初次交鋒,由此開始了兩百餘年的交戰史。

在唐玄宗繼位以前,雙方處於均勢,唐朝因為邊境漫長,無法把全部力量投入到對付吐蕃上面,而吐蕃此時只需要對付唐朝一個大敵,主要力量集中一處,雖然被唐朝打敗過多次,但也猛揍過唐朝多次,在大非川、承鳳嶺、虎山等地大敗唐軍。

唐玄宗繼位後,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唐朝國力急速提高,軍力強大,高仙芝、封長青、哥舒翰等大將輪番出馬,使得戰爭的天平倒向唐朝。

歷經數十年戰爭,唐朝將兩國國界推進到青海湖與黃河河曲以西,徹底解除了吐蕃長期對河西、隴右地區的侵擾,河西走廊從戰火烽飛之地變為富庶的塞上江南。

此時吐蕃已經與唐朝相爭百年,卻丟了大半個青海,居高臨下的優勢不再,要是照著這情形發展下去,吐蕃滅亡就是遲早的事情。然而,外敵未滅,禍起蕭牆,席捲中原的安史之亂爆發了,唐朝部署在西部的軍隊不得不向東回援,西部空虛,吐蕃王朝絕處逢生,快步向自己的巔峰邁進。

曾經有多輝煌,跌落時就有多淒涼。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藩鎮割據的紛擾,難以抵禦周邊各部族的侵襲,尤其是嗷嗷叫的吐蕃,基本是把唐朝摁在西線打。

在此情況下,唐朝君臣開始摸索新的方式對抗吐蕃,唐德宗時期,李泌提出“北和回紇,南通南詔,西結大食、天竺,如此,則吐蕃自困”的策略,想在戰略上削弱吐蕃的強勢地位。

這個策略實施後,回紇開始在西域和吐蕃死磕,南詔也掙脫了老大哥的束縛,成了唐朝的盟友。此後,吐蕃仍然處於戰爭的優勢地位,據河西而逼關中,但向關中拓展的態勢逐漸削弱。

畢竟吐蕃的優勢只在於防禦,四方仰攻青藏高原是個難題,一旦吐蕃出來,東擊大唐、西拒大食、北迫回紇、南壓南詔說著豪邁,耗費的都是國力,吐蕃又沒有唐朝那麼硬的身板,打久了自己就出問題了。

吐蕃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遠不如唐朝,其國內王權與地方勢力的矛盾也不比唐朝好太多,因為吐蕃一直都不是個中央集權的王朝,就連建立者松贊干布如此大的威望,也要靠巡遊四方來穩定國內(莫名想到秦始皇)。

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當然不能持久,事實上,吐蕃贊普被視作緩和矛盾的良方,每當政治矛盾尖銳之際,總有豪族大臣試圖以處理掉贊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關鍵是這一招屢試不爽,多位贊普死於非命。

除了豪族以外,吐蕃還有與中原不同的政治勢力——宗教豪門。

吐蕃中晚期,藏傳佛教在吐蕃境內一家獨大,種種優待僧侶的制度相繼出臺,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試圖滅佛,結果很快就被刺身亡。

朗達瑪死後,二子分立,雙方各拉一派地方豪門,內戰爆發。與此同時,活不下去的底層民眾也反了,奴隸大起義爆發,吐蕃崩潰形成一個個小政權。

吐蕃國內如此混亂,唐朝自然不會閒著,尤其是此時唐朝剛好處於壓制住地方藩鎮的唐宣宗時期,立刻發兵收復失地。

唐朝先收復西南方向的維州和扶州,解除吐蕃對蜀地的威脅;接著收復河湟地區的三關七州,河西大族張義潮率當地漢人起義, 驅逐吐蕃守將,幫助唐朝收復河西地區。

隨後唐朝繼續西向,驅逐了吐蕃在西域的守軍,吐蕃兩百年擴張所得,均被唐朝收復。

至於更進一步攻佔吐蕃本土,唐朝沒這個心思也沒這個力量了,唐宣宗死後,唐懿宗繼位,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導致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唐懿宗之後的唐僖宗也不是力挽狂瀾之君,唐朝局勢進一步走下坡,直到878年黃巢起義的爆發,徹底劃入深淵。

907年,唐朝滅亡,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平沙趣說歷史


實際上很多人都嚴重的小看了吐蕃的實力。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這一點都不假。但吐蕃同樣也不是泥捏的。在整個唐朝統治時期,吐蕃都是唐朝的最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即使在唐朝實力最巔峰的李世民和李治時期,唐朝都奈何不了吐蕃。唐朝可以擊敗吐蕃一百次,但永遠征服不了吐蕃。這和吐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環境氣候,交通,糧草物資補給,這都是唐朝無法征服吐蕃的客觀存在因素。而且歷史上唐朝乃是東亞強國,吐蕃也並沒有差到哪去,同樣是亞洲地區的大國之一。這就好像現在的美國和俄羅斯一樣。從實力上看美國可以碾壓俄羅斯。但美國永遠無法征服俄羅斯。

《新唐書》記載“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意思就是說吐蕃本身是羌族的一個分支後裔。最開始吐蕃都屬於分裂各部落獨立自治的形式。直到松贊干布時期,他平定吐蕃內亂,先後降服了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部落,終於在貞觀七年時期,松贊干布統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之後松贊干布立刻開始對吐蕃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多重進行了優化。且制定了文字和嚴格的律法。吐蕃也因此更加強大起來。

李世民初期的唐帝國一直沒有放緩對外拓展的腳步。而在西域地區,尤其是在河西走廊地區,吐蕃是唐朝的主要競爭對手。雙方可以說在河西走廊區域之間的爭鬥互有勝負。後來松贊干布深感唐朝強大不可力敵,之後松贊干布又聽說,東突厥和吐谷渾的可汗都娶了唐朝的公主做了唐朝的女婿。所以松贊干布也想和唐朝和親,順帶求取一些唐朝先進的技術等等。於是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去唐朝求親。但松贊干布的求親之舉被唐朝拒絕了。魏徵甚至出言羞辱吐蕃,魏徵表示“貴女焉能下嫁蠻夷”。松贊干布求親被拒後惱羞成怒所以派遣大軍想要武力威脅唐朝和親。在此之前吐蕃大軍先把說吐蕃壞話的土谷渾給教訓了一頓。之後吐蕃二十萬大軍直指唐朝松州。

《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吐蕃擊敗土谷渾後,又順手擊敗了党項及白蘭諸羌,志得意滿的以二十萬大軍入侵松州。松贊干布大軍陳兵松州之後並沒有著急進攻。反而松贊干布又派遣使者逼迫李世民嫁女。並且表示“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松贊干布的囂張成功的激怒了李世民。松贊干布的威脅不僅沒奏效,反而還把李世民這頭惡龍給惹毛了。之後李世民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出擊吐蕃。結果唐軍主力還沒有到達。牛進達僅以先鋒就擊潰了吐蕃大軍,而後松贊干布驚恐之下派遣使者請罪,與此同時再次向李世民求親。李世民也感覺到吐蕃就好像一個刺蝟一樣。雖然可以輕易擊敗吐蕃。但吐蕃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就可以抵住唐朝的滅絕之戰。所以李世民一方面認為真正滅絕吐蕃有難度,再加上松贊干布求饒的態度比較誠懇,所以李世民再教育了松贊干布一頓就同意了求親。以李世民那種掃平一切的性格來看,他能容忍吐蕃的存在就證明了吐蕃的強大。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朝抽調了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亂,使得西部防務空虛,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當時吐蕃在西域的實力要遠勝於唐朝。在赤松德贊在位的時期,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南面以南詔為屬國,790年後吐蕃佔據北庭、安西。據藏文史籍記載,吐蕃還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由此可見吐蕃的強大。歷史上吐蕃存在的時期也要比唐朝長一些。所以說不是唐朝不想吞併吐蕃,而是真沒有能力。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唐朝早期在對西域的征戰之後,沒有精力再顧及吐蕃。而且文成公主和親之後,唐朝也沒有必要違背合約出征吐蕃,吐蕃地廣人稀,併入版圖也沒有必要。安史之亂之後,密宗傳入吐蕃,據歷史記載,密宗的雙修導致性病橫行,唐朝自然沒有必要找這個晦氣。到了北宋,性病居然通過宗教傳入了西夏,加之吐蕃與宋建立外交關係,西夏李元昊大怒,伐吐蕃,角廝拉大敗,吐蕃的貓牛城等唄李元昊屠城,凡有性能力者一律殺死,僧侶或居士盡數處死。


銳增雙鍾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科技發達、名將輩出的鼎盛時期,不管文治還是武功那都是全球數一數二,萬國來朝,太宗李世民還被尊為天可汗,可見唐朝在當時的國際地位有多高,當然地位是由實力決定了,唐朝的實力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吐蕃卻始終是大唐絞盡腦汁也無法根除的一個邊境隱患,終唐一朝也未能將其徹底消滅,雖然有過數次的會盟、和親,但此國回頭便忘得一乾二淨,而且屢屢挑釁。

吐蕃是7世紀到9世紀時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位於現在的青藏高原,唐朝鼎盛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吐蕃最有活力的時期,國力昌盛,猛將如雲,兵源充足,該地金屬礦藏豐富,吐蕃人又掌握了冷鍛甲,因此擁有了大量的重騎兵,重步兵,在武器裝備上完全碾壓唐軍,加之民風彪悍,致使其軍隊戰鬥力很強,而且青藏高原氣候條件特殊,唐軍適應不了,即使攻入吐蕃,軍隊無法適應,交通運輸不便,後勤補給無法跟上,孤軍深入也很容易造成失敗。總而言之軍事實力都在伯仲之間不好攻打,或者說即使打進去了也消耗太大,得不償失。

雖然唐朝沒能滅掉吐蕃,但是這個冤家和唐朝一樣皆亡於內部矛盾,841年赤祖德贊被反對佛教的大臣暗殺,其兄朗達瑪被扶上王位。朗達瑪代表著反對佛教傳播的勢力,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殺害僧人首領,強迫僧人還俗,關閉寺院,毀壞佛像、佛經,史稱“朗達瑪滅佛”。 846年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雲丹射死。達瑪的兩個兒子在父親死後又為爭奪王位爆發內戰,掌握軍權的將領也隨即發生混戰,內亂長達二十多年。869年統治集團的混亂又引起了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亂,877年起義軍挖掘贊普王陵,逐殺王室和貴族,吐蕃王朝徹底崩潰,西藏二百多年的統一局面至此終結,後來的西藏分裂成了許多部落和土邦,直到大宋統一中原,吐蕃也還是一盤散沙。最後元朝通過軍事威嚇和精神懷柔的政策將其納入了大元的版圖。





生命的不可思議


盛唐時期,唐政府根本就沒有把吐蕃當回事。

很多人一說到唐朝就會首先想起唐朝的富裕和強大。的確,在盛唐時期唐朝確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論疆域,當時的唐朝是世界上疆域最廣大的國家。論政治,當時唐朝採用的是三省六部制,這種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論軍事,當時唐朝以武立國,輕而易舉的就征服了突厥和吐谷渾,而且平定西域。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唐朝都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如此強盛的唐朝卻沒有把吐蕃納入自己的領土範圍之內,我覺得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 吐蕃所處的位置在青藏高原地勢太高。青藏高原的海拔數千米,不要說距今1000多年的唐朝了,就是現在從內地向青藏高原運送貨物都不是很方便。吐蕃可以憑藉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2. 吐蕃一直和唐朝保持著時斷時續的友好關係。吐蕃和唐朝前期,關係還是保持得相當不錯的。兩方主要是以友好交往為主。大的軍事摩擦並不是很多。因為雙方的關係比較穩定所以在盛唐時期也沒有必要來發動一場費力不討好的戰爭。

  3. 唐初,唐政府一直忙著對突厥和吐谷渾用兵,一時之間騰不出手來對付吐蕃。其實唐初時唐政府的主要敵人是吐厥和吐谷渾以及西域的一些民族,吐蕃對唐政府來說並不是主要的敵人。所以唐政府一直沒有對吐蕃大規模的用兵!


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政府已是日暮窮途有心無力。

唐朝的強盛需要加一個時間限制,這個時間段就是從唐太宗到唐玄宗時期的百餘年間,自從按時之亂之後唐朝便一蹶不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官黨爭,除了唐朝中後期的三個頑疾。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政府是一時不如一時一會不如一會兒,沒有將吐蕃納入自己的版圖也就算了還時常受吐蕃的欺負,安史之亂之後吐蕃趁機先佔了唐朝在西北地區的大片領土,而且還一度攻佔唐朝的首都長安。這一時期的唐朝想要保全自己都不容易更不要說佔領吐蕃了!



將吐蕃收入版圖的任務是由元朝完成的!

在元朝之前中央政府雖然和吐蕃有很多的聯繫,也對吐蕃進行了一定的武力打擊。但是他們都沒有能力把吐蕃納入自己的版圖。真正完成這個歷史任務的是元朝。元朝時期忽必烈,在中央設置了宣政院,而且任命那麼就薩迦派首領八斯巴為帝師,在西藏設立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這才真正的把吐蕃納入中央政府的版圖之內。

大家覺得唐朝打得過吐蕃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展開討論!!


遊史無終


一句話,經濟上划不來,誰看見人會因為一根骨頭會和狗去搶而大打出手,人只要狗不咬自己估計會多扔幾根骨頭的。農耕是古代最穩定的社會結構和最先進的生產力,而對農耕文明來說他最感興趣的是可耕種的優質土地,唐朝時人口相對現在來說人口稀少可開發的土地基本無限南方和東北大遍沃土尚且嫌棄會看上現代技術都難以耕種的吐蕃那點土地,你把人家吞併了總要管理吧而由於人口少稅收少,這管理費是要大把的真金白銀往裡貼錢的,理智點的政權都不會去吞併的,最理想的情況是把吐蕃打敗削減其人囗使其無力與唐朝發生碰撞,所以唐朝就採取了打而不佔地,雖處優勢卻用公主和親的方式減少磨擦而不是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