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文 | 阿澀

作為2019年壓軸出場的臺劇《想見你》,在《慶餘年》《大明皇妃》《錦衣之下》等古裝劇的左右夾擊下成功突圍,不僅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更是以9.2的豆瓣評分,排在2019年華語劇豆瓣評分的第二位。而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同樣是臺劇,分別為《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2019年,臺劇交出的這份成績單著實漂亮,一掃多年來的頹靡之勢。而一年的華麗蛻變並非是幾部優質劇集的偶然上映,在這背後,是八年多的漫長蟄伏與不斷試錯,包括三年來從內容創作到製作模式的革新。

在內容方面,臺劇將創作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與社會現狀上,比如以社會輿論與家庭關係為議題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人性掙扎與都市婚姻觀的《我們不能是朋友》等劇;在製作模式上,臺劇由曾經的自制轉向與HBO、Netflix、FOX等國際平臺展開合作。

由此,沉寂十年的臺劇市場終於在2019年迎來複蘇,雖不及曾經的高光時期,但其自我覺醒的創作態度,仍為內地劇集市場做了表率,為華語劇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2020年伊始,讓我們一起回顧去年悄然崛起的臺劇。

夢幻童話被打回現實,臺劇奮力開拓新題材

以2001年《流星花園》為始,以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為終,臺灣偶像劇以童話般的唯美愛情故事,以及相對於內地而言更加成熟的造星體制,經歷了十年輝煌。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在這之後,大陸娛樂產業鏈逐步完善,兩岸之間經濟實力的差距愈發明顯,臺灣一線藝人紛紛轉戰內地,造成臺灣本地人才流失,再加上“臺式偶像劇”囿於套路的誇張臺詞與瑪麗蘇劇情,漸漸磨滅了觀眾的熱情,導致臺劇逐步沒落。至今,已近十年。

因此,《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罪夢者》《想見你》等一系列2019年接連上線的臺劇,其新穎的敘事風格與更具人文關懷的故事內容,難免讓與臺劇久違了的觀眾大吃一驚。剔除生活中的夢幻泡影,臺劇將現實生活的血肉撕裂開來,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藉由一場大規模無差別槍擊殺人事件,將所有相關人員的命運——兇手、兇手的親人、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團隊……交織在一起,探討了社會輿論、原生家庭,以及人情與法律、正義與善惡等多重話題。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我們與惡的距離》

洞察人心、關照社會,《我們與惡的距離》勾勒真實群像,以不同關係者的視角審視社會的多重切面,發揮更加廣泛的輻射力。

《我們與惡的距離》直擊社會痛點,“高”而“廣”,《俗女養成記》則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成長史,“深”且“透”。

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當年不惜引發家庭革命也決心要離開家鄉的她,在臺北奮鬥了近二十年,換來了一場空。《俗女養成記》用浪漫主義筆觸描繪深刻現實生活,將“夢想”“愛情”“未來”“拼搏”等字眼融入進故事的夾縫裡,由看客採摘出平凡人兩難選擇中的樸素追求。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俗女養成記》

除了內容表達上的深刻與寫實,我們還可以看到臺劇在類型上的創新。

比如近日在騰訊播出的《想見你》,就進行了愛情、懸疑、校園、奇幻等多類型的糅雜。劇中黃雨萱和李子維穿越不同時空的愛情動人心絃,時空交叉帶來的推理遊戲格外燒腦,黃雨萱面對摯愛離世無法自拔的揪心現實引人深思。因此,並非簡單的排列組合,《想見你》類型糅雜的完成度極高,帶給了觀眾別樣的體驗。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想見你》

除此之外,還有以偶像劇為外殼,討論現實婚戀觀的《我們不能是朋友》,以及融入奇幻元素的懸疑黑幫劇《罪夢者》,皆在內容表達與敘事類型上有了全新的嘗試和突破。

其實,臺劇對新題材的開拓早在2016年就已經初見苗頭了。

臺灣知名導演王小棣聯合7位導演一起成立了“植劇場”,由老一輩扶持新一代,確定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項全新主題,推出了《戀愛沙塵暴》《天黑請閉眼》《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荼蘼》《花甲男孩轉大人》等八部短劇,以突破當時臺劇類型單一、主題單薄等頹靡現狀。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因此,2019年臺劇的復甦之勢並非偶然,而是臺劇專注開拓新類型與新題材的幾年經驗裡,呈現的一次全面爆發。

HBO、Netflix、FOX等平臺拓展亞洲業務,助力擴大臺劇市場

饒是臺灣電視劇創作者再自我推翻、孤注一擲,沒有資金上的幫助與成熟製作經驗的加盟,也無法將臺劇拉出逆境,畢竟經濟發展的滯後與製作上的弊端並非一日之寒。而近幾年HBO、Netflix、FOX等平臺在亞洲業務上的拓展,恰好為臺劇市場的盤活助了一把力。

“植劇場”推出的八部劇便於同年售至Netflix,極大拓寬了臺劇的銷售市場。

今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由臺灣公視與HBO合作出品,《想見你》由臺灣中視與FOX聯手推出,《罪夢者》則是Netflix打造的第一部華語原創劇集。另外,還有與HBO合作的《獵夢特工》,與FOX合作的《第四名被害者》,與Netflix合作的《彼岸之嫁》等臺劇等待播出中。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罪夢者》

可見,HBO、Netflix等國際平臺著手製作華語劇集,臺劇成了首選。外資的注入可以為臺劇提供製作經費,填補本土市場的入不敷出,在製作上,也可以更加工業化、流程化,以便打造新類型的華語劇集。

其實除了臺劇以外,FOX還與香港團隊推出過《東方華爾街》《心冤》,兩部作品均在騰訊視頻上線。可以看出,其播出效果明顯沒有同國際平臺聯手的臺劇更好一些。但這兩部劇在類型模式上,也為華語劇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今後能否迎來港劇的復興,也不無可能。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臺劇是華語劇集的重要組成部分,《京華煙雲》《一剪梅》《梅花三弄》等催人淚下的苦情劇,盡顯臺式婉約劇作風格;《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等風靡一時的偶像劇,其中極具標籤化的人物形象,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以及早於2003年便推出的《第8號當鋪》這類風格迥異的魔幻劇。儘管這些劇集風格大部分早已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無法滿足觀眾需求,但仍證明了臺劇在內容自制上的一定實力。

臺劇自我變革成立的“植劇場”皆取材於臺灣本土,從時間上貫穿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從空間上既有繁華的城市景象,又有樸實的農村樣貌,劇情從多角度指戳社會痛點,融合了臺灣本土印記,足以見得臺劇的高質量創作能力。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我們不能是朋友》

因此,臺劇的本土特色以及多年來的文化變遷,其自制內容吸收“奇幻”“懸疑”“黑幫”“推理”“越獄”等多種元素似乎不費力氣,加上國際製作平臺特有的敘事模式與畫面質感,臺劇重見曾經的盛景也並非全無可能。更重要的是,在與國際平臺開發製作華語劇集這條路上,臺劇已經走到了前面,並且已於2019年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2019年,內地憑藉獨特的文化根基,在古裝劇上探索出了新穎的敘事模式或類型,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但若缺少了臺劇般破釜沉舟創造優質內容的勇氣,2020年可能要繼續在口碑上遜色一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