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智慧很高的人,都有很好的明师、高人指点

智慧很高的人,都有很好的明师、高人指点



众人皆知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鲜有人知道人生四大幸事:良师、益友、贤妻、良母,得一足矣。



01

人生有幸遇到明师,是大福报



人生路上,有良师指点迷津,就不会做错事,多大的幸事啊!看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别的不用看,就看他有没有好的老师就足够了。

那如何得遇明师?不是徒弟找明师,而是明师找徒弟。真正的“明”师不是社会上那些有“名”的老师,他是不轻易显露的。讲“道”的老师在教授弟子时,从来不教技术和知识,教的是极高的智慧。他在教之前,要看你是不是有智慧的根器,是不是蕴含崇高的人格,他启发你的也正是这些东西。人一生当中,有幸能找到一位明师,是大福报。



02

不尊师就遇不到明师

智慧很高的人,都有很好的明师、高人指点。所以有好多人,尤其是修道人发愿,生生世世都有明师,他知道慧脉的重要性。人生的真实智慧,没有明师的指点太难太难。

真正的明师是他挑徒弟,不是徒弟挑师父。中国文化“道不传非人”。如果你不成人,他怎么教你?他怕带坏你,或者说,他怕把你教成一个祸害。如果你不尊师重道,明师是不会显相的。即使你找到他,他也不敢教你,因为你德行不够,学会点皮毛就狂妄得不得了。水满则溢,就没法进步了。

不尊师,就遇不到明师。好的老师,真正明白的老师,普通人是看不到的,普通人的眼睛能看得到的是有名的师,不是明白的师。你首先是个“法器”,谦虚,才能遇到明师。否则,他不给露。尊师,才能发现老师的厚度,才能知道这个老师明不明白。



有的人想通过两句话就了解老师,那说明你已经超过老师了,你不用找老师了。

很多人找不到老师,是自己很傲慢又浮躁,说起老师来:“水平一般,我跟他对过话。”那就知道老师的深浅啦?一两句话就能分晓?有这样的人吗?基本都被别人打回来了。前面打,后面也打,没被打死就已经很好了。口头禅在口头上,重要的是落地能力。其实,一个人找老师是学基本的落地能力,有很多真修实证是不在语言里的。



03

务学不如务求师

佛家的六个字,我觉得非常精彩,深刻地总结了人怎么修学:“戒定慧,信愿行”。不管戒有多高,定有多高,慧有多高,证悟的深浅决定了你的真信,真信有多坚,愿望才有多大,愿望的大小才决定了真正落实的长远。

衡量一个人行不行,看他的“行”就可以了。古人说得多清楚啊,行不行要看他怎么做。一个老师,你不在他的身边,你怎么看清楚啊?古代的禅师,学生都是在他身边长时熏修受益的,一般是随侍几年,很多传世典籍都是以“侍坐随笔”的形式留下来的。像迦叶菩萨那样高的人,还跟随在佛祖身边,随侍了好多年。

所以,古人强调尊师在前,“为学,莫重于尊师。”你不尊师,就不会遇到明师,你想明心见性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的智慧永远超越不了圣贤,就如同萤火虫的光怎么能点亮须弥山呢?唐代韩愈也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能够在修行上指导你的明师,一定是开悟的,也就是说他接了古圣先贤的心印。明师会站在极高处,以自己真实的修证给你做指引,他也一定会告诉学生要对所有的老师谦虚、谨慎。

世间很多人没有智慧,做事情不知道主次。如果人生没有找到真正的老师,等于我们的眼睛不明亮,茫茫暗夜中没有明灯指路,走到悬崖边上还以为是光明大道,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有过来人指点迷津,你就不会再做错事,这福报得多大啊!所以说“务学不如务求师”。

*选自《福慧之道:积福积慧的方法》,孙一乃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孙一乃老师中华家风家道系列丛书】

智慧很高的人,都有很好的明师、高人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