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戰和不定、愚昧自保的清高層

中日甲午戰爭當中不乏有英勇殺敵、以死報國的忠勇之士;但是清北洋海軍接連一敗豐島海戰、再敗黃海海戰、接著威海衛基地被滅;清陸軍一敗牙山、二敗平襄、三敗江防、四敗威海、五敗遼東。清軍接二連三的戰敗,與清高層的愚昧脫不了關係。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甲午戰爭

開戰之初,日本就成立了作戰指揮部,統一調度日軍動向;然而清政府卻對戰爭的形勢無從判別。

李鴻章給清陸軍的命令是:“彼斷不能無故開戰,切勿自我先開釁”

給海軍的命令則是:“日雖添軍,並未與我開釁,何必請戰,應令靜守 。”

他還認為:“兩國交涉全論理之曲直,非恃強所能了事。日雖竭力預備戰守,我先不與開仗,彼諒不動手,誰先開戰誰先理詘,此萬國公例。”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旅順大屠殺

這些清政府的政策,隨即也影響著清軍官兵,戰場上多次出現“不戰而屈人”的後果,例如北洋艦隊“濟遠”艦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逃離戰場,撤退之時,因慌亂撞上友艦,“廣甲”艦也隨之逃離戰場;平襄戰場上,總指揮葉志超被日軍嚇破膽,雨夜棄城,一夜狂奔500裡,跨回鴨綠江。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日軍俘虜清軍手繪

清政府一直都是寄希望於列國,希望他們能夠從中調停戰爭,例如:

軍機大臣孫毓汶、徐用儀奉命去請求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出面調停請和;

大清朝“賞賜”給天津海關稅務司德國人德璀琳頭品頂戴,讓他攜李鴻章書信向日本乞和;

1895年1月26日,清政府有派遣大臣張蔭桓、邵友濂從上海借道去日本求和。

清政府一直乞和的態度,間接的影響著清軍士兵,使得清軍的抵抗意識逐漸消磨,最後導致一見日軍便洩氣的無力反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南洋、福建、廣東三支水師在北洋水師失利之時,都未曾派出支援。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威海衛戰爭手繪

李鴻章:昏聵的清軍指揮官

整個甲午戰爭都是直隸總督李鴻章全權負責,雙方開戰初期,李鴻章以“專守防禦,保船制敵”為策略方針,要求北洋艦隊守住進海口,拱衛京畿,限制了北洋艦隊的作戰行動。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甲午戰爭日軍進攻路線

豐海戰役前,李鴻章拒絕丁汝昌提議的大隊護送運兵船,結果導致“操江”艦被俘、“高升”艦被擊沉、“廣乙”艦擱淺;

黃海戰役前夕,中日已經宣戰,日軍尋求與北洋艦隊決戰,而北洋艦隊的任務則只是護衛艦船,再加上作戰指揮失利,導致5艘戰艦損毀,800多名官兵傷亡;

威海保衛戰,因為清政府高層的意見橫飛,沒有及時下達命令,導致全軍覆沒;

清朝駐守朝鮮陸軍總統領葉志超在平襄防禦戰當中,不抵抗樹白旗,並下令撤軍,致使清軍傷亡2000餘人、被俘500人,斷送了朝鮮戰局;

大連灣陸軍總兵趙懷業,將戰備物資轉為私有,坐觀金州陷落,日軍抵達之後,落荒而逃,最後將大連灣6座炮臺、120餘門大炮、246萬枚炮彈、德國新式連發步槍600多支、子彈3381萬發等軍備資源拱手讓給了日軍,以及大連的水雷佈防圖也落日日軍手中。

整個交戰過程當中,清軍7萬餘,日軍2萬餘,更是深入清國土作戰的情況下,清朝防線全線潰敗。再加上戰場指揮官的貪生怕死,更是清軍軍心崩潰的根源。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威海衛南岸守將劉超佩,棄戰乘船逃至煙臺,主將的逃跑也導致了清軍軍心不穩,威海衛南岸失守;

防營口總兵蔣稀夷在日軍來犯前率部5營步隊逃走,導致城內守軍剩下3000餘人,與日軍兵力懸殊,防營口陷落。

從這些失敗的原因可以精確的看出,清政府在甲午戰爭的失敗,純粹是清政府自己一手造成的,怨不得他國實力強勁,也怨不得歷史的更替。也是甲午戰爭的原因,導致中國在國際的地位突降,成為一隻在案板上的魚,任人宰割。之後的《辛丑條約》,徹底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是甲午戰爭,把當時的中國人給徹底打醒了,社會各界開始源源不斷的湧現各個領域的人才。

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何會輸給了日本的原因之三

列強瓜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