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腸鏡作為預防大腸癌的第一利器,被稱為診斷腸病的金標準,然而由於疼痛等不美妙的體驗,它的江湖名聲可謂一片狼藉。

​以至於很多朋友因為懼怕腸鏡而喪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胃痛胃腸鏡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終於走向了檢查臺。

然而,由於無痛腸鏡有一定的禁忌症,也有一定的麻醉風險,價格也相對高昂(一般四線城市就需要1000元左右),所以還是有些人慾做而不能。

那麼有麼有一種既不需要麻醉,又不疼的腸鏡技術呢?

有,這就是注水法腸鏡操作技術。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浸水法的優勢

注水法腸鏡主要有兩種,一種叫水交換法,一種叫浸水法。

前者,是邊注水,邊吸引;後者是在退鏡時候把水吸出。

咱們著重講述浸水法腸鏡。

它的最大好處是,顯著減輕腸鏡操作的疼痛,是腸鏡檢查更容易操作;尤其對一些難以檢查的,比如產後、腹部盆腔術後、結腸冗長,腫瘤等,操作更為容易。

此外,它還能顯著提高腺瘤的檢出率,原因在於:

1、注水本身就可以吧腸道做二次清理,即使腸道準備不好,有殘存糞便,也能把它沖洗乾淨,從而更容易發現息肉;

2、水有放大作用,可以看到更小的息肉;

3、傳統的充氣法,由於腸腔過度充氣,可能會把腸壁過度拉伸,使息肉變得扁平,從而造成漏診,而浸水法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關於大腸癌

在日本,大腸癌又被稱為“冰箱病”。冰箱普及不久,大腸癌的發病率便與日俱增。

實際上,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大腸癌的一大主要原因。

臨床學家總結為”三高兩少“,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膳食纖維少,運動少。

這些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年齡40歲以上

家族有患大腸癌的病史

已患有腸道疾病

患有2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不健康:吸菸,不良的飲食習慣,

喝酒,缺乏運動,肥胖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為什麼做腸鏡檢查的人相對較少?

腸鏡檢查率低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大腸癌的形成一般需要很多年,早期通常不會表現出任何信號或症狀,所以少有人主動去做腸鏡檢查。

另一個原因是在大多人意識中,腸鏡檢查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很多人比較懼怕這項檢查。

雖然使用麻醉可以無痛,但是腸壁比胃壁要薄很多,一旦使用麻醉,患者無法反饋疼痛,又擔心可能會有腸穿孔的風險。

因此,很多人不願意做腸鏡檢查。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為什麼腸鏡檢查會有疼痛感?

腸鏡檢查的疼痛感主要是在用強力推入內視鏡時,與腸壁發生拉扯而造成的。常規的檢查方法是注入氣體,從而使腸道膨脹,當內視鏡通過時腸體受到牽拉,人就會感到疼痛。檢查過程是先將內視鏡插到盲腸部位,撤回的時候再進行詳細觀察以及息肉切除,疼痛一般是在到達盲腸的前半程,特別是乙狀結腸及橫結腸容易產生疼痛感。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水浸法為什麼可以做到無痛?

水浸法腸鏡檢查在插入內視鏡時用少量的水代替氣體,潛水艇雖然很重,卻可以浮出水面,內視鏡也是同樣道理,它有一定的重量,但在水環境中會變得相對更輕,推進時就不需要那麼用力,避免造成腸壁的拉扯。另外,有了水的潤滑,也可減少與腸壁的摩擦,能夠大大降低疼痛感。

到目前為止,接受水浸法腸鏡檢查的大部分客戶感受是“幾乎沒有痛感”、“不怎麼有痛感”、“略有痛感”。“有一定痛感”和“非常痛”的比例僅佔5%。因為每個人結腸的長度及形狀都有差異,通常情況下,偏瘦的人結腸偏長、有過腹部手術(腸粘連)的人容易出現疼痛感。

想做一次腸鏡:普通的太疼,麻醉的太貴,有沒有不用麻醉還無痛的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