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泾县旅游景点

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黄山区、旌德县毗连;西与池州青阳县交界;北与芜湖南陵县为邻,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

方言

泾县地方语种为泾县话,属吴语宣州片,谱系关系: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泾县语种。因地处吴语区跟徽语区以及江淮官话交界处,故而虽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所使用的都称为泾县话,但却有较大差异,县民一般称东部地区所使用的泾县话为“东乡话”,属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主要分布在榔桥镇(含原榔桥镇、浙溪乡、黄田乡、西阳乡、乌溪乡)、原苏红乡部分地区(今属汀溪乡)、蔡村镇部分地区一带,西部地区所使用的称为“西乡话”,主要分布在茂林镇、云岭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黄村镇一带,其中西乡话中融入了较多的徽语词素和语音,东西语言互相交流略有困难。加上历史上本地区的外来徙入移民较众,县内除泾县话外,操江淮官话者有之,操徽语者有之,甚至西南官话者亦有之(主要分布在汀溪乡)。

戏曲

泾县民间戏曲班社始见于清末,盛于民国时期。班社艺人或终身从艺或农忙务农、农闲走乡串镇演出,风餐露宿,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戏花子”。班社亦时演时停,自生自灭。1982—1983年,县内先后有泾县和平黄梅戏剧团、泾县大众黄梅戏剧团、泾县孤峰黄梅戏剧团、孤峰庐剧团4个民间职业剧团相继成立。至1986年,除和平黄梅戏剧团尚在继续演出外,其余3个剧团先后解体。

曲艺

泾县城乡集镇向有曲艺演出,主要为“评书”(俗称“说大鼓书”)。内容多为历史通俗演义、武侠奇案(包公案、施公案等)小说之类。外来说书艺人居多,本县县城、赤滩等地只有评书艺人三、四人,建国后改从他业。20世纪70年代间有说书艺人来泾演出,除传统书目外,同时亦演说现代文艺作品如《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等,并在“书头”(开场小段)中讲述短小革命故事。20世纪80年代,由县、乡文化馆、站提供有偿场所组织演出。

宣纸

宣纸问世于唐朝初期。《新唐书·地理志》有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宣州土贡中上贡“纸、笔”的记载。《唐六典·太府寺》有开元前各地杂物贡的记载,其中已有“宣、衢等州之案纸、次纸”的记录。明胡侍《珍珠船》文中亦有“唐永徽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以沉香种树,用以制造宣纸”之说。唐时宣州的属县宣城、泾县、宁国均产纸,以“泾县所制尤工”。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所在地宣城,故名宣纸。

泾县旅游景点

自然景观

月亮湾风景区

泾县月亮湾景区位于距泾县县城18公里处被誉为“华夏毛竹第一镇” 的蔡村镇月亮湾村境内,景区内山清水秀、秀峰峻岭、层次分明,连绵百里,驱车而至,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夹杂着春竹的馨香,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还有满山遍野的翠竹,河中成群的鱼虾尽情的嬉戏,远处深山中,不时地传来伐竹工人阵阵伐竹声和船工号子声。这里被多家电影制片厂选为外景基地:《月亮湾的笑声》、《月亮湾的风波》、《红色的记忆》、《渡江侦察记》等等多部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曾在此拍摄外景。

泾县旅游景点

琴高山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滨,又名琴高峰,旧时亦称琴高台。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鲤升天”,山水因是而名。其山独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狮,故本地人亦称狮子山。山上有隐雨岩、炼丹洞等古迹。炼丹洞中还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说成是神仙琴高炼丹的遗物,在炼丹洞外左侧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鸡立,被称为“金鸡石”。据旧县志记载,在琴高山的悬崖峭壁间,有历代摩岩石刻多达二、三十处,为全县之冠。

泾县旅游景点

江南第一漂

景区是中国唯一注册成功“江南第一漂”漂流品牌的上佳生态风景区。“江南第一漂”是徽水河流经泾县的最后一段竹筏漂流活动。景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河段落差明显,浅弯与深潭相连,风光绮丽。

泾县旅游景点

桃花潭

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县志《桃花潭记》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朝建踏歌岸阁,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昌阁。

泾县旅游景点

人文景观

赤滩

赤滩古镇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泾县青弋江畔的琴溪镇境内。赤滩古镇始建于宋代,完好保存着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卵石路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辄沟槽,记录着古镇昔日的辉煌。建有民俗文化陈列馆,展出千余件尘封已久的民俗实物,再现昔时民间生活缩影。岩龙寺僧来俗往,钟声悠扬。佛教文化陈列馆广钦大和尚舍利子晶莹庄严致臻。

泾县旅游景点

查济古建筑群

查济村位于安徽泾县之西,东南紧靠太平湖,桃花潭,东南与黄山接壤,北和九华山相邻。李白在《过汪伦别业》诗中云道:“由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丹山、由山皆因仙而名。查济古村的建筑以三条溪为轴线,以各祠堂为节点,红楼桥以上为生活区,以下为商业区,形成完整的空间格局。查济古村极盛时有四门三塔,一百零八座桥,一百零八座祠堂(厅屋),一百零八座庙,民居“粉墙矗矗,黛瓦鳞鳞,棹楔峥嵘,邸吻耸挺,宛如城郭”。

泾县旅游景点

茂林景区

茂林历史悠久,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镇域平坦开阔,府第轩园、楼亭坊塔尚存300余处。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画家吴作人等。

泾县旅游景点

黄田洋船屋

黄田洋船屋位于泾县榔桥镇,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逆水而上。

泾县旅游景点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泾县桃花潭镇东面,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是九华山进黄山公路必经之津,有“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

泾县旅游景点

水西双塔

水西双塔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塔的内壁仍然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木痕迹。

泾县旅游景点

黄村百岁坊

黄村百岁坊又叫“贞洁坊”,座落在黄村乡九峰村村头,建造于清代嘉庆二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牌坊的上端刻有图案,是徐氏赡老抚幼的生动写照。这位徐氏的四个儿子长大后相继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建功立业,官位显赫,为九峰王氏子孙作出了榜样。后代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徐氏一百零一岁去世的那年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旌表。皇帝下旨建造了这座牌坊,该坊虽然经受了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袭,至今仍屹立在九峰村头。百岁坊通体为上等的花岗石建筑,高十二米左右。

泾县旅游景点

章渡吊栋阁

吊栋阁位于泾县西南章渡镇的“江南千条腿”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由于此建筑一户接一户,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千条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摊成了长长的一片,似一张大木排顺流而下;入夜灯明,灯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万家灯火”,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独看一家一户,又似一盏盏吊在灯杆上的灯笼,故又称“吊灯阁”;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个名称“吊栋阁”。

泾县旅游景点

魁山·飞雄塔

魁山位于泾县茂林镇区南行约一公里处。此山拔地突起,独耸一峰,圆如古钟,秀拔出众。飞雄塔山顶高处有座三层六角砖塔,飞檐翘脊,古意盎然,塔心内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层,该塔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县贡生吴延选出资兴建,名曰飞雄。建国后,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为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红军将领寻淮洲的忠骨,现藏有陈毅同志于1938年5月率部队东进抗日途经茂林时,为寻淮洲烈士撰写的墓志铭,该碑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外还安放了在“皖南事变”中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骨。

泾县旅游景点

西阳花戏楼

泾县西阳乡座落着两座花戏搂,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因建于同一时代且建筑风格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为姊妹花戏楼,每年九月庙会在此酬神唱戏,故又称万年台。

泾县旅游景点

三吴纪念馆

艺术大师吴作人、大书法家吴玉如、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同为泾县茂林人,人称“三吴”,声播海内外。为汇集三位先生毕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创作经历,弘扬三位先生艺术上永不止息的创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脉相传孕育于佳山秀水中的泾川文化,泾县特建立了三吴纪念馆,馆址选定在县博物馆内二楼,三个展厅300平方米。

泾县旅游景点

中华第一祠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桶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

泾县旅游景点

吴氏大宗

茂林镇现存宗祠当中,唯一称“大宗祠”的,是茂林吴姓的祠堂。祠名匾上“吴氏大宗祠”五字,人称“苍龙脱骨体”。

泾县旅游景点

红色景点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位于泾县西北部,北邻芜湖,东联宣城,南与黄山相毗邻,西与九华山接壤。新四军军部旧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

泾县旅游景点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

泾县旅游景点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王稼祥故居在泾县西南厚岸乡,距县城37公里。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位柳溪边。故居中陈列着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用具,展出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动照片,供人们参观瞻仰。

泾县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木梳

泾县是中国最大的木梳加工生产基地。有木梳生产企业60余户,拥有十几种木梳品牌,开发出保健木梳、工艺木梳、竹梳等5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泾县木梳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梳工艺。色泽美观自然,梳齿圆滑、光洁,造型别致。

泾县旅游景点

琴鱼

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在泾县修仙炼丹,“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

泾县旅游景点

宣笔

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具有装模雅致,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尖圆齐健兼全的独特风格。

泾县旅游景点

泾县茶叶

泾县产茶历史悠久。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远在唐代就曾出产过白云茶,涂尖等名贵茶叶。相传乾隆六下江南途经宁国府时,知府献上泾县产的贡尖,乾隆尝后赞不绝口,吩咐随从带上饮用。清朝晚期,泾县尖茶已畅销沿江各大城市,并随出洋华人批量销往东南亚一带,故在当时,尖茶又有“洋尖”之称。明朝末年,居住在泾县黄田涌溪的罗隐和尚,又创制出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并以其腰圆紧结,味甘香浓的特点闻名,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泾县旅游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