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初心不改“女匠才”—記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工劉麗

初心不改“女匠才”—記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工劉麗

​中國石油好榜樣·好工匠.初心不改“女匠才”—記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48隊採油工劉麗

初心不改“女匠才”—記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工劉麗

劉麗在計量間倒量油流程。肖滋奇 攝

初心不改“女匠才”—記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工劉麗

別人幹不了的活他能幹,這樣的人就叫工匠。在採油一線,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一定做最勤奮的。——劉麗

■ 採油“女狀元” 行業“活電腦”■ 員工“好師傅” 桃李滿油田■ 革新“夢之隊” 創效“助推器”

同事眼中的劉麗

【大慶油田採油二廠員工趙海濤】師傅劉麗有句話,這麼多年我始終銘記。她說:“無論做什麼都要有名片意識,只要貼上了我的名字,就必須精益求精。”這些年,劉麗無論獲得什麼樣的成績和榮譽,都沒有停歇。看到這樣的她,我還有什麼理由懈怠!

【大慶油田採油二廠採油48隊集輸工王國強】當年我們一起上的技校。在同齡人中,劉麗是佼佼者。25年的採油人生並不算長,劉麗卻演繹得生動而精彩。她用忠誠與奉獻詮釋著鐵人精神,書寫了新時期採油女工的最美人生。她就是我身邊石油工匠,最靚的一抹石油紅。

感言

別人幹不了的活他能幹,這樣的人就是工匠。在採油一線,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一定做最勤奮的。

6月1日,在大慶採油二廠劉麗創新工作室,“掌門人”劉麗和幾名骨幹正討論手頭的一項革新成果。這個由廢棄隊部改造成的工作室是他們革新的“大本營”。

“雖然我在最普通的採油工崗位,但我會堅持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無論大小,都力求盡善盡美。在我看來,這種執著和專注就是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劉麗忙完才坐下與記者聊起來。

劉麗是大慶油田採油二廠第六作業區採油48隊的採油工。在基層一線,她留下的履歷清晰而厚重:19歲,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從技校畢業,成為了一名石油工人;28歲,被破格聘為“採油技師”;32歲,被聘為“採油高級技師”“油田公司技能專家”;35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集團公司技能專家”;43歲,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採油“女狀元” 行業“活電腦”

“石油行業不是一門‘掘地三尺找油,只會埋頭苦幹’的粗活,採油工要想幹出水平來,光靠力氣不行,技術水平的提升很重要。”劉麗從工作之初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她對自己技術上的要求幾近苛刻。

剛上班時,她總是懷揣一本技術書,白天上井對照實物琢磨,晚上回家整理筆記;學會了採油崗位的知識,她又開始學習維修、集輸。洗井工、維修工、集輸工、採油工,採油隊裡幾乎所有崗位劉麗都幹過。多方彙集的技術知識和磨鍊,使劉麗成為一專多能的“崗崗通”。

備戰技能大賽時,她除了完成教練規定的學習培訓計劃外,還給自己加碼加量,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累了就躺在宿舍走廊的地毯上休息一會兒。記憶深刻的是,1997年,經過層層篩選,她贏得代表大慶油田參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採油工種比賽的機會。為取得好成績,她對自己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強化訓練。長時間的操作訓練讓她疼得直不起腰,膏藥敷久了腰間起了泡。那一次,年輕的劉麗一舉奪得第三名,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在“抽油機更換皮帶”比賽環節中,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她揹著35公斤重的皮帶完成作業只用了15秒。這一紀錄至今沒人打破。

怎麼把活幹得更巧、更快、更好,正是這種簡單的想法讓劉麗開始了革新之路。在劉麗眾多的革新成果中,有一項是她和同在採油一線的丈夫“婦唱夫隨”的傑作——上下可調式盤根盒。那時,聚驅井頻繁取換盤根,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還易對光桿造成二次損害。劉麗和丈夫每天晚上上井去觀察、記錄,查找資料、設計圖紙、反覆琢磨,然而新產品應用到井上由於沒有合適的密封圈,3天就出現了漏油情況。

為了尋找合適的密封圈,劉麗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跑遍了大慶市幾乎所有的五金商店,終於找到一種尼龍棒,經過自己切割、扣形之後可以製作出合適的密封圈,最終解決了漏油問題。這項革新成果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讓採油工戶外作業的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鐘縮短為10分鐘,盤根使用壽命也從1個月增加到3個月。

“革新沒有一帆風順的,每個成果從有想法到創作、到應用,都會面臨很多的困難,重要的在於堅持。”劉麗說,很多革新成果她做了好幾代,因為在應用的過程中總是想要更好,於是就不斷推翻自己。在25年的職業生涯裡,劉麗研製的技術成果獲獎135項,獲國家專利17項。

員工“好師傅” 桃李滿油田一線的井場,始終是劉麗最痴迷的舞臺。

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鬥豔。被聘為工人技師後,劉麗便開始幫帶身邊的員工提升技能。

廠裡的李慶華剛從集輸崗轉到採油崗,一時摸不著門道,感到無從下手。劉麗主動與他結成師徒對子。

以井場為教場,用管鉗當教具,哪裡技術薄弱教哪裡,哪裡有問題去哪裡。劉麗帶著李慶華從取油樣、測電流、加盤根等採油工種最基本的技能操作項目練起,一項一項攻克,一點一滴提升。李慶華很快獨立頂崗,又跟師傅搞起了技術革新。

2012年,劉麗帶領李慶華參加“咱們工人有絕活”擂臺賽。這次比賽中“更換抽油機井光桿密封圈”項目允許參賽選手使用自主研製的工具進行操作,劉麗決定在改進操作工具的靈活性上下功夫。受到師傅的啟發後,李慶華靈光一閃,想到劉麗的一項技術革新成果應用過槓桿原理,他想嘗試將這一原理應用到工具改進中。經過反覆試驗,師徒倆終於製作出能簡化操作步驟的新型夾持工具。這種工具讓操作時間縮短了5秒鐘,成為李慶華過關斬將的“利器”,讓他贏得決賽資格。2013年,劉麗和李慶華師徒二人憑藉著驕人的工作業績,被油田公司授予“十大金牌師徒”榮譽稱號。

2003年,劉麗開始擔任廠技能培訓師,負責培訓青工和轉崗員工;同時,各類員工技能大賽的賽前指導也少不了她。

每次賽前集訓,針對枯燥的理論培訓課,劉麗挖空心思變換題型,用“題海戰術”提高選手應試能力。她對學員夠“狠”,自己也很拼,一次賽前集訓,劉麗批過、講解過的試卷就有近1米厚。

而在操作訓練上,劉麗又打出了“減壓牌”,其他參賽隊每天至少進行10次強訓,而她只要求選手練習4次,但訓練質量一次比一次高。

她傾其所學助力員工技能提升,採取“階梯式”培訓法,累計培訓學員1.5萬多人次,5人被聘為技能專家,56人被聘為高級技師、技師,135人被評為廠級以上技術能手。她培養過的學生,從大慶油田冠軍到省冠軍再到集團公司個人、團體雙冠軍,劉麗實現了教練生涯的大滿貫。

在與員工面對面的培訓中,劉麗發現崗位員工很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

2008年,劉麗利用業餘時間開始編寫。在崗位上,沒有電腦,有時甚至連椅子都沒有,她就拿著筆記本電腦席地而坐;夜裡在家,往往是把孩子哄睡了,她自己熬夜繼續做。

用一年的時間,她完成了一套5萬餘字、涵蓋了採油隊各崗位的員工操作手冊,被員工評價為“一冊在手,好用實用”。

不僅要自己會、身邊的人會,還希望所有的採油工同行會。近10年來,劉麗擺弄“鐵疙瘩”的同時,用心動起“筆頭子”,先後出版發表國家、集團公司等各級專業技術書籍19冊、論文9篇,編寫培訓教材38套,制定操作標準105項並推廣應用,為完善集團公司題庫體系建設、推動石油系統採油技術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採油工》在集團公司範圍內的採油工培訓中得到應用,《油水井生產與維護》還成為了全國許多高職院校採油專業的教材。

革新“夢之隊” 創效“助推器”

“無論是在油田還是在我們二廠,個人創新能力很強的不在少數,但,單打獨鬥所能發揮的作用終歸有限,我們更想要的是一個團隊!”

2011年,大慶採油二廠成立了劉麗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從最初的2人到394人的“大家庭”,劉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搞革新,到油田內外進行技術交流;解決各種生產問題,隊裡的、作業區的,哪有難題哪就有她的身影。

在二廠的大力支持下,劉麗創新工作室陸續配備了教學器材和加工工具,建立了專業焊房,還成立了3D打印實驗室,開闢了包含10口不同機型抽油機井的兩處革新成果示範區,並將廠機械維修大隊機械加工車間納入了工作室的研發體系,並撥專用資金做保障……就此,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的“革新夢工廠”誕生了。

“你能想象一個想法從有思路到設計再到加工成型,只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嗎?”參與了很多革新成果誕生過程的機加分會副會長張海山語氣中難掩興奮。在這裡,很多在生產一線徵集的難題,經過多工種進行聯合攻關,在最短時間內,技師們的想法變成“熱氣騰騰”的產品。

有了革新制造工廠,不僅可以實現即時製造,還有了接受基層單位“訂單”的能力。近年來,劉麗工作室陸續製造各類革新產品25批次2014件供基層使用;革新成果示範區也不僅是新成果的“試驗田”,還成為了老成果的“優選地”,工作室成員在這裡對二廠近10年的革新成果進行了優選、改進,最終整合出40項292件成果在示範區應用試驗,示範區系統效率提高1.6個百分點,示範區文化被命名為大慶油田“四大革新文化”之一。

成為了劉麗創新工作室的一員,很多人有了共同的意外收穫——家庭地位的提升。“以前都是我做早飯,現在愛人看見我太忙了,心疼我,她就做了。”“過去為了打遊戲想換臺新電腦,家裡‘領導’不批;現在為了製圖,老電腦太慢,已經給換新的了。”

唯一家庭地位不升反降的人,就是劉麗。在女兒眼裡,她是個經常缺席的媽媽:中考報考時,媽媽在出差;過生日時,媽媽在加班……對於丈夫,她這個技能專家、“帶頭人”,反而是接受幫助的一方。“我們在家經常說的是工作,我們工作室裡很多項目最初的靈感就來源於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劉麗說。

據統計,自劉麗工作室建立以來,大慶採油二廠的創新創效成果數量由過去的每年100多項增加到現在的每年300多項;工作室共研製革新成果932項,獲得國家專利38項,累計創效8600餘萬元。

劉麗,這個“技校中走出來的專家”,始終以執著的姿態綻放在採油一線

信息來自中國石油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