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合情理嗎?

Panda239062406


問題: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合情理嗎?

自從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工齡的內在含義已經等同於社保繳費年限了。不交社保,或者交不夠15年,不管有多少年的工齡,實際工作了多少年,也是無法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即使沒有工作,交了社保,交夠15年,還是可以辦理退休,拿到養老金的。退休後的工資也改稱養老金了。目前養老金的多少由很多因素決定,工齡只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參數,但不是唯一。其他參數還有當地的工資水平(社平工資)、個人繳費水平(個人繳費指數)、退休年齡等。總的來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將來有沒有可能只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呢?這樣做合情理嗎?

很多朋友都向往只按社保繳費年限發放退休後的養老金,認為這樣最公平。其實這種想法或觀點可以理解,但不合情理,因為考慮的不全面,顧此失彼了。之所以說可以理解,是瞭解廣大低收入退休人員的疾苦,之所以說不合情理,是因為想做到按工齡發放養老金是合理的,就要修改現行的社保繳費制度,不再考慮其他因素,但這需要有幾個附加的必要的前提。只有以下三個前提都同時成立,才可以。

第一、如果全國所有參保人每年的繳費金額完全一樣,是一刀切的,那麼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存在合理性

這個假設不成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有這樣的繳費規定。養老保險不是吃大鍋飯,交多交少一個樣,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投入和收益成正比。如果繳費多的和繳費少的退休待遇一個樣,只按工齡發放工資,就公平嗎?以後誰還會多交呢?收不抵支呢?養老基金靠什麼維持運營?如何長期可持續發展呢?所以目前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把個人的繳費情況做為重要參數,進行計算的。講求的是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社會激勵原則,鼓勵參保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是多“勞”多得精神的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很多企業剋扣員工,不依法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繳費低,造成的企退人員養老金偏低問題,的確很不公平,希望管理層能加大對企退人員的養老金予以傾斜。

第二、如果全國所有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等是完全一樣的,那麼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存在合理性

這個假設也是天方夜譚。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消滅地區間的貧富差距,能做到全國各地工資水平、物價水平完全一樣。如果只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大家拿一樣的養老金,這樣就公平嗎?在不同的地區生活,物價和生活水平能一樣嗎?生活質量能一樣嗎?所以目前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把各地的社平工資作為重要參數,進行計算的。同樣的繳費情況,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後養老金高。

第三、如果所有參保人的退休年齡完全是一樣的,那麼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存在合理性

養老金是可以終身領取的,而退休年齡卻不盡相同。有的人45歲退休,有的人50歲退休,有的人55歲退休,有的人是60歲退休,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年限有多有少,如果只按工齡發放養老金,那麼誰願意晚退休呢?所以目前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時,是考慮了退休年齡的,設定了與之掛鉤的養老金計發月數。同樣的繳費金額,退休早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低,退休晚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高,這樣就比較合理了。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養老金計發月數

請問以上這三條能同時成立嗎?(苦笑)如果能同時成立,那麼按工齡發放工資才是公平合理的。所以我認為只按社保繳費年限發放退休後的養老金不僅是不合理的,而且是根本不可能的,否則會製造出新的更多的不公平。

雖然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不是盡善盡美,需要繼續完善,比如不少企業不足額而是打折為員工繳納社保造成的養老金偏低,比如縮小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比如補發中人養老金,比如落實老民辦教師的養老金和醫保待遇,比如落實並提高在農村生活的建國前老軍人的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水平,比如進一步降低繳費負擔,比如應該更大幅度向企退人員傾斜......但總體還是比較客觀合理,可持續的,所以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如果你想退休後拿到更多的養老金,主要途徑有兩個,一是自年輕時就注意多積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二是儘量選擇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社平工資高的地區辦理退休。盼望只按工齡發放養老金是不現實的。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查看更多關於社保及退休的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很多人不滿意現在的退休金,也不清楚退休金的多少與什麼有關,所以就會有人問:

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才合情理?

看似很合理,其實漏洞很大。

首先繳費年限。規定最低繳納15年,那麼有的人繳納20年,有的人繳納30年,這一按照工齡發放的話,是否公平呢?

其次我們看退休年齡,一般都是男性60週歲,女性55週歲。那麼還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那麼退休時候年齡越高自然退休金越多,假如55歲與60歲退休無區別,那麼領取養老金時間可就不一樣了,那麼何來公平?

再看個人工資情況,根據個人工資情況,自然領取到的養老金也是不一,如果都是按照工齡那麼繳納得多的該怎麼辦?

全省在職人員工資,其實這就是在調控,根據人均工資來調控養老金。那麼如果按照工齡發放,如何進行調控?

根據人均工資和物價水平們還有政府財政與人口老年化,每年養老金都是在調整,但是近十三年來,一直是上漲趨勢,因為物價不斷提高,人均工資也是不斷上漲。

所以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是不合理的。


財經視覺I


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合情理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b00493aa631ce27eb8abe9969836dfe\

社保分析師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作者房師宏,現在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合情理嗎?

根據描述,題主認為只有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才能縮小差距?

在回答問題之前咱們先說什麼叫合情合理?我的理解就是:同樣的工齡,退休時拿同樣的退休金。

假設是這樣,我認為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理由1、怎樣計算退休工資?

按合情分配:都拿一樣的退休金。沒有差別,不分檔次,工齡長短一個樣。這樣能合情嗎?

按合理分配:一年按多少錢計算,怎樣才算合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城鄉居民、城鎮居民統一按照一個退休工齡基數進行計算。這樣能合理嗎?

理由2、地區差異。

全國各地按照統一的工齡計算退休工資,沒有地區區分,這符合國情嗎?假設在大中城市、艱苦偏遠地區以同樣的退休工資執行,能行的通嗎?全國的發展水平、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的工資水平能一樣嗎?

如果說,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現在早已不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年代,全國各地同樣的發展水平,同樣的物價消費觀,平均工資、物價消費水平在同一條線上。這不僅不能縮小差距,還會制約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理由3、退休工資的來源渠道。

我們國家的退休工資來源渠道,主要是職工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假如按工齡退休,就不存在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工資勢必就只能是依靠國家財政。截止到2018年,全國大約有機關事業單位1700多萬和89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國家財政靠什麼支出這龐大的退休工資呢?

所以,我們在呼籲退休工資按工齡發放的同時,也要呼籲考慮是否合情理?


房師宏


很多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年人,退休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退休工資待遇很低。一些跟他們同樣工作時間的人,但與卻比他們高很多。於是就有了這種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的訴求。

實際上,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只是一個角度上的公平。

從其他角度上講,又不公平了。

首先,我們的社保基金是哪裡來的?職工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一部分。

一些職工工作累、加班多,發的工資高,企業的繳費基數高,個人繳納的社保費也高。跟一些不累的崗位上熬時間、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交費的人,拿一樣的退休待遇不合適。

如果是這樣,大家都會想方設法不繳社保費,這樣社保費收得少了,大家的待遇就會都降低。

所以我們的社保待遇要跟繳費基數掛鉤,同時還要兼顧個人賬戶餘額。


第二個,北京、上海生活水平高,大家的工資也高,如果說讓北京、上海的退休職工跟山區的退休職工拿一樣退休金,是維持不了同樣的生活水平的。

而且,如果那樣做,很多社保金都會從經濟條件好的地方支援落後地區。那經濟條件好的地方願意繳費嗎?

所以社保金必須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

第三,跟退休年齡也有關係。50歲退休和60歲退休,人均預期壽命是一樣的。可是一個會領20多年退休金,一個只領十來年退休金,那麼大家都會吵著早點兒退休。

早點兒退休,領取的時間長,繳納社保的時間短,這樣社保基金的壓力會更大。

所以,退休晚的也要照顧。

第四,工作時間早的,是在國家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當時的條件很艱苦。所以國家專門設立了一個過渡性養老金,針對沒有建立個人社保賬戶前的一段時間,工作了的老人進行特別照顧。因為那個時代,他們都是沒有個人賬戶,或者說建立了個人賬戶也是幾塊錢的往裡存,這樣他們會在那一段時間沒有,或者有很少的一部分個人賬戶退休金。

所以,過渡性養老金也是很重要。


我說的這四點,包括我們的工齡、繳費年限,都是影響我們現在退休計算公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現在的退休計算公式,是綜合了各方面因素形成的,是較為科學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形成的一種計算公式。至少現階段實行這種退休待遇計算方法比較好。


暖心人社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明確工齡的定義,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

工齡的長短標誌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不少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師傅,退休時才發現自己的退休工資待遇怎麼這麼低?一些跟他們同樣工作時間的人,退休待遇卻比他們高了很多。於是就有了題主所提出的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更合情理的問題。

可仔細想想,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就真的公平合理嗎?其實也不一定。比如: 有的好單位按最高檔次替員工繳納社保費,而一般企業都是按基礎層次為職工繳養老保險費,繳費的高低相差懸殊,如果完全按工齡也是對這些人的不公平。

有的孩子初中一畢業就外出打工;而有的孩子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畢業後參加工作時都快三十幾歲的人了。如果完主按工齡拿退休金對他們更不公平。

由此可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只是一個角度上的公平,從其他角度上講,又不公平了。世上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可言。

在這裡,我們必須瞭解社保基金是哪裡來的?做什麼用?職工繳納的社保費是職工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一部分。當職工的養老保險費最低繳足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時,就可以申請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享受養老保險待遇。養老保險的來源地就是社保基金。

因此,在現有政策,以繳納養老金年限的長短、金額的多少和繳費基數的高低來計發養老金待遇,況且國家遵循的社會保險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長領。

如果大家都想方設法不繳社保費,但卻又想多拿養老金,甚至一步到位實行以所謂的按照工齡長短來發放退休工資,這樣社保費收得少了,社保基金就會虧空,大家的待遇就會降低。這無凝是殺雞取卵,也幾乎不可能的。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儲存額、與退休年齡相關的計發月數等因素確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退休年齡和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個人累計繳費年限越高,則計算的基本養老金越高。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的,是科學的合情理的。一味地拋開現實,不想多繳費,甚至推翻現行的社會保險制度,一步到位實行以所謂按工齡發放退休工資,這巳經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不要只為自己考慮,要為國家的未來著想,我們要始終堅信: 兼顧公平是國家長期的政策基調。


葉公來幫忙


完全按工齡發放退休金不合理。我這樣說肯定有很多人不愛聽,而且這些人一般都屬於普通勞動者,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 ,然而在現實中既不可行也行不通。且聽我道來: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反對平均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既要兼顧公平,也要兼顧效率。初次分配主要體現效率,二次分配則側重於公平。承認差別才能調動各類人才的極積性。將軍與士兵不可能相同待遇,教授與普通工人也不可能相同待遇。有的人又要說了,退休後大家都不工作了,應該拿一樣的退休金。試問,行得通嗎?殊不知退休金的計發是與每個人退休前的工資標準聯繫著的嗎?退休金是對每一個人退休前工作價值的反映。很難想象像袁隴平、馬偉明這類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退休後與一般人拿一樣的退休金 ,真是這樣,豈不成了咄咄怪事,國家還能有希望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退休金不是不應該考慮工齡,而是在同類人員之間必須考慮工齡。而且,在不同人員之間也應參考工齡,不應使退休人員之間退休金差距過大。


Wwbing


目前我們國家的退休金。都是按著工齡來計算和發放退休工資的。所以說這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之說。因為它是國家法規的規定。

至於提到工齡在這裡我要說明一下。實際上你這個繳費的年限就是你的工齡。但是為什麼又有工齡一詞呢?他主要是針對在全國繳納社會養老保險之前。已經參加工作了的人,而這些參加工作了的人的工作年限稱之為工齡。

因為他們當時並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不能從繳納養老保險當中體現出來。所以就被稱為工齡也稱之為是視同繳費年限。

這些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因為不能從他們交的養老保險當中體現出來。所以國家層面又出臺了過渡性養老金的政策。以他們的繳費視同年限的工齡。來計算他們過渡性的養老金。我個人認為這種計算方法是非常符合。退休職工本身利益的,因為畢竟是老有所得,而這些退休職工本身在這些年也幹了一定的工作。所以說他們應當拿到他們自己該得的那一份工資


社保小達人


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夲人認為合情,但是不合理。

答案是:一、養老保險(請記住是保險)這一點很重要,

二、所謂的保險就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

三、為什麼有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多呢?山東很多企業退休員工的養老金比事業單位還高,答案是:單位領導為了大眾的利益給員工繳納了比較高的養老保險。

四、有的企業退休人員為什麼養老金很少呢?答案是:單位領導為了年終中高層分紅(據官方報道的確是普通員工一輩子的收入),所以就捨棄了員工的利益給員工繳納最低的養老保險。

不要埋怨自已養老金少,的確不是國家造成的。

真真切切是企業老總為了個人私利人為造成的。


平番泳燈縣


不合理。工齡只能算作其中的一項工資構成而已!



我是這樣認為的:

1、加大基礎工資投入部分。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2、工齡可以有所區分,一年給個基數,多少錢,給老教師予以肯定。(避免單位有的教師,出工不出力,吃老本來了)

3、嚴格執行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績效工資考核方案。

4、福利待遇要打到工資當中,貨幣分房、車補、暖氣費、電話補貼。該有的千萬不要拖欠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