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為了賺取更多利益,某些汽車廠商常常會在背地裡搞一些交易,進而視產品質量與安全為兒戲,以各種手段來侵犯消費者權益。當這些醜聞被曝光後,便會有政府及司法部門的介入,再加上各大媒體的宣傳,最終導致該廠商的口碑嚴重受損,營業額大幅下滑,同時也要面臨鉅額的罰款,得不償失。在本文當中,小編將為大家盤點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

最震驚汽車界的十大丑聞

Top10:通用汽車騷擾恐嚇事件

雪佛蘭Corvair誕生於1960年,它是通用汽車當年與諸多進口車競爭的利器,其人氣不亞於大眾甲殼蟲。Corvair搭載一臺後置風冷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同時提供四門、雙門、旅行、廂式貨車多個車型版本。然而好景不長,1965年,美國的律師兼政治家——拉爾夫·納德發表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國汽車設計埋下的危險》一書,公開指責美國的汽車廠商們只關注舒適、成本、造型等方面,忽視汽車設計中的安全問題和汙染問題,雪佛蘭Corvair在書中更是被拿來當典型,被作者重點批評。納德還在書中指出,1960-1964年生產的Convair,其擺杆式後懸架會造成轉向過度,同時,沒有前防傾杆會導致更多的危險。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此舉觸怒了通用汽車,公司開始用各種手段試圖封住納德的口並毀壞他的個人名譽。隨後,納德狀告通用汽車侵犯其個人隱私並勝訴。1966年,時任通用汽車總裁的James Roche為公司對納德的騷擾和恐嚇公開向其致歉。1970年,納德用勝訴得到的42.5萬美元賠款作為經費,推動了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建立以及空氣清潔法案等諸多政策法案的通過。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9:福特Pinto油箱爆炸事件

上世紀七十年代,福特開始向小型車市場發起進攻,這輛Pinto正是他們當時的代表作。Pinto誕生於1971年,同時提供掀背版和旅行版,上市幾年之後,福特陸續收到了消費者的投訴,有關於其在追尾事故中起火。Pinto的油箱位於後軸和後保險槓之間,緩衝空間的缺乏,加劇了碰撞中燃料洩漏的危險。1977年,Mother Jones雜誌發表了關於Pinto起火的報道,並舉行了新聞發佈會以促進政府關注。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發現該燃料系統也具有潛在危險性,並責令福特進行召回,召回規模多達140萬臺。不僅如此,Pinto醜聞還導致了福特第一次面臨謀殺指控——印第安納州的三名女子因火災在車內死亡後,該公司被起訴,然而最終陪審團認定該公司無罪。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8:德勞瑞恩販毒事件

約翰·德勞瑞恩是龐蒂亞克GTO之父,後來成為了通用汽車的副總裁。他於1973年離開通用汽車,並於1975年創建了德勞瑞恩汽車公司。儘管DMC-12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標誌性車型之一,但德勞瑞恩公司卻命運多舛。1982年10月,創始人德勞瑞恩被美國FBI以涉嫌販賣毒品的罪名逮捕,雖然最終被無罪釋放,但其名譽已經被毀,公司也於同年關閉。德勞瑞恩本人聲稱公司的倒閉並非因為經營不善,而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這一切都給德勞瑞恩公司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截至公司關閉為止,共計約9000輛DMC-12被生產了出來,目前仍然有6500輛左右留存在市場上。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7:奧迪意外加速事件

1986年11月,《60分鐘》節目報道了奧迪5000在行駛中突然加速的事件,隨後就是多起關於消費者因此死亡或受傷的訴訟,在各大媒體上,奧迪的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還好這個問題及時得到了政府的關注與調查,但最終也沒有發現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對此,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解釋為,突然加速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奧迪5000的制動踏板距油門踏板很近,且兩踏板形狀相似,這使司機很容易踩錯。容易踩錯……易踩錯……踩錯……錯……這是什麼騷操作?我讀書少,不要騙我!!還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於這一醜聞,奧迪在美國的銷量大幅下滑,並在數年後才恢復。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6:戴姆勒行賄門事件

2010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指出,戴姆勒一直在賄賂世界各地的官員,以獲得優待。投訴表明,自1998年至2008年,戴姆勒為行銷自己的產品,至少向俄羅斯、中國、越南、尼日利亞、匈牙利、拉脫維亞、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等20多個國家賄賂了5600萬美元,同時還給伊拉克官員回扣,以保證不再賠償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聯合國石油換糧食計劃中受損的卡車。最終戴姆勒接受了1.85億美元的懲罰。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5:福特探險者Firestone輪胎故障事件

2000年,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開始調查福特探險者的Firestone輪胎胎面分離事件,最終結果是Firestone召回了多達1440萬條輪胎。這款輪胎曾應用於福特探險者、水星Mountaineer、福特Ranger、馬自達Navajo以及馬自達B系列,這些車的車主皆擁有免費更換輪胎的權利。據報道,Firestone輪胎故障事件已導致271人死亡,800多人受傷。福特和Firestone因為這個問題而被起訴,這也引發了國會的關注。最終,該醜聞的後果使得福特和Firestone解除了合作關係,兩家公司的CEO紛紛辭職。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4:豐田意外加速事件

豐田的意外加速醜聞嚴重影響了該公司的聲譽。豐田的多名消費者投訴,他們駕駛的汽車會在某一時刻毫無預料地突然加速,豐田起初給出的解釋為地板墊的位置使其極易碰到油門踏板,導致突然加速。而在最初召回的550萬輛車中,豐田又發現了第二個可能導致突然加速的原因——油門踏板會自己卡住。修復結束後,豐田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12億美元的罰款,並且承認車上的安全問題欺騙了美國消費者。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3:通用汽車點火開關故障事件

2014年初,通用汽車公司宣佈召回多款車型的點火開關,因為它們可能會在擁堵路況下突然關閉,其後果是安全氣囊、動力轉向和動力制動等系統都將失效。 這個問題已經令數百萬輛車受到影響,並且,該缺陷已導致124人死亡。通用汽車最終不得不向司法部支付9億美元的罰款,同時還要將3500萬美元支付給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以及支付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00萬美元。另外,受害者及其家屬的賠償金也高達5.945億美元。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2:大眾排放門事件

大多數汽車界醜聞都是僅僅影響一家公司的命運,而大眾的柴油引擎排放量造假醜聞卻對整個柴油車市場造成了影響。排放門事件的發酵,迫使監管機構對柴油發動機的排放進行更為嚴格的監控。該事件最初在美國爆發,西弗吉尼亞州的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大眾柴油車型的實際排放量與其公佈的數據之間存在嚴重差異,於是他們向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發起投訴,建議該機構進一步調查。最終,該機構發現,大眾採用了一種作弊裝置,進而使車輛在評估期間降低排放量。醜聞的後果迫使大眾汽車集團CEO馬丁·溫特科恩辭職,並使該公司在美國損失超過300億美元。德國檢察官也一直在調查大眾集團的高管,並在近期將奧迪CEO魯珀特·斯塔德勒拘留,為了防止他可能會破壞證據。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Top1:高田氣囊門事件

高田氣囊門代表著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沒錯,不僅僅是汽車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表示,共有大約3700萬輛車,裝有5000萬個問題氣囊。且這些驚人的數字也只是該醜聞的冰山一角——由於故障的嚴重性,部分車輛需要進行多次維修——首先是進行安全氣囊的臨時更換,以減少風險,然後再進行永久性改進。研究表明,由於水分的存在,氣體推進劑的化學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生改變,然後該物質會過快點燃並導致充氣機爆裂,金屬碎片會飛濺到駕乘人員身上。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統計,美國已有15人在高田氣囊門中死亡,並有至少250人受傷。

汽車界這十大丑聞分分鐘要命

輪到你說:你被這十大丑聞影響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