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大家好,我是比利·海靈頓。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先提起我的啟蒙美劇《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雖然是常見的家庭題材與弘揚正能量的雞湯核心,但架不住少見的偽紀錄片拍攝方式與巧妙的情節設定。這部"舊瓶裝新酒"的情景喜劇在2009年開播至今依舊影響著眾多像我一樣的普通人。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摩登家庭》故事發生於美國洛杉磯三個"有聯繫"的中產家庭之間。它的獨特在於敘事上多支線發展,最後彙總為每集的主題。這樣的模式讓前面的笑點都化作感動,也讓你把這碗雞湯幹得心甘情願。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同時它的獨特在於人物的設定十分多樣。有來自南美洲的辣媽和兒子,也有來自越南的養女。有傳統的美式家庭,也有新型的夫夫一家……雖然每集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這部劇真正想傳遞的內容早在第一季首播集的結尾就告訴我們了。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

不知道是禍還是福,當時《摩登家庭》的冬歇讓我發現了另一部劇

《生活大爆炸》(以下簡稱TBBT)在2007年首播至今。國內劇迷們都耳熟能詳,就不用我多費口舌。

不同於《摩登家庭》的家庭核心價值觀,TBBT以友情為主,愛情為輔。可是這種設定早已經被《老友記》等大作玩兒爛。又該怎麼出奇?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但你要知道TBBT的製作人是誰就不會擔心。大名鼎鼎的查克·羅瑞(Chuck Lorre)——熱門情景喜劇《好漢兩個半》(two and a half men)製片人。

他選擇講一幫高智商書呆子的故事。從人物的設定上讓人眼前一亮,而這就是TBBT的獨特之處。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好漢兩個半》第一季宣傳海報)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製片人查克·羅瑞照)

也許大家都喜歡謝爾頓(Sheldon),但是我始終認為萊納德(Leonard)是主角,他毒舌不可惡、平凡不普通、自卑不自餒。從這兒就可以看出人物設定的成功。

畢竟世界上沒有幾個人可以是謝爾頓,但是我們或多或少都是萊納德。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

除了以上兩部生活都有保障的,那還要看看在美國沒錢該怎麼過。對了,就是《破產姐妹》(2 Broken Sisters)。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除了在情節的設定,人物的設定出彩外,還可以在段子上下功夫。

而《破產姐妹》於2011年開播收視率便有4.0的成績,自然有其獨特地方。人物設定已經是窮人,嘴上自然沒什麼顧忌,葷段子說得一個比一個"動聽",看的我是面紅耳赤。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但是段子可以引來矚目,卻難以長久。如果細想《破產姐妹》在屎屁尿中包裹的其實是"糖",就像比起《破產姐妹》我更喜歡《追夢姐妹》這個翻譯。這糖就是"夢想",縱使像Max所說的易燃,它還是甜的讓人值得奮鬥。

而你有沒有看著劇中結尾不斷浮動的金額心裡一上一下?有沒有看著兩姐妹說著段子卻感到了心酸?有沒有看著餐館裡這些人互相調侃卻挺感動?如果有,那這部劇的的確確成功了。

我很難不想到Gallagher一家,他們也都是《無恥之徒》,卻也敢於對老天說上一句: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

雖然《無恥之徒》嚴格上不能稱為情景喜劇,但是這部神劇值得來談談。像是其中底層人民與警察之間的"鬥智鬥勇"就引發我對美國警察行業的興趣。在看《神煩警探》(Brooklyn Nine–Nine)之前,《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對警察是黑到家了,好吃懶做、濫用職權、效力低下。說我對美國警察有好感那肯定是胡扯。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神煩警探》最獨特的地方在於立意深,別看是平時一個吊兒郎當的警察與一幫同事吵吵鬧鬧,順便破破案。它想說的在其中一集就已經表明。那集中警監成了文化部部長,想用"最佳警察"來宣傳卻遭到平民的牴觸。他沒有說退縮或是置之不理,選擇坦白地讓民眾去說出他們存在的問題。而這一段徹底改變我之前對這一職業的偏見。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生活中警察與民眾並不是對立面。他們同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耍寶,也會難過,同樣也會犯錯。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

寫了這麼多,發現時間過得真快。

《摩登家庭》到了第九季,卻再也沒有最初看時的感動,熟悉了情節發展到最後都是閤家歡式雞湯;

《生活大爆炸》到了第十一季,主角們差不多都有了另一半,生活趨向平淡,只能靠情懷支撐;

《破產姐妹》終止於第六季,算是最好的結局。因為聽到葷段子好像也沒什麼感覺;

《神煩警探》第五季還在播出,情節越來越相似,角色越來越臉譜化……

為什麼這些劇變得沒那麼好看了?

我想是太長了,長到主角們結婚生子,家長裡短。長到我們都可以預測出他們是怎麼想,如何做的。童話為什麼美好?不就是因為它在最美好的時刻停止。畢竟沒有人願意去看灰姑娘與王子為誰去給孩子換尿布而吵架。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

所以我是更鐘情於英式情景喜劇的結尾。

《米蘭達》(Miranda)故事就結束於米蘭達找到了幸福;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布萊克書店》(Blacks Book)就結束於傻店員曼尼有了女朋友,伯納德還是守著破書店;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極品基老伴》(Vicious)就結束於兩個老頭在聖誕節夜裡相擁入眠。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這些劇集數總共加起來都少的可憐,可是這樣反而像做了一場夢,一場美夢。醒了,也意猶未盡。

這是一種缺憾美。可惜我們太喜歡這些劇,總想貪心更多,求一個完整。就像從小被教育要"有始有終",

卻不知道很多事情是沒有結尾,只有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當初我觀看時的喜悅與感動,即使現在沒有以前好看。似乎也值!

畢竟更新一集後,你還是會看呀!

那些年的情景喜劇為什麼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