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扬州人与同伴一块过河,船行至江中,船破,同伴们都游到了对岸,而最善于游泳的他却溺水身亡。原因就是他的身上背着500块银元。

同伴们多次劝他把钱扔掉,他就是舍不得,最终葬身江河,为财致命。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人脑进水了,怎么会意识不到命比钱重要?诸位别急,听听神经科学家是怎么解释这种现象的。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每个人的大脑产生的意识不同,而贪婪程度也不同。

作者丹尼尔·慱尔是这一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一直以来专注于用脑神经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最复杂的想法。《贪婪的大脑》是他的第一本科普畅销书,并入选2012年《华尔街时报》专业书评人的最值得阅读书单。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丹尼尔·博尔的父亲轻度中风,对左边的空间视而不见。仅仅因为脑中的一个小血块使得意识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他的身份特征都被剥夺了。

这个事件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意识是物质性的!

他本来计划攻读心灵哲学博士,为了要搞清楚意识损伤的原由和机理,减轻亲人的痛楚并造福大众,毅然决定选择意识神经科学作为研究方向。不久他被剑桥大学录用,开始了意识神经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本书是作者多年科研工作的精华汇总,呈现了意识神经科学的曲折迷人之处。

意识产生于大脑,意识具有物质基础,如同人类是进化而来的一样,意识也是进化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信息,大脑是可以进行无比复杂运算的生物计算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观察到受试者思考对象不同,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不同,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意识完全是可以被观察,甚至被测量的。

人类凭借意识的力量成为革新的主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掌控了进化的基本动力。每一个物种都试图控制自身的生存环境,拥有非凡才智的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会让地球大为改观。

400年前,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断言意识是纯粹个人的、主观的实体,自然科学无法解答意识问题,而且一个人的意识也不是他人所能体会得到的——对意识来说,没有客观性,也无所谓多种观点;意识只有一个观点,即个人的观点。现代哲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意识远远高于平淡无奇的大脑运作。

后来,在翔实论据的科学面前,这类哲学论点所具有的貌似正确的光环逐渐消退了。

博尔的观点与这类哲学论点截然相反:我认为最合理的观点是,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

实际上,并非只有人类有意识,作者在书中列举了猴子、乌鸦等具备意识的动物,同样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信息处理任务。

但只有人类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而且只有人类“沉迷于发现信息的结构,如果我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渴望得到满足,我们会人为地制造机会发现模式,并从中获取乐趣。”比如,人们会发明数独等各种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尽情的寻找模式,满足意识贪婪的处理信息的需求。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我不懈地努力,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洪流

人类将基本的信息、知识、经验抽象成为概念、规则、定律等,并固化在自己的大脑记忆中,从而形成面对进化道路上各种问题的本能反应,这就是意识发现模式的过程。

就好像在十字路口,司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一种对于交通信号的模式处理。老司机看到绿灯就加速,看到红灯就踩刹车,这就是一种本能反应。

我们所有令人赞叹的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都要归功于意识。

意识赋予了我们不可思议的理解能力,让人类创造了无数奇迹,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大脑的脆弱性。为了支持人类意识令人惊奇的创新能力,人类大脑变得发达、复杂,这使得我们极其容易遭受严重的脑损伤,从而丧失意识。

意识是生命的本质,我们通过意识才认识自己。意识是感觉的堡垒,是思想的熔炉,是情感的家园——不管这种情感给我们带来的是痛苦还是安慰。正因为有了意识,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