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沒想到,羅胖做的1個學習類app,讓我第1次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從小到大,“學習”這兩個字,在我眼裡就是痛苦的代名詞,結果導致,上學的時候,沒有認真的聽課做作業,最後的結局就是,早早就得出來社會打工了。

沒想到,羅胖做的1個學習類app,讓我第1次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剛走出社會,我就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努力學習的嚴重後果:不管走到哪裡,都被認為是沒文化的人,沒用的人,找工作也是屢屢碰壁!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之前一個上司,在辦公室聚會喝酒的時候,當著一群同事的面,公開說我是一個沒文化的人。結果幾分鐘之後,他卻站到辦公室的窗戶上小便,當時真想指著他的鼻子回他:你TM有文化,還做出這種沒素質的舉動!

說實話,剛走出社會那會,挺絕望的,但是,絕望歸絕望,我依然不喜歡學習!

時間一晃來到了06年,有一天,在網吧上網的時候,偶然看到了李嘉誠的故事,那個故事的核心是:李嘉誠初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了,靠著不斷學習和努力奮鬥的精神,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突破,最終成為了華人首富,香港最偉大的企業家!

沒想到,羅胖做的1個學習類app,讓我第1次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他的故事,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極大的激發了我學習的慾望,畢竟,我還年輕,還有機會活得精彩一點!

從那以後,只要有時間,就會跑到書店裡看書,但是,時間一長,內心就很困惑:看了那麼多書,我的生活和工作,卻沒有一點改變,這到底是為什麼?李嘉誠可以靠著不斷學習的精神,成為偉大的企業家,可我為什麼感受不到,它給我帶來的一點好處呢?

困惑歸困惑,有時間還是會跑到書店裡看書。

時間一晃來到了2013年,一天下午,在看網易新聞的時候,看到了羅胖講的一期叫做“與機器賽跑”的節目,由於我從12年開始,就對科技很感興趣,所以就點進去看了一下,看完之後,又買了一本羅胖推薦的相關的書看,然後又關注了他搞的微信公眾號“邏輯思維”,從那以後,就經常聽他講的60秒音頻,也經常買他推薦的跟科技有關的書!

沒想到,羅胖做的1個學習類app,讓我第1次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羅輯思維在15年底,推出了一個叫做“得到”的學習軟件,16年年中,又推出了付費專欄,記得他推出的第一個付費專欄叫做李翔商業內參,剛推出的時候,請來了馬雲為那個專欄背書,看到有馬雲背書,第二天我就花錢購買了,接著又陸陸續續買了“王煜全,李笑來,古典,劉潤”四位老師的專欄,加起來總共五個。

在學習李笑來老師專欄的時候,他會不斷的強調“踐行”兩個字,意思就是:看專欄的人,聽完課程一定要去實踐!剛開始我沒有重視,因為腦袋裡沒有那個概念,當他說的多了,就會把他教的知識,拿到生活和工作中去運用,慢慢的,我發現,有了一些積極的改變!

後來,笑來老師又花了一週時間,講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至此,我才恍然大悟:之前學了那麼多知識,看個那麼多書,卻沒有給我帶來多大改變的核心原因就是:沒有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說過:“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成為高手”

沒想到,羅胖做的1個學習類app,讓我第1次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於是,我又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好的學習方法,在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之後,就比之前還要拼命的學習,用一句比較裝逼的話來說就是: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

最近這一年,我發現,通過不斷的學習,它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這一年多的收穫,比之前十幾年的收穫還要大。同時,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和愚蠢。

就這樣,我從一個討厭學習的人,變成了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學習”這兩個字,不再是痛苦的代名詞,而是樂趣的代名詞。而這一切,都是羅胖做的“得到”app和幾位專欄的老師給我帶來的,真的由衷感謝他們,他們讓我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讓我有機會活得精彩一點!

相信“得到”app,未來會讓更多的中國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讓更多人通過不斷的學習,改變自己的同時也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