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如只以鍛鍊身體、轉弱為強,或治療某些慢性病為目的,則拳架的規格差一些,也關係不大。只要能每天堅持練拳,寒暑不斷,身體就一定可以健康。不過生效的程度,當然也還是有差別的。

即使幸運地遇上了明師,從學的時間太短了也不成。如果跟師學了一年半載,拳架的外表,也大體差不多了。但拳架是拳理的表現形式,老師是在對拳理有了深刻認識之後,從內容到形式,才表現出他的拳架來的。初學者對拳理的瞭解有限,只可能在外形上依樣畫葫蘆,模仿得拳架近似,但只要一離開老師,不知不覺就會走樣,變成怪模樣。而且自己還以為正確得很呢?由於對拳理認識膚淺,不可能有自知之明。只要到公園裡走走,埋頭彎腰,翹著屁股在練拳,甚至在教拳的,大有人在,就可見我的話並非沒有根據。

前人學技藝,態度比較誠懇、踏實,古書上常有“某人從某明師遊十餘年”這—類記載。(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跟師學習的時間,相當長久。現在的人不會幹了!如果不視為畏途,至少會不好理解,說不定還暗笑古入愚蠢,哪裡肯花那樣大的功夫!古人並不比我們的聰明差,也不是他們不想速成,實在是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比老師差得遠,也知道功夫的艱深,不可能速成,這才有“大器晚成”的諺語。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楊露禪跟陳長興學了十幾年,成了楊無敵。楊家三代家傳,跟師學的時間,更為長久。雅軒老師跟楊澄甫也學了十幾年。從中不也透露了一些消息麼?他們每—代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看來絕非偶然。他們不僅學到了形式,更主要的是學到了內容,得到了其中的精髓。他們既有“形似”,更得到了“神似”。

只有在充分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之後,才可能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倒是我們今天有些想速成的人,值得深思的。

學習楊式太極拳功夫的次序,分為三步:即先練體,次練氣,後練神。

嚴格說來,這三步功夫,並不能截然分開。但強調先練肢體的柔順,次練內氣的充盈,後練神經的寧靜。從外到內,由實到虛,由動入靜,是十分有理有利的。

初學太極拳,在跟明師學會了拳架之後,即應努力刻苦練功,稱為盤架子。通過每天的盤架子,從慢、勻、輕、節節貫串中,去求得自身鬆柔程度的不斷增加。其中慢較易,勻極難,細心的學者,大約都能對這兩項加以重視。唯有“輕”(指用力小)與節節貫串兩項,與生活中用力的習慣,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視,或者認識極為膚淺,做得極為粗糙,不精不細。(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這是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對、進步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須知輕是鬆柔的前因,不輕就永遠沒有走向鬆柔的可能。而鬆柔正是太極拳的靈魂。節節貫串必須從中脈開始,是依先後次序打通各個關節的極為重要的有效措施。輕與節節貫串是渡到鬆柔那個彼岸的渡船。

太極拳很重視全身的完整性,即拳譜上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上下相隨”與“內外相合”就是為了這—目的而提出的口訣。

在學拳架子的時候,一手一式都應首先做到上下相隨。不是上面手在動,下面腳也在動,就叫上下相隨,而是每一式手腳都應同時開始動,也要求同時到達每一式的終點。此外,如轉腰、沉氣、開檔、弓步等等,都應在此同一瞬間,配合得恰到好處。粗看容易,因為太極拳要求細緻精確,其實就相當困難。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未得真傳,或者粗心的學者,每易腳下的弓步先成,手上的定點後到,或者開襠不足,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隨,也即是不完整。像這樣練下去,就不會取得技擊功夫上的成果,到推手時,必然化勁化不好,發勁也發不出來。

至於內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學完,上下相隨已基本上做到之後,再來留意。大體說來,就是從身體的正中線開始,用思想引導,依先後次序,運動各關節,做到節節貫串。(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動作內收、蓄勁時,要將心意都隨之收回至極小;動作外開,沉氣發勁時,心意也要與之相隨外開至於無窮大。手、腳、身的運動,要作有帶動周圍的空氣至若干距離之意想。

練太極拳很強調運用想象力,說起來抽象,其實很有道理,這就是由精神到物質。久練就能收到與眾不同的氣魄雄渾的效果;將太極拳從技術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中去。雅軒老師的拳架。神態既含蓄蘊藉,又透露出無盡的潛能,既渾厚沉著,又到了神氣飄逸的境界。看他的拳照,就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其實也就因為他的想象力發揮得比我們更為細緻豐富的緣故,將拳理全部落實到拳架上去了的結果。

上述是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閒視之。

拳架既已漸熟,肢體已漸柔順,一手一式,已不必再費心思去記憶動作,由於動作緩慢,呼吸就自然深長。按雅軒老師傳楊式太極拳,有115式,大約以一式一次呼吸計,也就是每趟拳架至少練了115次深呼吸。這就是氣功。

說到氣功,不少人認為很有點神秘色彩,這是受了武俠小說的影響.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氣功,就是練氣的功夫,也就是練呼吸的功夫。太極拳雖是武術,但武術文練,斯文優雅,動作緩慢,呼吸深長,所以太極拳是天然的氣功。是以練武為主而又兼練了氣功。

只要拳架的規格正確了,動作熟練了,練氣是極自然的事。雅軒老師晚年不主張用呼吸硬性去配合動作,呼吸自然會去與動作配合,好比水往低處流一樣的自然。 (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有的人主張一手一式去配合,由於每人練拳的速度不同,體質的強弱也不一樣,呼吸的長短,自然會有差別。硬性去配合呼吸,好比多背一個包袱,反而使—趟拳練得很不自然,容易顧此失彼,不如聽其自然,於身體更為有益。

喜歡推手,研究技擊的人,蓄勁時吸氣,發勁時呼氣,也是極自然的事。

有個別拳師,把動作配合呼吸,說得神乎其神,看成是不傳之秘,故弄玄虛,或者認為配合好了,就可以產生異想天開的效果,都不過是欺人之談。

功夫練到這一步,因為內氣充盈,五臟六腑受到的鍛鍊多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最為明顯。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內家拳能鍛鍊身體的練法不是動作,而是~鍛鍊身體的正確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