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年關了,你是否和我一樣沒有過節的感覺呢?

邊寫邊說書法視界


#10年前的過年# #10年後的過年#

10年前,我們過年會去挨家挨戶拜年,拿到個紅包還要假模假樣的推掉,我不能要,最後還是分文不少的進了自己的荷包。

10年後,身為80、90後的你過年必須走親戚竄門,不然就不合群,假模假樣的給紅包,,最後分文不少的進了別人的荷包。

10年前,我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拿著壓歲錢買鞭炮,放煙花,純真無邪的笑臉比花還燦爛。

10年後,兜裡放著很多錢,卻早已經沒有了買鞭炮的心情,畢竟這年頭買不起車,買不起房說什麼都沒用!

10年前,身邊的青梅竹馬真的就只是朋友,大家一起哭,一起笑,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

10年後,從前的青梅竹馬早已各自成家,而你還是一個人花前月下。過年的相親宴你去了無數次,還是找不到你想要的那個他(她)。

為什麼過年沒有年味了?不是節日的方式變了,而是我們的心變了!你是否有同感呢?

Ps:你好陌生人,我是 ,如果你有故事,可以講給我聽……








一世沉心


年關了,如果街頭沒有賣對聯和燈籠的攤位真是一點年味都沒有。

小時候,到了這個時間,大街小巷兒童們放著小鞭炮,大人忙著炸肉丸,做年糕,炸炒米。……等等。

那風裡的香味送來的是真正的年味,那一聲聲爆竹聲在告訴我年已到了。哪怕看到那些買菜的人們都要相互問一聲年貨辦的怎麼樣了呀?

現在,小孩不盼新衣不盼糖,

大人不需要買這買那到處忙。

年味在哪裡呢,年味只能說是那遙遠的記憶了。


毛毛75O


過年沒有了以前鞭炮,反覆的拜年,清淨了些許,靜靜地看看書,思考一些事情,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紫玲


過年感!今年七十的我馬上就要過人生七十個春節了,對比,回憶,過來的一年一年的春節,心中永遠是個美好的回憶,童年春節簡單貧窮但幸福,記得65年春節,我家是山東冠縣的,當時家人口多,親哥們七個還有兩姐姐,大年初一母親把提前幾個月準備好的過年好吃的拿了出來,一塊榨花生油油餅,有二斤重,每人一塊,那個香,心裡美,不含得吃,幾天才吃完。這就是童年春節。本想在答但有事先辦去了!春節快樂!


津武馮


很多少人都著同感,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

過幾天就過年了,以前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在辦年貨,可現在無所謂辦年貨了,超市二十四小時營業中很方便。

以前窮,一年到頭只有年底,老人小孩才能穿上件新衣服,一家人都很高興。現代人富裕了,想買啥時就買,一年四季好比過年,人人都穿得很洋氣,自然不覺得稀罕。

以前窮,一年到頭只有年底,才能吃上塊魚和肉,記得小時候貪吃,肚子快撐破,胃漲打酸嗝拉稀很不舒服,現在的小孩你若問他這些,他們全然不懂。現代人每天大魚大肉,天天過節,自然沒有那種渴望。

以前每當大年初一,一大早鄉里鄉親帶小孩來我們家拜年,我們自然也要回禮人家,走在鄉村的道上,見面就相互說:恭喜恭喜!好溫心啊!

為啥說恭喜,以前沒改革開放,難得賺錢,恭喜就是互相祝願大家新年賺大錢,恭喜新年平安吉祥!現代人,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不怕賺不到錢。因此成了無所謂,忽略了以前恭喜的老傳統,更新換代把它改成了新年好!吉祥如意!等等等吉祥話。全都在網絡方便的微信,對親朋好友互相祝福,自然少了相互登門拜訪的氣氛。

再說以前過年那鞭炮聲響得激烈震耳。可能是網上衝擊著地方,地方生意不好做,賺錢難。這幾年的鞭炮聲一年不如一年了!

以上這些對比,不是說一年比一年沒年味,而是我們的心態問題。要說年味淡了,也不能這麼說,每逢過年,除了站崗在保衛祖國神聖崗位上沒法回家。在外打工,工作的人都滿懷喜閱的心情回家過年,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其樂融融這不是很有年味!怎麼可以說年味淡了呢?

藉此答題向頭條友們及廣大閱讀者朋友拜個早年:,恭喜大家:鼠年發大財!萬事如意!健康快樂!



綠草分芳


不知不覺,已至年關,今天已是小年了。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一樣的感覺,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小時候年關將至的那份喜悅和滿滿的年味。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過年!

小時候,也可以說是童年時期,我們都一樣期待著過年,期待著穿新衣,期待著隨父母走親訪友,期待著和親戚家同齡的孩子玩耍,期待著爺一輩父一輩和我們子一輩能歡聚一堂,依舊記憶著母親和姨娘們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依舊記憶著父親和大爺叔叔們在餐桌上侃侃而談,依舊記憶著除夕之夜一家人在電視前看春晚,家人尤其喜歡看趙本山的小品。

而今,似乎有些東西在變,有些東西依舊。變的是我們除夕之夜都在玩手機,用微信拜年,用微信在親緣群裡搶紅包。而電視依據放的是春晚,卻無人問津,不變的年夜飯,而我們卻像平常吃飯一樣簡單吃兩口。

是的,不可否認,全國之內,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喜歡過年或者不再喜歡回家過年,尤其是年青一代。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物質條件的提高,我們不再醉意於新年衣服,不再嘴饞於豐滿的年夜飯。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更多的人選擇了手機,放棄了電視;選擇了微信隔屏拜年,放棄了幾千年的面談年聊;我們在過年時寧願搶或許只有一分的電子紅包,卻忘記了小時候奶奶給包的十塊錢的紅包。

我們身在異地上學,對於七大姑八大姨幾乎就是一年才見一次,是的,長久的不謀面或許造成了代際的隔閡。面對年初的走親訪友的親戚圈,我們似乎有些無奈而不可逃避。而對於近而立之年的單身青年來講,過年甚至變成了相親。對於參加了工作的年輕人,我們便成了父母一輩的話題,是同齡人的比拼品,這個說我家孩子如何那個說你家孩子怎樣······諸此多類,一切似乎都在變,也都在停滯。

是的,現在的過年,社交軟件成為了親朋好友之間面對面溝通的最大障礙,年輕一代成為了親朋聚會的最大犧牲品。(因為他們被不情願地比拼,不情願而無法選擇地選擇過年社交)

但是,請您一定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為什麼歡度春節、過年的傳統。因為年是相聚、年是喜悅、年是放鬆,新年是新氣象。而恰恰這個年的本質,在很多家庭過年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味!


音影娛樂傳播


一點過年的感覺都沒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小時候要過年時的喜悅激動一點都找不到了,小時候盼著過年能吃好的穿新的、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無憂無慮的撒歡兒的玩兒,現在呢想的多了操心的多了,在也沒有小時候的心境啦……


wy20180508


一切都變了,年味也變淡了。

有錢,天天都是過年;

沒錢,年年都是難過。

總覺得09年到19年這10年過的特別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也許只是一種感覺。

拿我們家來說,前幾年,過年的時候還多準備一些菜,現在接觸的健康行業,菜也不準備多買,年初三就有人開張做生意,真的就是怎麼簡單怎麼來。

年味與我而言,就是油炸味和爆竹聲,現在油炸的東西不提倡吃,鞭炮也不讓放,還能有什麼年味呢......


富甲西遊糊塗蟲


是的!我早就沒有過年的感覺了!過去過年,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現在隨時穿新衣服,每天都是魚呀肉呀的好吃的,這就跟小時候說的一樣,“大米白麵常常有,好比天天過新年”。人老了更沒有過年的感覺了。甚至不願意過年:過一年,長一歲,離死又近了一步!過年是小孩子們的事,喜歡熱鬧。人老了,喜歡清淨,還是不過年好!


綠色昨天


感覺是一樣的,沒有以前濃了。

記得小時候,雖然那時候沒有現在經濟條件好,但是過年真是太熱鬧了,都盼著過年,特別是小孩子,能穿上自己喜歡的新衣服,能吃到自己平時喜歡吃的零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放鞭炮。年夜飯誘惑真的是太大了,因為平時父母節省,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不能天天想吃什麼吃什麼。過年的時候就是改善伙食的時候!

初一早上對小朋友是最興奮的,可以挨家挨戶拜年了,得紅包,當然不像現在那麼多,但是足以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零食。還能看見秧歌隊挨家挨戶去拜年,有隊長領著,到誰家都熱情接待,放鞭炮,給煙,倒茶水,然後還得給點賞錢。

社會在發展,一切都在變,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美好,憶崢嶸歲月,感慨萬千。火紅的年代,激情澎湃,一切都是那麼無所謂畏懼。時代的最強音;破四舊立四新,送走了無數瘟神。時代的音符是乘風破浪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啊!激動人心,奮發向上,胸有大志,手有藍圖,社會的主題思想是:為人民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們都站在道德的高地,我們還能重回那個激情的歲月嗎?

現在年味淡了,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夠滿足,國家法定假日也很多,所期待的就是年假了,和家人團聚,和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放鬆心情,給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解壓,整理好行囊在出發!

看似年味淡了許多,但是在中國人心中,過年是最盛大的節日,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