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小時候特別渴望過節,現在怎麼一點過節的慾望沒了呢?

我是淮南幫忙團


因為我小時候經濟生活條件差,平時沒有零花錢,不買零食吃,父母也很少往回買好吃的。平時很少買新衣服穿,飲食上很少吃肉,餃子米飯等好東西,只有過年才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親人給紅包壓歲錢,所以小時候特別渴望過年。

現在平時吃的穿的比過節日也不差,反而是越過年覺得有些壓力,很煩惱。給親人拜年,買東西,給紅包,買什麼好,買多少,給多少紅包好,越過年心越忙,沒有小時候過年的味道了,所以現在一點兒過年的慾望都沒有。


陽光面對未來


這個問題,不同年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對於我們這些出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人,對於逢年過節理解有著特別的期待。小時候吧,正趕上國家經濟狀況雖說很躍進,人們的工作態度也很極積。可當時人民的生活難啊,不是一般的難。對於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孩子,不管怎樣,首先能吃飽。並且不是早上吃紅薯,中午紅薯面,晚上紅薯幹。所以說,當時就盼著逢年過節能吃上頓好飯。記得在上高中時候,學生改善生活,就是每人能吃個白麵饃。說來家裡的爸媽連這個待遇都沒有。雖說只是一個白麵饃,我們好多人都只吃半個,留半個拿回給家裡人。現在想起來感到真有點心酸。現在日子過得不錯了,這代人還是盼逢年過節,現在不是想吃什麼。人老了,總盼著能兒女團圓,可好多兒女們都五湖四海的。平時吧,很難見面。這代人啊就是個盼逢年過節的命。


裴雲登


小時候什麼都不想,天真快樂,就知道玩,也不知道物質那來的,天真的認為過節了就可以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都是公家發的,不過,我們那時單位真的發很過節的東西,其實也就是一點點吃的。但小孩子不知道,過節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新衣服穿,小孩能收到壓歲錢,也就一塊二塊,那就很高興了。那時我也不會亂花,都給我外婆了。外婆給家裡買鹽用了,天天想過年呀。過年放假,可以放炮,可以不上課,這個不用上課,不用學習,到外玩也沒人管是關鍵啊,長大了知道過年的意義了,當你明白了過年的意義,你就不想過年了,過年的重要意義是開心的花錢,團圓,花錢,心疼啊,花錢,花錢,花錢。重要事說三遍,哈哈哈,關鍵是錢不夠花。


歡樂的海3


咱也不說那個時候窮,那個時候確實窮,其實小孩是最喜歡過年的,昨天我故意問了一下過年有意思嗎,孩子說過年有意思,有鞭炮玩,還有煙花🎆看,還有什麼來著我忘了,大多數大人,現在過年沒意思是因為各種壓力,還有各種攀比等等,這是我的觀點,這種問題回答了好幾次,


穆M


小時候有拜年錢,小時候有炮仗,小時候有好吃好穿的總之小時候樂趣多,小時候有數不清的樂趣,跟著大人到處竄門,隨著年齡的增長,上有老下有小,有了數不清的事,逢年過節是孩子們的歡樂時光,過去的歡樂成了回憶,老人的離去更是在過年的時候顯示出凸岀,摸一摸自己的臉,一臉歲月蹉跎蒼桑,又是一年過完了,坐下喝茶時想起小時的歡樂真是讓人不禁熱淚滿臉,奔五十了,,,年到底是什麼?是親朋好友的相聚?還是一家子團聚在一起舉杯歡聚?還是一年對生活的總結?少了人情味的年過著有意思嗎?小時候隨然家家戶戶窮但有人情味,現在的社會吃的喝的穿的都有了,缺少的恰恰是親情,一年又一年,年是什麼???是大人在總結一年的成果,


風柏村66210323


一方面和年齡有關係,一方面和生活條件提高有關係吧。

小時候過年就意味著放假,會有很多出去玩兒的機會,會有春節禮物新衣服,會收到壓歲錢,會有好多好吃好喝的,家裡也會有熱熱鬧鬧的氣氛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而且自己無憂無慮。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慢慢開始轉換,你在繁忙的工作中,還得去考慮過年老人孩子怎麼安排,打掃衛生,準備年貨,看望雙方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喝大酒,要是在外地工作還要考慮節後回去上班的交通問題。有些未婚的還會被催婚,沒娃的還要被崔娃,有娃的還要被被比學習成績,工作好壞,對象咋樣等等。

很多人成年人都覺得過年比平時上班還累,這可能就是大家的對過年不是那麼渴望的原因吧。



老於0815


年年歲歲有新春,

歲歲年年景不同。

風塵人生,磕磕絆絆,一路風霜,一路風景。

春節過年味,應該以人生階段而分而論,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不同層次有不同的感覺和需求,願朋友們新春平安吉祥如意快樂!

謝謝!



張毓德的笑看人生


小時候特別渴望過年,盼著過年是因為已經具備了渴望盼望的條件,比方說:日常生活吃五穀雜糧,煮地瓜熬南瓜吃黑麵條,穿撿來的衣服或象別家討的衣服,而過年的話父母再有錢沒錢都會改變一些生活,比方,黑麵變白麵,雜糧變蔬菜.肉食,豬肉羊肉牛肉,吃的好來穿的也好,穿新衣換新帽。現在過年感覺沒年味,也是心情問題,日子家家過的好來,生活水平提高來,土產蒙福產量高,海鮮水果蔬萊滿大街都是,自己穿過的衣服送人,左鄰右舍都不要,說俺有,俺的都穿不完。這不,富裕富足去了你家還去他家還得到我家,日常生活跟過年似的,所以對過年跟平常過日子似的就不足為奇啦。


智與良


這個問題提了有點極端。小時候確實是渴望過年🧨因為過年能拿壓歲錢還有好吃的更能放爆竹。現在隨著年齡增長物質上的慾望減弱了,但親情友情卻存在。看見兒孫輩不斷成長事業有成,很想借春節長假期間聚聚樂樂!因此過年是親友聚會的最好載體。從自己來說過年是生命的又一延長,我還指望著第二個100年呢?


艾雪夕


個人以為這跟年齡增長有一些關係。

小時候,無憂無慮,逢年過節,除了吃就是玩。到了春節,還有新衣服和壓歲錢。而成人工作後,除了平常工作壓力外,有家庭的還要操心長輩和子女們的節日生活安排,責任在肩,一點也不能馬虎,對於自己過節的樂趣就放在其次了。

再有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可未婚的年輕人想回又怕回,因為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最關心的男婚女嫁問題,往往讓他們心裡發怵。在外打拼的人,心裡都有思念家鄉情節,希望回到家能體驗小時候的味道,讓心靈得到休憩。可是,觀念上的差距和干擾,讓過節的年輕人身心疲憊。

現在的生活,物質豐富了,平常飲食跟逢年過節沒區別,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要求高了。說到底,也就是希望能簡單快樂,回到從前的無憂無慮。

隨著年齡增長,有的感覺真是回不到從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