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很多高三的同學在考慮選擇未來的院校和專業方向的時候,都會在一個問題上感到很糾結——如果高考分數比較尷尬,那麼是選擇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比較好呢,還是在一個相對二流的大學學習一個絕對一流的專業?

尤其是如果考生的成績剛剛過一個學校的提檔線,想選擇這個學校的王牌專業就會有點難度,但是如果為了選擇好的專業選擇投檔線比自己分數低十幾二十分的學校心裡又會覺得不甘心。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想學某個專業,那麼:

1.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和相對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哪個實力更強?

2.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和相對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哪個更值得報考?

今天,我們就來辯證地聊一聊“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和相對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的利與弊吧!

選擇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

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才需要捨棄頂尖學校而選普通學校:

1.對某個學科或行業充滿熱情,但在頂尖學校這個學科很爛或沒有。

2.父母或者家庭原因導致必須留在某個城市。

其實更多時候,普通學校的頂尖專業是在你成績不那麼好的時候才要考慮的。比如550分的話,可以優先考慮最低線520的學校的某個排名全國前三的專業,而不是壓線進一個普通學校的普通專業。

看著以前的同學考研、找工作,越來越覺得頂尖的學校的優勢很大,不僅僅是保研、就業,能接觸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接觸的人也更優秀。

好的學校會給你更多的選擇,普通學校的好專業則會讓你在確定的路上走得更好。所以對未來還沒有一個清晰明瞭的規劃時,尤其是不甘心被束縛在某個方面的時候,優先選學校會比較好。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想學的專業,並且成績足夠選擇任何學校,那麼在考慮候選學校的時候:

1.如果是清北/985這樣的差距,那麼選擇哪個都可以。前者的好處是眼界更寬,機會更多,而且學校可以提供很多高於知識技術層面的東西;後者好處是更容易從同學中脫穎而出,並且王牌專業可以得到學校的資源傾斜。

2.如果是清北/普通211這樣的差距,除非你想學的專業已經是清北的極弱項,或者該普通學校在這個專業的水平達到全國第一,否則建議選清北。原因主要在機會和資源和眼界,你身邊的人的水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水平。

3.如果是985/普通211這樣的差距,並且在專業水平上有明顯差距的話,我覺得可以優先考慮專業,同時參考就業情況。如果差距不太大,比如一個排第2一個排第5,我覺得選名校就行。

4.985水平以下不考慮稱為名校。此處985指具有相應的水平和聲望,比如對外經貿,儘管不是985,但分數線和就業情況都和985學校差不多,因此歸入985一類來考慮。

5.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地理位置,其他條件相當時優先考慮北京+東南沿海,因為就業機會多;專業因素,經濟、工科、純文科等顯然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討論; 學校特點,綜合性大學or專業性;未來規劃,是讀研、出國,還是工作;決心,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麼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較好,給自己多 一些選擇。

並且,你讀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讀的專業,你想要讀的專業也不一定是你將來會去做的行業,而你所畢業的學校,卻永遠都是你的母校。在什麼都沒有明朗的情況下, 校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比如金融界的五道口圈子,清北幫或者廈大幫等等,拉關係這件事上,說你是同學校的親近感遠大於同專業的親近感。

所以,在學校差距不大、專業差距很大的情況下,選擇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否則,選擇名牌大學。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選擇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

最終錄取到的專業決定了你未來的就業方向,也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軌跡。

雖然大學可以轉專業,或是跨專業考研等途徑來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但個人認為,這些方式其實成功率不大。如果是高考失利的潛在學霸型另說,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些方式都有一定難度,因此,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方向。

若是調劑到某些對於你而言可稱之為“來自星星”的學科,等你發現自己和老師來自不同星系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比起仰慕名校光環,切實地為自己未來的工作考慮,選一個明智些的專業更重要。

大學裡面的好專業,相當於高中裡的重點班,資源配置和仰慕光環兼得。

由於教育資源有限,重點學科的師資配置與普通學科之間是肯定有差距的。進了王牌專業,相當於享有大學的優勢資源。另外,高中的時候都覺得重點班挺牛逼,但反過來,重點學科的學生看普通專業的學生,感覺就跟曾經的重點班看普通班差不多。

大學提供給你的,只是一個平臺,別無其他。

這次寒假,我跟高中同學見面,的確感受到了不同層次的學校接受信息方面的差異:那上了名校的同學們可能忙著準備presentation,忙著去各個學校宣講,忙著準備調研材料,而我卻什麼也不用忙。但同時,我比其他同學多出很多空餘時間去做一些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只要你有那份主動的求知意識,即使你的大學不能為你提供一個更大的平臺,你也可以自己利用手頭資源發掘一片更大的天地。一定要有這樣的自信。

名校資源雖然更豐富,但你也要知道,資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適合你越好。

舉個栗子,在財經大學,某金融大牛來學校講課,跟你學刑司的有什麼關係?銀行提供了許多本科實習職位,跟你學馬哲的有什麼關係?如果只是抱著“什麼都試試”的心態去看看熱鬧、漲漲知識,那這種積極性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學習是無效率的,它不能給你帶來最大利益,它不能讓你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最大受益者永遠都是金融學院的那批熊孩子。“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這種感受可以借鑑一下圖書館藏書以經濟/法學為主,讓外語學院的同學情何以堪。

至於說,在名校可以認識更多優秀的人,但關鍵是,優秀的人他們認不認識你。

如果最終自己能在所在專業取得成績,並選擇繼續深造的話,若是你的能力允許你往更高水平的大學去跳,到那時,你進入的圈子,才是真正能包含你的圈子。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一流大學的二流專業與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怎麼比?

專業與專業之間不存在高下之分,適合最重要

“二流”大學的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往往沒有特別之處,因此擇校過程中學校和專業兩個因素中專業就顯得更為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和學校選擇不同,專業與專業之間不存在高下之分,沒有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的專業。考生需要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興趣、能力的基礎上,結合社會需求,著眼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來選擇專業。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考生都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對自身的興趣、性格認識不夠,也無法合理地評估自身的能力優勢,在專業選擇時往往隨大流,盲目追求熱門專業,以至於入學後喪失學習興趣和畢業後就業難的情況大量出現。

然而,考生專業選擇的盲目性是個老問題,有關的報道和評論已經很多,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此,本文關注的問題是,如果考生已經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專業志向,那麼應該如何對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進行比較,找到其中最好的呢?

專業評價的視角和標準

專業評價和大學評價並沒有根本的不同,都可以從聲譽、資源、師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幾個維度去展開。但是專業數量有數百個之多,由於數據統計和工作量的關係,可靠的分專業的排名目前還比較少,而考生最為關心的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更是很少在排名中得到體現。

我們曾經對300多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內不同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進行了排名,但就業率並不能反映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如專業對口情況、薪資水平、就業滿意度等,現階段,還沒有任何公開的渠道可以獲取這些就業質量數據,所以也就很難從就業角度來對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進行比較和選優。

因此,從實際出發,我們選擇用國家重點學科(非“211工程”院校裡的國家重點學科)作為衡量好專業的標準。國家重點學科是教育部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重點學科的遴選非常嚴格,考察的重點是學術隊伍和科研成果,能夠入選重點學科的都是在該學科學術水平最高的機構,因此可稱之為一流專業。

至今為止,國家共組織過三次重點學科的評選工作,2007年教育部公佈了最近一輪評估結果(985高校的最優10科和最優20科(按教育部學科評估得分統計))。根據這次評估的結果,可以獲知一流專業在不同類型高校中的分佈情況,特別是在“二流”大學中的分佈情況。

“二流”大學中的一流專業數量有限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圖一)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圖二)

2007年公佈的重點學科名單分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所覆蓋的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各類高校中的分佈如圖1、圖2所示。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表1:非211普通高校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共16個)

一流大學二流專業 vs 二流大學一流專業

表2:非211普通高校的文科類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共24個)

從圖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一流專業還是聚集在好大學裡,985高校和211高校佔有91%的一級重點學科和76%的二級重點學科,非211普通高校的一級重點學科和二級重點學科分別只佔6%和18%。

從重點學科的學校覆蓋面來看,有一級重點學科的普通高校共計79所,有二級重點學科的普通高校共計165所,也就是說,千餘所普通高校中高達80%以上都沒有一流專業。

“二流”大學的一流專業絕大部分是理科類專業

非211普通高校的重點學科主要分佈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理科門類。非211普通高校的所有16個一級重點學科都是理科門類下的學科(表1),有關高校主要是理工、石油、農業、醫藥等行業院校。非211普通高校的123個二級重點學科中,理科門類下的也佔絕大多數,達80%,而文科門類的只佔20%。文科門類的二級重點學科所在的高校涉及財經、政法、師範、語言、藝術等類型(表2),這些重點學科實際上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和傳統優勢所在。

國家重點學科可以成為考生專業選擇的參考,但前提是考生對相應的專業有理性的認知和明確的興趣。特別是對那些成績雖不能達到好大學的錄取標準,但是又對某個專業有堅定興趣甚至有志於在該專業繼續深造的考生,瞭解“二流”大學中的一流專業在報考時就會很有價值。但是,專業方向不明確的同學,應該首先分析自己的專業興趣所在,不能盲目追求國家重點學科,更不建議對A專業已有明確興趣的考生去選擇並無興趣但是國家重點學科的B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