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去檢查排除自閉症了,之後應該怎麼辦?

ZYRR先生


沒有什麼的,小孩子有的說話晚。有可能跟環境有關係,比如爸爸媽媽不是同一個地方的人,住的地市更不是爸爸媽媽的家鄉,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說的話是普通話,這樣子的小孩子會很遲說話。再就是平時大人沒有經常教小孩子說話。周圍很少出現比小孩子大的小朋友和你家小孩一起玩。

沒事的,只是遲點說話,但是你們說什麼小孩子應該聽得懂。你們平時多和小孩子聊聊天,很快就會說話了。如果沒空,你可以買一臺點讀機給他玩,裡有很多知識,或者放放小朋友唱的歌。


呵呵王老五


首先我建議父母的心態要調整好,儘量積極面對,現在你家孩子檢查排除了自閉症,那應該只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可以說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自閉症的干預歷程會更加艱辛和漫長。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都非常堅強,儘快讓自己積極樂觀起來,帶孩子儘早干預,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我針對你孩子的情況幫你分析下後面要怎麼做。

第一,“39周順產,產檢正常”,那說明沒有宮內窒息,腦袋缺氧的情況,對腦發育不會有什麼影響。

第二,“父母簡單指令只聽懂抱抱,過來,撿起來,你看,坐下,知道家裡什麼是空調,鳥,燈”,在孩子兩歲的年紀,懂得了這些日常指令,和日常認知,說明他的聽者反應都還不錯的。沒有太多的落後,但是平常也還是可以多叫他做點事情“例如拿張紙巾給我”“把手機拿給爸爸”“去拿奶瓶過來”等等,鞏固他的聽者反應和對物品的認知。

第三,“對視多,會指東西,會尋求幫助,遇到開心有趣的東西會看看爸爸媽媽有分享意識”,說明他的互聯關注能力,基本的互動技能都有掌握。

第四,“會雙腿跳,會扔東西雙手舉過頭,踢東西”這個大運動發展也是符合兩歲孩子的發展標準。

第五,“爸爸工作非常忙碌,平時是媽媽一個人帶,邊做家務邊帶孩子,非常忙,爸爸媽媽的性格都是相對安靜不喜歡人多交往的人”“很難帶,媽媽天天都要崩潰了的狀態,” 從你的這些描述可以得出,孩子的語言跟家裡的環境,父母的性格,和媽媽現在的情緒有關。嘗試調整下,每天再忙,都可以在早上起床後跟孩子“互動打鬧”的時間。中午睡完午覺後,也可以跟孩子來個“遊戲半小時”,晚上睡覺前,也可以來個“睡前故事”時間。疫情過後,多帶他出去,往小朋友多的地方去玩就對了。另外,你的情緒要舒緩下,你家孩子情況沒有很嚴重,你們只有稍微做出改變,很快可以把孩子引導好的,說話也是很快的事情。

第六,“脾氣還很大,動不動就躺地上,又沒安全感,媽媽上個廁所都過來拉著,”2歲的孩子安全感是沒有那麼足的。但是要明白,家長越溫柔有耐心,孩子越能感受到你的愛,安全感就會越足,哭鬧就會少很多。反之,家長情緒波動越大,在家經常吼孩子,那這個孩子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表現為哭鬧,粘人,不聽指揮,煩人等。

最後,建議家長反省下自己的情緒,家庭的環境,孩子爸爸的參與度,陪伴孩子的方式,都做一些改變,多鼓勵孩子說話,很快會好轉的。


自閉症特教鍾老師


大家好,我是一名心理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讓我給大家解決一下!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醫生的回答是暫時排除自閉症。雖然孩子和人互動時,會看對方的眼睛,但這並不能排除自閉症的隱患。

所以要重視,正常兩歲孩子應該會講很多話了,語言發育遲緩的也會有,但一般的表現是不會說,但能聽懂對方的話。會對語言產生適當的互動,肯定是會有正常反應的。

醫生的回答是暫時排除自閉症。雖然孩子和人互動時,會看對方的眼睛,但這並不能排除自閉症的隱患。

所以要重視,正常兩歲孩子應該會講很多話了,語言發育遲緩的也會有,但一般的表現是不會說,但能聽懂對方的話。會對語言產生適當的互動,肯定是會有正常反應的。孩子目前明顯有呈現一些發育遲緩的狀況,建議媽媽可以做一些調整:

媽媽有提到帶孩子玩的時候孩子一般不配合,建議媽媽和孩子玩的時候要從模仿孩子開始,可以模仿孩子的動作,聲音,把自己變得有趣,而不是用太過成人化的方式去和孩子互動2

孩子在家的情緒行為規則不是很好,小小孩的情緒行為一般可能是出於實物強化,注意力強化,逃避強化或者自我刺激,如果媽媽不太瞭解的話建議可以看《0-3歲幼兒正面管教》3.可以找專業的機構進行干預,同時家長也需要學習

希望以上為大家分享這一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歡迎你們來互相討論


尚心友的小屋


看到這位家長的問題,醫生的回答是暫時排除自閉症。雖然孩子和人互動時,會看對方的眼睛,但這並不能排除自閉症的隱患。

所以要重視,正常兩歲孩子應該會講很多話了,語言發育遲緩的也會有,但一般的表現是不會說,但能聽懂對方的話。會對語言產生適當的互動,肯定是會有正常反應的。

再說關注點很多時候是物體,這個說明家長對孩子觀察瞭解的不夠多。那我們也看到媽媽會帶孩子出去玩,但對媽媽的話由於不瞭解,互動也會少。但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會主動和爸爸媽媽分享,這就說明孩子有意識互動。在孩子喜歡的事物方面,此時父母要深入進去多語言互動,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量。看事物和孩子不停的說話,用豐富的詞語,常識的知識,說明書式的解讀,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人的社交互動體驗,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

我們在看兩歲孩子的發育本身的特點,在問題中看到家長有送孩子讀早教班,說明早教意識還是不錯的。兩歲孩子此時是自我意識建立後的懵懂期,有思考能力但不一定對。所以會讓父母感覺到哭鬧、依賴、發脾氣等等,讓父母很是抓狂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同時也會影響家長本身的生活品質。感覺都在圍繞孩子轉,但什麼都沒弄好弄妥當。兩歲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你越讓他睡覺他就不睡,越不讓他玩他玩的越起勁,越不讓他吃糖他就哭著非要,什麼事都會跟家長反著來。那此時怎麼辦呢,剛才說了他有意識但不一定對,就是我們所謂的逆反心理。那麼我們再和孩子互動時,瞭解到這一點就要想辦法想計策,在孩子想得到某樣事物時,可以給孩子至少兩種選擇,讓他自己做主。當然會有家長說“他懂什麼,不能讓他選。”錯了,你把想要的答案一致性輸出,但可以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量,舉個例子吧:“媽媽我要吃糖”,媽媽想,糖對牙不好,何況已經吃了一顆了,不能再給。但忽然意識到孩子肯定會哭鬧,想到這心理很煩躁。那麼正確回答應該是“寶貝,糖可以吃,我們明天中午吃還是下午吃呢?你選個時間,媽媽把好吃的糖都給你留著。”任何事都可以改變時間和量,而不能說“你不能吃,今天已經吃過了。”那孩子肯定會哭個不停。

還有就是上面家長提到的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要玩不能玩的東西。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沒有好好釋放精力,沒有充足的玩耍肯定會“找事”。那麼我們家長還是要從孩子的興趣上去改變,感興趣的事物,家長只需關注安全的前提下,無倫孩子怎麼玩,家長就要耐心陪他盡情玩樂。孩子玩的過程就是在學習在成長。特別是0-6歲的孩子,玩的如果有目的那收穫將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玩中多和寶貝說話;鍛鍊寶寶身體的平衡性靈活性;社交的主動性等等都會在玩中讓寶貝快速成長。

回到上面的問題,我認為孩子還是需要定期複查,特別是語言發育這塊要重視,希望家長要重視起來,很多自閉症兒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語言障礙。其實語言學習有很多種方法,如孩子都愛聽故事,兩歲的孩子更是對繪本感興趣,每晚講一本繪本故事即能刺激寶貝語言發育又能幫助寶貝睡眠。還有多聽歌詞多的音樂,什麼類型的都可以,只要詞多孩子喜歡,每天都放給他聽可以加上舞蹈那就更好了。還有多和寶貝說話,見到什麼物體啊、建築啊、好玩的玩具啊等等都要講給孩子。動物園、公園、遊樂場等等適合孩子去的地方,多帶孩子體驗,每到一處講一處。即時不愛說話的家長,此時為了刺激孩子語言發育,一定要強迫自己多說。

長情的陪伴,加上有質量的互動親子活動,相信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



驍荷言諾


家庭氣氛,成員之間關係,互動模式應是關注點。

我的鄰居家的孩子三歲才開始講話。

孩子爸媽在電視臺工作,爸爸還是男主播。家庭氣氛是冷靜冷清少語言溝通。

家庭成員間愛意、親情的流動,溫馨和諧的氣氛,合適的語言表達量,是孩子的語言發展很好的環境。

還有一個男寶寶,兩歲了不講話。我觀察到的原因是,孩子主要由外公帶,外公帶娃的方式是孩子放在揹簍裡,外公背在背上一直走,老人默默走,孩子靜靜地四處看。即孩子缺少語言刺激,孩子沒有建立語言表達的模式。

孩子受帶她(他)最多的人的影響非常大,這個人內在是否有存在感、自信、價值感很重要。


紅塵中穩穩的幸福


【星星的孩子不孤獨】如果你見過一個自閉症兒童,那麼你只見過一位自閉症兒童。自閉症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它非常複雜,而且是一個譜系,這意味著即使是在自閉症兒童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寫給自閉症兒童父母的101條小貼士:男孩篇》的作者,是一位獨自照顧自閉症兒子的單親爸爸,《寫給自閉症兒童父母的101條小貼士:女孩篇》的作者,則是一位養育了三個自閉症女孩的偉大母親。兩位作者不僅是父母,更是優秀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他們把從親身經歷的生活中總結提煉的經驗、建議和技巧,還有來自很多其他自閉症兒童父母、研究者的策略、點子和想法,都展現在這兩本不厚但是卻沉甸甸的小書裡!


這個假期很長很長,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挑戰更大,因為自閉症兒童有刻板的特徵,突然的改變對於他們來說挑戰太大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讓自閉症兒童在假期也有規律的生活!
我以前很淺的瞭解過兒童自閉症
有個妹子關注了我很久
有天私信說,她的孩子也是自閉症兒童
我很震驚,雖然她很簡單的講了一下她這幾年的生活,但這需要常人無法想象的精力和勇氣。
而且她孩子能讀很多很多書,家裡書多的快成圖書館了。
真的,很偉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5efe61e73e741e19c4df8b866e9a04c\

遺忘


孩子目前明顯有呈現一些發育遲緩的狀況,建議媽媽可以做一些調整:1.媽媽有提到帶孩子玩的時候孩子一般不配合,建議媽媽和孩子玩的時候要從模仿孩子開始,可以模仿孩子的動作,聲音,把自己變得有趣,而不是用太過成人化的方式去和孩子互動2.孩子在家的情緒行為規則不是很好,小小孩的情緒行為一般可能是出於實物強化,注意力強化,逃避強化或者自我刺激,如果媽媽不太瞭解的話建議可以看《0-3歲幼兒正面管教》3.可以找專業的機構進行干預,同時家長也需要學習


樂培心理張老師


我們家寶寶進2歲左右去醫院還有機構評估都說不是自閉症,但是是發育遲緩,沒有刻板行為,愛哭鬧,很家裡人對視可以,外人無視,喜歡各種車,沒有語言!康復了9個月,語言出來了些,可以數1到10並且都認識!大部分指令都可以完成,不過跟正常孩子還是有區別!在機構遇見很多自閉症兒童,有輕微有重度!發育遲緩的孩子也不少,但是發育遲緩的孩子某個程度學東西比自閉症兒童快些!一定要重視!要發現要干預!


小小帥哥麻麻


你好,根據你所說的情況,我很理解一個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從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你有提到過說自己本身也是個安靜的人,而孩子他爸也很少陪孩子,那麼我建議是,多和孩子溝通,小孩子,要有耐心,畢竟他已經兩歲了,平常的孩子已經說話並且懂一些事物了,所以你更要有耐心去教導孩子,從最簡單的開始,你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方法或者課程去教導他,像這種情況,如果不早得到治療,後面會更加的困難,醫生也說了暫時排除自閉症,但是由於小孩太小,醫生也做不出更精確判斷,所以,還是要看你們父母了,總之就是多交流多溝通,他不懂就教,一邊不行就兩邊,現在正是小孩腦發育的最佳時候,所以,一定要引導孩子思考,你說的他得不到就會哭鬧,這說明孩子還在思考,只是認知能力還不高,所以,孩子至少是健康的。


心理技巧


描述問題的是爸爸還是媽媽?

從主述這個視角看,小孩屬於正常範圍,大人心理比較急迫。需要一家人共同獲得進一步心理方面的諮詢和協調。

問題點一,家長會認為大多數2歲左右的小孩具備的能力,自己家的小孩如果不完善,已經在心裡判定他不正常。用這種認知跟小孩相處,會無形中表現潛意識的焦慮和抱怨,傳遞給小孩的話,他會感受到壓力和沒有安全感。他需要在已知能力上面,獲得家長的認可,未知能力上面,獲得家長的鼓勵。

問題點二,需要一家人一起,多認知和發現小孩的優點,用擴大優點存在的方式增加小孩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問題點三,如果醫生沒有判別智力缺陷,就不要自己否定小孩。就算養育各方面發展很優秀的小孩,也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父母面對教養路上的困難時候,不能抱怨小孩。

這是父母自己在選擇生育的時候,未來已經給你的考卷設置了固定的問答題。這是父母自己必須完成的責任和義務。

文字有限,可以私下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