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為什麼稱唐玄宗為“漢皇”呢?

騎蝸牛走高速


長恨歌,恨到了哪裡了?其可恨之處在於唐明皇的重色不理國政,又可恨楊貴妃的悲慘之死,更可恨安祿山的禍國之變。

此詩著重講了唐明皇與楊貴妃二人的最真摯的愛情和楊貴妃死後,君王對她朝思暮想的可憐之相。

只因一貴妃,惹得百官嫉恨,萬民怨聲。

楊妃被處死,時局穩定後,明皇從蜀地返京,路經馬嵬坡勾引傷心事,目睹物是人非,觸景傷情,夜晚挑燈不能眠,日思寄望於夢境,一生一死,一別一恨,真情動人心魄。歲月不知年,心中恨思中。

此詩結構完整,語言生動自然,主題鮮明,首尾相應。聯想豐富回味無窮。此詩抒情氣氛濃重,史實與傳說有機結合,想象大膽,浪漫主義色彩濃厚。

此詩為長篇敘事名篇。此詩是詩人於憲宗元和元年遊仙遊寺,有感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和民間傳說而創作的。它歌頌了愛情的真誠和專一,三千佳麗只寵於一人。又表達了對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與可惜。當然,此詩的悲劇原因,是把楊貴妃禍國,安祿山反叛及貴妃悲死遭遇的結果都歸到了唐明皇一人的重色誤國之身上。內含可憐,可嘆,可悲又含不虧之意。

唐明皇既是真愛的追求者,又是愛情的破壞者,他造就了兩位主人公的生死長恨之歌。

作者把唐明皇寫作漢皇,不是避諱,也不是假借,乃為實借,實喻,實嫁接,實移接之用詞。此借移之用不是盲目隨意用的。實是作者對歷史漢家一統的追思和吶喊。不單是唐朝可這樣借移之用,即是宋明二朝,作者只要有大膽的構思,照樣可用漢皇一詞。主旨是華夏民族自漢以後的歷朝歷代均視漢朝為正統的中華民族。即是明朝子民也可說成是漢家子民一樣。它如我們說的,我們都是華夏子民,我們都是漢家子民,一個漢字可遮蓋並代稱歷朝為漢民之朝。而唐朝皇帝也可比喻為漢家皇帝一樣。所以白居易詩作才會有此喻之用。


福自福地來wjf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裡為什麼不用"唐皇"呢?

這裡有兩個作用:

1.用典故開頭,領起全詩。

漢武大帝一日煩悶,命宮裡的音樂家李延年獻唱,於是他就藉機唱了一首《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漢武帝問,真有這樣的美人嗎?在一旁的平陽公主說,有,就是他的妹妹。一見面,果然佳人傾國傾城,於是納入宮裡,就是後來的"李夫人"。

2.避諱。

《長恨歌》寫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之間的事,也含有誤國的意思。作為唐朝命官的白居易怎麼能直呼其名,說吾皇好色呢?說漢皇和說李隆基難道不怕掉腦袋嗎?再說了作為一個唐代的大詩人"師魔"連用詞"得體"都不會嗎?

所以用"漢皇"既有傾國傾城的典故,又避免了文字獄,豈不妙哉!

其實這也是文學上講的"障眼法",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避諱。

其實唐代詩歌中用漢代唐的例子還有,不再贅訴。





風逐月影3


1、漢皇原指漢武帝劉徹,此處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人仰慕大漢雄風,因而多喜歡稱本朝為漢,在文學創作中常常以漢稱唐,於是唐明皇就被稱作漢皇了。例如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兵車行》,也有“漢家山東二百州”句子。

2、長恨歌中不獨唐明皇被稱為“漢皇”,詩中的許多地名也是漢朝的,比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句,唐朝是沒有漁陽這個地名的,只有范陽,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時任范陽節度史。

3、由於詩人所處的朝代是唐朝,用漢皇來暗喻唐玄宗,這樣寫也是為了迴避當今朝廷的諱,借前朝來影射今朝。唐代李白的《古風》之四三:“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借用漢朝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意思,都是假借漢皇的名,實指唐明皇李隆基迷戀楊貴妃誤國。

4、也有人認為唐朝人寫古題漢府樂留下來的習慣,沿用漢朝名稱代指唐朝。



宇宙圓盤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皇,是指漢武帝劉徹。與在這裡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學創作常以漢稱唐。

首先古時候皇帝都是有忌諱的,首先點名寫肯定是不合適,那那麼都要找一個代替隱喻現今的皇帝。

其次,為什麼是漢武帝呢?漢武帝劉徹,征討四方,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而唐玄宗守國平疆的功績可與漢武帝相媲美。

而金屋藏嬌就是因,劉徹兒時對阿嬌的一段話而成為典故。所表達的情感像極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所以用漢皇比喻再合適不過了。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一點影視界


白居易的《長恨歌》,主題是圍繞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展開的長篇敘事詩,雖然主角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但白居易使用的卻是漢皇和楊姑娘這樣的假名代稱。



詩中有兩處提到,分別是“漢皇”和“漢天子”。(1)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2)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賬裡夢魂驚。在這裡白居易否認了中心人物的真實身份,這個和我們現在的寫作方式是吻合的,雖然素材取自你,但有點“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意思。這樣做可以避免禍從口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唐朝還在,各種勢力中很難保證不會一家也沒有出來阻止你揭醜楊短的。所以白居易寫的是漢皇,你只要正確理解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就可以了,至於他為什麼這樣寫,除了我的猜測,可能還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自身的其他一些顧慮有關,但一定是仔細斟酌後的結果。



這裡還有一首同時期詩人韓翃作的七絕詩——《寒食》,他在涉及到皇家的時候和白居易的手法是一樣的。我們看作品原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的意思是暮春時節,長安城到處柳絮飛揚。寒食節的東風吹著皇宮裡的柳樹,夜色降臨的時候我看到皇宮裡忙著給皇上的五個大舅哥送蠟燭。古代的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皇家更要起帶頭作用的,這引起作者內心的不平,但又顧忌不能指摘,所以也是借用漢成帝和王皇后的幾個兄弟來諷刺唐皇。即使歷史發展到今天,影視作品,文字作品縱然有原型也不會指名道姓的進行創作,箇中緣由大家心裡都有底,分寸掌握的好了,唐皇也就是漢皇了,張某也許就是張三吧。


斤斗山下


1、借古諷今,委婉含蓄。

再強勢的詩人,也避免不了所生環境的制約。生為大唐子民,總不能指名道姓去罵大唐天子吧。那有了委屈怎麼辦?有了私憤怎麼洩?好辦啊,借古諷今,指桑罵槐的伎倆便可以耍一耍了。如果有人問起,就會辯解道:沒說你,說他呢。再逼問到底說誰,則會說:見過撿錢的,還沒見過拾罵的呢?一般具有包容的時代,大家各讓一步也就OK了。

2、時代特色,唐人多用漢王借指唐王,已成時俗。積久成習,人家能說得,我就能說得。[呲牙]翻開唐代文著,就會發現借漢說唐由來已久,絕非從白樂天開始。所以《長恨歌》借漢王說唐王也非啥創新,也算是信手拈來吧。再說了,既然說漢成習,語義也就很明確了。同時讚美了玄宗威武如漢天子,也算是對本朝的讚許吧。😄

3、繁榮大唐,也只有強盛大漢與之相比更為恰切。中國歷史上常有“強漢盛唐”的說法。無論是疆土之遼闊,還是對外之用兵,甚而國內之繁榮,二者都有相似之處。在唐之前的歷朝歷代,也許只有漢朝的強盛可以匹敵大唐。所以,唐人用漢來自比,還似乎夾帶了些許的自豪。這也許是唐人常常提及漢朝的原因之一吧。

由此看來,白香山的“漢王重色思傾國”,也就是信筆一寫,沒有多少神秘在其中。他就是寫玄宗,只是習慣了不好直呼其名而已。[大笑][大笑][大笑]

下圖來自網絡 漢天子 漢宮飛燕 大唐貴妃 中國女帝 大唐天子











星穿海底


1、漢皇原指漢武帝劉徹,此處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人仰慕大漢雄風,因而多喜歡稱本朝為漢,在文學創作中常常以漢稱唐,於是唐明皇就被稱作漢皇了。例如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兵車行》,也有“漢家山東二百州”句子。

2、長恨歌中不獨唐明皇被稱為“漢皇”,詩中的許多地名也是漢朝的,比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句,唐朝是沒有漁陽這個地名的,只有范陽,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時任范陽節度史。

3、由於詩人所處的朝代是唐朝,用漢皇來暗喻唐玄宗,這樣寫也是為了迴避當今朝廷的諱,借前朝來影射今朝。唐代李白的《古風》之四三:“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借用漢朝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意思,都是假借漢皇的名,實指唐明皇李隆基迷戀楊貴妃誤國。

4、也有人認為唐朝人寫古題漢府樂留下來的習慣,沿用漢朝名稱代指唐朝。



御前帶刀侍衛


前人稱讚白居易寫長恨歌,非有絕世之才未易到也。他在這首詩中所表現的才華是突出的。這裡只談他為什麼在開頭一句稱漢皇的問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這兩句詩的"傾國".和"御宇"都是有出處的。傾國,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漢書,李夫人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個名叫李延年的樂師,武帝很喜歡他,一天,李延年在武帝面前,一邊跳舞一邊歌唱:"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對這首歌很感興趣,於是問,世上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嗎?這時,平陽公主(武帝姐姐)插話道,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武帝急忙召其進宮,一看 果然是絕代佳麗,於是就將他留在身邊,稱之為李夫人,很是寵愛。

御宇:"晉書,武帝紀","握圖御宇,敷化導民"。意為漢武帝管理國家,教化人民。

這樣看起來說的就是漢武帝了,而憑誰看了也明白是說的唐玄宗,大家只能佩服他,起頭起得巧妙,也不會說其他了。.





木山文


李唐皇族自稱是漢朝前將軍李廣的後人,毋庸置疑,李廣是漢朝的臣子。李唐自稱漢皇、漢家表示自己現在是漢室正統,而不再是漢室的臣子。而崔盧等都是漢室的臣子,(李唐初期,因為隋以前崔氏一直排在李氏前,李氏是在北魏後期逐步崛起,因聯姻與長孫,宇文,獨孤,楊堅成統一利益集團)。

漢朝奠定的利益集團一直到明清之際還在發揮影響力。明末的南京刑部尚書、文壇領袖、獨領明末文壇20年的江蘇太倉人王世貞、萬曆朝首輔江蘇太倉人王錫爵、文學家書法家江蘇長洲人王穉登,清朝中期的吏部員外郎江蘇金壇人王澍,依舊按家族在漢朝時的郡望自稱“琅琊王世貞”、“太原王錫爵”、“太原王穉登”、“琅邪王澍”。

所以,後世一位偉人說,“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再者,李唐本身就有鮮卑血統,從這一角度也是需要向漢統靠攏。

一點淺見。



雨落一方


首先不單單是《長恨歌》中以漢比唐;大部分唐朝的詩人在詩歌中都特別喜歡“以漢喻唐”。“以漢喻唐”就是喜歡用漢朝的名稱典故來反映唐朝的事情,這是唐詩中出現頻率極高的現象。

問題中說到的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詩句,將唐玄宗稱為“漢皇”;還有杜甫《兵車行》的“武皇開邊意未已”直接將唐玄宗比為漢武帝。


原因是什麼呢?兩個朝代都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比較大的朝代,漢在前唐在後,一是利用前人的事蹟來隱喻現在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者是緬懷前人的事蹟表達自己的情懷。這樣的事情現在也大有人在做。

還有就是兩個朝代都比較強盛,這種強盛是比較相似的強盛,一個是過去的強盛,一個是當下的強盛,即是一種對比也是一種自居。拿當下和過往的輝煌朝代同比春秋。

唐朝詩人之所以如此,兩個朝代的強盛相似有關鍵的意義所在,有很多當下不便的地方可以用漢朝的事情來隱喻或發洩,當下的局勢或是不滿,以及自己個人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