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過後,對於中國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文哥談教育


本人認為這次疫情過後會給中國教育帶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啟示:

1. 在中小學生中要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將開設公共衛生課,讓孩子從小養成公共衛生的習慣和品德。提高公共衛生的理念,瞭解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知識。

2. 在中小學生中進一步加強立德樹人教育。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湧現出大批的抗擊疫情的英雄。面對病毒許多醫務工作者踴躍報名馳援疫區。面對病毒毫不畏懼,表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心中有大愛,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品德。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愛家、愛民教育,弘揚正能量,倡導主旋律。

3. 引導優等生報考醫藥、軍事等高端科技院校。正如李蘭娟院士所說:這次疫情過後,希望國家給青少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那些德才兼備的科研人員,軍事人員……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國家未來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李蘭娟院士還說:“國家的興衰要靠科技、教育、醫療,所以要樹立全民崇尚醫生、科學家、教師、軍人,是他們在支撐民族脊樑。”

李院士說:“一個合理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人給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相應得到多少回報,這裡的價值分為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

“如今是給社會帶來較多物質價值的是科研人員、醫生、軍人、工程師等,他們工作一生不及明星一天的收入;給社會創造精神價值的作家不再受推崇,致使如今難出思想大家。不要說什麼存在即合理,這明明就很不合理。”

4. 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疫情過後,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的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最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個意義;要以個體的生命為著眼點,在與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過程衝,促進生命和諧發展。






玉米棒123


疫情對國家的教育會有以下幾點:

1:更加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此次疫情中那麼多先進的榜樣,負面的例子,藉此機會,加大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生命價值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學業觀,社會觀,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奠定較好的基礎。

2:加強衛生教育,可以想到的是開學後好長一段時間學校必然執行極為嚴格的衛生紀律,衛生制度,這對衛生,傳染病,生命等方面教育肯定有積極的意義。

3:網絡教育,大數據支撐,目前,我國有接近兩億的學生通過在線學習,這是特殊時期不得已的選擇,但使用網絡教學中,也發現了好多好的方面,也發現不少有待改進的,或者說不好的弊端,等疫情過後,這些好的形式肯定會保留下來,並且和線下教育相結合,長期服務於教育教學的日常工作中。





傳道授業解惑001


一現是現在教育:在課堂上學不到要考的內容,學生,家長願意交昂貴的補課費,讓老師給自己的孩子開小灶以求高分。而猿輔導這類優質線上教育不被認可,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形勢。通過這次封城停課,有相當部分家長的意識中有了線上教育認識,猿輔導,猿題庫開始在朋友圈霸屏。意味著老師輔導的補課費將縮水(多動症兒童別外)。

一隱是:在相當長時間內,來自草根的平民英雄將是課堂教育的榜樣。當然英雄的崛起就是明星的失落。(可能五年之後明星又將翻盤,因為人類是健忘的動物)。

另外,可能官方還會對謠言重新定義。對公眾的知情權將更加重視!


酉廬


轉變市場化辦學的思想,用無產階級價值觀培養在危難時刻能為國家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


蒲公英45129334


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德為先,學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