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張海軍

連著3個春節,葉傳林都堅守在國家級貧困縣豫西盧氏,當天他親臨一線組織生產,很難想象,他的家安在鄭州,在美國還有企業和別墅。他創立的民營企業信念集團,有上千名員工,說他是個企業家吧,多年來他出版了10多部專著,有60多項發明,甚至還著有《兩週打敗英語單詞》等學習用書,拍過《唸書的孩子》等數部電影,獲得多項國際電影大獎。說他為了經濟效益吧,他卻為慈善事業和社會捐款3000餘萬元,給五里川鎮馬耳巖村貧困戶李剛捐款6萬元,隨手給沙河鄉果角村貧困戶陳加太2000元,這樣的事不勝枚舉。中央電視臺採訪他的時候,他花不到200元買了一身衣服,平時衣著樸素、待人親和,看不出他早已身家過億。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在察看小西紅柿長勢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在介紹他發明的機器人

2016年底,他來到盧氏,投入數億元發展香菇、蔬菜、養豬三大扶貧產業,在全縣15個鄉鎮50多個村建起產業基地,成立了187個合作社,帶動3500餘戶農民脫貧致富,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奉獻獎”。今年48歲的他,來盧氏時神采奕奕,短短三年多時間兩鬢已生華髮。他精力充沛,意志堅韌,時常工作到深夜兩三點,寫文章、做研究。

他,被人稱為“葉傳奇”。走近葉傳林,瞭解他的“三維世界”:信念、事業和情懷。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信念:

把中國農業做成世界典範

今年2月6日,信念集團盧氏縣林海興華農業發展公司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10萬元。當時葉傳林給筆者打電話說:“我也是湖北人啊。”

葉傳林1972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貧困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投身軍營當了衛生員,後考入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軍需管理專業學習,1997年6月畢業後自我請纓到某炮團凋敝的豬場養豬。經過多年實踐總結,研究出“平衡蛋白飼料”,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底轉業到行政機關的葉傳林,2005年辭去公職到鄭州創業。起初,他懷揣2萬元到鄭州辦起了“新科技養豬技術服務部”,推廣“平衡蛋白飼料”。隨著企業越辦越大,他先是成立了“鄭州天宇飼料公司”,2013年成立了河南信念集團有限公司。

為什麼企業的名字叫“信念集團”?葉傳林解釋說,“他的信念就是,把中國農業做成世界典範。”他致力於現代農業研究、發展。什麼是現代農業?葉傳林認為有三個特徵: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他發明的“葉氏生態豬舍”獲國家新型實用技術專利。葉氏生態豬場上下分為三層,分別為糞便處理、養豬、種菜。一層糞便經密閉處理後用於三層大棚蔬菜種植,改善地力,循環利用。豬舍無臭味,養豬使用“平衡蛋白飼料”,能提高10%飼料利用率。他在盧氏成立三門峽大愛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建設推廣的“葉氏生態豬舍”被命名為“河南省綠色養殖示範基地”。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信念集團澗北菌棒廠生產車間

盧氏山清水秀空氣好,緯度、海拔非常適合發展高山生態有機蔬菜。葉傳林說:“我要找到全國蔬菜生產的狀元縣、狀元鄉、狀元村、狀元戶,讓他來盧氏指導蔬菜生產。”為此,他請到了蔬菜種植專家、中國苦瓜“南瓜北移”創始人張興榮,來到盧氏加盟信念集團三門峽大愛生態農牧有限公司,盧氏蔬菜產業迅速崛起,在西安欣橋、鄭州萬邦等蔬菜批發市場成了知名品牌。

葉傳林投入5億多元在盧氏發展香菇產業。他請來了常年在韓國指導香菇生產技術的蘇建華、在遼寧發展香菇的張海慶,加上張興榮,四個人各取名字一個字,成立了“林海興華”公司。

選育最好的品種,應用最好的技術,實現了香菇全年出菇、四季上市,花菇率達到80%,優質香菇率達到80%,並獲得2018年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17年12月建成的佔地280畝的澗北菌棒廠,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菌棒廠,產能達到每年5000萬棒,建成以來一直加班加點進行生產,除了供應盧氏全縣,還出口韓國等地。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在察看香菇生產

事業:

帶動3500貧困戶脫貧增收

葉傳林說:“我們搞扶貧,一靠組織體系,二靠高新技術。這兩樣做好了,落後變先進,貧窮變富裕。”

葉傳林創新推行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致富能手”的扶貧模式,確立了貧困戶的主體地位,有效解決了發展和扶貧的有機聯繫問題。龍頭企業,承擔總體管理工作和具有難度的工作,主要負責生產計劃制定管理、籌集資金、財務管理、技術研發、銷售渠道拓展等項工作。基地是大面積的生產場所和單元,主要是組織生產、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和銷售事宜。合作社主要是引導、組織貧困戶按技術規範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重點是貧困戶和致富能手的關係。貧困戶為入社農民,具有大棚使用權,貧困戶可委託致富能手代管大棚,即致富能手為貧困戶打工,貧困戶還可以在自己的大棚裡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貧困戶擁有分紅和勞動工資兩份收入,致富能手取得貧困戶分紅中的一定比例收入。

葉傳林發自肺腑地說:“一切不合實際的想法做法都是胡思亂想,一切拋開貧困戶的扶貧都是假扶貧、偽扶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脫貧攻堅中貧困戶這個主體帶起來,讓貧困戶見到實效,才是扶真貧、真扶貧。”

發展香菇、種菜、養豬,他都和貧困戶簽訂了保底合同。以香菇或種菜為例,一個大棚保底年收入1.2萬元,信念集團進行投資、生產管理、技術服務、承擔銷售,信念集團和貧困戶收入五五分成,信念集團收入封頂為1.6萬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大棚收入超過3.2萬元,那麼超過部分全歸貧困戶所有及支配。

葉傳林創新的這個產業運營模式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它解放促進了生產力,加上最先進的技術使用,創造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信念集團盧氏各產業基地建成香菇、蔬菜大棚近2000座 ,每個大棚年產生經濟效益10萬元左右,群眾承包一個棚能實現純收入5萬元以上。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信念集團產業扶貧基地綠色產品

情懷:

把奉獻社會作為人生追求

葉傳林是一個不斷開動思想機器、持續創新發展的人。有人也嘲笑葉傳林想那麼多幹啥?葉傳林說,他就是愛考慮中國的事、農民的事,把奉獻社會作為人生追求。

葉傳林事業發達後,獲得很多榮譽。他曾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轉業軍官”,中央電視臺以《擁抱苦難的行者》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全國引起較大的反響;他還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科技領軍人物”“河南省十大慈善愛心人物”,他還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客座教授,應邀在清華大學做過專題演講。這增強了他的社會責任感。他說,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幸福的人生,而創造幸福的機器是愛,信念集團盡力讓愛更強烈、更廣泛,愛自己、愛人民、愛祖國。他把金錢看得很輕,時常捐助他認為應該扶持的社會事業,看到江西衛視《金牌調解》欄目辦得好,就捐款120萬元予以支持。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葉傳林的“三維世界”


“人有點錢不算什麼。”葉傳林說,“關鍵是看他做了什麼。”他一直試圖影響世界、改變世界。學術上從著述《兩週打敗英語單詞》到《養豬新思維》《易知易行道德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他都涉及,最近他的新著《道德的力量》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講述了道德的本質特徵,闡述了道德運行的科學規律,介紹了個人、社會和國家運用道德力量的方法,從道德的力量角度,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性。深入闡述了品德即是人才、發揮道德作用的思想。

在盧氏三四年來,他跑遍熊山洛水、莘川大地。葉傳林動情地說:“革命時期盧氏是卾豫陝根據地的核心區域,現在盧氏是南水北調水源地、天然林保護區、國家生態功能區,盧氏老區發展仍然受限。但是,盧氏人民堅韌不拔、淳樸善良,盧氏老區人民教育了我,幫助了我,提升了我。”

“我的能力很弱小,只是我的信念很堅定。讓中國農業成為世界典範是我的信念。中國農業成為世界典範也是信念集團和廣大農民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雖困難重重,但只要信念不丟,遇到困難去想辦法,辦法有了,困難就沒了。理想目標也就近了,這樣,理想終會實現。”葉傳林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