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五臟有病,“手”先知,觀察手的變化,五臟疾病早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

愛健康的邢捕頭


中醫除了號脈之外,也常用“手診”,一雙手,可以看出五臟的疾病。

這其實並不是難事,對於沒有學醫的你我來說,只要掌握訣竅,也可以一目瞭然。

五臟有病,“手”先知,觀察手的變化,五臟疾病早知道

手指冰涼、麻木:心臟有病

手指冰涼、麻木是心臟的供血能力不足。

如果同時還經常出現胸悶、心悸和氣短等表現的話,就要好好檢查下心臟了。

心臟有病,如何養護?

1、吃粗糧

粗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還可以降低機體中“壞”的膽固醇,升高機體中“好”的膽固醇;

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預防心臟疾病的危險。

2、補充α-亞麻酸

α-亞麻酸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心血管健康,保護心臟,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α-亞麻酸的代謝產物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以將體內多餘的脂類以及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斑塊等溶解並通過新陳代謝,代謝到體外,平衡體內脂肪酸,防止過多的脂類垃圾沉積在血管壁上。

紫蘇仁油是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陸地食物,α-亞麻酸含量高達67%左右,可以每天食用5-10ml,對高血壓、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

指甲變黃、有豎線:肝臟有病

在肝病領域,有一個詞叫“黃疸”,指甲照樣會出現黃疸。表現為指甲發黃,甚至黃指甲。

此外,指甲上出現很多豎線,直接表明患者有肝血缺乏的情況。

肝臟有病,如何養護?

1、閉眼睛

肝臟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目,所以養肝首先可以養目。

眼睛乾澀,代表肝的精血不足;而迎風流淚,則代表肝的收斂功能不足。

經常閉閉眼睛,既能緩解眼睛的疲勞,也能很好地達到養肝的功效。

閉目的同時,也可以用食指輕壓眼瞼,微微揉搓到眼珠發熱發脹,可以養肝明目。

2、敲後背

肝臟在胸腔的位置,經常敲後背,可以促進肝臟周圍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肝臟的功能。

肝臟受損的人,可以經常敲敲後背,每次堅持3分鐘,緩解肝臟的負擔,促進肝臟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垃圾,有助於肝臟的日常保養。

指縫變大、發青:脾臟有病

除去天生的因素,手指縫逐漸變大的,多是脾胃逐漸變弱的表現。

手部光澤度差、手掌多青色或有青筋為脾胃功能差的表現。

脾臟有病,如何養護?

1、吃山藥

提到健脾,山藥是另一位猛將。

山藥味甘、性溫,入肺、脾、腎經。有健脾補虛,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的作用。

清代醫家陳修園說,山藥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統血,主四肢,脾氣足則不飢,四肢輕健;肺主氣,肺氣充則輕身,氣力倍增。

2、運動健脾

久坐辦公室的人群可用仰臥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仰臥起坐。

也可以用“摩腹功”按摩,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用手掌旋轉按摩約20次。這小小的運動,對調動“脾氣”可是有很強大的作用。

手指發鼓、疼痛:肺臟有病

手指發鼓,這在醫學上可被稱為"杵狀指",是肺病中比較常見的。

此外,手指異常疼痛,在排除風溼病等疾病後,要提防是不是肺癌引起的。

肺臟有病,如何養護?

1、呼吸法

深呼吸:人體的呼吸是於經脈想相通的,所有我們的經脈之氣和肺部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現在的淺呼吸不能很好的將廢氣排出,以及進入新鮮的空氣,同時深呼吸能加強我們肺臟的功能。

壓力法:在我們平躺的時候,將一個小重物放在肚臍的上方,運用呼吸氣的方法將重物頂起,反覆練習。

閉氣法:適當的憋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肺臟的功能。

2、大笑法

中醫講“常笑宣肺”,我們經常大笑對肺部健康有好處。

西醫講,笑是一種運動,對機體來說是做好的運動。

尤其是對呼吸系統,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的時候進行的深呼吸,有清理呼吸道的功效,再者大笑氧氣進入的更多,加快血液的流動,有助於身體的代謝。

拇指蒼白、盜汗:腎臟有病

小拇指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是乾枯無光澤了,人體的腎臟功能肯定是出了問題。

此外,腎虛的人,容易出現盜汗,手心經常出汗的人,可能是出現了腎虛問題。

腎臟有病,如何養護?

1、多喝水

保證每天飲用2000ml的水分能保證體內代謝垃圾和毒素順利排出,不會留滯在體內。

除了白開水,茶水也是很好的選擇,腎不好的人,可以將谷谷丁、番麥須、玉竹和玫瑰混合,搭配成谷谷丁番麥須茶飲用。

谷谷丁又稱“尿床草”,具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對慢性腎炎也有緩解作用;

番麥須對治療腎炎、水腫、膽結石和腎結石等很有療效。

玉竹可調節體液,玫瑰綜合滋補,四者搭配可長期飲用,對防治腎炎、腎結石有益。

2、多泡腳

晚上要多泡腳養腎,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泡腳時,最好選擇在晚上9點左右,效果最好。

水溫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半小時左右為宜。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會吃喝少生病


中醫講,有諸內必行於諸外。

雙手,堪稱是生命的“第二張臉”。

小小的一對手掌,會“洩露”身體健康的“秘密”。

尤其是五臟的健康,一旦出現病變,手上會先出現“異常”,切莫忽視!

五臟有病,“手”先知,出現5大異常,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異常一:大魚際缺乏彈性——警惕心臟病

人的雙手,最飽滿的地方,就是大魚際,應是最飽滿,最有彈性的。

一旦大魚際缺乏彈性,需警惕心臟疾病,切莫忽視。

用拇指按壓此處,然後鬆手,看它的狀態,若鬆鬆散散,回彈慢,代表心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特別需要注意心臟的保養了。

異常二:手掌發紅——警惕肝臟疾病

健康人的手掌顏色,應該是淡粉紅色,並且比較均勻。

手掌出現紅點,或發紅,用手指按壓後,會變成白色,幾秒後可恢復原狀。

此時,很可能出現了“肝掌”,肝功能出問題了。

當慢性肝炎者,惡化成肝硬化之後,十分容易出現肝掌,一定要及時檢查。

異常三:手心發黃——警惕脾胃疾病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顯示區,中焦是食道、胃、肝、膽等所在的位置。

如果手掌心發黃,說明脾胃出現了問題,需注意養護。

異常四:手指末端粗大——警惕肺部疾病

手指末端粗大,醫學上稱之為“杵狀指”。

杵狀指,也叫鼓棰指,表現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

末端指節明顯增寬增厚,指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膚與指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

杵狀指的出現,說明身體末端缺氧嚴重,此時肺多半已病變不輕,許多肺部腫瘤和慢性膿毒性疾病、肺內分流都可引起杵狀指。

異常五:小拇指指甲蒼白——警惕腎臟疾病

小拇指,對應腎器官,如果,小拇指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是乾枯無光澤,警惕人體的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45歲後,想要長壽,還要養成四個長壽習慣:

一、多喝茶,少飲酒

喝茶,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有養生保健的作用。建議可以選擇一些傳統的茶飲,還可以自制一些具有養生功效的草藥茶,根據需求,合理的選擇。

不同的茶飲,還有不同的養生之效。

谷谷丁黃桑葉茶——降三高

谷谷丁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動物餐後血糖的作用。還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黃桑葉稱為“神仙葉”,黃桑葉總黃酮可明顯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後心肌梗死麵積,說明黃桑葉總黃酮能夠增強缺血區心肌的抗損傷能力,有效地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二者相互搭配,可以幫助降三高,對心臟有益。

刺玫菊茶——疏肝理氣

刺玫菊也就是野生的小玫瑰花,味辛、甘,性微溫。

刺玫菊還可以疏肝理氣、暖胃消食,促進血液輪迴,可以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

二、飲食清淡,七八分飽

人50歲過後,人體的咀嚼、消化等功能都逐漸減退,其中少吃多餐,多吃深色蔬菜和全穀食物,有利於身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健康程度。

因此,50歲以上的人,要注意口味清淡,少葷多素,少鹽多醋,食物也以稀爛為主,主食以粗糧為主,飲食七八分飽即可,這種飲食方式,使得老人身體更加健康。

三、心氣通

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如在焦慮、憤怒、怨恨時,會導致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加速胃部病變。

而氣大傷身,每生一次氣,壽命也會減少一點。

有研究顯示,經常生氣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因此,早晨可以適當的照照鏡子或者聆聽聆聽音樂,對舒緩自己的心情很有幫助。

四、遠離菸酒

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化學有毒物質,吸菸不僅對自身健康有威脅,也增加了“二手菸”來源。根據《2010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報告》測算,中國有7.4億人遭受二手菸之害,其中15歲以下兒童有1.8億,每年死於二手菸暴露的人數超過10萬人。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每天酒精量達160克以上者,10年內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率為92%。所以,護肝先從戒酒開始,除少量紅酒,白酒、啤酒都不宜多飲。


健康雨來


小小的一對手掌,會“洩露”身體健康的“秘密”。

手掌與五臟六腑息息相關,中醫講“有諸內必行於諸外”。

身體內部的五臟健康出現了問題,那麼,在手上也會有“蛛絲馬跡”

所以,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手掌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莫忽視。

五臟有病,“手”先知,出現這幾個異常,及時檢查,莫忽視

01:手掌發紅——警惕肝臟疾病

健康人的手掌顏色,應該是淡粉紅色,並且比較均勻。

手掌出現紅點,或發紅,很可能出現了“肝掌”,肝功能出問題了。

當慢性肝炎者,惡化成肝硬化之後,十分容易出現肝掌,一定要及時檢查。

02:大魚際缺乏彈性——警惕心臟病

人的雙手,最飽滿的地方,就是大魚際,應是最飽滿,最有彈性的。

一旦大魚際缺乏彈性,心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需警惕心臟疾病。

03:小拇指指甲蒼白——警惕腎臟疾病

小拇指,對應腎器官,如果,小拇指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是乾枯無光澤,警惕人體的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04:手心發黃——警惕脾胃疾病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顯示區,中焦是食道、胃、肝、膽等所在的位置。

如果手掌心發黃,說明脾胃出現了問題,需注意養護。

05:手指末端粗大——警惕肺部疾病

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醫學上稱之為“杵狀指”。

杵狀指的出現,說明身體末端缺氧嚴重,此時肺多半已病變不輕,許多肺部腫瘤和慢性膿毒性疾病、肺內分流都可引起杵狀指。


五色養五臟,每天吃一點,滋養五臟健康

食物有五色,皆可養五臟,五色入五臟,食補更健康。

01:紅色入心

可養心臟,補血、補心、抗衰老,對心臟非常有益處。

如:紅豆、紅棗、紅柚、西紅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02:綠色入肝

綠色食物,有利於肝氣的循環和代謝,還能消疲勞、舒緩肝鬱。

如:蘆筍、西蘭花、茼蒿、綠豆、蒲公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03:黃色入脾

多吃黃色食物,有助於補養脾臟,抗氧化,促排毒,延緩衰老。

如:黃豆、小米、南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04:白色入肺

可滋陰潤燥,潤肺補氣,有益肺部健康。

如:銀耳、百合、白芸豆、白蘿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05:黑色入腎

可補腎抗衰老,延年益壽,有助腎臟健康。

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桑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常飲茶,給五臟排毒,少生病

中醫講:五臟積毒,百病生。

想要五臟正常發揮其技能,一定要給五臟,做好排毒工作。

給五臟排毒,多喝茶水,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01:蓮心竹葉水,排心毒

用蓮子心,搭配竹葉,一起泡水,代茶飲。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

淡竹葉,則能夠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二者同用,能增強蓮子芯的去火作用,可幫助心臟排毒,去火。

02:婆婆丁山刺玫茶水,排肝毒

自己動手,用婆婆丁,搭配山刺玫,一起泡水喝。

婆婆丁,入肝經,擅長排肝毒,尤其是婆婆丁根,效果優於婆婆丁葉。

用其泡水,具有卓越的肝臟潔淨和增強效力,對肝臟和膽囊有補益,可清肝毒,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山刺玫,性質溫和,香氣濃郁,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有助於肝氣抒發,保護肝臟健康,增強肝臟解毒能力,還可改善肝毒所致的色斑等。

二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排肝毒,疏肝解鬱,淡化色斑,保護肝臟健康,大有益處。

03:茉莉花泡水,排脾毒

自己動手,用曬乾的茉莉花,泡水喝。

茉莉花,性質溫和,芳香入脾,醒脾開胃,治闢穢治痢。

用其泡水喝,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有助於脾排毒。

04:蜂蜜柚子茶,排肺毒

自己動手,用柚子、蜂蜜,做茶沖水喝。

柚子,含有豐富的天然枸櫞酸,和各種無機鹽類,有助肺機能,促進肺部排毒,還可止咳化痰。

蜂蜜,含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能潤肺補虛、補中潤燥。

二者搭配在一起,可潤肺、止咳、化痰,促排毒。

05:金麥須茶,促腎毒

用金麥須,煮水或者泡水喝,皆可。

金麥須,入腎、膀胱經,可利尿、利膽,促進腎臟排毒。

經常用其泡水,對於腎臟排毒,十分有益。

按揉穴位,通經活絡,強五臟

01:勞宮穴,養心臟

勞宮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經常按揉,可改善心悸、心痛,有益心臟健康,亦可安神、促睡眠。

02:期門穴,強肝臟

期門穴,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經常按揉,可疏肝、利脅、理氣活血。

03:足三里穴,健脾胃

經常按揉,可發胃氣、燥化脾溼,有利長壽。

04:中府穴,補肺氣

中府穴,是肺經的一個募穴,肺經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

經常按揉,調氣最好,有益補肺氣。

05:湧泉穴,強腎臟

腎出湧泉,足心也。

經常按揉湧泉穴,可強健腎臟,促進腎臟排毒。


一生的感悟


中醫講,有諸內必行於諸外。

雙手,堪稱是生命的“第二張臉”。

小小的一對手掌,會“洩露”身體健康的“秘密”。

尤其是五臟的健康,一旦出現病變,手上會先出現“異常”,切莫忽視!

五臟有病,“手”先知,出現5大異常,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異常一:大魚際缺乏彈性——警惕心臟病

人的雙手,最飽滿的地方,就是大魚際,應是最飽滿,最有彈性的。

一旦大魚際缺乏彈性,需警惕心臟疾病,切莫忽視。

用拇指按壓此處,然後鬆手,看它的狀態,若鬆鬆散散,回彈慢,代表心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特別需要注意心臟的保養了。

異常二:手掌發紅——警惕肝臟疾病

健康人的手掌顏色,應該是淡粉紅色,並且比較均勻。

手掌出現紅點,或發紅,用手指按壓後,會變成白色,幾秒後可恢復原狀。

此時,很可能出現了“肝掌”,肝功能出問題了。

當慢性肝炎者,惡化成肝硬化之後,十分容易出現肝掌,一定要及時檢查。

異常三:手心發黃——警惕脾胃疾病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顯示區,中焦是食道、胃、肝、膽等所在的位置。

如果手掌心發黃,說明脾胃出現了問題,需注意養護。

異常四:手指末端粗大——警惕肺部疾病

手指末端粗大,醫學上稱之為“杵狀指”。

杵狀指,也叫鼓棰指,表現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

末端指節明顯增寬增厚,指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膚與指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

杵狀指的出現,說明身體末端缺氧嚴重,此時肺多半已病變不輕,許多肺部腫瘤和慢性膿毒性疾病、肺內分流都可引起杵狀指。

異常五:小拇指指甲蒼白——警惕腎臟疾病

小拇指,對應腎器官,如果,小拇指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是乾枯無光澤,警惕人體的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50歲後,想長壽,堅持“二多”

1、多飲茶,延年益壽

飲茶,自古以來,就是延年益壽的好習慣。

生活中,養成多飲茶的習慣,可促排毒、抗衰老,助力長壽。

不論哪一種茶飲,對於人體健康,都大有益處。

綠茶,營養保留全面,可減少消化道對脂質的吸收,促進脂肪排洩,還有助於對抗電腦輻射等。

白谷丁桑葉茶——降三高

白谷丁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動物餐後血糖的作用。還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桑葉稱為“神仙葉”,桑葉總黃酮可明顯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後心肌梗死麵積,說明桑葉總黃酮能夠增強缺血區心肌的抗損傷能力,有效地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二者相互搭配,可以幫助降三高,對心臟有益。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疏肝解鬱,改善心情,有益肝臟健康。

山刺玫花,是一種野生的小玫瑰,作為花茶,性質溫和,能疏肝解鬱,具有鎮靜、安撫、抗憂鬱之效。

《本草再新》:"舒肝膽之鬱氣,健脾降火。"

用其泡水,對於疏肝理氣,助力肝氣抒發,改善不良情緒,對健康大有益處。

2、多走路,強健身體

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之一,常走路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

每星期快走75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1.8年。

每星期快走150分鐘,平均延長壽命約4年(3.4~4.5 年)。

經常運動,並且保持正常體重的人,比不運動的肥胖患者壽命長7.2 年。

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約40%。

所以,切莫懶惰,每天走走路,對於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50歲後,想長壽,做好“三不”

1、不生氣

世衛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生氣對人的心臟、免疫力,甚至傷口的癒合能力,都造成了巨大影響。

愛發火、常對人懷有敵意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19%。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減少生氣,保持一份美麗的心情。

2、不熬夜

熬夜,是現代最傷身損命的行為之一。

睡眠,對於人類來講,十分重要,不可缺少。

一旦長期熬夜,失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風險。

所以,別熬夜了,真的很傷身體,一定要保證良好的充足的睡眠。

3、不久坐

世衛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發現:久坐1小時≈抽兩根菸≈減壽22分鐘。

所以,不要在久坐了,每靜坐45分鐘後,建議起身活動一下。

50歲後,想長壽,謹記“四控”

1、控菸酒

吸菸、喝酒,是導致許多疾病,甚至癌症的兇手。

並且,菸酒對於人體的危害,是日積月累的。

50歲後,不論多難,都應該儘量戒菸戒酒,若無法戒掉,也要注意控制,儘量少抽菸,少喝酒。

2、控血壓

50歲後,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血壓。

一旦血壓過高,血壓不穩,十分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早起起床時,要注意慢一點,切莫起床過猛,也不宜過早晨練。

經常測量血壓,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檢查,切莫忽視。

3、控血脂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脂健康也容易出現異常。

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血脂,調節血脂健康,減少血管疾病。

食用油,搭配吃,減少高油高脂食物的攝入,不吃宵夜,清淡飲食。

4、控情緒

情緒,對於健康長壽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常歡笑,樂觀的心態,是眾多長壽老人的共同特徵之一。

悲傷、抑鬱、愛發怒等,都會損害健康,威脅生命健康。

50歲後,情緒過於激動,大喜大悲,是誘發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

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切莫起伏太大,危害健康。


夏洛伊伊


“五臟六腑”,這其實是中醫的理論。“髒”指藏於內的內臟,具體包括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這五個臟器;“腑”一般都是指有空腔的器官,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這六個器官。其他器官跟西醫都有所共通,唯獨這個“三焦”可能大家會比較陌生,“三焦”其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也就是將軀幹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中醫中有一個理論叫“藏象”學說,意思就是藏在體內的內臟往往可以通過觀察人身體的表面現象來判斷是否健康。那麼,五臟有病手會有什麼變化呢?接下來吳醫生就從談談我的看法。

心臟——手指發紺或者杵狀指

心臟負責先把血液泵肺臟,經過肺臟血氧交換之後再把有氧氣的血泵到全身各個器官,如果心臟有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就不能有效地把有氧氣的血氧泵到全身的各個器官,手缺氧就會表現為發紺,如果手指長期缺氧,就會出現杵狀指。

肺臟——表現同心髒

我們身體需要的氧氣都有通過肺臟來吸取,肺臟吸入的氧氣再經過血氧交換進入血液,最後再由血液運輸給身體每一個器官。如果肺臟出現問題,比如出現慢阻肺等疾病,身體就會出現缺氧表現,所以手指表現就會跟心臟疾病一樣,會表現為發紺,如果手指長期缺氧,也會出現杵狀指。

肝臟——肝掌

如果說肝臟不好在手上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那麼非肝掌莫屬了,慢性肝炎、肝硬化常常會出現肝掌的症狀。所謂的肝掌就是在手掌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魚際肌處皮膚出現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後變成蒼白色,主要是因為肝功能減退,肝臟滅火雌激素的能力下降造成雌激素在體內累積,最後刺激毛細動脈充血、擴張,久之形成肝掌。

腎臟——甲床蒼白

有人說腎臟不好會表現為水腫,其實在臨床上並不典型,腎臟的水腫常見的部位為下肢低位的水腫和顏面部的水腫。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腎臟生成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會導致腎性貧血,而貧血在手上典型的表示為甲床蒼白。當然了,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他原因的貧血也會表現為甲床蒼白。

脾臟——貧血、出血表現

說到脾臟大家可能都會跟脾胃連在一起,就覺得脾臟是一個消化器官,其實在西醫看來,脾臟更偏向一個免疫器官,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當血液中出現病菌等病原體的時候都會被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給吃掉,但如果脾臟亢進的時候,就連人體自身的紅細胞、血小板也會被脾臟吃掉,所以在手上就會表現為甲床蒼白貧血表現,皮下瘀點瘀斑等毛細血管出血表現。

最後吳醫生提醒大家,症狀只是疾病的參考依據,出現以上症狀的時候不要輕易對號入座,以免一起不必要的恐慌,具體病情還得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內外婦兒的常見疾病都可以向我諮詢。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從手掌看病,與通過面部來看病有同樣的效果,中醫非常注意觀察面部的表現和手掌的顏色,中醫認為通過觀察手部的表現即可推斷內臟有無疾病。


一般看手掌的顏色,包括全掌和相應部位兩個方面。有些病只從手掌的某一部位改變,如肝掌。手掌整體觀察的規律是:手掌蒼白多是肺部疾患和貧血;黑而無光澤,常是腎臟疾患;色青者,提示有胃腸病;紫紅色,多表示有高血壓、高脂血症(血脂高而出現的一些病症)、紅斑性狼瘡;色如黃土或黃中透黑、嗨暗無光者,多有惡性腫瘤;大魚際或小魚際部位,出現紫紅色,多是有肝臟病,又稱肝掌;局部顏色改變、大魚際出現青色時,表示有風寒溼病、關節痛或慢性腹洩。

中指下端出現赤紅色,反映有高血壓、眼病。食指下端橈側出現發白、發黃者,表示此人容易疲勞,睡眠不好、夜夢多。無名指下端出現青紫晦暗提示有癲癇病或易出現休克。小指下端出現發白發青,常表示有性功能減退;顏色灰暗無光,提示有慢性腎病。大魚際內緣顏色發淡,多有胸悶氣短、心慌;伴有深的條紋凹陷時,提示有心肌炎、冠心病或出現心前區隱痛,甚至出現心絞痛。掌根中間出現深紅者,提示有腎、膀胱、輸尿管發炎。顏色晦暗發白、發青者,表示生殖系統發育不良或性功能不良,如陽萎、早洩等。


長腿醫生


題目中提到的五臟是一箇中醫學的概念,它指的是心臟,肺臟,腎臟,肝臟和脾臟。對於心,肺,肝臟,中醫和西醫指的基本上是同一個東西,而腎臟和脾臟中醫的概念要比西醫寬一些。由於本人是學西醫的,所以以下所提到的腎臟和脾臟都是西醫的概念。

第一,心臟有病,手四肢水腫。心臟是我們人體血液循環的核心器官,它就像一臺不斷工作的水泵一樣,不斷把血液泵到全身上下。如果一個人有心臟病,比如心功能衰竭,那麼這個泵就沒有原來那麼有“力氣”了!四肢的血液就不像正常人一樣可以全部迴流到心臟,它們會在外周瀦留。臨床表現為四肢水腫,其中又以下肢水腫厲害些。



第二,腎臟有病,手發涼,手指指甲發白。腎臟可以生成一種造血組織: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顧名思義,這個東西可以促進紅細胞生成。因此,慢性腎病患者大多會出現腎性貧血。而貧血患者甲床會發白,手容易發涼。

第三,肺臟有病,手指變粗。肺是管身體氣體交換的!如果肺有病,比如有慢性支氣管擴張,原發性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那麼四肢末梢就容易缺氧。久而久之,末端肢體就會變粗,也就是所謂的杵狀指。

第四,肝臟有病,手變紅或者變黃。變紅指的是肝掌,這是由於肝硬化晚期雌激素滅活失調,雌激素增多而引起。而手掌皮膚髮黃是指的黃疸!多數是由於肝硬化或者肝癌晚期病人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

第五,脾臟有病手有淤點淤斑或者手指發白。脾臟也是重要的“血庫”,它可以儲存大量的血液。所以,如果脾臟有問題,比如脾功能亢進會引起紅細胞和白細胞減少,臨床上就表現為四肢容易出血,出現淤點淤斑,手指貧血發白。


骨科木匠劉醫生


中醫講,有諸內必行於諸外。

雙手,堪稱是生命的“第二張臉”。

小小的一對手掌,會“洩露”身體健康的“秘密”。

尤其是五臟的健康,一旦出現病變,手上會先出現“異常”,切莫忽視!

五臟有病,“手”先知,出現5大異常,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異常一:大魚際缺乏彈性——警惕心臟病

人的雙手,最飽滿的地方,就是大魚際,應是最飽滿,最有彈性的。

一旦大魚際缺乏彈性,需警惕心臟疾病,切莫忽視。

用拇指按壓此處,然後鬆手,看它的狀態,若鬆鬆散散,回彈慢,代表心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特別需要注意心臟的保養了。

如何養護心臟?

1、食紅色食物

中醫講,紅色入心,多吃紅色果蔬,有益心臟健康。

西紅柿,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心臟健康。

紅櫻桃,富含鉀,可增加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可保護心肌健康。

2、睡午覺

中醫講,中午,是養護心臟的黃金時間。

現代研究也表明,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15-30分鐘,可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梗的發病機會。

3、揉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腕的橫紋之上2寸。

經常按揉,可強心,調節心率,還可改善睡眠、胸悶,舒緩壓力。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內關穴,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

異常二:手掌發紅——警惕肝臟疾病

健康人的手掌顏色,應該是淡粉紅色,並且比較均勻。

手掌出現紅點,或發紅,用手指按壓後,會變成白色,幾秒後可恢復原狀。

此時,很可能出現了“肝掌”,肝功能出問題了。

當慢性肝炎者,惡化成肝硬化之後,十分容易出現肝掌,一定要及時檢查。

如何養護肝臟?

1、飲茶“代替”喝酒

喝酒,是最傷肝的行為之一。

飲茶,可促進肝毒,減少肝臟負擔,有益肝臟健康。

所以,保護肝臟,多飲茶,代替喝酒,是簡單有效的方式。

用護肝排毒小植物,泡水代茶飲,是清理肝臟毒素,不錯的選擇。

白鼓丁苦蘭菊茶,泡水喝,排肝毒的同時,還可以預防肝損傷。

白鼓丁,入肝經,擅長排肝毒,降肝火,預防肝損傷。

尤其是白鼓丁根莖,對於護肝效果更佳,可排肝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研究發現,白鼓丁,還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損傷,解除內毒素的毒性作用,增強肝臟再生能力,有很好的養肝護肝作用。

苦蘭菊,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用其泡水喝,對肝臟健康有益。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蘭菊有效物質,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因而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這二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排肝毒,保護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2、多食綠

中醫講,綠色入肝,肝喜歡綠色,多吃綠色食物,可滋養肝臟健康。

西蘭花,富含蘿蔔硫素,可以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

蘆筍,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可保護肝臟細胞免受酒精毒素的侵害。

芥菜,是解毒清肝的最佳食物之一,有益肝臟健康。

3、多敲腿

敲大腿,強肝臟。

肝經在大腿內側,膽經在大腿外側,經常敲打大腿兩側,可促進肝膽排毒。

雙腳與肩同寬,蹲馬步,雙手握空拳,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

然後,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慢慢收回。

異常三:手心發黃——警惕脾胃疾病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顯示區,中焦是食道、胃、肝、膽等所在的位置。

如果手掌心發黃,說明脾胃出現了問題,需注意養護。

如何養護脾胃?

1、多食黃

黃色人脾,多吃黃色食物,有助於補養脾臟。

並且,黃色食物,可以提供維生素A和D,抗氧化,促進排毒,延緩衰老。

小米健脾和胃、南瓜促消化、黃豆健脾益氣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堅持吃早餐

吃早餐,是養護脾胃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清晨,人體經過一夜的消化吸收,胃酸較濃,一旦沒有食物中和,容易損害胃粘膜,誘發各類胃部疾病。

所以,一份營養的早餐,絕對不能少,切莫懶惰。

3、揉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四橫指處。

飯後20分鐘左右,用手反覆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

同時,拍打小腿外側,足三里穴,5分鐘,可生髮胃氣、燥化脾溼,有助延年益壽。

異常四:手指末端粗大——警惕肺部疾病

手指末端粗大,醫學上稱之為“杵狀指”。

杵狀指,也叫鼓棰指,表現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

末端指節明顯增寬增厚,指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膚與指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

杵狀指的出現,說明身體末端缺氧嚴重,此時肺多半已病變不輕,許多肺部腫瘤和慢性膿毒性疾病、肺內分流都可引起杵狀指。

如何養護肺部健康?

1、以水養肺,喝潤肺茶

肺喜潤,常喝茶水,可補充水分,還可促進肺部排毒,養肺效果加倍。

尾參茶,泡水喝,滋陰止渴,補氣益五臟,滋潤肺部,改善乾咳少痰。

《神農本草經》將尾參,列為上品,用其泡水,可改善咽乾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有效。

經常用其泡水,潤肺生津,是保護肺部不錯的選擇。

2、以氣養肺,排肺濁

清氣和濁氣,在肺內進行交換,以氣養肺,很重要。

深呼吸,可吐故納新,有益肺部排濁,促使肺部清潔、增強免疫力。

腹式呼吸,是不錯的選擇。

3、按揉中府穴,補肺氣

中府穴,是肺經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調氣最好,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本穴,再逆時針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異常五:小拇指指甲蒼白——警惕腎臟疾病

小拇指,對應腎器官,如果,小拇指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是乾枯無光澤,警惕人體的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如何養護腎臟?

1、少熬夜

熬夜,是十分傷腎的行為。

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

2、搓耳朵

搓彈雙耳,通經活絡,補腎養肝。

耳朵也被稱為“腎開關”,按摩雙耳,可通經活絡,補腎益氣。

雙手輕捏雙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

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

每天2-3次,每次20下。


操勞的一生



五臟有病先看手,是說手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人的身體基本狀況。

這就是曾經很是火了一段時間的“氣色形態手診”。

要說這個看手知健康,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無誤,還是有一定準確比率的,大概在80%以上,不過已然相當可觀了。

在我們的手掌上,各個區域都對應著相應的臟器,只要看一看對應區域所反應出來顏色、形態,就能大體判斷出這個臟器是否存在病態。

當然了,具體的病情還要根據更縝密的醫學檢測才能得出更為科學的結果。以此來指導具體的治療過程,就會有的放矢,做到對症下藥,及時準確地消除病灶隱患,還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

在這個“氣色形態手診”裡,大魚際三分之二的面積代表了心臟的位置,上面的一應顏色、形態變化,都能反映出心臟是否正常運轉,是否存在隱患。比如這個區域出現了大面積的深紅、鮮紅,明顯紅於周圍的顏色,那就說明這個心臟部位正在起變化,是正在發生時。具體情況還要看到底是那個細節部位,以及對應的哪個具體位置。

一般來說,我們個人的五臟六腑都集中反應在一個人的手掌之上。男右女左,和傳統的男左女右恰好相反。發明這個診療方法的劉建鋒教授,就是氣色形態手診的專家,並且已經得到了國家級的認證和許可,是一門專門以研究個人手掌為主要手段的醫療診治方法。

當然了,這個手診的診治方法掌握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隻是單純的看一兩個手掌就能使自身技術純熟起來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和實踐過程,並且要牢記這裡面的一些法則和要訣,否則的話,那就是平白的耗人生命,不啻於謀財害命。

五臟無非是心肝脾肺腎,這在手掌上都有相對應的具體位置,粗略掌握起來並不是很難,但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增加它的判斷準確率 是需要日久天長的日積月累的。

有了這方面的一些認識,起碼可以大略判斷自我的一些身體情態,是個不花錢也不用力的絕好買賣,有百利而無一害,這才是醫學隨身走,活到九十九。

祝各位讀友身體康健,幸福快樂🙏🙏🙏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五臟,堪稱壽命之源,五臟安和,則壽命長!

可見,日常養護五臟,尤為重要。

想要保護五臟,首先,就要避開不良習慣,減少五臟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臟好不好,看一處就知道!

一:心臟好不好,看“舌頭”就知道

中醫講,心在竅為舌,心臟健康,首先會反映在舌頭上。

現代中醫學發現,舌頭對心臟病有著很好的診斷意義。

心臟健康,則舌體紅潤,柔軟靈敏、味覺正常、語言流利

心臟不好,大致有三種表現:

舌頭,呈現暗紫色或有斑,或者把舌頭底部,有青筋溢出,則提示血脈淤阻,可能有心血管疾病,一定不要忽視!

舌頭髮紅,伴有心煩、心慌、早搏、心動過速等不適症狀,說明心陰不足。

舌質淡白,伴有心律失常、乏力、心衰等症狀,提示可能患貧血性心臟病

二:肝臟好不好,看“眼睛”就知道

肝開竅於目,肝好不好,可以先看看眼睛是否健康。

過度用眼,出現

眼睛酸澀、乾澀的情況,那麼,說明你肝血不足了!

吃得過於油膩,或者容易生悶氣,導致眼睛發炎,出現紅腫、紅血絲,眼睛紅赤,說明你肝火旺了。

"鞏膜發黃",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三:脾臟好不好,看“嘴巴”就知道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所以,脾臟好不好,可以先看看嘴巴。

脾虛無味脾熱則會出現口中甘甜脾氣失調才會出現口膩、口苦等現象。

如果,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說明脾溼

四:肺部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

鼻作為氣體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

鼻的通氣嗅覺,必須依賴肺氣。

肺氣調和,才能鼻竅通利、嗅覺靈敏。

外感風寒襲肺,則鼻塞流涕,影響嗅覺。

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邪熱壅肺,往往有氣喘、鼻翼扇動等症狀。

五:腎臟好不好,看“耳朵”就知道

腎開竅於耳,耳是“腎”的外部表現,“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

腎臟好不好,看看耳朵就知道。

耳朵紅潤而有光澤的人,說明他先天腎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腎精不足。

耳垂飽滿、堅厚、明潤的人則腎精充沛。

耳朵顏色淡白、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多為腎陽不足

耳朵出現紅腫,多為“上火”。

下面五種東西,最傷五臟,日常一定要避免!

第一種:過鹹食物——傷心

過量的鹽對身體健康危害是巨大的,血液中鹽分過高,就會導致血壓過高,心臟在輸送血液的時候,就需要增大負荷,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肌梗死等,導致心臟病的發生。

第二種:酒——傷肝

飲酒後,乙醇可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被體內的乙醇脫氫酶氧化分解,形成對人體肝臟有極大毒性的乙醛。飲酒量越多的人,其體內的乙醛含量就越高,其肝臟受到的損害也越重。

第三類:大魚大肉——傷腎

沒有節制的食用肉類,將會導致蛋白質攝入量超標。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引發腎臟疾病。

第四類:煙——傷肺

一個人每天吸食十支菸,其患肺病率是非吸菸人士之十倍。這裡說的煙,並不僅僅只是香菸,傷害肺部的煙還包括油煙和各種燒製的煙。

第五類:寒涼食物——傷脾

脾喜燥惡溼,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水果中,西瓜、香蕉性寒,傷脾最重,食後易腹脹,不思飲食,重則便稀、瀉肚。同時,冷米飯、冷熟食、冰水、冰飲料、冰啤酒、雪糕等皆屬於寒涼食物,嚴重傷害脾臟,應少吃或者不吃。

五臟養生秘笈

1、心臟偏愛omega-3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心臟健康,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中,含有omega-6脂肪酸的比較多,所以導致了人體攝取的omega-3脂肪酸比較少,是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生活中多增加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秋蘇籽油、秋麻籽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用油,可每天補充5-10ml,補充人體所需的omega-3,對預防癌症,清除血液垃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飯後半個小時,用5ml秋蘇籽油加入到200ml酸奶中,攪拌均勻,食用即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點愛吃的水果。

2、保護肝臟,少喝酒、多喝茶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每天酒精量達160克以上者,10年內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率為92%。因此,護肝先從戒酒開始,除少量紅酒,白酒啤酒都不宜多飲。

肝臟喜歡“苦味”,用婆婆丁根和山刺玫花瓣按照3:1的比例做成婆婆丁山刺玫茶泡水喝,可去肝火,排肝毒,預防肝損傷。

婆婆丁入肝經,具有卓越的肝臟潔淨和增強效力,對肝臟和膽囊有補益,可排肝毒,預防肝損傷;山刺玫花可疏肝解鬱,二者一起,保肝護肝效果顯著。

3、保護脾臟,避免思慮過多

脾的重點保健,就是要避免思慮過多,要勞逸結合,工作時認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鬆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因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強求,不能做到的事業不要強求,以免傷身。

4、繞開肺癌,先戒菸

有研究顯示,30歲以前戒菸能使肺癌的風險降低90%,戒菸5年後,由於吸菸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腫瘤風險也會降低一半。

肺主氣,司呼吸。清氣和濁氣在肺內進行交換,吸入氣體質量對肺的功能有很大影響。

在步行或靜止狀態下,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慢慢地吸氣,然後收縮嘴唇作吹喇叭狀呼氣,長此以往,可明顯改善肺功能。

5、保護腎臟多喝水

英國腎臟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如果你每天至少喝兩公升的水,那麼你得腎病的幾率就會降低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