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龚亚斌简历: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1995年-2003年,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本科 硕士 师从陈光伟教授

2008年-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肿瘤),博士,导师徐振晔教授

2011.7-2016.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2016.3至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

从走出贫穷的家乡到今天的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龚亚斌在医学的路上已经探索了23年。

1976年,龚亚斌出生在神木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原太合寨乡大沟岔村),父母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全家就搬到了神木城里,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间民房里。 兄弟姐妹较多,家里经济困难,可他性格坚毅,不管干什么,都不甘落后,学习上更是格外上进、刻苦。1995年,19岁的龚亚斌如愿考入了陕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时又如愿考上本校的研究生,攻读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龚亚斌说:“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叫我铁人,班干部、学生会事情很多,我要挤着时间学习。我认为班干部如果学习差了,说明你精力有限,不能为大家服务,那就不要当班干部了。”

2003年硕士毕业后,龚亚斌来到青岛市黄岛中医院肿瘤科工作。初到青岛的龚亚斌的工资只有1300块钱,而就这1300元的工资,约一半的钱他都给看不起病的老百姓买药了。 因为上学欠下了2万元的学费,生活即使精打细算也还是攒不下钱,曾一度萌生了辞职下海的念头。但当时的院领导知道他的困难后,主动帮忙,借了他2万元,没有了债务压力的龚亚斌在医院一干就是五年。说起当时的事情,龚亚斌还是一脸感动,他说:“院长知道他要辞职,就给我父母打电话,问我为啥要走、有啥困难、有啥条件?也帮我解决了当时的困难。那里的老百姓也是比较淳朴,你多关心一下或者帮他买点药,他就给你买个袜子呀,背心呀什么的,在青岛工作的那几年,袜子、背心基本没买过,都是病人买来的。”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从医的几年里,龚亚斌深深喜欢上了中医这个专业。但年轻的龚亚斌所焦虑的是自己专业的成长,他深知从医之路的漫长和艰辛,唯有发愤图强,刻苦钻研,使自己的业务水平精益求精,才能更好为病人排忧解难。2007年,他考入复旦大学的博士,但不是肿瘤专业,龚亚斌毅然放弃,2008年,他又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肿瘤专业的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2016年,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离家比较近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工作。

多年的学习让龚亚斌对中医肿瘤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手术、放疗、化疗作为西医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而中医治疗肿瘤的理念是积极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视肿瘤为一种慢性疾病,一个稳定瘤体,让病灶稳定,让病人带瘤生存。他说:“前段时间有一个迪拜非常有钱的女性病人,乳腺癌肺转移,她在全球顶级的梅奥诊治疗、德国也做过免疫治疗,效果都不是太好。后来她到我们医院,我们用针灸、推拿、吃中药,静脉吊中药对她进行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坚守中医治疗肿瘤,他收获几多赞誉!

这样的成功案例让龚亚斌在欣喜之余,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病人接受合理治疗。他的医学理想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治病救人,让更多肿瘤患者了解放疗治疗肿瘤的康复希望,让更多医生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才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每天和肿瘤患者打交道,见多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也让龚亚斌具备了一种坚强和韧力。而这样的精神正是来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社会的责任。

多年来,龚亚斌用临床经验、独有的治疗理念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为广大肿瘤患者燃起了生的希望,成为医院肿瘤专业的骨干。临床的努力也让龚亚斌收获诸多赞誉。他先后主持部市级、局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编写专著7部,参编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他凭着十多年的中医实践和诊疗经验,治愈人群遍布国内外,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信赖。与此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心理疗法,通过与病患者推心置腹的深入沟通,找到疾病的根源,找到“心药”制定治疗方案,使病患者明明白白治疗,放松心情服药,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

尽管远在上海,龚亚斌还是每年都要回老家,而他最关注的还是家乡中医事业的发展。面对目前中医的现状,他有些担忧。他说:“老家那边,中医院都关门了,现在年轻医生也不搞中医,这个我是非常担忧的。中医讲究的是传承,中医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人才。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为家乡的人民健康,做出我的贡献。”

记者 安娜 刘银才 赵亭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