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腹部總脹氣是怎麼回事?

用戶3247083697750


腹脹在臨床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幾乎所有的消化性系統疾病,都會引起腹脹。因此不能僅憑一種症狀去描述或定義一個疾病。

胃腸道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肝臟疾病等,都會引起腹脹,這裡就較常見的一些疾病做簡單分析。

引起腹部脹氣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一、胃腸道疾病

1、慢性胃炎:特別是糜爛性胃炎,反覆上腹脹、早飽、上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

2、功能性胃腸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前者表現為飯後飽脹、早飽感、上腹部灼熱感、噯氣、食慾缺乏、噁心等;後者可表現為上腹脹痛、排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等。

3、便秘:反覆的便秘,腸管積氣會引起不完全性腸梗阻,不僅會有口苦、口臭正常,還會出現腹部皖脹等,放屁或排便後正常即可消失。

4、消化性潰瘍或胃癌:當胃有明顯病變時候,可表現出上述的諸多症狀,如果腹脹反覆發作,需要及時做胃鏡鑑別。

二、膽道疾病

較常見的是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特別是泥沙樣結石),因膽囊炎症反覆發作,會引起膽道功能紊亂,特別是進食後1-2小時容易出現,有些出現膽汁反流性胃炎,也會引起腹脹症狀,需要做B超進一步排除。

三、胰腺疾病

胰腺出現問題的幾率少,除去急/慢性胰腺炎外,就只有胰腺癌了,前者先不說(因為會有明顯前期腹痛表現);胰腺癌因發病隱匿,反覆有上腹部脹、痛等表現,當身體出現黃疸、腹痛加重,估計便是胰腺癌晚期了。特別是上了年紀又反覆腹脹的人,更需要做B超、胃鏡、腫瘤標誌物等排除該疾病。

四、肝臟疾病

病毒性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肝癌等,也會出現上腹部脹氣、疼痛等,除了疾病本身帶來的炎性疼痛,有些是因為肝功能下降,蛋白產量低,引起低蛋白血癥,出現腹水、胃腸道水腫等,胃腸道水腫、低鉀等會引起腸麻痺,出現麻痺性腸梗阻,也會有上述表現。

總之,偶爾出現的腹脹可以暫緩觀察,如果反覆發作,便需要進一步排除上述疾病,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腹部總脹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腹脹。腹脹是脾胃及消化系統疾病經常出現的症狀。那麼,腹部總脹氣,是怎麼回事?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1、脾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一方面運化水谷精微;另一方面運化水溼。當脾虛時,脾的上述兩個功能就會出現不足,運化無力,從而使飲食物和水溼停聚於中焦,阻滯不通,發為腹脹。

2、食積(飲食積滯)、消化不良

因暴飲暴食、飲食不節、或嗜食肥甘油膩等食物時,就會加重脾胃(胃腸)的負擔,從而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變慢,使飲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發酵變質產生氣體,發為腹脹。

3、脾胃不和

中醫認為,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和,氣機阻滯,脾胃失健,從而出現脘腹痞脹,或食後腹脹等症狀。

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腸道菌群失調等多種因素也會導致腹部脹氣。必要時可以結合相關檢查進一步來判斷。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腹脹是一種自我感覺,覺得肚子有飽脹感,還可伴有腹痛,打嗝,噯氣等症狀。引起腹脹的原因是非常多的:

(1)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可因為胃腸道功能障礙,蠕動減慢,腸道菌群失調,產氣增多等等。可因為脹氣的胃腸道疾病非常多,例如胃炎,胃潰瘍,胃癌,功能性胃腸病,便秘,大腸癌,急性胃腸炎等等。

(2)飲食因素

有一些食物,吃了之後,在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當中,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如果大量攝入,就有可能導致脹氣。例如黃豆,豆漿等豆製品,洋蔥,牛奶,碳酸飲料,土豆,小麥,捲心菜等等。

(3)非胃腸道疾病

還有很多非胃腸道疾病,也會導致腹脹, 例如肝硬化患者,引起腹水,大量的腹水就會導致腹脹,還有腹腔腫物,腫瘤,卵巢癌症等等。

所以,僅僅是腹脹這一個症狀,可以有幾十上百種疾病的可能,需要結合患者的其他主訴,症狀,體檢檢查,輔助檢查等等,才能做出一個診斷。

如果你有腹脹的症狀,可以先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多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如果沒有顯著改善,先去消化內科掛號,讓醫生給你做一個詳細的檢查和評估,然後根據檢查結果,看看能否明確病因,然後再根據病因,做出最恰當的治療。


普外科曾醫生


腹部脹氣又稱為胃腸道脹氣,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常表現為噯氣、屁多、腹部脹痛感;其誘發因素較多,比如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潰瘍、急慢性腸炎、痢疾、腸梗阻等胃腸疾病,再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膽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肝膽胰腺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因素以外,還有很多情況會導致腹部脹氣,如下:

1、飲食過快或進餐時話太多,食物會裹挾大量的空氣進入胃腸,進而導致胃腸脹氣;

2、精神壓力過大,消化功能受影響,胃腸蠕動減慢,食物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延長,進而導致脹氣;

3、抗生素服用時間過久,腸道內菌群失調,食物殘渣被細菌過度發酵而大量產氣;

4、產氣食物攝入過多,比如黃豆、洋蔥、白蘿蔔、紅薯、牛奶等。

所以,日常生活中,為了避免腹部脹氣,請儘量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時細嚼慢嚥少說話,避免暴飲暴食等等;不過,對於消化系統疾病所致的腹脹,則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只有病情緩解,症狀才能消退。


綜合內科張醫生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就是撐的不行,要麼就是時刻感覺肚子了有氣,想放又放不出來,磨人的不得了!今天我們彙總一下脹氣的原因。

食物發酵作用

攝入大量含糖類(澱粉類)較多的食物,如山芋、土豆、紅薯、南瓜、蓮藕、玉米及豆類食物等,食物在胃內貯留,可使食物發生酵解而產生大量氣體。

吞嚥大量氣體

在吞氣症或頑固性嗝逆、長期精神緊張、憂慮的患者,常因反覆噯氣、噁心或吞嚥唾液等而同時吞入大量的空氣。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腸梗阻時,患者因腹痛而致腹式呼吸減弱,故使呼吸加快,大量空氣隨呼吸加快而經口進入胃腸道。

胃腸道梗阻

當胃腸道有梗阻性病變(幽門梗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存在時,因氣體從肛門排出體外發生障礙,故導致氣體在胃腸道內積聚。

藥物作用

服用過量的碳酸氫鈉、碳酸鈣等藥物後,可在胃內產生二氧化碳而導致腹脹。應用大量的抗生素後,如腸道正常細菌受抑制、腸道菌群發生改變後可導致食物發酵而產氣過多。

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內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可影響胃腸道的運動功能,表現為胃排空延遲與餐後胃收縮運動減弱,因此,使胃腸內氣體排洩延遲而出現腹脹。


大健康進行時


腹部習慣性地出現脹氣,很有可能是因為消化功能的一些減退,或者是飲食上吃了一些太油膩的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導致的。

脹氣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胃部或者是腸道中的一些食物不能及時的排空,從而形成的一種發酵作用產生了一些氣體,這種情況下就會引起腹部的發脹。

對於習慣性腹部脹氣的人群來說,一般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比如平時的時候儘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本身比較容易消化,而且能夠補充體內的維生素,起到一定的潤腸通便的作用。

同時在飲食上儘量減少太油膩的食物,或者是含糖量太高的食物的攝入,因為這些食物在進入胃腸道之後一個是消化的速度比較慢,再一個他們的分解產物會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

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吃一些粗糧,因為粗糧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具有很強的幫助。

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活動,尤其是在剛剛進食之後,千萬不要馬上就睡覺,因為如果是剛剛進食之後馬上睡覺,胃腸道的血循環就會明顯的減少,這樣就會減緩消化食物的速度。

所以一般建議在剛剛進食之後可以進行一些輕緩的散步。能夠有效地促進消化,有效的改善胃部脹氣的症狀。

如果對於腹部脹氣特別嚴重的人選來說,一般還是需要醫院進行檢查看一看有沒有一些急性或者是慢性的腸胃炎,這個也是有可能會引起腹部脹氣的。


家庭醫生在線


腹部脹氣,包括腹部實質性的氣體滯留於腸腔以及感覺腹脹兩種情況。如果有實質性的脹氣,一般提示可能有器質性的疾病,阻止氣體的流通。



大多數情況下,“腹部總脹氣”可能僅僅是一種感覺而已。也就是說,功能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較大。

通常把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叫做胃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功能紊亂;有時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在影響著這種感覺吧!



  • 胃病引起的腹脹

胃病可引起腹脹大多數表現為,中上腹部脹滿感為主,也就是肚臍以上、劍突以下的部位。常見於胃和十二指腸的炎症或潰瘍,以及其他胃病。

比較輕的腹脹表現為胃動力不足,胃排空減慢,飯後胃脹尤其明顯。嚴重的情況下,由於幽門部位水腫或者有器質性的病變,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

  • 腸道疾病引起的腹脹

胃和腸道的疾病導致的腹脹,有一些相關性的,會相互影響。

腸道疾病導致的腹脹中,最嚴重的是腸梗阻,或者腸麻痺。

腸道梗阻的情況下,腸道內的食糜不能順利的消化、吸收及身下段腸進一步推送,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分解食物殘渣併發酵而產生過多的氣體。

腸道的炎症,有時候也會表現為腹脹,其腹脹跟腸道菌群失調有一定的關係。



  • 其他因素引起的腹脹

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腹脹中,肝病引起者比較多見,而且越來越受到消化科醫生的重視。

像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在有腹水的情況下肯定會引起腹脹;有一些患者並沒有腹水,但也有胃腸道的功能紊亂,胃腸動力不足,可能跟胃腸道淤血有一定的關係。

缺乏運動、肥胖、暴飲暴食或飢餓、節食等情況下,都能擾亂胃腸道平滑肌的正常蠕動,引起腹部脹氣的感覺。

缺乏B族維生素的時候,腸道蠕動有可能也會減慢;膽汁分泌不足,影響脂肪食物的消化,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也和腹脹有一定的關係。



腹脹的處理

1.腹脹的處理,主要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

如有胃炎和胃潰瘍,需要及時的抗幽門螺桿菌和抗酸治療;伴有腸道炎症,特別是炎症性腸病,則需要積極的抗炎治療。

2.針對胃腸道動力的藥物,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能夠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對緩解一些普通疾病導致的腹脹有一定的效果,但禁用於有梗阻的患者。

3.在生活上,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避免吃容易脹氣的食物,飯後可以適當的走走,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

4.多吃蔬菜和水果,纖維素的攝入有助於增加胃腸道的內容物量和蠕動,對於形成規律的大便習慣,是很有作用的,而規律的大便能減輕腹脹。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主觀上感覺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伴有相關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噯氣等。

大多數患者,在日常活動期間,腹脹進行性地發展和在夜間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伴有腹脹的疾病有:便秘、消化不良、進食障礙疾病和肥胖症、腸胃氣脹、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

改善腹脹者幾種方法:

  • 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周圍各20次,如此反覆15分鐘左右。

  • 熱敷腹部,從而刺激胃腸道的蠕動幫助排氣。(如果伴有腹痛、嘔吐等症狀,切忌不能使用熱敷,應及時就醫)。
  • 可服用中藥來進行調理及一些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融動的藥物,如嗎叮啉、健胃消食片、莫沙必利等。
  • 少吃產氣的食物,如扁豆、黃豆、奶製品、土豆、石榴等;多吃蘿蔔、橘子、冬瓜等。
  • 食膳:助胃健脾湯(山楂片9克,芡實12克,炒麥芽9克,薏苡仁9克,瘦肉150克,紅糖少許。)瘦肉洗淨切塊,各藥一同裝入紗布袋內,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文火煎煮至肉爛熟去藥袋,加調料和紅糖即成。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暖脾和胃的功效。


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針魂姜興鵬


您好,肚子脹氣一般在醫學中稱為腹脹,指的就是腹部的脹滿不適,有的時候伴有排氣和排便的異常,嚴重的時候會影響食慾,導致進食量下降。腹脹一般在中醫來講就是脾胃不和,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勞累、思慮過度、暴飲暴食或者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胃功能受損,都會出現氣機升降的失常,脾不升清,胃不降濁,繼而氣機留滯在腹中,稱為腹脹。


艾嘉仁


腹部脹氣,一般指的都是胃、腸道這些空腔器官積氣膨脹,猶如氣球一樣,手敲擊時聲音如鼓音。

一、為什麼會脹氣?

可以這樣理解,當氣體產生量大於排出量時,就會脹氣。

正常情況下,胃腸道是會產生氣體的,例如胃酸跟食物的化學反應、食物的發酵,還有吃東西時因講話或飲食習慣不良吸入大量空氣,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感覺不到脹氣的,因為胃腸道有蠕動功能,通過蠕動功能,使氣體排出體外,向上就是打嗝、噯氣,向下就是肛門排氣,就是放屁。

所以,引起腹脹的原因,就是兩個,產氣過多或排氣障礙。

二、產氣過多:

1、外來因素:進食過多易產氣的食物或藥物;還有就是難消化、胃排空困難的食物,會刺激胃酸增加分泌。 如碳酸飲料、碳酸氫鈉、地瓜、香芋、豆類、高蛋白、高血脂類食物等。

2、內在因素:食物發酵,正常情況下,迴腸下端和升結腸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裡,因某種原因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引起腹脹。

三、排氣障礙:

1、上消化道:食管反流、胃部痙攣、胃蠕動減弱、幽門梗阻等,會使胃酸、胃氣堆積,引起腹脹,一般為上腹部脹,伴隨有反酸、噯氣、嘔吐等症狀,而幽門梗阻的嘔吐物一般有宿食,即停留了一天的食物。

2、下消化道:腸蠕動減弱、腸道腫瘤、腸道感染、便秘等都會引起腹脹,以中下腹或全服脹明顯。腸蠕動減弱,會引起食物堆積,過度發酵,從而產生氣體;再者糞便堆積,佔用腸道空間,使得腸道空間變小,較少量氣體便覺得腹脹。

1、改變飲食習慣,少吃或不吃容易引起腹脹、難消化的食物;吃東西時,細嚼慢嚥,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撐。

2、運動,適合的運動會增加胃腸道的蠕動,一般腹部手術後的病人,提早下床活動有利於排氣就是這個原理。

3、抑制胃酸過度產生、增加胃腸道的藥物:有奧美拉唑、雷尼替丁,莫沙必利、嗎丁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