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家在巢湖旁,最憶是巢州

感謝“最憶是巢州”

問我家在哪裡?家在巢湖旁。

愛在哪?愛在家的方向。

我的祖先把根紮在巢湖旁已近千年。


家在巢湖旁,最憶是巢州



四世祖葛德(生活在1300年前後),進士,翰林院編修。他推辭不接受徵召,於舍傍湖水之曲結環翠山房以延來學四方之士。並著有《歸真集》《環翠吟》等。當年他住在湖旁的葛家大莊進士第。

歲月已將巢湖西岸往東推移約兩裡。昔日的葛家大莊現叫葛大郢,隔夏路里、姚大郢與巢湖相望。

二十世祖葛世楨(1847-1917),也棄官不做,終生以教書為職業, 在葛大郢又建立環翠山房,並著有環翠續構詩鈔、文鈔、雜鈔及葛氏語錄等四部七卷著作。

巢湖給予我家鄉魚米,巢湖孕育我家鄉燦爛的文化。

巢湖兒女,唱民謠,為自己的家鄉自豪!

唱歌唱家鄉,家在巢湖旁,土地肥,物產多,端著巢湖當水瓢,哪裡乾旱往那澆。


家在巢湖旁,最憶是巢州



啊,巢湖!我的出生地,我的出發地,我的天空是你多彩的四季。

不足十歲,跟著父母離鄉背井,幾度夕陽紅,幾度雪飛春,如今,我已滿頭白髮,以往的幻境依然在夢中。

2009年,時隔六十一年,我踏上歸鄉的路,忍不住熱淚,激盪的心。近年我已五次回故鄉,我的兒孫也隨我聞到了故鄉泥土的芳香。

我把對故鄉的愛,對故鄉的思念,化在我的筆中。

“環翠之家千年”“我的外婆家”“家在葛大郢”“回鄉紀實”等都是我對你愛的表白。

我喜歡紅花,因為他把太陽的色彩濃縮故鄉情,他把燃燒的歲月融化在我心中。

感謝朋友張軍,介紹我來到“最憶是巢州”平臺。“最憶是巢州”聚集一群熱愛故鄉的遊子,現在我也在其中。在這個平臺上,我盡情傾訴對故鄉的一片情。

通過這個平臺,我分享故鄉的遊子,故鄉的人,對巢湖的深情。讀那一行行記述鄉土的文字,流進我腦海裡的是對家對國的愛。

通過“最憶是巢州”,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向大家拜年,祝巢湖的親人魚米豐收,家家歡樂,人人健康!


家在巢湖旁,最憶是巢州



我想起昔日在故鄉過的年,那是國難中的歲月。

我童年生活在在老大門西路,我記得,家鄉習俗,每年正月初一(春節) 要起早開大門迎接新年。天還未亮,媽媽們就把自己的孩子喊醒,替孩子梳洗,穿上新衣服。此時香案上焚香明燭,幾家人聚集在第一進大門後,不講話,俗稱“悶聲大發”。德增大伯拉開門閂,元寶跟著開啟的、貼著紅彤彤對聯的大門滾進家。隨著一陣鞭炮聲,一盞書寫有“環翠堂”的大紅燈籠高懸在門前。噼裡啪啦的的鞭炮聲劃破這黎明前寂靜的長夜,從燈籠裡射出的光芒,給這黑得如墨濃的夜帶來光明。燭光,點亮新的希望!環翠之家的人辭舊歲迎新春追夢遠方,此時祝福聲聲縈繞身旁,願抗戰勝利,願沒有土匪擾民,願風調雨順,願孩子不捱餓,樹潤妻葛羅氏願兒子德昌和德念早日歸來,姚壽徵和汪擅芳願丈夫早日平安回家團圓,懋萱和懋琦願能快點看到自己的爸爸。

人們用民謠來描述那貧困中的年——

過年過年烀蛋炒錢。

往前一扒,兩個烀蛋茶。

大人望種田,俠們盼過年,過年吃胯胯,二爺不打。

拜年要拜初二三,精的肥的隨你翻,拜年拜到初十頭,炒菜沒有油。

饞婆娘望三十,懶婆娘望初一。

過了三天年,還是原還原,過了初四五,還是一樣苦,婆婆打草鞋,爹爹上街賣。


家在巢湖旁,最憶是巢州



親人們,在過歡樂年時,飲水思源!珍惜今天,追夢前行!

請您與“最憶是巢州”為友!

葛懋琦 於武漢 2019.1.23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