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今日頭條上的吉林大學曲昭偉教授是真的嗎?

楊淵濱


我也很好奇,曲昭偉真的是吉林大學教授嗎?於是到吉林大學官網查了查,還真是,屬於吉林大學交通學院。

曲昭偉的教授身份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專業是交通信息及控制。曲教授學術水平如何呢,可以看看他發過的論文:

其中最多,而且都是交通控制領域的論文,水平如何姑且不論,可以確定的是,沒有在量子信息領域發過論文。那麼,說曲教授在量子信息領域是外行,這個結論不過分吧。

再來看看曲教授常年“質疑”的潘建偉教授,我也去中科大官網以及百度找了些潘教授的資料,如下:

這個簡介言簡意賅,物理博士,科學院院士,專業領域就是量子信息,是多個國家級平臺的主任(負責人)。

也許這些頭銜榮譽都太官方,我們來看看潘教授都發了些什麼論文,畢竟發表學術論文是要同行評議的,需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這還只是論文的一部分,每一篇都是發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像Nature這樣的期刊,任何人發一篇都足以封神,而且所有論文都是量子信息領域的工作。我們不說潘教授多麼了不起,但說他是量子信息領域的專家,應該不過分吧。

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去學通量子力學,然後判斷誰對誰錯,在專業分工非常明確的當今社會,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試問,一個搞交通控制的普通教授,有什麼資本去質疑量子信息領域的大牛呢?

當然,你非要說不迷信權威,要鑽這個牛角尖,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上庠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網站上的確是有曲昭偉教授的相關信息的,而吉林大學官網上沒有相關信息,可能是相關網站信息不相通、不完整。

該網站上記錄其專業為交通方向,其論文也為交通方向的。該網站上記載其論文,是在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等類似機構發表的。據此可以在學術上評價其對量子物理不是專業人員。


曲昭偉在今日頭條賬號下大量的言論,沒有科學性。在2019年4月4日,發表的給中國科學院的一封信中更是將“美國建量子幹線了嗎?美國做出了量子計算機了嗎”作為論點之一,將“做出”和“研究”偷換概念,用群眾的國家自信力不夠的心理煽動群眾懷疑國家量子物理能力,該論點是不具有任何的科學思維的,甚至是可笑的。


曲昭偉微頭條密切時,近乎每個小時的一個,實在是精力強勁。大部分沒有科學性,只是情緒化的宣洩、逮到誰跟誰開戰的態勢,反對他,他就粗言鄙夷、人身攻擊。


質疑科學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論。實驗研究、理論論證、發表論文,經過同行的評議,才是科學的質疑之路。而曲昭偉的態度和行為完全不是和科學家講道理,而是吸引科學家精力,人身攻擊擾亂科研環境。只有科學理性的質疑才能推進科學的進步,而毫無根據的臆想懷疑只能給科學帶來困擾。


當今主流科學家都是在一步一步科學研究質疑中成長起來的,接受了來自同行的專業評價,專業知識的準確性概率高得多。而對於群眾來說,相信在這種科研道路上走過來的人的文章,相信專業人群的理論,是一種快速便利地瞭解科學的途徑,獲得知識準確性的概率明顯是較高的,可以說是獲得知識的性價比途徑。


前期量子通信驚現破綻的文章滿天飛,自媒體贏得了流量,也不得不引起科學家回應,包括文章中的量子物理安全性實驗作者和潘建偉等量子物理學家,消耗了科學者本身就不富裕的精力。科學家回應在客觀上又助推了自媒體的流量。


潘建偉等科學家發表的《關於量子保密通信現實安全性的討論》結尾寫到,“鑑於量子保密通信信息論可證的安全性已經成為國際量子信息領域的學界共識,此後,除非出現顛覆性的科學理論,我們將不再對此類問題專門回覆和評論。”


如果每個自媒體都發表一些臆想、甚至目的不是尋求科學知識的刻意質疑,需要科學工作者回應,自然是對科學者工作無益的,對於科學進步無益的。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造謠者、惡意詆譭者,會利用群眾不瞭解的特性,根據群眾的個人感受、現實中有限的個人體會等推導結論,容易引起群眾對科學的懷疑,影響力很高。而科學家的闢謠等科學理性聲音,由於科學本身複雜性、專業性,甚至還有現實的保密性,還原科學本身困難帶來了“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的群眾感受,而且群眾本身就不關注真相的群眾心理,造成了闢謠影響力低的現實困難。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科學教育任重道遠。


木子立青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請曲教授也質疑一下化學吧,帶動一下化學的發展。畢竟試管不會聽你說,他只會爆炸。🙃



翠嘴打果


說實話,對於我們只瞭解了量子力學皮毛的人真無法判斷到底誰對誰錯,由他們的論文質量和職位來看,潘建偉肯定是遙遙領先的行業大牛,畢竟很多論文都是在國際上影響因子很大期刊上發表的,職位又是院士。昭偉,本科和研究生學位就讀於吉林大學物理系,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專業博士,目前在吉林大學交通學院任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大多數學校類似的教授,你說他是外行也不公正,畢竟本科,碩士都是學物理的,而博士也是研究信息與控制的,現在也是研究交通控制的,畢竟吉林大學也是985大學,教授水平多差也不可能。有著完整物理 通信知識結構的教授質疑一位,中國量子通信的大牛,其實也需要很大勇氣的。而不止一位教授出來質疑潘建偉,比如北大物理系教授王國文也對潘建偉提出質疑



陽之影


質疑他人,首先自己先做到啊!更牛更有行業認可度,才是真材實料。其它的,大半都是惡意抹黑攻擊別人,很缺德的。


科學中醫人本


天干無露。沒能耐流芳百世,抓住尾巴,看能不能靠碰瓷實現遺臭幾年的小目標。可惜啊,水平太差了,人品還差,只能落個笑柄了。




莫非負成本


前兩天還有網友給我科普,說吉林大學是985、211,那我就對該校在曲教授言行上的做法疑惑不已:你校教授自己專業不好好搞,專盯著別人去摳字眼揪辮子,真的合適嗎?他真的比人家高明的話,拿出點真東西啊!吉大是不是樂見其成……反正也能蹭點熱度,漲點名氣?至少,我原來一直以為她是一個二類甚至三類大學。


不可一日無肉


曲昭偉的執著有點變態的地步,似乎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發帖似的,死咬一個人不鬆口,不知道目的何為?我想說如果整個物理學基礎都是騙人的,那人類社會是怎麼發展到今天的?時至今日的一切文明進步,物質進步,你的吃穿住行,交流通信,一切的一切是基於什麼基礎發展而來的?不是靠現代科學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某些人的嘴發展的嗎?這個神經兮兮的人真不知道是怎麼當上教授的?他當上教授的知識基礎難道不是依靠從小學習的科學知識嗎?我看純粹是為了當網紅,蹭流量,賺名氣!越多人關注他覺得越成功!沒見過哪個搞科研的整天把功夫都用在網絡上!在網絡上能得出實驗依據嗎?能研究出先進理論嗎?能收穫科技成果嗎?無聊至極!


道與科技


曲教授要真認為有問題,大可以寫成經得起同行評審的論文,發表到學術期刊上。發到頭條上是想找嘰嘰喳喳的網民做同行評審嗎?

本領域專家學者往往是對的,出了錯才叫新聞,這裡面有個東西叫倖存者偏差。


黯淡了光影


曲教授是吉林大學的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