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解讀《易經》‘‘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這句話?

君一易經大義


看來題主是想把易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分別作為問題一一作問了吧?才問了坤卦六二爻,接著又問坤卦六三爻,如此問下去,又每問均答,每日一問,要用三百八十四天時間才能完成,事實上這就是易經的全部了,這種操作不知題主是什麼用意,是想不勞而獲嗎?不過既點入此問,就接著前問再答一段。承前問之答,在坤卦六二爻時,生物胚胎在獨立的環境中不斷地自然成長著,至三爻時,就已經全部完成了胚胎期的過程,成為了具有完全生物遺傳特質的完整個體,即將破殼而出之時,即為坤卦六三爻的爻辭所說的狀況,即“含章”。在中國古代,生兒子時叫“弄璋”,這個“璋”字通上古的“章”字,胎兒雖已長成,但還未出生,還在母體的子宮中,故稱“含章”。“可貞”的“可”字,是指某生物物種的胚胎已經發育到了具備其完全遺傳特性的狀況,而“可貞”則是指一切生物的胚胎成長到“含章”狀態時,都會完全具備其應有的生物遺傳特性,這是坤卦六三爻基於自然生物成長的某一過程所作的描述。接著的“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則轉而用人事進行了相同意義的描述,胚胎的正常成長故然不能進行外力干擾,很多替君王做事的人當然也不能違背君王的意志自行其是,這樣雖然不能實現自我意志及願望,卻能得到君王的寬容,所以說“無成有終”。

若占筮者得此爻,則表示由於當事者的隱忍,事情已告一段落,即將迎來新的轉折點,依據具體事理邏輯推論,作好相應的準備。

易經中各卦的爻辭,都是說一些當年司空見慣的事情,並以這些事情的特點顯示其規律,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隱語,正所謂“大道至簡”。


亢悔亨貞


這句話,是《周易》坤卦的第三爻的爻辭:"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稍懂易經的人都知道,六十四卦中,排在最前面的兩個卦,也是最基本的兩個卦,就是乾卦和坤卦。把這兩個卦搞懂了,其它的卦也容易懂了。

我們還知道,每個卦都有爻辭,卦辭,象辭和彖辭。爻辭是對卦的六爻每個爻的解釋,陽爻用奇數九來代表,陰爻用偶數六來代表,從卦的最下面一爻開始往上面數(因為畫卦也是從下面往上面畫)。乾卦的六爻都是陽爻,因此有初九(第一陽爻)、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最後一個陽爻)。坤卦的六爻都是陰爻,因此叫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故而《周易》坤卦爻曰: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其大意是說:你要蘊含美德,堅守正道,或者效力於君王,雖然沒有成就,但卻有好的結果。

當然,效忠君王,也可以理解為效忠國家,效忠民族。雖然成功不一定在我,但有了這種精神和美德,始終堅守正道,不圖名利,不搞歪門邪道,就是做出了成就,就會留名千古,至少也可以留在老百姓的心中。無論古今中外,這樣的人不少,舉不勝舉!

乾卦代表天,代表陽剛,代表太陽,代表雄性;坤卦代表地,代表柔順,代表月亮,代表雌性。因而乾卦的象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象辭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也可以說是對提問的類似解釋吧!

清華大學取《周易》乾坤兩卦的象辭這兩句話作為校訓,有著深厚的含義,也說明了清華人的文化內涵。

可嘆,往昔難追,雅風不再!




一夫82


出自坤卦: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乾卦六三對應天山遁: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與之對應,坤卦六三對應地澤臨:士兵衝鋒陷陣,捨生取義。

於是“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就很好理解了:王事就是君王打江山,或從是或參軍鬧革命;

無成是先天之澤——正在進行時,革命尚未成功,有終是後天之地——前方交戰,後方和談。


而“含章可貞”狹義就是如何倖存下來:澤在地下含癸水,癸為十數為全局歸宿,冥冥定數。【說文: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癸水物理本質為固有頻率,含章就是合律之意(帛書易為合章)——審時度勢,趨吉避凶。

六三的地澤臨和上六的澤天夬都有效命之意,區別在於:

澤在下為自主感應趨勢(合章),是使命感驅使(含章),如同先烈為民族家國而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功澤後世,亦是可貞。

澤在上是被動響應,身不由己。伴君如伴虎,聽天由命。


六三之地澤臨:如人之踏入社會,相時而動(以時發也),投身公義,為民請命(知光大也),但行正道,莫問前程。(反卦澤地萃:地為潛規則盛行,澤為適者生存。)


洛書圖解周易


自孔子以來,人們對《易經》的理解多有偏差,而對坤卦的理解,更是離象萬里,如把不習無不利解為不學習無不到,實在有辱祖宗智慧,對六三爻及其它爻的理解,也是不靠普!本人逐一列出,並以象解之,別無他意,旨在提醒易學愛好者。現對坤卦六三爻解釋如下:六三以陰居坤卦之三,代表陰居陽位,陰中含陽,於物代表含苞掛蕾,於女代表懷子,故曰‘‘含章’’;以陰居三,無比無應,代表進退無應援,且陰利永貞,宜堅守,故曰‘‘可貞’’;六三與上六為對應之位,上六以陰居極,其象為剛,為王公,代表六三有可能與上六相應,故曰‘‘或從王事’’;六三與上六同為陰爻,終不相應,故曰‘‘無成’’;六三居本卦之三,陰中含陽,卦蕾含苞,待之以時,自然結果,故曰‘‘有終’’!……詩曰:女有孕兮花有蕾,含章可貞妾有歸,尸居餘氣王公暮,不可鴛鴦效于飛!可惜後人離象解易,多以從王事,不居功解本爻,美之曰妻道,臣道,殊不知天創地成,本為易道,‘‘成’’為妻道臣道應有之義!


君一易經大義


我懷疑和昨天問的是同一個人,嘛~算了,開始解讀。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這句話出自坤卦第三爻,話說第三爻和第四爻是人位,也就是說變動起伏大,可謂是多災多難啊~

包含優美內涵,可以堅持下去,有時侯順從王意做事,沒有成功,會有一個結局(比較好的)。

小象中說,“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胸懷才華而不露,就可保持純正”,美好的東西總會有機會顯示出來。“如果輔佐君王從事政務”,將會大顯身手,光大發揚。

因此陰居陽位,而且也與上六不有應。當陽不陽也就是說我應該是陽但我才不外露,與上六不代表著時機不到,時機到時自然就爆發了。

另一當面講,還是和乾卦來看~乾卦第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我要日新月異,要日日新,要每天警惕就像有危機一樣,這樣,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可以及時解決;再看坤卦,你就知道了雖然我很辛苦,但是我的努力不會白費的。


河洛QAQ


卦有六位,從下而上曰初、二、三、四、五和上位。一般而言,五位至尊而為君王位。以五位為中心,上位為元老長輩位;四位是公卿宰輔位,即近君之文臣位;三位是武人之位,武人掌軍權而從王事,為在外領兵的將帥;二位是君王家室位;初位代表新生力量或偏遠荒服的部落。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是《易·坤卦》的六三爻辭。其《象傳》釋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由上可知,三位是武人之位,掌軍權而從王事,為受君王之命而在外領兵的將帥。《坤卦》六三居武人之位,受君命而行征伐之事,故曰“或從王事”。



《坤卦》六三居坤體,坤在後天八卦的西南位。東方之色青,南方之色赤,西方之色白,北方之色玄;青與赤相雜謂之“文”,赤與白相雜謂之“章”,白與玄相雜謂之“黼”,玄與青相雜謂之“黻”,這就是常說的“文章黼黻”。坤位在西南,故其色彩曰“章”。三位是武人之剛位,本當果敢決斷,章彩著於外,然《坤卦》六三以柔居剛位,柔順而無霸氣,章彩內斂,故曰“含章”。



《坤卦》六爻皆陰,陰氣達到極盛,代表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為冬至節氣,陰氣達到極盛之時。冬至節氣在仲冬之月,萬物閉藏而不顯露,故曰“可貞”。貞者,固守不出也。《坤卦》六三“含章”而順時貞固,故曰“含章可貞”,其《象傳》亦因而釋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含章”就是才氣內斂,有功而不誇。“可貞”就是說含章這種狀態應該持守,保持。含章而貞從天道上點出了《坤卦》六三所應保持的狀態。




人道效法天地之道。從人道上講,《坤卦》六三為武人,受王命而掌軍事。作為武人,本應剛決果斷,乾乾進取,然《坤卦》講臣道,講順從,所以武人的剛決果斷並不適宜坤德,故《坤卦》六三柔順無為反而是最好狀態,不會引起君王的猜忌,這就是智慧。在天下無事之時,武人要收斂,要順從,這樣才不會被君王猜忌,從而得善終,故曰“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從卦象上講,如果《坤卦》六三棄柔而用剛,則下卦成為艮體,“艮為成”,成則有功,功高蓋主則受君王猜忌,禍不遠矣。然而事實上這個艮體並不存在,故曰“無成”。這裡用了否定取象法。前面講了,《坤卦》天時在仲冬之月,冬天是四季之終,故曰“有終”。“無成有終”就是說不求有功,乃得善終。天下太平之時,含章而貞,不爭其功,臣道也,明智者也。故《象傳》釋曰:“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知光大也。”這裡的“知”通“智”。


總之,坤德為順,順則吉。《坤卦·文言》曰:“坤道者,地道也,臣道也,妻道也。”又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坤卦》六三雖為武人,掌兵權,然以柔順乎君王,合臣道也,故能“無成有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臣不僭越,才是天下之王道。

以上是我在外即興回答的,回家後找到我擬出版的書稿,並找到了對這段話的解釋,現附錄於下: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釋字(詞)

《說文》:“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章的本義就是音已成樂,為音樂的完整一曲。《周禮·冬官·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繡。”青、赤、黃、白、黑為五行四方之正色,文、章、黼黻為四隅之雜色。《姤卦》:“品物鹹章。” “章”在這裡是“彰”的本字。《說文》:“彰,文彰也。從彡從章,章亦聲。”《說文·段注》:“彰,通作章。從彡章。會意。謂文成章。”《廣韻》:“明也。”《正韻》:“著也。”彰的意思就是明顯、顯著。

釋象

六三在坤體,“坤為文”。《玉篇》曰:“文,文章也。”《釋名》曰:“文者,會集眾綵,以成錦繍;合集眾字,以成辭義。如文繍然也。”《易·繫辭》曰:“物相雜,故曰文。”文與章皆指事物的章採,是由事物的本質所決定而表現於外的形態。故曰“章”。

六三剛位柔爻,本不當位。但在《坤卦》中,六爻皆柔,若六三獨為剛,則過於彰顯。六三柔居剛位,則有鋒芒內斂,柔順示人之象。《坤卦》天時在仲冬之月,萬物閉藏,章採內斂,故曰“含章可貞”。 三是剛位,六三柔不當位,非無章採才華,含之以應天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止則含之,行則發之,故《象傳》釋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三是剛位,一般為武將之位,奉天命而得專征伐,故三位多兇。六三得專征伐,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故言六三“或從王事”。六三柔居剛位,有含章內斂之象。六三若化柔為剛,則為艮體主爻,“成言乎艮”,故曰“成”。《坤卦》六三用否定取象法,故曰“無成”。這裡的“成”指的是“功”,即功績、功勞。“無成”的意思就是含章內斂,不與主人(君王)爭功、不居功震主。自古功高震主者多不得善終,故《繫辭傳》曰:“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六三“或從王事”,有功皆歸於君王,故“無功”,“無功”則居兇而不危矣,故“有終”。“有終”的意思就是最終有好結果。“無成有終”是“或從王事”者的智慧所在,故象傳釋曰:“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知(智)光大也。”這裡省略了“無成有終”。或從王事,必有其智,而“無成有終”更是大智慧,故曰“知光大也”。

《文言》釋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義理

含章內斂,不樹功名,這就是坤道。坤道者,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這是坤道中的大智慧。多少功臣良將,功高蓋主而死於非命,缺少的就是這種大智慧。周文王的父親季歷,武功蓋世,為商王朝東征西伐,屢建大功,獻捷不斷,卻使商王感到不安,結果先嘉其功,既而囚殺,未得善終。


子夏故壇


易經中的坤卦,都是講的教人要揉順.謙虛.追隨.被動……

坤卦是純陰之卦,以陰性的,女人為喻,教人做人不要太激進,太張揚,要保持低調。

《坤.六三》為陰爻居爻位,——不當位,就是不在本位而越位(從陰位到了陽位)。此陰爻雖然已居第三陽爻位,但是,也要保持揉順,謙虛,不要太張揚。即使到了王位(第五爻——九五至尊),也要保持謙虛(第三爻與第五爻相呼應,第五爻說的是雖然皇袍加身,做了大王也要謙虛),不要飛揚跋扈,盛氣凌人,要始終堅守揉順之德,就象女人要守婦道一樣。

在推衍中遇到陰爻居陽位,一定都是“勿用”或“慎用”。


MIDO630


《易·坤》六三辭文,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按字句的解釋為包含著美德,做事業但沒有達到理想不過算是成功了。


坤為地,坤六三為人易即地表,此變化出坎,坎為水主智,智者能寫文章。

地表上的山形水勢為地紋即章或圖章,也可以說是地表的文字表示。蓋地表上如是山林茂盛之時也說明此地是一片生氣能榮華昌盛,如是荒山惡水也說明這片土地不會出聰明靈秀之人,在此生活也有疾苦之象。


“或從王事”,坤為地為臣綱,臣以侍君,君為王。因坤變出艮,艮為終,無成者三不應上六,所說有終而無成。


吳西羊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先解釋下"含章"兩個字,含是含畜。章是光彩。“含章”:就是把耀眼的光芒適當收斂一下。做到含而不露。

處在六三的陰非常強盛,簡直是光芒四射啊!但陰很聰明,不盲目自大,懂得適當收斂,這樣做可保自己堅貞無禍。因為陰明白"月盈而虧,滿招損"的道理。以人事來說,陰太強大了,她想做皇帝,可這事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太直接太露骨,必須要含畜,她就想了個妙招,推出陽來做表面上的皇帝,而她自己卻做幕後的真正的皇帝。表面上看,陰沒能成為皇帝,而實際上最終的皇帝還是陰。《象傳》解釋說:或從王事,知光大也。陰做皇帝,還知道推出陽,光大陽來替自己做皇帝。"大"指陽。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慈禧太后還有溥儀就是很好的例子。

陰不僅是妻道、臣道,而且是王道、霸道。當今社會的家庭,母老虎隨處可見。人們解釋坤卦的時候,總說什麼坤地道也臣道也,是片面的。

這種情況在當今社會是處處可見的,擺在明面上的,大多是小角色,而大角色通常是隱而不露的。


hjs1965


把【含章】理解為高於王事的神權,這句話就知道說什麼了。用事神的原則行使王權,不會有世俗的成效,但最終是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