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紅六軍團西征過汝城石壁山至雙聯線

紅六軍團西征過汝城石壁山至雙聯線

濠頭石壁山→扶竹洲→上河→下河→濠頭村→花木橋→永豐村→塘下→乾甫→雙聯

1934年8月12日清晨,紅六軍團先遣團(五十三團)由桂東沙田出發,經桂東的文昌、大湖,越過汝桂邊界石壁山,進入汝城濠頭扶竹洲、上河、下河、濠頭圩、花木橋、永豐洞、江背山、塘下、兩水口,田莊塘下、乾甫等地,隨即進入暖水,並在曖水雙聯等村莊宿營。紅軍先遣隊在濠頭石壁山、五里牌摧毀了敵人碉堡,為紅軍主力前進掃清障礙。在濠頭村、濠頭墟開展寫標語競賽,至今仍保留一些紅軍標語。

紅六軍團西征過汝城石壁山至雙聯線

石壁山特別獨具風格,走到山前,一道連綿數公里長的天然石壁橫亙在你面前,突然擋住了去路,山下峽谷是奔流而來的漚江,因此處落差大,河水特別湍急,一時間,有種讓人無所適從的感覺。還好現在修建了通村公路,儘管路面比較窄,但比當年紅軍走時的羊腸小道已是天壤之別。山頂還有一座石砌的婆婆廟,據說每年春節香火特別旺盛。

扶竹洲在石壁山下,公路是沿著當年紅軍走過的小路修建而成,扶竹洲有“竹海”之稱,自然而然這裡也是竹筍出產最多的地方。最近,扶竹洲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將開始。

過了扶竹洲,沿漚江河岸蜿蜒的公路前行便到了上河村,漚江在此衝出了高落差的峽谷,頓時變得溫順起來,兩岸也由高山變成了綠油油的稻田,漚江帶來的泥沙在此大量地沉積,兩岸的土地異常肥沃,種植業發達,主要農產品有:山茶油、香菇、魔芋、板栗等。

下河村

處於上河村的下游,一進入村內,一種歷史的滄桑感迎面而來,參天的古樹群,石階青磚的宗祠,土黃色的夯土牆屋,給人一種穿越明清的錯覺。工農革命軍二師一團團長何舉成的故居就靜靜地肅立在村中的池塘邊,對面小山上的古堡遺址彷彿在不斷訴說遠去的鼓角爭鳴,而旁邊不遠處一排排現代的小別墅,又自豪地告訴你當代鄉村的鉅變。

濠頭村是濠頭鄉政府駐地,現已初具小城鎮規模。在濠頭村最著名的當屬“紅軍樓”了,“紅軍樓”位於濠頭學校內,“自願參加紅軍,在此洋樓報名”“歡迎貧苦工農自動參加紅軍”——這是遺留在“紅軍樓”牆壁上的紅軍標語。紅六軍團只是匆匆而過,而後續的紅三軍團、紅八軍團就曾將部分指揮部設在“紅軍樓”。“紅軍樓”目前已是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郴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花木橋是漚江上的一座古橋,當年紅軍走過的古老花木橋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鋼筋水泥拱壩,湘能沙田電站花木橋大壩便是在古橋的位置興建而成。大壩的下面就是有名的江背山,兩岸高峰聳立,懸崖峭壁,巨石猙獰,是無路可攀之地。大壩建成後,奔流的河水被引人渠道發電去了,河床乾枯,水落石出,一度成為奇石愛好者的樂園,稍後,隨著各種新型戶外運動的興起,這兒又成了攀崖、穿越和徒步愛好者的天堂。越過花木橋電站,公路開始緩緩上坡,翻越這座山,就到達永豐村,這座山也叫永豐坳,山坳上的古涼亭還在,紅六軍團一部曾在此小憩,再行軍下山。永豐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村民大部分姓周,他們自稱是三國時期周瑜的後代,宏偉古樸的宗祠,錯落有致的青磚瓦房,石條石板的巷陌走道,構成了古村落的神韻。

塘下村也叫西塘村,與永豐村隔田相望,是永豐村通往暖水鎮方向的必經之地,西征的紅六軍團先遣團就是衝下永豐坳,經永豐、塘下直奔暖水而去。塘下村和後面的乾甫村一樣,以楊梅而名聲在外,數年前還舉辦過楊梅節,使楊梅遠銷到長株潭地區。在乾甫,再次回到漚江的身旁。乾甫屬暖水鎮管轄,村邊的稻田也多了起來,這也許是靠近江河的緣故吧。

沿漚江而下,順鄉村公路左轉就到了雙聯村,離村不遠是暖水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據史料記載,紅六軍團先遣團一天之內就從石壁山行軍到了雙聯,當晚在雙聯宿營。現在的雙聯村是汝城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遊園、廣場、道路等配套設施齊全,生態產業穩步發展,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