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槍為什麼不做的像二戰步槍一樣長?

up00zc


為啥要做的那麼長,二戰各國都認識到槍不能太長了,因此即便是大栓,槍長普遍都在1米左右,而相對一戰,槍長基本在1米2左右。

原因挺簡單的,無煙火藥發明之後,全威力步槍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800米往上。但是量產槍的精度和人眼睛的可視距離擺在這邊,因此人們逐漸發現,步兵輕兵器交戰距離也就在400米之內,完全不需要那麼長的槍管子。


反而是長槍管帶來了很多毛病,比如不便攜,不適合坐車攜行,不適合貼臉作戰,更重,重心太前等等。反而是短管子在能滿足400米內射擊的前提下,一切都比長管子好(拼刺除外)


二戰開始,各國機械化作戰也越來越普及。打的都是突擊、穿插、迂迴,戰鬥以點展開,而不像一戰時候是兩條塹壕線互推。因此作戰發生的距離更近。


到了現代,槍基本淪為步兵進駐之後治安戰的武器...遠距離的戰鬥以及目標都被炸B解決了。槍就是維穩用的,腳踹寡婦門進屋之類的,也不需要長管子槍。


瘋狗的輕武


仔細觀察過槍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二戰結束前的步槍都是很長的,而後來的步槍普遍短於二戰時期的步槍。其實這個是由用途和技術決定的,技術不同,造出來的東西就不同,用途不同,製作就不同。

一戰時期,塹壕戰是最主流的作戰方式,通常兩個戰壕內的士兵對射半年,最後沒決出勝負。而隨著作戰形式的變化,武器也隨著改變。武器是為了適應戰場而進行設計的,也就是說,武器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的。

一戰時期,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步槍威力過剩的問題。那時的步槍使用的是全威力彈,射程遠,精度高。而很多時候,戰場距離是達不到那麼遠的。全威力彈的步槍,槍管就必須長,槍管長,才能保證初速夠快,射程夠遠。而對應的缺點就是,射速慢,機動性差。


二戰結束後,各國爭相研製突擊步槍。這時隨著戰場環境的變化,對武器的射程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一戰二戰時期的步槍,普遍有效射程能達到一千米的距離,甚至日本九九步槍的標尺射程達到了2000多米。實際上,這個距離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後來的突擊步槍要求的射速快,因為戰場環境已經不同,不允許士兵像一戰那樣,蹲著瞄準半天了。作戰距離也短了很多,通常就是三四百米。

以美軍的M4為例,M4的全長757mm,口徑是5.56*45mm,有效射程600米。再看美軍的M1903步槍,槍全長1098mm,口徑7.62 x 63mm,有效射程也是600米。對比就是,老式步槍口徑大子彈長,相應的就是槍管長。

而如今的技術已經遠比二戰時期成熟,膛線火藥要遠遠高於舊時,射程相應加長。

如今槍管較長的步槍還是存在的,狙擊步槍。以AWM為例,AWM口徑7.62*67mm,槍全場1.27米,有效射程1100米。

二戰期間,步槍過長還有一個原因----拼刺。

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步槍剛出現的時候,就加上了刺刀。拼刺效果是非常好的,技術好的士兵,面對大刀完全不虛。抗戰期間,國軍的中正步槍面對日軍的三八大蓋,技術上一方面,還有很大程度就是吃了槍短的虧。

如今,作戰環境不同,技術不同,對槍的性能也相應改變。武器,都是為了最適合的方向發展的。


軍武文齋


現代的槍為什麼要做的像二戰步槍一樣長?



輕武君


現在戰爭以城市巷戰為主,二戰那種中遠距離的步槍無用武之地,在加上城市巷戰空間狹小,長槍支不適合。還有各類精確制導武器產生,中遠距離步槍更排不上用場。而且現在戰爭強調火力輸送,二戰的栓動步槍更白費,火力差距明顯


揚明天


因為作戰形式發生了變化,對武器的要求也就發生了變化。

二戰時期(包括更早的戰爭),步兵作戰形式以陣地對抗和徒步衝鋒為主,這就要求槍械的射程越遠越好,所以把槍管做的比較長,相應的槍身也就比較長。另外,細長的槍身便於雙手握持和刺殺動作。

現代戰爭中步兵的作用減弱,通常為兩種作戰形式:乘坐裝甲車衝鋒和城市巷戰。這就要求槍械短小精幹、便於攜帶,適應狹小空間使用。而且,現代戰爭中拼刺刀的情況幾乎沒有了,所以在設計槍械的時候,也不再著重考慮雙手握持的問題了,槍身短一點就無所謂了。


勃朗寧wu


現除了狙擊步槍和機槍要進行遠距離射擊外一般都是近戰或者巷戰比較多,槍做得太長不便攜帶和隱蔽,而且近戰巷戰也不需要槍有多遠的射程。所以現在的槍一般都做成中(短)槍身。


duh23333


為了迎合現代戰爭的需求,短突擊步槍更便捷


呂子乂


98K 現代現步槍模板 突擊步槍德國最先造


微塵162063


因為世界和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