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文 | 西橙

每年的北影节,我都有很强的参与感,因为每年我都掐分掐秒地蹲在路由器旁边抢票,但也没抢到一张我想看的电影。今天的北影节我以为会像以往一样,没想到捡了个漏。

一部叫《自行车》电影还有很多场次的票没有卖出去,仔细看了海报和主创阵容,原来就是当年王小帅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禁片《十七岁的单车》。这么一部片子竟然还有余票,可能是因为改了名被很多人错过了。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作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代表作之一,而且还是十七年前的片子,很多人大概都看过,但这部电影之前却从未在中国内地公映。目前公开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过广电总局审批,就擅自去国外参加了影展。这次作为北影节的参展影片,是它真正意义上在内地大银幕的首次放映。十七年后再看《十七岁的单车》,实在一件值得回味的事情。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这部电影被归到了北影节的“北京城事”单元,里面的场景也都是千禧年时老北京的风貌。所以我在去看电影的当天,特意去了这部电影当年的拍摄地——后海,故地重游了一番。

不得不说,时间在北京二环之内好像走的很慢,老胡同、旧房子、小卖部、满嘴的京腔儿,这里的大街小巷依然和电影中的场景仿佛无二。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什刹海边的老胡同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街边理发的人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后海“网红”理发大妈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堆满杂货的小卖部和帅气的特警小哥哥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什刹海边锻炼身体的大爷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感觉到的都是温暖,就连两个少年对自行车的争执也觉得甚是可爱。我想大概就是因为电影几乎是以一种原生态的拍摄方式展现了那个年代生活的原貌,真实且粗粝的画面,甚至夹杂着几句脏话的台词。

那时候的少年心事纯粹得只是一辆自行车;那时候的高圆圆和周迅都还是稚嫩的模样 ; 那时候的自己还小,爸妈还年轻 ; 那时候生活的艰辛仿佛都可以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被原谅。

而当我第二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才真正拨开那些被美化的记忆,慢慢感受到它带来的刺痛。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电影的开头只有天安门图标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没有龙标的电影。

然后是几个正在面试工作的少年一张张正脸的特写,他们都来自农村或者某个没有听说过的小城市,带着不同的乡音回答面试者的提问。电影没有字幕,所以遇到很浓厚的口音,观众也和面试他们的人一样迷茫,得听第二遍才懂,或者压根听不懂。但实际上更加迷茫的是这些面试的年轻人,他们不清楚快递是什么,就来面试了快递员。

他们有的来北京工作了很久,有的上个月才来;有的之前在老家种地,有的在工地打工;被问到之前的工资,把上百到上千说了个遍,也不知道究竟说多少才算合适。小贵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对于小贵来说,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一辆公司分配用来送货的高级山地自行车,是在北京生存的机会,弥足珍贵。即使公司定下八二分账的霸王条约,他也毫无怨言,他趴在偌大的北京市地图上,熟悉密密麻麻的每一条胡同街道,每天马不停蹄地送快递,希望早日攒够钱把这辆自行车变成自己的。可是无论小贵怎样努力,依然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就连作为谋生工具的自行车,也被偷走了。

阴差阳错间,小贵被偷走的自行车,被高中生小坚从旧货市场买到了。小坚家境困难,家里几次承诺给他买一辆自行车却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搁置,于是他偷拿了家里的钱,买来了这辆自行车。对于小坚来说,一辆高级的山地自行车是同学之间身份的象征,有了它就可以融入兄弟们的圈子,还意外收获了女神潇潇(高圆圆)的喜欢。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可小贵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决心要找回这辆车。他在丢失的地点守了几天无果后,意外发现了小坚的自行车就是自己丢的那辆,于是两个少年为了这辆对彼此都意义重大的自行车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后达成了一人用一天的协议。

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小贵和小坚终于握手言和,小坚也愿意完全把这辆车归还给小贵。可是因为小坚在最后一次交车前,朝潇潇移情别恋的对象大欢拍了一砖头,大欢带人找小坚报仇,无意中牵连了来拿车的小贵,他们俩不仅被揍的鼻青脸肿,自行车也被彻底砸坏。两个为青春执着的少年,最终得到的都是一场空。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电影中的青春是一分为二的,小贵和小坚一个来自农村,一个来自城市,他们的出现也一直都是一个穿着快递服,一个穿着校服。

同样的十七岁,生活的模样却截然不同,这种同一城市下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在从他俩的身上表现得分外明显。

小贵相信通过勤恳就能获得回报,可惜这个大城市里,并不稀罕努力的人。他被高级酒店大堂的旋转门绕得晕头转向,他看着对面楼里衣着光鲜的城里女人觉得那是他一辈子都不敢想的,小卖部的同乡和他坐在路边调侃:“我听说着饭店的厕所里头还有音乐哩?这要是我,我可尿不出来。”一句玩笑话,就把他们和城里人的生活,生生划开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隔阂。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他对城市的生活满怀热情,这个城市却没有真正接纳他;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却被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当一颗纯朴炙热的少年心到处触碰坚硬冰冷的心肠,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小贵曾经自己偷偷地抽烟,但当他在老乡和小坚的面前却装作不会抽烟。这个细节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我理解,大概“抽烟”在他的心里是和自己的一个较劲儿。他虽然已经学会了抽烟,但内心还是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他在摇摆和克制,依然想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城市中的人同化。

而最后,当他的自行车被蹂躏践踏,他的底线被触碰,他的哭喊与哀求都无用,他终于拿起了砖头,像那些伤害他的人一样,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一刻,怕是小贵心中所有的坚持都瓦解了,那么他以后会变成怎样的人呢?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只看到了最后小贵绝望的扛起他残破的自行车,像无数在这里梦碎又擦干眼泪继续前行的人一样,汇入了茫茫的人流之中。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电影中周迅饰演的红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她和小贵一样,是个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小保姆。可她却是一个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之后,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类人,既艳羡着这里光鲜亮丽的生活,又没能靠自己的能力过上这样的生活。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于是她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抹上口红,一套又一套地换上主人华丽的衣服,连下楼换个酱油都要踩着红色的高跟鞋,假装自己是城里的女人,享受着小卖部里两个男人投来的目光。后来她的行为被主人发现,小保姆的身份被拆穿,就辞职失踪了。

电影对她去了哪里也没有交代,但我想她应该是不甘心的吧,也许换个地方,继续在这个城市摸爬滚打,在她心中都会好过回家。

而另一边小坚的生活,更像是普通青春应该有的模样。

电影中的男孩们每天放学后都会约在一起练习车技,小坚甚至还在半夜偷偷爬起来苦练,车技好的人在圈子里就能有很高的地位,这不就是每个人在学校里都经历过的虚荣心么。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小坚因为家境的困难,心中一直自卑。潇潇遇见小坚对他说的第一句夸奖是,“你的车不错。” 自行车是他自信和快乐的源泉。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当自行车没了之后,即使高圆圆这么漂亮的一个女生低身下气的跟他撒娇:“你没有车我可以带着你呀。或者,你带着我?”,小坚依然那么不解风情地骂走了她。因为这时候他的自信已经土崩瓦解了,也难怪高圆圆后来会喜欢一个有辆更好自行车的人。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有一场他被父亲发现他偷拿家里钱的戏,他对父亲哭诉的时候,着实让我心疼了。

父亲之前承诺等他考上职高就买自行车,他考上了,却没有拿到车;又说期中考试考全班前五就给他买,他考了全校第五,却没有然后了;这一次,又是因为妹妹要交学费……食言的理由都是情有可原,但当孩子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会对父母不再信任,不仅家庭关系会变得僵硬,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偏激走向歧途,幸好后来父亲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父母、朋友、喜欢的人,正是每个人的十七岁都离不开的三件事。导演虽然没有经历过80后的青春,但应该与大家有着一样青春的共鸣,所以对青春的刻画才做到了这么细致入微。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确能大致了解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命运,其中异乡人在北京打拼漂泊的模样,在十七年后的今天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说它是一部2001年的《北京男子图鉴》,一点也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纯音乐的配乐,直到出了片尾字幕,才发现原来做配乐的人是汪峰

这部十七年前的《北京男子图鉴》,你看过了吗?

躲过了《北京北京》,没躲过他的皮裤;躲过了“你的梦想是什么”,没躲过他和章子怡漫天的恩爱。但这一次,我想如果我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的汪峰,应该会更早认识他的才华吧。

至于为什么吗?

再去看看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