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扶貧路上的濃濃民生情——茂縣奮力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扶貧路上的濃濃民生情——茂縣奮力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河西村通村道路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產業扶貧攻堅“春季攻勢”科技大培訓在溝口鄉水若村開展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黑虎鄉耕讀百吉村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巡診義診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飛虹鄉農民夜校辦到田間地頭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文化下鄉

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中蜂養殖技術培訓

脫貧,是一份莊嚴的承諾;全面小康,是幾代人追求的夢想;脫貧攻堅,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茂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標準,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立下“軍令狀”,倒排“時間表”,繪製“路線圖”,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為主線,著力從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底的9.39%下降至2017年底的0.71%,累計退出貧困村39個,脫貧攻堅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一筆一畫

描繪產業扶貧新畫卷

雅都鎮後村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村民們對產業扶貧政策感激不盡,他們說:“沒想到土裡也能刨出‘金疙瘩’,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幸福了。”

雅都鎮後村僅僅是茂縣“產業扶貧”受益村之一。全縣產業脫貧系列“組合拳”相繼“打出”,茂縣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宜農則農、宜旅則旅、宜商則商”原則,大力推進優勢特色富民產業發展。

富順鎮唱鬥村村民雍賢德家的養殖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村民們說:“做夢也沒想到,靠著祖輩傳下來的養殖技術也能致富,奔小康不再是空話了。”

坪頭村村民紛紛開起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收入一下就上去了。”

……

在脫貧攻堅路上,茂縣堅持把推進產業扶貧作為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關鍵所在,讓貧困群眾實實在在鼓起“錢袋子”。

——設立產業扶持基金2620萬元,制定《茂縣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有效解決了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態果蔬、道地中藥材種植及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啟動資金問題。通過資源入股、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有償服務、盤活農村資產開展資產運作等方式,整合各類資金3443萬元,重點投入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大“空殼村”扶持力度,分類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探索富窮相幫、產業互補、聯動發展的新途徑。

——安排資金500萬元,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擇優選拔64名農技員進駐64個貧困村開展農技服務。採取“夜校培訓+技能培訓”模式,投入資金42萬元,配備師資944人,在149個行政村開辦“農民夜校”,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致富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貧困村、貧困群眾生產技術水平。

——加大電商扶貧力度,搶抓國家實施“互聯網+”機遇,整合各類資金2100萬元,統籌落實資金全力推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建立6個鄉鎮站點和2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電商培訓達2000餘人次,初步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

——創新文化旅遊扶貧機制。充分發揮旅遊產業富民強縣的主導作用,立足羌文化核心區優勢,依託全縣鄉村旅遊村寨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帶動就業和農副土特產品銷售,重點吸納高半山民間藝人從事羌繡、羌笛製作與演奏、羊皮鼓傳統舞蹈等傳統技藝展示,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途徑。深入實施文化惠民扶貧工作,努力走出一條“旅遊+扶貧”、“文化+扶貧”,帶動貧困群眾致富脫貧的希望之路。

既摘“帽子”又拔“根子”;既打牢“底子”又拓寬路子;既“造血”又“輸血”。茂縣農牧民群眾與全省、全國各族群眾共同實現小康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扶貧套餐

貧困群眾端上“鐵飯碗”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帶動一片。如何烹製好“就業扶貧”這份民生套餐?茂縣本著“第一產業帶動就業、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第三產業促進就業”的思路,積極探索就業扶貧模式,以貧困家庭“戶戶有就業”為目標,以技能培訓、創業服務、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等為手段,最大限度發揮創業就業能動性,不斷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現在在茂縣上班,掙得不比外面少,還能照顧家裡,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在家門口就業讓東興鎮永和村村民張國超開心不已。

去年,茂縣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等招聘活動17場次,全縣轉移和輸出建檔立卡勞動力136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720萬元;針對特別困難家庭,重點開發環境清理、基礎設施維護等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建檔立卡勞動力595人。

除此之外,茂縣還出臺《茂縣生態扶貧實施方案(2018-2020年)(試行)》《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管理辦法》《生態管護員管理辦法》等方案及有關配套制度,按照“村推薦、鄉鎮審定、村公示”的程序,共聘用生態護林員1307名,每年每戶平均獲得收入6600元以上,實行每月考核、一年一聘制,有進有退的動態管理模式;成立了6個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153人,既保證造林的實效,又能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施新磨村6.24災毀地等乾旱河谷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實現全縣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效果。

每天清晨,生態護林員奉孝清都要去自己負責的區域巡邏。“就業局為我安置公益性崗位,解決了我家燃眉之急,讓我們家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我只有做得更多更好,才能對得起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近年來,茂縣共投入生態扶貧資金38352.07萬元。其中:森林管護資金3773.44萬元,集體公益林補償金13958.96萬元、省級生態護林員301萬元、退耕還林17218.67萬元、乾旱河谷綜合治理1100萬元,人居環境改善項目2000萬元。

幫助貧困人員實現就業創業,是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項有力措施。只有不斷加大貧困人員就業服務工作力度,讓“想就業、能就業”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更好地助力貧困人員通過就業實現脫貧致富。

“軟硬”兼施

景美人和萬象新

平坦的水泥路向村莊延伸,一幢幢羌家小院熠熠生輝,清澈的自來水流進千家萬戶,條條銀線傳遞著八方致富信息,村民臉上掛著幸福笑容……行走在坪頭村,煥然一新的鄉村容貌讓人猶如走進畫裡遊,景美、人和、風清、氣正,產業興旺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把交通建設作為深化脫貧攻堅,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突破口,按照“延伸農村、完善網絡、提高等級”的建設思路,以建設“民生路”、“旅遊路”、“產業路”為著力點,進行鄉、村、組路網升級改造。2015年以來,全縣共落實交通扶貧資金39213.98萬元,建設項目603個,實施通達通暢工程715公里,村道安保工程674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1119.639公里,公路通達通暢能力大幅提升,群眾出行難、農副產品運輸難有效解決。

——把水利扶貧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礎保障,全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工程改造配套、農田灌溉等項目,新建和提升改造21個鄉鎮67個行政村172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6.5萬人飲水難問題,確保了“戶戶有安全飲水”。針對高半山貧困村普遍靠天種地,灌溉條件差實際,茂縣立足全縣高半山抗旱及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按照“統籌兼顧、一建多用,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先易後難、分類實施”的原則,共籌集資金3.99億元(縣級財政整合資金1.56億元、村民投勞折資2.43億元),用時三年(2014年-2016年)創新實施了“百村千池萬窖”微水灌溉工程,新建池、窖17000餘口,引水溝渠42.6公里,安裝引水管道811公里,新增蓄水40萬m3,恢復和改善有效灌面11.81萬畝,“以水興產、以水興業、以水脫貧”取得初步成效。

——牢牢鎖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全域排查,結合全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新村建設實際,堅持精準脫貧與易地搬遷相結合,與幸福美麗村寨建設相結合,與同步推進“插花”貧困戶脫貧相結合,共完成350戶藏區新居建設,16戶58人易地扶貧搬遷。因地制宜實施聯戶路、沼氣、安裝太陽能和農房風貌改造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加大光網改造和無電村通電工程,實施貧困村貧困戶生活用電提升工程,全覆蓋實施村村響、戶戶通工程,實現縣城和貧困村光纖寬帶全覆蓋,城鄉輸變電網絡全覆蓋,行政村無線通信全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戶生活用電、廣播電視全部達標。

在大力實施“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茂縣堅決破除陳規陋習,淨化社會風氣,不斷提升自身“軟實力”。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公婆”、“四好家庭”等示範評比活動,大力培樹先進典型,讓群眾學有對象、看有標杆。持續深化基層治理,堅持以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形成向善向好的鄉風文明,讓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軟硬”兼施既體現了物質改善又瞄準精神進步,既著眼當下又瞄準未來。在“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基礎上,茂縣推進“四個好”創建,能夠有效推動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確保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地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政策兜底

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

家門口就能上學,看病不愁,生活變得越來越順心……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如今的茂縣人民,正在向著更好的生活邁進。

——茂縣落實教育普惠政策,實現義務教育“零輟學”。推廣落實“五長負責制(縣長、鄉長、村長、校長、家長)”,大力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推進縣域教育均衡化發展,全面落實學前教育“一減一補”、義務教育“三免一補”、高中教育“兩減一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等政策,嚴格執行四川省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資助政策、州內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職學生生活補助、中職和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政策,扶貧先扶智,實現“一人成才,全家脫貧”。建立了教育扶貧基金,重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教育保障制度和助學幫扶政策。

——在醫療衛生方面,茂縣發揮基本醫保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重要防線作用。持續深化“貧困人群醫療救助扶持行動”,大力實施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後結算制度和“十免四補助”政策;積極構建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商業大病保險為補充、民政部門醫療救助為延伸的“三位一體”醫療保障體系,將全縣所有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多渠道、多方式籌集組建愛心扶貧基金,對患重大疾病縣域內確實無法醫治並依規轉診至省、市(州)級醫療機構治療的貧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給予經各類渠道報銷後剩餘的個人支付費用補助40%。統籌安排建立衛生扶貧救助基金600萬,重點對貧困患者按照分級診療政策在縣內醫療機構未納入報銷的門診費用和按規定轉院到異地就醫未能完全報銷的合規費用實施救助,最大限度減輕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將縣域內就診貧困戶個人醫療費用控制在10%以內。截止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2258人次,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金額1035.21萬元,其中縣域內傾斜支付153.44萬元;門診統籌報銷2763人次4.96萬元,門診大病報銷285人次,40.26萬元。同時由縣財政出資,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代繳,為符合條件的全縣未脫貧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進行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代繳,對貧困群眾進行了全覆蓋健康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

——在社會保障方面,制定《茂縣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方案》《扶貧線、低保線“兩線合一”實施辦法》,完善低保進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2016年至2018年4月,農村低保累計保障人數59527人次,累計保障資金943.67萬元,初步形成“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全面實現低保線和扶貧線的“兩線合一”。落實救助政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2016年至2018年4月,全縣納入農村特困供養累計21996人,共發放生活補助金451.59萬元;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4196人次,共發放生活補貼95.32萬元。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扶貧保”,全力緩解因意外事故致死、致殘、住院醫療、疾病死亡等因素對貧困戶造成的巨大沖擊,解決好貧困戶因此致貧、返貧的問題。

如今,茂縣城鄉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勤勞勇敢的茂縣兒女,肩負歷史和時代的重任,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將繼續乘勝追擊,勇往直前!

(文 顏天傑 圖片由茂縣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