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北漂10年,陈可最后卖掉房子重新创业,她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深夜霓虹闪烁的北京,然后在电脑上写着,“北京啊,真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伴随着片尾曲《她她她》响起,《北京女子图鉴》正式收官。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从4月10日开播到5月8日收官,《北京女子图鉴》播出周期近一个月,优酷平台播放量12.8亿,评论超过5万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11.7亿,讨论数达到162.7万,这期间剧集内容中涉及到的北漂租房、菜鸟求职、职场性骚扰、女性事业心等社会话题,引起了舆论争议,相关话题屡屡空降微博热搜榜,该剧也成为2018年第一部现实题材的爆款剧集。

“我们在创作《北京女子图鉴》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平视的态度,陈可(剧中主角)只是万千‘她她她’中的一员,希望能展现一种生活状态,大家通过这个状态能够想起自己,所以故事里不存在上帝视角,也没有想推广哪种价值观、评判对与错。”《北京女子图鉴》出品方雄孩子传媒的联合创始人卢林说。

从《镇魂街》到《北京女子图鉴》,不一样的雄孩子

2017年日本网络剧《东京女子图鉴》播出,话题度迅速蔓延到国内,剧中对社会阶层、女性价值、物质需求、身份象征、欲望虚荣等日本女性社会现实面的描述引起了国内女性市场的共鸣,也引起了国内内容制作方的注意。

“一年前,影视市场现实题材的存量是非常少的,当时我们注意到《东京女子图鉴》之后,觉得眼前一亮。东京版故事里的人设加上本土化的现实题材,这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爆款。”卢林说。

彼时雄孩子作为影视市场新起的内容公司,通过漫改剧《镇魂街》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17年下半年公司完成了5000万的A轮融资。《镇魂街》的成功让雄孩子认知到IP内容改编确实是步入市场的捷径,但市场上IP改编泛滥、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也让雄孩子意识到仅有头部内容是不够的,内容与创意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雄孩子是以内容开发为主的,不仅仅是与泛二次元有关的内容,或者跟动漫相关的剧种,而是说所有具备创新可能的内容我们都会去尝试。我就做我自己独有的,我所有的内容都是我自己独特的创意,别人没有做过的,对于题材本身并没有特别限制。”雄孩子创始人药军说。

《北京女子图鉴》成为雄孩子创新理念的一个落地点。雄孩子保留了东京版故事中主角的人设,以此为基础创作全新的故事,6个月的剧本创作,采访了上百个有北漂经历的对象,积累素材,再从素材中摘取20个话题,这20个话题最终生成了20集剧集内容。“我们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资深北漂。”卢林介绍。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而《北京女子图鉴》现实题材的侧重点则与漫改剧《镇魂街》完全不同,前者的重点在于现实题材与影视创作之间的平衡感,拍摄布景,环境变化,细节设计需要更加细致,后者则更注重跨次元特效的可视性,热血情绪的共鸣。

“当时我们为了营造2008年的那种年代氛围,专门去找了当时那种白色的盒饭包装,包括他们的通讯设备和软件,诺基亚手机,旧版QQ的聊天界面。主角服饰装扮也从青涩逐步走向成熟、干练,我们想让公众也产生一种年代感,跟着主角一起感受时间跨度。”《北京女子图鉴》制作人陈钢说。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而为了保持10年前后北京变化的真实感,《北京女子图鉴》在拍摄10年前的内容时,后期制作将2008年北京尚未出现的建筑、广告牌等公共场景去掉。

细节上的考究为该剧赢得了好评,不一定每一个北漂人士都能从剧情内容上感同身受,但是拥挤的出租屋,北京深夜街头卖夜宵的小摊,从三里屯的酒吧到拥挤的八通线,每个身处北京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那种环境带来的独特的真实感。“现实题材的戏要有代入感,关键是细节。”

布景上对细节的把控,内容上本土化的改编,《北京女子图鉴》没有陷入近几年“日剧翻拍必然扑街”的魔咒,它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并在观影过程中更新了公众对此类题材的刻板印象,“其实看《北京女子图鉴》不太会想起东京版,因为故事完全不一样,我们可能保留了主题与人设,但是创作形式上我们根据文化环境进行了改编。《北京女子图鉴》整体脉络是一个女性的成长,不是阶级进阶。”

“内容开发,我们从不跟风,不做乏善可陈的产品。”卢林说。

从一个idea到作品,

雄孩子背后的两套体系

《北京女子图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界对于雄孩子的印象,药军曾说“去年大家对我们的印象都是一家专注做漫改的公司”,而新剧上线后,“我们拓展了现实主义题材的方向,并且加入了雄孩子的一些特质,比如更关注角色的成长和体验。”

“雄孩子内部体系有一个闭环,内容从研发到制作再到宣发都能在公司体系内完成,这意味着我们能非常迅速的启动一个项目。《北京女子图鉴》这个项目其实从研发到上线只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去年5月份团队在聊这件事,还只是idea层面,然后一个月后迅速进入了剧本阶段,这个节奏是很快的。”药军介绍。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而这样高效率高产出的节奏则依托于雄孩子公司的两个体系——创作体系与制作体系。

“创作体系以陈倏盈老师的创作部为主,她本身是一个非常资深的电视剧制作人和策划人。” 陈倏盈是目前雄孩子的内容负责人、副总裁,曾经担任过耀客传媒的副总裁,参与了《兰陵王》《千金女贼》《离婚律师》等作品的创作。

“我们从各个领域搜集一些有可能性的素材,进行提案让,然后团队投票筛选。”药军介绍,雄孩子每段时间就会举行创意征集会,团队成员或外部感兴趣、或想合作的人都可以参与,提案可能是一个想法、一个故事,然后由创作、制作等负责人进行投票评估,筛选出可行的提案。评估机制对提案的内容有相当的要求,“上次开会提了差不多有十个方案,然后最后留下来一个。”

制作体系则由雄孩子制作负责人、副总裁陈钢负责,“所有的制片环节、导演组人员都是陈钢老师存起来的,他手里其实是常年配备了三套人,比如说一套是适合现代都市的,一套是古装的,一套是适合玄幻特技的。”

雄孩子核心成员都是业界有经验的内容制作人,药军曾经是《老男孩》、《万万没想到》等作品的制片人,卢林负责发行,曾经担任过多部网剧的制片人,副总裁宫玫负责IP运营。

今年雄孩子除了《北京女子图鉴》,与腾讯影业合作的两个漫改项目《小绿和小蓝》《灵契》也正在制作中,“动漫、漫画都是非常二次元的内容,比如《小绿与小蓝》确实与真人剧距离比较远,但是它即便是两个火柴人简单的对话也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就说明它的故事非常好,它有非常多多元化的表现,从我们改编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要做一个二次元的真人剧,而是扩大它的观众群体。”

《北京女子图鉴》“重塑”北漂一族,雄孩子“爆款逻辑”有何不同

近几年网剧市场迅速发展,小糖人文化以《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青春校园剧打开了市场,工夫影业以《河神》完成网剧首秀,并获得市场认可,五元文化推出的悬疑网剧《白夜追凶》成为爆款,市场上不缺好内容,赛道上甚至都有些拥挤。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网剧市场,雄孩子有压力,但这股压力并不是作为后来者的生疏与紧张,而是对内容的焦虑,“压力与你什么时候进入市场没有关系,作为一个内容公司压力是永远存在的,市场永远是靠内容说话,核心问题无非是两个:怎么产生优秀作品?怎么持续产生优秀作品?我希望可以用雄孩子的两个体系来解决持续这个问题。”

雄孩子的slogan是“童力觉醒”,这四个字代表的是一种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还有点燃力量的企图心,《北京女子图鉴》证明了雄孩子有驾驭各类内容题材的能力,而它的冒险还在继续,“观众需要什么,我们提前一步抓住,开发出受众需要但市场稀缺的产品,才有可能引领市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