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遼源市在吉林省處於什麼地位?

小蛙餐飲大學


遼源位於吉林省的中南部,地處長白山餘脈與松遼平原的過度帶,因東遼河發源於此而得名,與伊通,磐石相鄰。下轄東豐縣、東遼縣,龍山區、西安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有38個鄉鎮,550個村。境內地處長白山餘脈,哈達嶺南部,最低山丘陵區,地勢成“馬鞍”形。遼源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青銅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是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遼源市已經走了百年的歷程。1983年遼源升格為地級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將給遼源經濟注入新的生機,帶來新的希望。在鄧小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江澤民“-”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在中共遼源市委、遼源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勵精圖治,一個經濟發達,生活富裕,道德高尚,文化繁榮,環境優美,民族和睦的新遼源定能崛起在吉林大地,為振興中化、富強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吉林新鮮事


遼源市1983年脫離四平地區管轄,升級為地級市,是吉林省九個地市州中面積最小的地區級城市!當時的遼源市被譽為“東北小上海”是一座輕、重、軍工業並存,礦產、農林資源豐富的富饒城市,依山傍水,人傑地靈!是經濟地位僅次於長春、吉林、四平的第四大城市!來到九零年代中後期,市場經濟下的遼源市工業產業遭受重創,落後的觀念加上設備的老化,產品嚴重滯銷,市場份額下降,再也沒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統治力,政策的不斷南下使得老東北工業基地的發展減緩,行業緊縮造成中小企業被迫倒閉、吞併,失業人口劇增,經濟直線下將,加之礦產資源的枯竭,整座城市失去了動力,在當時的環境中毫無競爭力!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遼源市人才流失嚴重,支柱產業由工轉農,成為省內落後的地區!2005年以後,遼源市開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工業開始復甦,城市化建設隨之開始!經過十餘年的打造,現在的遼源市是擁有紡織、新能源、鋁業、藥業等新興支柱產業及農、林牧、礦、旅遊業的新活力城市,交通、物流發展迅猛,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鐵路縱橫交錯,伴隨著2020計劃開行的四通高鐵,遼源即將成為新興交通樞紐城市!2017年遼源市GDP總量居吉林省第二位,僅次於長春,高於松原市!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開行,遼源市將在吉林省乃至東三省內繼續保持高昂的發展勢頭,成為區域強市!



AMOW


不要孤芳自賞,,遼源僅僅是個五線城市,GDP七百多億,在省內僅好於白城,不及通化,延邊,更不要說長吉二市了,沒啥像樣工業體系,新能源 ,新材料,高科技,智能,大數據 ,雲計算等等還微微聊聊了了,發展潛力 後勁在哪呢?看不出來。愛家鄉,渴望家鄉發展,騰飛,普通老百姓這是先吃蘿蔔淡操心,關鍵是父母官把招商引資,籠絡人才放在第一位……


屠恬閣


遼源市是吉林省中南部城市,地處長白山餘脈與松遼平原的過度帶,因東遼河發源於此而得名,地理概貌為“五山一水四分田”。幅員面積51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下轄東豐縣、東遼縣,龍山區、西安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遼源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青銅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是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清代被闢為皇家“盛京圍場”。1902年弛禁後設立縣制,1983年升格為地級市。

因首開中國人工馴養梅花鹿之先河,被譽為“中國梅花鹿之鄉”。以其濃郁的東北黑土地文化,亦享有“中國琵琶之鄉”、“中國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的榮譽。

遼源在吉林省內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5年底遼源市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33種,其中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6種,礦產地155處。查明資源儲量並已列入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12種、礦產地96處,主要為煤、鐵、銅(伴生礦)、鉛、鋅、金、銀(伴生礦)、泥炭、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硅灰石、陶瓷土、伊利石等。此外,開採的礦產資源還有建築用玄武岩、建築用安山岩、建築用花崗岩、脈石英、磚瓦用粘土、飾面用花崗岩、礦泉水等。

同時,遼源的制襪業在省內領先,襪子產業園全國知名。


長春那些事


 遼源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東遼河、輝發河上游,地處長白山餘脈和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理座標為東經124°51′22″-125°49′52″,北緯42°17′40″-43°13′40″,南北最長104公里,東西最寬82.8公里。


靜靜的雲裳


遼源市還要治理


用戶7510078846335


美麗的大遼源是個好地方只是綠化率少了些。至於座標我不知道只知道鄰省的西豐縣為鄰


因為相欠才會遇見


日本佔領東三省在這裡發展煤礦開採,隨之基建和工農業也開始發展。新中國建立後依靠之前的建設,遼源可以生產大到軍工小到毛紡的產品,中國第一臺洗衣機就是遼源造的!可現在呢?毛都沒剩下,誰該認真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