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竹山在解放前是怎樣的光景?

竹山解放的戰爭是如何打響?

人民傳頌的好縣長許明清如何犧牲?

人民解放軍又如何消滅了偽政權?

……

這些歷史的真相

相信很多人都不瞭解

所以一起來讀一讀吧!

     ·典藏竹山歷史篇·     

竹山兩次解放

1946年7月22日凌晨2時,夜如鍋底,酷熱難耐。在竹山城東霍山坡一條通往蓮花池的崎嶇山路上,江漢軍區先頭部隊警衛團戰士們手掌的火把,像一條火龍蜿蜒在灌木叢中。約半個時辰就抵達蓮花池整裝待命。

凌晨5時,天剛麻麻亮,漢江軍區部隊和江漢平原的地方幹部大隊,在司令員羅厚福、政委文敏生的率領下,抵達城南菜園嶺上。當紅色信號彈劃破竹山縣城的夜空,城門樓上守城敵軍迅速趕到縣衙,當國民黨竹山縣長李仕魁從睡夢中聞聽解放軍到來時,帶著手下人馬倉皇向走馬崗方向逃跑。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6時30分,警衛團戰士們從東門灣涉水渡河,沿堵河岸畔柳樹林跑步向縣城進發,不廢一槍一彈就佔領了縣城。江漢軍區黨委為了進入川東北的突圍部隊建立一個可靠的後方基地,及時在城裡建立中共竹山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開展地方工作,支援部隊西進。黨委任命朱正傳為書記,許明清為縣長。

部隊入城前,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說共產黨來了要共產共妻,小孩要殺來熬油,不明真相的市民遠避他鄉。於是十室九空,留在城內地老弱病殘群眾,關門閉戶,不敢接近部隊。縣委領導會同部隊幹部,深入大街小巷,動之以情地走訪瞭解民眾疾苦,曉之以理地做通群眾思想穩定工作。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竹山老照片

7月29日下午,縣委和縣政府邀請社會各界人士,舉行軍民聯歡會,密切了軍民關係。隨後在北門坡廣場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黨的政策,闡述民主政府宗旨,消除了市民的猶疑,使離鄉人員紛紛回城,恢復了正常生產與商業經營。縣政府打開官倉,賑濟貧民。部隊拿出軍餉,作為無息貸款,扶持窮苦市民購買糧食,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竹山縣城解放後,江漢軍區部隊奉令西進,留下兩個營協助地方政權工作。正當縣城軍民齊心協力創建根據地,投入各項建設時,敵軍一八五旅尾追而來,向竹山縣城推進,敵新編第十師第十旅旅長谷炳奎率部進入寶豐,對竹山縣城進行東西夾擊。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縣委機關被迫轉移南部山區組建中共竹南縣委,許明清任書記,以六房溝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政權組織。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竹山老照片

1946年10月初,竹南縣委遭到敵軍襲擊,許明清率部突出重圍奔赴房縣找地委彙報工作。地委令他率領一個排,繼續堅持竹南縣委領導工作。返回竹山時,許明清和部隊夜宿房縣麥浪坪,被反動分子告密。國民黨軍隊包圍了許明清住地,在戰爭中許明清受傷被俘。面對敵人高官厚祿,金錢美女的利誘和酷刑的威逼,他大義凜然,表現出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

10月20日午夜,狂風呼嘯,大雨傾盆。面對許明清的寧死不屈,國民黨185旅旅長谷炳奎惱羞成怒,命令部下將許明清活埋於縣城郊區的走馬崗,時年28歲。人民為了紀念許明清烈士,將他就義的所在村改名為明清村,把他的英雄事蹟編寫成歌曲、戲劇。至今,竹山人民仍在傳頌好縣長許明清:“三十五年六月天,太陽照紅全竹山;來了一個許縣長,為民把事辦……”

江漢軍區主力部隊轉入外線作戰後,留下500多名指戰員在竹山境內嚴酷的環境中,同敵人進行頑強的游擊戰爭,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被敵人搜捕,有的隱藏身份給地主當長工,有的裝成啞巴隱蔽在老百姓家中,他們在黎明前的黑暗裡堅持著對勝利的渴望。

1949年1月8日,陝南軍區決定發起房(縣)竹(山)戰役,解放鄖陽南三縣,打通西進漢中的道路。元月20日,我軍繼續西進,三十六團在途中擊潰敵軍一個營及兩個連,順利進入竹山城外。此時,國民黨竹山縣長賀理華已帶僚屬及保安團,棄城逃往官渡,與鄖陽地方團匪江芝蘭、王再堂殘部合兵一起,企圖居險要之地而負隅頑抗。陝南軍區三十六團進入竹山縣城,古城竹山獲得解放,全城人民歡欣鼓舞,喜賀新生。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竹山老照片

竹山縣城第二次解放後,成立中共竹山縣委員會,李平任縣委書記,邵子南任副書記。1949年1月24日,解放軍在縣西組織鑼鼓洞戰役。率先到達寶豐的三十六團擔任正面主攻,上官、鄖均兩個團由南向西攻擊,十七師五十團由北向南側擊,三支部隊齊頭並進,向鑼鼓洞、縣河鋪敵軍發起猛烈進攻。激戰一天一夜,我軍斃敵700餘人,俘敵200多人。

鑼鼓洞戰役之後,為加強地方政權建設和地方武裝,組建成立了竹山縣人民政府,劉華任縣長,黃正甫任副縣長。緊接著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竹山縣人民武裝部,隸屬陝南軍區兩鄖軍分區領導,李平任政委,吳傑任部長。與此同時,還成立了竹山縣獨立營,楊登富任營長,亢員任指導員。次年6月,獨立營改為縣大隊,段玉傑任大隊長。

3月7日, 解放軍剿匪部隊向縣南部進發,賀理華聞訊後從官渡街逃往梁家河、蒲溪溝等地,並在沿途安插匪兵守關把口,據險設防。19日晚,剿匪部隊十七師組織精幹小分隊,沿官渡河而上,翻過鬆樹嶺,向盤踞在蒲溪溝的賀理華指揮所發起猛攻。賀理華順著鮑家樑子朝山腳下逃竄,解放軍剿匪分隊班長張振德帶領戰士緊追不捨,在山腳下的茅草窩裡將賀理華生擒。

賀理華和偽保安隊連長、鄉長、警察大隊隊長、偽民眾自衛隊總隊長及國民黨頑固分子張心田等65人被剿的捷報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全縣,廣大幹群歡欣鼓舞,拍手稱快。3月21日,城關、田家壩、溢水等地紛紛召開群眾大會,慰勞剿匪有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鄖均團。賀理華於1950年10月1日下午4時在城關被鎮壓,張心田於1950年6月11日在城關公審公判後即被鎮壓。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精彩!還原竹山兩次解放的真實歷史

竹山老照片

全縣剿匪戰鬥中除殲滅的以外,共俘敵150名,迫其投降124名,分化瓦解匪兵300餘名,60餘名偽職人員也向我政府自首認罪。災難深重的竹山人民由此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歷史性跨越,真正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

讀史使人明智

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

繼往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