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雙遼市抗旱工作紀實

四平新聞網通訊員 崔貴義 史鐵臣 李思倩

入春以來,嚴重缺水的乾土層達到一尺多深,一陣大風颳來,便吹起一片沙土。雙遼市興隆鎮連慶村村民潘金輝望著嚴重缺墒的大田,焦慮地說道:“往年再怎麼旱,這個時候都能看到苗了,可是現在全村不少田還是光禿禿的。”今年,雙遼市遭遇春旱,全市受旱面積達160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56萬畝……

面對嚴重旱情,雙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每天奮戰在抗旱救災第一線,全面打響抗旱攻堅戰。

超前部署 抗旱救災

雙遼市作為全國100個易旱縣之一,也是全省14個重旱縣之一,“十年九旱”是雙遼的一個“自然規律”,而今年尤為嚴重。“進入春耕時節,發現降雨偏少,及時發佈預警”,發生旱情以來,雙遼市委、市政府緊急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

5月初就著手安排最先出現旱象的鄉鎮,適時啟動抗旱預案。組織旱情出現較早的北部茂林、服先、興隆等鄉鎮開井澆灌。隨著旱情的持續發展和擴大,雙遼市前瞻性的發出抗旱的第一道指令,為及時調動抗旱力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日益嚴重的旱情,5月9日召開了“全市農村農業暨抗旱工作調度會議”……一項項決策、一道道指令,成為雙遼市幹群抗旱的鮮明旗幟,全市18個鄉鎮街抗旱工作井然有序。

科學抗旱 保苗降損

哪裡有旱情,哪裡就有各級領導幹部的身影。在抗旱救災關鍵時刻,各鄉鎮街把抗旱工作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貧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深入村屯組織抗旱。雙遼市副市級以上領導深入到包保鄉鎮一線指揮保苗工作,更加堅定了雙遼幹群戰勝旱魔的信心。水利、農業、氣象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深入到各鄉鎮街、村屯社區、農戶、田間地頭,詳細調查、統計旱情、尋找水源、摸清受災情況,制定有效抗旱措施。按照“先地表、後地下”的要求,科學調用水資源。全市以“架泵抽水、打井提水、人工降雨”三管齊下的手段“以水制旱、以早制旱”。同時,農技人員深入村屯、下到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做好替代耕作計劃,儘量減少農民的損失。

部門齊心 其利斷金

自旱情出現以來,雙遼市各涉農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做好抗旱工作。財政部門積極籌措抗旱資金,對抗旱工作給予最大資金支持;氣象部門抓住適宜天氣,利用高炮、火箭進行梯次作業,及時進行人工增雨;農技部門組織廣大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因地制宜,採取農技措施指導抗旱工作;農電部門優先保證抗旱電力供應,確保電路暢通;石油公司積極保證抗旱用油需要;水利、農機部門積極向上爭取抗旱配套設施設備,全面開展對抗旱水源井、配套機械設備等抗旱設施的供應和維修。現已新打抗旱水源大井50餘眼,安裝維修柴油機、水泵180臺套。並及時調動抗旱服務隊抗旱設備50臺套。

災情就是命令。雙遼市全面採取“小白龍”澆灌、滴灌、噴灌、漫灌等澆灌措施,能澆一壟是一壟,能保一畝是一畝。截至目前,全市日開動抗旱大小水源井1.9萬餘眼,日出動抗旱人數達2.7萬人,累計投入抗旱用油2000多噸,在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下,雙遼市抗旱工作有序推進。

不等不靠 自主抗旱

“進入五月中旬,村民們就意識到了旱情,開始擔心自家的玉米田了。大家紛紛購買水泵、水管,進行澆灌,基本上是每天早上4點多就起床下地,一直忙到晚上八點多。”王奔鎮的馬金山書記這樣告訴筆者。

王奔鎮紅星村的村民董小玲家種了4垧多的玉米,她說:“鎮裡、村裡的黨員幹部、扶貧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都非常關心俺們農民的旱情,早就來進行摸底調查,幫我們分析旱情影響,教我們如何合理灌溉。我用拖拉機驅動水泵將水源送到‘小白龍’裡澆灌,現在已經澆了一遍地了,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是希望通過澆灌,能夠一次拿全苗。”

旱情不除,戰鬥不止;民有所困、心有所繫。旱情牽動著黨和政府的心。面對接下來持續的旱情,雙遼市委、市政府將進一步牢固樹立抗旱觀念,確保抗旱生產拿全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