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四線城市房價達到多少才屬於正常?

福多多每日一餐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到三四線城市去!多數買房者“不得不”的選擇

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讓不少買房者們“望而卻步”,再加上戶口限制、社保繳納年限、納稅年限等限購要求,以及一系列的限貸、限售政策,使得一些有購房意願的人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在周邊三四線城市或者老家買房。

但當大家把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的時候,會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大多漲到七八千一平了,甚至某些品質高點的樓盤,房價過萬也不稀奇。那麼,這價格正常嗎?如果不正常,那多少才算正常呢?

城市房價是否正常,要看其房價收入比

我們一般以房價收入比(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來判斷一個城市的房價是否正常。比如說某城市房價收入比為15,意思是如果一個家庭(注意不是個人),想在該城市買一套房子,大約需要15年。

客觀來說,在發達國家,一般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視作很可能出現泡沫。但我國因為特殊國情,這個比值可以為8左右。各位可以根據這個比值算一算。

火爆的三四線城市樓市,已“危機四伏”


易居中國數據顯示, 2017年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的人中,有29%的人帶有投資目的,其中“自住兼投資”佔17%,“純粹投資”佔12%。

除了這些投資者及“返鄉置業”潮的影響外,棚改貨幣化改革後,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拆遷戶沒了房子但手裡有錢。他們絕大部分選擇在本地再次購房,大量拆遷錢流入樓市。三者共同營造出了“搶房”熱潮。

因此,靠這些短期因素支撐起來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短期內可能漲幅還有空間,但必定存在風險。實際上,三四線城市的已“危機四伏”:空置房嚴重(沒人長期居住,租都租不出去);房價已漲到遠超過當地收入能負擔的程度;調控政策已經開始向三四線收緊,像山東臨沂、安徽六安等城市也在紛紛出臺調控政策。

小編建議各位打算在三四線城市購房的,自住可以買,投資就不要盲目,理性購房為重。

如果目前在城市打拼的你正為租房而愁,不妨試試嗨住租房。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助你輕鬆租到想要的房子。


嗨住租房


房屋租售比和房價收入比是國際上通用的兩個房地產投資價值體系指標,對房價的判斷具備一定的參考性。

(圖片來自於港股那點事)


所謂房屋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房價之間的比值,通常認定的標準為1∶300~1∶200。

也就是說一個三四線城市的家庭如果居住的80平米住宅,當地的月租金平均為2000元,那麼房價在5000到7500元比較合理。

這裡要注意,有兩種情況數據是很失真的,一種是像我們的一線城市,租金很合理,購房需求旺盛;另一種太過蕭條的城市,壓根沒法計算,因為沒有租房需求。

所謂房價收入比就是以住宅套價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國際上的房價收入比,通常認定的標準為3-6之間。

注意,這裡說的是中值,是以人口為劃分的計算方法,而國內提取的是平均值,因為貧富差距及財富集中等原因,中值和平均值相差甚遠。比如說,有五個家庭,大家分別的的年收入為1萬,2萬,3萬,4萬,10萬;那麼按中值提取數據為3萬,按平均值提取數據為4萬。

這也就是說,作為一對普通夫妻,在雙方都有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不吃不喝,至少6年之後應該能買得起房。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大家的普遍收入都在3500左右,而且外出務工人員回家置業的佔比較小,那麼夫妻倆一年的收入為8.4萬,房價低於50.4萬比較合理,對應80平小兩居在6300元一平。


小白讀財經


三四線城市目前確實都是七八千為主,要說正常,這在目前來就是正常價,但是要說合理,我覺得三四線五六千比較合理。不過目前雖然均價達到七八千的城市當中,二手房六千多的也有,一方面看地腳,一方面需求。此外三四線現在分化也較為嚴重,比如東部沿海地區的三四線大多是比中西部三四線貴一些的。

期房在過去幾年來說比較吃香,因為房價漲勢穩定,成交量也保持在高位,增值率有穩定預期,但是目前這種勢頭有所減弱,有些熱點大城市還在升溫,但多數三四線已經有走弱跡象,雖然房價變化不大,但是熱度和成交量明顯在降溫,所以期房的預期價值難以預判。

從眼前形勢來看,期房的價值顯然不及現房。而且目前很多中小城市也推出限購限售令是值得注意的,比如丹東這樣的,突然出現一個拿證後滿幾年限售,那這對期房預期又是一種長遠影響。因為很多期房做不到交房就給證,有的拖延幾個月,有的拖延幾年,而限售是要從發證那天開始算起的,此外期房的交房時間通常會往早了說,如果宣稱兩年,那麼實際估計要兩年半到三年,如果是小開發商,更久都有可能,再加上拿證時間差,限售時長,再想賣房可能要五六年,當然這只是假設,但也是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如果樓主是剛需,而且現房如果沒比期房貴太多的話,建議還是買現房,此外如果目前收入情況不錯的話,先買套二手作為過渡也可以,更何況二手房當中還有準新房級別的房子,比如新房買了幾年沒裝修的,或者簡裝一下當初租房的,這種認真找找是有可能找到的。如果實在別無選擇,只能期房那也沒辦法。價格現在大部分三線都這個價位,四線低一些也沒低太多。差個千把塊的話,百八十平也就十來萬,平攤到月供裡邊,每月多交500塊錢罷了,咬咬牙就挺過去了,畢竟薪資待遇也是在上漲的。


城市發展報告


目前來說,三線城市一共70個,四線城市一共90個。可以說三四線城市的總量還是很龐大的。同時三四線城市的人口也並非很少,很多城市也是人口基數龐大的地區。但是總體來說三四線城市由於定位靠後就決定了這些城市的發展還是有一些落後的。而這種落後就可以表現在樓市的發展之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最早的房地產市場是從一線城市開始壯大的,到目前為止樓市的價格階梯也是從一線城市一級一級向下的。所以說,三四線城市的一個特點就是樓市的發展滯後。

近幾年隨著樓市的強勢發展,三四線城市也乘著棚改和城鎮化的快車將房價和樓市帶動了起來。由於各房企已經有了之前一線城市的成功經驗和二線城市的樓市積累,在三四線城市當中醞釀樓市的發展就顯得遊刃有餘了。這也是三四線城市房價暴漲的原因之一。

通過這幾年的去庫存的助力,三四線城市的購房明顯感到了購房的壓力倍增,很多時候一個月不去的樓盤再想回頭看一眼的時候不但價格上漲了不少,就連多花錢想買到房子都變的不可能了。

這種量價齊升的情況,不禁讓當地的居民新生疑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到底要漲到多少?

雖然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持續上漲,但是上漲的價格並沒有打擊購房的熱情,可以說房價越長買房的人越是激情萬丈,這裡確實也不乏一些投資者。

那麼排除這些投資者的激情以外,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普羅大眾來說,房價到底多少才算正常呢?

雖然說,房價不至於非要到人人都能買起才算合理,但是也不能太高讓居民都債臺高築。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提出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間,而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則在3~6之間,比值越大,說明居民家庭對住房的支付能力越低。

那麼一般來說三四線城市的家庭收入差別還是很大的。按照一個家庭年收入10萬來說,房價如果在60萬以內那麼這個比值就算是在正常範圍之內了。這裡我們如果按照100平米的房子算的話那麼均價在6000元左右就是正常的了。當然,年收入10萬你非要買大房子豪華房子說比值超過6了那也是不對的。

因此,我們如果對於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的話應該還是在政策範圍之內的。


房產老J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受到了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而上漲,另外很多一線二線房企在知道一二線城市達到了天花板之後,也開始向三四線城市發起進攻,比如碧桂園和恆大等都廣泛在三四線城市建設住房,因為三四線城市的住房價格實在高了,房企進入也可以從中獲取不費的利潤。



三四線城市什麼樣的房價才算正常呢?

房價的多少應該根據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工資收入有關,畢竟全國的三四線城市太多了,很難統一衡量,也不能設置為一個固定的標準,所以房價到底怎麼樣才算正常是很難判斷的。


點評哥認為每平方米的房價應該等於當地人均月工資,這樣才可以使得每個人在工作幾年之後都可以買到一套房子,這樣的房價才是最合適的。

實際情況

實際情況就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也跟著上漲,但是三四線城市由於需求相應比較小,未來的房價趨勢不可能上漲幅度太大,再加上眾多品牌房企的進入,也讓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升溫了,在對於房價監管嚴格的情況下,未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會逐步走向正常合理水平,也就是點評哥認為的當地平均月工資可以買房子的一平方米。


財道


如果按照國際歐美標準,當地一年的平均工資可以買到10平方左右的住房為合理。假設三四線城市當地1年的平均工資是4000左右,4000*12再除以10,房價4800左右比較合理,是正常的。但是國情不一樣,在國內,房地產的事情已經不是經濟學或者能以合理性、正常計算的範疇了。房地產是群眾投資炒作的主要渠道,都被房地產開發商、中介、炒房客當成流通商品那般炒作買賣賺差價了,指望能正常並不現實,這兩年更是在去庫存的背景下房價出現了翻倍式的飆升,去庫存卻引發房價暴漲堪稱世界經濟學裡面的奇蹟。。。如今樓市已經有鬆動的跡象,從廈門到廣州再到西安,慢慢蔓延中,多觀望吧,但指望暴跌和回到當年並不現實,30%左右倒是可以期待,還是好好工作,努力賺更多的錢吧。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1、現在情況是這樣的,一二線房價微降,三四線大漲,剛需買房成本大增,三四線由於去庫存,房子賣得好也是情理之中。

在2018-2020 年還要完成150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同時還要求在商品住房庫存量大、市場房源充足的市縣,進一步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這麼多的購房需求,價格就這麼漲起來了,還有人才引進落戶,也能夠刺激房子購買力了。

2、要說房價多少正常,這個真的沒有標準,每個城市收入水平不一樣,自然就不一樣。如果你月薪兩萬,覺得一萬不算什麼。如果你月薪三千,一萬肯定覺得貴了。現在貌似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都有突破萬元的,讓人望房興嘆。其實,我覺得六七千就可以了,這樣收入也能夠承擔得住。

3、自2017年起,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史上最嚴調控,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商等等,幾乎鎖死了這些城市的房子交易,這就導致很多投資客,將投資目標轉移至不限購的三四線城市。不過,現在調控也蔓延到三四線城市了,炒房客想要快進快出估計有點困難。

4、如果你是剛需性買房該出手還是可以出手,房價的漲跌對你影響並不會多大,更多是心理上的落差,只有一套房的情況下,未來房價下跌,置換的新房可以以低價購買;反之,房價上漲,你還得需要面對更高的置換成本。

就愛聊樓市,如果你也感興趣就關注我吧,一起探討更多有趣新鮮的樓市話題


旅策機構


其實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七八千的水平也算正常,畢竟就算筆者那個在大山區裡的十八線小縣城的房價都已經飆升到6800元/平米的地步了,七八千左右的房價在三四線城市來看真的不高。為什麼還是有人會覺得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高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收入差距懸殊,對於有錢人來說買房十分簡單,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買房卻十分困難,那麼房價到底多少才是合理的呢?

其實在筆者看來房價多少才正常這根本沒有一個標準,你月薪一萬覺得房價一萬合理,他月薪五千就覺得房價五千合理,所以房價到底在什麼水平才算正常,筆者認為只要有人買得起那麼房價就是正常的。

另外一方面其實對於個人來說,只要房價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就是合理的,所以與其糾結房價到底什麼水平才算合理還不如趁機把房子買了,畢竟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房價還會繼續穩定上漲,房子買到就是賺到最不濟也能實現保值的功能。所以當你有能力首付,而且每個月的房貸不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的時候,那麼房價就合理的。


樓盤網


回來家鄉有一個月了,這個月看了很多聽了很多,許多同學朋友都說日子難過。瞭解一些情況結合當地實際我覺得三四千比較合理,畢竟四線城市拿地和建設成本不高,而現在四線城市房價網上掛七八千實際上很多樓盤都過萬,平均月工資兩三千,夫妻兩合起來才五六千,車馬費每月都得400油錢,減去生活費1500元左右,物業費200元,停車費得150元,水電費150元,孩子奶費錢2000元(還沒算其它的),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如果有買房的還有房貸。我都無法計算這種收入一家子該怎麼活下去,父母的贍養費基本上都沒給。這裡人無奈調侃說我們這裡也是二線城市不是四線城市。你沒看房價都過萬了,物價也是一線城市的只是工資少點而已,還是蠻幸福的。其實老百姓只是希望工業剪刀差別老是用在老百姓身上,生存生活成本不要那麼高而已。


李木力


古今中外,安家置業一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都是不輕鬆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人口的流動,使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相對優越的城市和地區人口流入,房價上升,相反則降。所以討論房價的漲跌和合理價位,應該跟當地的人均收入,人口變化和趨勢,所處的時期結合起來分析。我認為,如果人均居住面積是40平方米,那全國上班族工作四十年的話,應該花十年收入能買到這四十個平方米,那就是當地社保繳費工資(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20個月能買四十平方米,即三個月買一個平方米。再乘上一個人口增加係數,這個係數就是現在的我們所處城市的常住人口跟四十年前(即1978年)常住人口的比值(這個百度能夠有時查到)。這樣,人口流入數量大的城市(一二線城市及其都市圈)房價就得貴很多(因為供不應求),人口流失多的城市(北疆內地四五縣城及小鎮)就該房價很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