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福建為什麼沒有太多大型國企?

fwee


因素比較多

重點原因還是離不開長久以來的對臺政治問題,“福建國企一個巴掌都嫌多”這個口頭語也流傳過一段時間。


對於民營企業發達的福建省來說幾十年來發展確實挺不容易,改革以來全靠“拼”來創造機會和財富,加上福建山多地少,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為了生計,過去的海派人民不惜生命代價,偷渡遠洋闖天下,有的在半道上就葬送了年輕的生命,但是那會每年依然還有很多人不斷去冒險,實屬生活所逼,也正是如此,世界各地誕生了許多福建籍企業家和富豪,其中以東南亞地區居多。

由於對臺政治因素,過去在福建地區的臺資以及外資企業有60%搬遷至珠三角地區,30%搬遷至長三角地區,在當時對福建經濟造成太多的利益損失,也導致福建經濟總量長久滯緩。 近幾年國家也慢慢開始重視起福建,雖然沒有長三角與珠三角來的那麼幸運,但是對於整個福建來說算是個利好的大機遇。


貓頭鷹視野


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方面來回答。

我看到,許多人都已經闡述了一個主要的原因,但是,似乎不夠全面。

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臺海的原因。

這是眾所周知的。以前一直是戰備的前線,所以,國家在大型項目建設上,不可能首選福建;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將來,隨著兩岸的交流的發展,這方面應該不是短板。

二、福建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以往福建的發展;福建的地理環境,山多地少,在20年前,交通極其不便的情況下,上大項目,是不經濟的。

近兩年,福建在交通等基層設施上,已經迎頭趕上,比起很多省份發展的速度更快,所以,以往不便的交通,現在竟然成了優勢!福建的高速公路、鐵路等發展速度居於全國前列。

另外,福建的資源,偏科嚴重,森林、海洋資源居於全國前列;但是,各種主要工業原料,如煤炭、金屬礦、油氣資源嚴重短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福建的發展速度。

以上,是兩個比較直觀的總所周知的原因,決定了福建的大型國企的落地、發展。

還有第三原因。

三、福建的民營企業,發展居於全國前列!如果說,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國企佔據主導優勢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會制約民企的發展!如,東北就是這樣。

此消彼長!

所以,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給你第二扇門!

福建最大的優勢,就是民營企業的蓬勃的發展!

福建在全國排的上號的民企有:

福耀玻璃、恆安、安踏、七匹狼、新大陸、匹克、永輝、

聖農、九牧王、鴻星爾克、網龍、正榮、福晟、陽光城、泰禾、三棵樹等等

目前,福建的民企發展質量,可以說,僅次於浙江,不遜於江蘇、廣東;

民企可以藏富於民,實現廣泛的就業、增強居民的實際收入,對於福建這樣沿海資源短缺的省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所以,福建的發展主要靠民企。有大型國企也好,沒有也好,民企才是福建發展的第一動力。

當然,我們也歡迎各類型國企、外企到福建投資,共同發展、和諧相處,平等競爭、造福全省人民。

福建的未來,不可限量。

我是真像旁觀者,回答不一定正確,歡迎批評指正。

謝謝你的時間。


真像旁觀者


如果有個國家支援排名,福建肯定是倒一福建幾乎都是靠自己的。連學校幾乎都是私人捐助的。比如。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這些都是福建知名的大學,都是華僑辦的捐給國家的,還有好多大學都是這樣。我的母校也是。更不要說小學,初中,高中了。很多樓都是華僑捐的。如果沒有華僑福建估計都沒學校了。


小雞190


這你也問的出?單單服裝品牌就一條街,更別提福耀 興業銀行 華信集團 寧德時代之類的,別老把眼光集中於互聯網企業,實業一大片都是福建人拼出來的。你們掃碼的二維碼都是福建制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