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魅族,麻煩了?

魅族2018關鍵一戰之際,“內訌”卻發生了

2017年,魅族的手機銷量出現了小幅下滑,從2016年的2200萬臺下降200萬臺左右,出貨量為近2000萬臺。

2017年底,魅族創始人黃章宣佈復出,要打造夢想旗艦魅族15系列。

言外之意,魅族2018年要玩點大的,拿出個驚豔產品了。

一時間,魅族15也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很受期待。

可是,就在這個關鍵一戰來臨前夕,魅族卻內訌了。

總監、CMO、粉絲、媒體都被捲入進來。

總監吐槽CMO、遭遇開除,然後掀起更大波瀾。

4月22日,魅族 15 週年紀念旗艦機“魅族15”即將發佈。

可就在發佈還有一週時間時, 4 月 15 日凌晨,認證為“魅族科技總監”的張佳直接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對於CMO楊柘的不認同,認為他不能帶領魅族走出目前的困境。

魅族,麻煩了?

這條微博就像一個導火索,一時之間,多個頗具影響力的魅族(前)員工在微博上也加入了這場討論,表達了自己對於魅族近況以及楊柘的不滿。

之後,張佳刪除了此前的微博,並進行了道歉,表示“請大家將更多時間精力放在4月22日即將發佈的產品上”。

魅族,麻煩了?

雖然張佳的吐槽雖然激起了不小的浪花,但畢竟當事人進行了致歉,按常理應該翻過去了,這事也就過去了。

但是,更大的波瀾掀起了!

4月17日下午,網上曝出了一份“內部文件”,“蓋文張”張佳因為散佈謠言,對公司造成了不良影響,已經被魅族開除。

與張佳被開除相伴,關於該事件更大的事情被曝出,甚至傳出貪腐、打架事件………

魅族這次高管互撕,也是商業上常見的職業經理人“空降兵”問題。

事件的雙方,一方的張佳等算是魅族多年的高管,一手帶大了魅族內部自媒體兼營銷策劃團隊“筆戈科技”;另一方是黃章引入的高管楊柘,一位“空降兵”高管。

職業經理人“空降兵”問題,是商界常見問題。

空降兵進入企業後,往往和原有團隊在理念、戰略、策略、經營方式、溝通方式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分歧,如果雙方不能有效化解、融合,就會引發矛盾。

而一些職業經理人“空降兵”往往進入企業後,會帶入自己的團隊,對原有團隊進行替換、調整,激化雙方的矛盾。當初唐駿進入盛大做職業經理人時,選擇了獨自一人,沒有帶其他人加入,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如果能處理好雙方分歧,引入的外部人才和內部進行融合,企業可能將上一個層級。

相反,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內訌、甚至是組織動盪。

此次,楊柘在進入魅族後,從之前工作的公司帶去了團隊成員,對魅族的市場營銷部門幾個關鍵負責人崗位進行了替換。

品牌形象受損,將直接影響魅族15推廣效果

企業品牌形象傳播,與產品本身的品質好壞、設計好壞、產品體驗好壞相關,影響其口碑。

同時,企業品牌形象也與企業相關報道有關,企業的正面、負面信息的報道都會直接影響其形象,影響其美譽度、口碑。

此次,魅族高管“內訌”無疑從企業信息報道方面,影響了魅族品牌形象,對魅族形成了不良影響。

特別是這幾天,魅族高管互撕的報道甚至已經取代了新品倒計時、產品信息發佈的關注度。

這種不利情況,一方面,影響了魅族的形象,影響了魅族粉絲對魅族的好感度;另一方面,負面報道影響了產品的關注度,打亂了推廣節奏,影響了產品的傳播推廣效果。這兩方面都會對魅族15手機的發展不利。

年度旗艦大戰在即 儘快平息、迴歸重心,否則,對年度旗艦新品不利,對年度業績不利

此次事件,在4月15日發生、4月16日小範圍關注,4月17日因張佳被開除再起關注,4月18日開始大範圍關注。

如今,這個關注度還有進一步擴散的跡象。

在魅族15週年年度旗艦魅族15發佈進入倒計時之時,卻愈演愈烈,直接影響這次年度戰役能否打好!

在這個關鍵時刻,儘快平息這些不利影響、迴歸工作重心。

一方面,儘快平息內部、外部矛盾

儘快消除企業內部矛盾、以及一些粉絲的不滿,讓事件儘快平息,減少更多影響的繼續擴散。

此時,或許需要黃章,或者另一位創始人白永祥出面解決事情,及時發聲,將矛盾減弱、乃至於平息。

另一方面,儘快將重心迴歸到產品推廣上

畢竟4月22日,魅族新品發佈會倒計時在即。

作為魅族的年度旗艦,也是魅族2018年的關鍵一戰,甚至於高管互撕事件中的張佳都對魅族15表示了“愛不釋手”,千萬不要讓這樣一個年度旗艦產品可惜了。

儘快平息矛盾、迴歸產品傳播推廣上來,擴大影響力,讓魅族15這一仗打好!

魅族,麻煩了?

作為中國手機行業曾經的個性品牌,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在中國手機行業,魅族是為數不多具有自己個性品牌的手機企業。

甚至可以說,魅族是中國國產手機中最早採用粉絲經濟的企業,它以獨特的產品理念和獨特的產品氣質,贏得了不少粉絲的青睞。

不過,這個具有個性氣質的手機品牌,卻沒有成為中國智能手機的大贏家。

在最初的智能手機時代,由於太過低調、小藝術範的風格,魅族錯過了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第一波浪潮,錯過了2011—2013年的大爆發機會。

直至對手小米憑藉大規模傳播推廣暴漲到1870萬臺,魅族才如夢初醒,開始擴充產品線、加大傳播推廣力度、加大線下渠道拓展。

2014—2015,短短兩年時間,魅族就從2013年的200萬臺先後增長到440萬臺、2000萬臺。從一個小而美品牌增長成為千萬臺規模的大眾品牌。

如今,魅族手機雖說已經走出了當初小而美階段、逐漸走向了大眾品牌時代。

但是,它面對更強大的對手,面對華為、OPPO、ViVO、小米這些對手,它的挑戰更大,對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在從小眾變成大眾品牌後,隨著規模量級的上升,它面對更強大的對手去PK,就要求它在競爭力上強化。無論是具有技術優勢的華為,擅長經典打法的OPPO、ViVO,還是具備傳播推廣優勢的小米,魅族與他們相比都有不小差距。

例如:在產品研發層面,魅族的主力是黃章,而華為是大規模團隊研發、大規模技術佈局,在研發層面的競爭力,相差很大,這也是兩者銷量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如:再佔領媒體傳播上,小米頻繁上頭條的能力,絕對是魅族無法做到。

另一方面,切記,千萬不能犯錯

同時,魅族還要切記一點,千萬不能犯錯!

今天國內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進入到存量市場競爭,進入零和競爭階段,市場份額已經基本分完,比較固定,企業要想發展,就要切割競爭對手份額,在這個時期,如果企業犯錯,就相當於給對手送分、送市場。

例如:2016年11月份由於模式不對引發危機的樂視手機,就白白把自己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送給了競爭對手。還有今年初爆發財務危機的金立手機,無疑也會把一部分市場份額送給對手。

這個階段,千萬不能犯錯!

對於這兩個問題,魅族都要注意!

但是,很顯然,這次魅族內部矛盾的危機,相當於一次犯錯,對自身很不利!

作為一個擁有獨特個性的手機品牌,魅族應該讓自己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相反!

這次事情,對魅族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教訓,也是一次成長。

希望魅族儘快化解危機,儘快解決這次麻煩!

儘快讓焦點、注意力轉到即將發佈的魅族15手機上來,更好的打贏這一仗,在2018年有個不錯的業績!

畢竟,它曾是一個具備個性氣質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