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提到印度阿萨姆邦,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是阿萨姆红茶,或者对统一阿萨姆奶茶的广告应该更为熟悉。

阿萨姆是傣族的别称,最早记载于中国玄奘编著的《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迦摩缕波国”,玄奘曾经受邀当地国王拘摩罗到该国讲法。13世纪,傣族在此建立阿豪姆王国,阿豪姆王国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被英国占领,1947成为印度的阿萨姆邦。

阿萨姆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不丹相邻。据记载和考证,19世纪中叶,英国人罗伯特.福钧不明不白地将中国福建的正山小种茶种带到此地,继而发扬光大,使得阿萨姆成为继中国以后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并成为第一大茶叶出口国。

阿萨姆的茶叶产量占到印度茶叶产量的一半,其中90%都是CTC红茶的形式。阿萨姆茶加糖和牛奶,已经成为印度人的日常之饮。

今天的阿萨姆红茶,作为一种工业标准品外,也有它追求高质量的诉求。这种盛产在海平面高度的阿萨姆茶以其独特的麦芽香气、浓烈口感和清亮汤色,在全球享有盛誉。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在近代历史上,“鸦片战争”为每一位中国人所难以忘怀,但这背后其实有一场中英贸易史上的“茶叶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784年,结束于1876年,前后延续了92年。

为了摆脱对中国茶叶进口的依赖,英国人考虑在其殖民地发展茶叶种植。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着手开发新茶源,寻觅合适的种茶地点。几番选择,发觉印度阿萨姆地区,气候近似中国,最适宜,并引进中国红茶树种,于1838年,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由于当时采用机械化生产来降低成本,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到了1876年,英国消费的印度茶叶开始超过中国。

当时英国人有两种解决困境的思路,一是从中国引进茶树或者茶树种子,二是考察印度当地的野生茶树状况,是否适合开展商业种植。

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了野生型大叶种大茶树,认为其是栽培型茶树的祖先,将之命名为阿萨姆茶,进而认为印度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茶树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广泛种植的“茶”与“普洱茶”。广义的是山茶属茶组植物,有四十多种(不同科学家分的种数不一样),除了栽培型的茶与普洱茶之外,还有许多茶树的近亲——野生茶。滇缅茶就是众多野生茶中的一种。

通常的栽培型茶树为“茶”与“普洱茶(原称阿萨姆茶)”,茶就是小叶种,普洱茶就是大叶种。滇缅茶,是野生茶,属于栽培型茶的亲缘植物,也就是茶、普洱茶的近亲。茶(小叶种茶)原产中国没争议。有争议的是普洱茶。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经过深入研究,正本清源,订正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这里的普洱茶,不是通常人们接触到的商品意义上的一种云南地方名茶——普洱茶,而是植物分类学、茶树品种意义上的普洱茶。

后来,中国茶叶专家在云南澜沧的邦崴发现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的过渡型茶树,让茶树驯化链条进一步完整,从而更加座实了栽培型茶树起源中国。

我们通常栽种的茶树,以“茶”和“普洱茶”为主。“茶”是指栽培型小叶种,“普洱茶”是指栽培型大叶种。而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分化很早,远在人类驯化出栽培型茶树之前。也就是说,大叶种与小叶种存在不同地区独立驯化的可能。

据资料显示,2018年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茶基因组测序的文章,其中一个结论是:小叶茶和大叶茶分化的时间是38-154万年。

阿萨姆大叶种:一种截然不同的茶树

但是问题来了,栽培型茶树起源中国,不等于栽培型驯化之前,只有中国才有野生型茶树,也不是只有中国人才驯化与利用茶树。事实上,野生茶资源不光云南有,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横断山区及其周边,涉及了中国西南诸省、缅老泰越,以及印度的东北部,都发现了野生茶树,它们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带。

缅老泰越印的先民,其实也在驯化与利用野生茶树,只是他们停留在原始的初级阶段,不像中国进入了中高级阶段,驯化出了栽培型茶树——茶与普洱茶。

中国人在茶树进化史中,为什么能在两三千年前率先抵达驯化的中高级阶段,最关键的因素是巴蜀先进农耕文化的加持。两三千年前,古蜀人与巴人,让原始的野生茶树驯化与利用事业迈向了全新境界,让其由野生型逐渐变为栽培型,并让巴蜀大地成为世界茶文化起源的中心地带。由巴蜀而江南,而福建两广,再到云南,再到印度、斯里兰卡,最后到全世界,这就是世界茶树种植与加工文明,三千年来的传播路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