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到最難管的社區去!很快他成了居民口中的“暖男”

到最難管的社區去!很快他成了居民口中的“暖男”

△駱志明(左)的卡點為居業測體溫

“苦活累活不要緊,年輕人有勁兒,哪裡需要就往哪裡使!”作為一名90後,黨齡1年零9個月,駱志明第一時間下沉社區參與一線抗疫。

到最難管的社區去,爬樓梯入戶為居民送出入證……很快,他成了居民口中的暖男。

到最難管的社區去

從2月7日起,重慶各區縣從本地機關事業單位抽調部分精幹力量參與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27歲的九龍坡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綜合科科員駱志明就是其中一位。

2月11日,暫別3歲的兒子和家人,駱志明和九龍坡區38位機關黨員幹部,來到謝家灣街道報到。

駱志明被派到了民主村社區。這是一個以建設廠家屬區為主的老舊社區,開敞式、無邊界、無物業是其最顯著的特點,而這些恰恰就是疫情排查和監管的“痛點”。一直以來,轄區內租戶多、居民多,人員結構龐雜,加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對疫情的認知和重視度普遍不高,民主村的防疫檢查卡點成了難啃的“硬骨頭”。

“我年輕,在農村長大,且有法學知識,可以派我到難度最大的點上去。”駱志明說。

一上午爬完四棟居民樓

剛到社區,駱志明就主動挑起“難活”。

第一個任務,是逐戶排查,發放出入通行證。駱志明發現,轄區65棟老居民樓,全部沒有電梯,要在一天之內逐戶為4141戶15000多居民發放通行證,可真是體力活兒!

駱志明與社區志願者一道,逐戶進行防疫知識宣傳,製作發放出入通行證,開展政策解釋工作,大半天爬完4棟居民樓完成256戶居民的入戶工作,所有人的貼身衣物都汗溼了。

“小駱,辛苦了,注意別感冒啊。”社區黨委書記看著心疼。

“這麼多上了年紀的老黨員主動來當志願者,真的很感動、很受教育,我是一名剛剛入黨的新同志,我更應該好好表現。”駱志明說。

犟脾氣大媽不好意思地笑了

到最难管的社区去!很快他成了居民口中的“暖男”

除了排查,駱志明的第二個任務就是當好“守門員”,堅決攔住犟脾氣的“闖關者”。

疫情期間,社區只設一個出入口,但民主村是直港大道社區、解放臺社區、勞動村社區等地居民前往楊家坪的必經之地,社區封閉後,必須繞道。矛盾來了,很多犟脾氣將心中怨氣都撒在了“守門員”身上。

駱志明第一天到卡點上崗,就被一位阿姨難住。通行證1戶1人2天1次,阿姨前一天已經出去了,今天又說缺米必須出去。

“我都一把年紀了,我不怕遭感染,買吃的都不準,要餓死我?”

“我還不信了,昨天出去不得遭,今天出去就要遭?”

駱志明默默聽著阿姨的抱怨,但堅決守住不放行的原則,最後陪著阿姨一起回了家。

第二天,阿姨又來了,這次有了出門條,駱志明笑呵呵地給阿姨放行。

看見阿姨回來時提著一大袋米和菜,走一截歇一截。駱志明趕忙跑上前,啥也沒說,接過阿姨手裡的重物,一直幫阿姨送到8樓家裡。

看著小夥子滿頭大汗喘著粗氣,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說了一句“謝謝”。

從那以後,阿姨再也沒來“闖”過關卡,還經常幫著駱志明勸鄰居自覺在家。

成了社區公認的“暖男”

到最难管的社区去!很快他成了居民口中的“暖男”

很快,駱志明成了社區公認的“暖男”。居民們發現,這個小駱特別熱情,每天要給上千居民測量體溫、檢查通行證,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大家勸他搬個凳子坐一會,他總是笑著說:“我們是在這裡為群眾站崗的,既然是站崗,那就不應該坐。再說,我們坐著,叔叔阿姨就要勾著腰測體溫,我心裡過意不去。”

在駱志明和下派的機關黨員幹部的努力下,團區委為社區徵集到5輛“愛心手推車”,2月下旬開始,為居民提供“手推車免費使用”暖心的服務,解決了部分居民購物行動不方便的問題。

現在,在社區,人人說起小駱,都要點個贊:這個帥小夥,確實不錯!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通訊員 高曉燕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