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讀《刻意練習》後有感

我們喜歡看別人的成功學,看別人的成功經歷。渴望成功的人,希望從裡面能找到成功的途徑;不渴望成功的人,則是抱著吃瓜群眾的心態看熱鬧,看完別人的成功之後,他們一定會做出如下結論,成功人士智商高、機遇好、客觀環境好,或者感嘆幾句天意弄人,或者用鍵盤在網上憤慨幾句。我們對成功認識的羨慕逐漸轉為嫉妒、逐漸轉為憤恨,最後放棄學習、放棄練習,也放棄了成功的希望。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仍然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刻意練習?

什麼是刻意練習?

我們怎麼樣刻意練習?

重複並不等於有效。我們常說熟能生巧,有些人甚至提出10000小時理論。其實這個理論不值得推敲,有一項技能我們天天在做,甚至早就超過了10000小時。每個人每天至少會睡5個小時,多數人這些技能已經訓練10年了,而且這項訓練還是每天都在進行。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睡眠不足或者休息不好。原因就在於,我們在用錯誤的理念和方法練習睡覺,我們只是善於用錯誤的方法完成睡覺而已。

數量多並不等於質量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刷朋友圈、刷新聞、看網絡小說,我們每個人的閱讀量都在與日俱增,但是為什麼我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仍然不高。原因在於我們沒有進行有效閱讀,艾德勒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個目的,分別是獲取信息、娛樂、提高能力,很顯然,我們大多數目前在互聯網上的閱讀行為就是獲取信息,甚至更多的是為了娛樂。很少有人閱讀那些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文章,原因在於分析理解信息、付諸實踐讓我們費腦子,讓我們不舒服,讓我們離開了舒適區,我們樂於舒適的理解,即便那是低質量的。

因為我們在進行大量低質量的重複練習後,感覺提高的太慢甚至原地踏步。所以有些謀求上進的人,希望在自己意志力還較強的時候,做出改變,刻意練習,形成一套高效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

我們從刻意練習的字面瞭解,可以逐步拆解刻意練習的概念,將刻意練習這個詞拆開來看,就是刻意和練習,所謂刻意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練習就是完成一定量的重複。

既然我們知道了刻意練習的概念,那麼我們對標概念,就能找到實現可以刻意練習的方法。

首先是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這個方法的提供者,必然是你要學習的這個領域高手提供的,或者是善於分析高手成功的人提供的。

第一,找到缺席的名師。我們認識的成功人士要麼離我們很遠,要麼已經去世了,所以我們已經喪失了名師敦敦教誨的機會,我們更多是從缺席的名師那裡面學習。我們找到缺席的名師後,找清他成功的方法或者敘述他人成功的方法、分析成功方法、形成一套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然後用這套方法進行反覆訓練,最終複製了成功人士的成功。

第二,找到高效的訓練方式。這個高效訓練方式一般包括模仿、糾正、實踐運用等。富蘭克林提高寫作的方法就是照著《觀察者》雜誌的經典範文模擬著寫,然後再用自己寫的文章和原文進行比較,糾正自己的錯誤文章佈局、用詞,反思錯誤的形成原因,最後補齊短板,最終在實踐運用中鞏固了他寫作訓練的成果,並且取得了寫作上的成功。

第三,創造良好的環境。刻意就必然專注,所以要創造一個專注的環境,就需要斷絕干擾的傳播途徑。專注刻意提高學習的效率,便於你更快的掌握成功的訓練方法,所以我們一般需要斷絕線上的即時聯繫和娛樂誘惑,營造線下的安靜環境,避免閒聊、聚餐等他人的干擾。

第四,建立激勵反饋機制。我們常說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和工作,因為專注此領域的圈子,都是渴望成功的人,他們樂於互相鼓勵、善於互幫互助。沒有人願意等到自己努力的時候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因為那太漫長了,你可能還沒等到複製成功,早就中途放棄了。因為別人說你唱歌好聽,所以你願意在KTV當麥霸,增加自己訓練的機會。因為別人說你玩遊戲厲害,所以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這個遊戲中磨練自己。

刻意練習最難得是方向錯誤,但是更難的是無法堅持,因為我們習慣了在順境成長,逆境退縮,所以天才和成功人士很少,所以他們成功也不是偶然地,因為逆境中的磨鍊需要強大地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