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读《刻意练习》后有感

我们喜欢看别人的成功学,看别人的成功经历。渴望成功的人,希望从里面能找到成功的途径;不渴望成功的人,则是抱着吃瓜群众的心态看热闹,看完别人的成功之后,他们一定会做出如下结论,成功人士智商高、机遇好、客观环境好,或者感叹几句天意弄人,或者用键盘在网上愤慨几句。我们对成功认识的羡慕逐渐转为嫉妒、逐渐转为愤恨,最后放弃学习、放弃练习,也放弃了成功的希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仍然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我们怎么样刻意练习?

重复并不等于有效。我们常说熟能生巧,有些人甚至提出10000小时理论。其实这个理论不值得推敲,有一项技能我们天天在做,甚至早就超过了10000小时。每个人每天至少会睡5个小时,多数人这些技能已经训练10年了,而且这项训练还是每天都在进行。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睡眠不足或者休息不好。原因就在于,我们在用错误的理念和方法练习睡觉,我们只是善于用错误的方法完成睡觉而已。

数量多并不等于质量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刷朋友圈、刷新闻、看网络小说,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量都在与日俱增,但是为什么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仍然不高。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进行有效阅读,艾德勒曾经说过,读书有三个目的,分别是获取信息、娱乐、提高能力,很显然,我们大多数目前在互联网上的阅读行为就是获取信息,甚至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很少有人阅读那些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文章,原因在于分析理解信息、付诸实践让我们费脑子,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离开了舒适区,我们乐于舒适的理解,即便那是低质量的。

因为我们在进行大量低质量的重复练习后,感觉提高的太慢甚至原地踏步。所以有些谋求上进的人,希望在自己意志力还较强的时候,做出改变,刻意练习,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

我们从刻意练习的字面了解,可以逐步拆解刻意练习的概念,将刻意练习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是刻意和练习,所谓刻意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练习就是完成一定量的重复。

既然我们知道了刻意练习的概念,那么我们对标概念,就能找到实现可以刻意练习的方法。

首先是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这个方法的提供者,必然是你要学习的这个领域高手提供的,或者是善于分析高手成功的人提供的。

第一,找到缺席的名师。我们认识的成功人士要么离我们很远,要么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们已经丧失了名师敦敦教诲的机会,我们更多是从缺席的名师那里面学习。我们找到缺席的名师后,找清他成功的方法或者叙述他人成功的方法、分析成功方法、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然后用这套方法进行反复训练,最终复制了成功人士的成功。

第二,找到高效的训练方式。这个高效训练方式一般包括模仿、纠正、实践运用等。富兰克林提高写作的方法就是照着《观察者》杂志的经典范文模拟着写,然后再用自己写的文章和原文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的错误文章布局、用词,反思错误的形成原因,最后补齐短板,最终在实践运用中巩固了他写作训练的成果,并且取得了写作上的成功。

第三,创造良好的环境。刻意就必然专注,所以要创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就需要断绝干扰的传播途径。专注刻意提高学习的效率,便于你更快的掌握成功的训练方法,所以我们一般需要断绝线上的即时联系和娱乐诱惑,营造线下的安静环境,避免闲聊、聚餐等他人的干扰。

第四,建立激励反馈机制。我们常说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为专注此领域的圈子,都是渴望成功的人,他们乐于互相鼓励、善于互帮互助。没有人愿意等到自己努力的时候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因为那太漫长了,你可能还没等到复制成功,早就中途放弃了。因为别人说你唱歌好听,所以你愿意在KTV当麦霸,增加自己训练的机会。因为别人说你玩游戏厉害,所以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游戏中磨练自己。

刻意练习最难得是方向错误,但是更难的是无法坚持,因为我们习惯了在顺境成长,逆境退缩,所以天才和成功人士很少,所以他们成功也不是偶然地,因为逆境中的磨炼需要强大地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